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84236发布日期:2019-02-15 22:2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是涉及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集自动控制、网络通信、建筑电气为一身,给用户带来完美的家居体验。其中,基于睡觉感测的智能家居控制倍受青睐,比如入睡后的电视机自动关闭、照明的改变、音响的关闭、空调的控制等,但是生活场景中准确的入睡判断十分困难。部署在床上或床边的微动传感器可以精确侦测睡卧者的心跳、呼吸、辗转、鼾症,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粗略判断睡卧者是否进入睡眠状态,这样的判断准确度不高,用于通过入睡判断控制电视机等媒体播放设备停机、灯光关闭,容易出现误差,造成不愉快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观察者是否入睡。

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包括:

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的步骤之前,包括:

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

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

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均处于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的步骤,包括:

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直到所述环境参数达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所述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所述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后,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将所述环境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环境参数。

本申请提供一种判断入睡的装置,包括:

生理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预定范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单元,用于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入睡判定单元,用于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入睡的装置,包括:

睡眠状态生理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

第一参数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

第二参数值设置单元,用于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范围判断单元,包括:

预定范围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均处于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单元,包括:

多次调整子单元,用于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直到所述环境参数达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单元,包括: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后,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入睡的装置,包括:

未入睡判定单元,用于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环境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个环境参数。

本发明的原理:被观察者例如人类在清醒时对环境参数改变十分敏感。未入睡时,会对环境保持清醒的认知,如果环境参数被调整,甚至达到难以接受的时候就会做出反应,从而改变生理信号,而当人类睡着,则不会,本发明将上述现象定义为心理物理反馈。因此通过检测环境参数被调整,甚至达到难以接受的时候的生理信号是否改变,就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入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观察者是否入睡。本发明在通过传感器侦测得到被观察者可能入睡时,进一步采用心理物理反馈的入睡判断,从而大大提高入睡判断的准确度,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入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判断入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包括:

s1、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s2、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s3、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s4、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s5、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

本实施方式所指被观察者指在未睡眠状态下,能够因为环境信息的改变而自已的生理参数引起相应变化的对象,优选人类或者宠物,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人类。生理信号指反应被观察者生理信息的信号,包括心跳、呼吸、睡眠时打鼾、辗转、温度等。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音量、亮度等。

如上述步骤s1,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其中,生理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探测,传感器包括部署在床上、床边、沙发上、沙发边、宠物窝内和/或宠物窝边的微动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等,或者是部署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任何可采集生理信号的传感器,均可用于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如上述步骤s2,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具体地,可以直接将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作为预定范围。例如,处于睡眠时,某成年人的心跳为55—65次/分钟,呼吸为16-20次每分钟,不打鼾,不辗转,那么可以将所述预定范围直接设为心跳为55—65次/分钟,呼吸为16-20次每分钟,不打鼾,不辗转中的至少一种。由于个体的差异、物种的区别,不同人、不同物种的预定值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判断对象设置具体的预定值。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差与错判,还可以设置容忍参数,以使判断更加准确。例如,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其中,可以仅判断一种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也可以判断多种生理信号是否均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

如上述步骤s3,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环境参数,目的是为了利用心理物理反馈来判断是否入睡。其中,调整环境参数的手段可为任意手段,例如仅一次调整环境参数、多次调整环境参数、多次随机调整环境参数、多次等比数列调整环境参数(每次调整后的环境参数呈等比数列分布)等,但是最终调整后的环境参数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其中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优选不会吵醒已入睡者,又能够引起未入睡者的生理参数发生变化的环境参数范围。调整环境参数包括对亮度、音量和/或温度进行调整,例如,通过控制灯具的亮度以控制环境亮度、控制已播放的媒体设备的声音大小以控制环境音量和/或控制空调等调温设备以控制环境温度。并且针对不同被观察者,甚至针对不同人,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可以不同。例如如果40分贝以上的声音可惊醒睡着的人,则音量的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为小于40分贝;若32摄氏度以上、15摄氏度以下的室温可惊醒睡着的人,则室温的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为15-32摄氏度。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线性调整、随机调整在内的任意方式,例如可以线性调整音量大小,一次升高音量1分贝,直至阈值上限39分贝;也可以随机调整音量大小,但每次调整的音量需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内。

如上述步骤s4,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不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若未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如上述步骤s5,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基于本申请的判断入睡的原理,由于生理信号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不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即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控制家居进入睡眠模式,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的步骤s2之前,包括:

s11、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

s12、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

s13、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

如上所述,实现了设置预定范围。为了避免误差与错判,还可以设置容忍参数(a或者b),以使判断更加准确。具体地,事先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再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进一步地,可以仅采集一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一种预定范围;也可以采集多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多种预定范围。当采集多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多种预定范围时,指的是同时采集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例如同时采集心跳值、体温等),对应地设置多种预定范围(例如同时设置心跳预定范围、体温预定范围),若所有的与值m相对应的多种生理信号均分别处于多种预定范围中时,则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若有任意一种与值m相对应的生理信号,未处于相应的预定范围中时,则认为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的步骤s2,包括:

s201、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均处于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如上所述,实现了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本实施方式采用在预定时间内,多次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均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判断入睡的准确性。若在预定时间内,生理信号均表明被观察者已经入睡,则可以准确判定入睡,否则不能准确判定。例如,被观察者预定时间中的前一半时间已入睡,但是在后一半时间内却已醒来,那么没有必要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其中,预定时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为1min-1h,优选5min,10min。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的步骤s3,包括:

s301、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直到所述环境参数达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所述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步骤s4,包括:

s401、判断在所述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后,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如上所述,实现了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多次判断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以提高判断入睡的准确率,并防止吵醒已入睡的被观察者。本实施方式采用多次调整环境参数的目的在于,防止少数次数的调整环境参数时,被观察者恰好能容忍被调整的环境参数,生理信号不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入睡判断的误判。其中,所述多次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线性调整、随机调整在内的任意方式,例如可以线性调整音量大小,一次升高音量1分贝,直至阈值上限39分贝(以避免入睡的被观察者被吵醒);也可以随机调整音量大小,但每次调整的音量需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内。进一步地,可以降低音量,直至音量达到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其中,音量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要小于当前音量)。进一步地,所述多次调整后的每一次环境参数,都不处于预设的第三环境参数范围中,其中在所述第三环境参数范围中,已入睡的所述被观察者能够被惊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的步骤s4之后,包括:

s5、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s6、将所述环境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一环境参数。

如上所述,实现了提高用户体验。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表明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而在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前的环境参数,是被观察者所喜好的,因此将环境参数调回之前的状态,减少所述被观察者需要手动调整参数的步骤。例如,音量在被调整之前为30分贝,那么在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的情况下(此时的音量可能已被调为39分贝),应将音量调回30分贝。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观察者是否入睡。本发明在通过传感器侦测得到被观察者可能入睡时,进一步采用心理物理反馈的入睡判断,从而大大提高入睡判断的准确度,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参照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判断入睡的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生理信号采集单元10,用于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预定范围判断单元20,用于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单元30,用于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单元40,用于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入睡判定单元50,用于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

本实施方式所指被观察者指在未睡眠状态下,能够因为环境信息的改变而自已的生理参数引起相应变化的对象,优选人类或者宠物,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人类。生理信号指反应被观察者生理信息的信号,包括心跳、呼吸、睡眠时打鼾、辗转、温度等。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音量、亮度等。

如上述单元10,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其中,生理信号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探测,传感器包括部署在床上、床边、沙发上、沙发边、宠物窝内和/或宠物窝边的微动传感器和/或温度传感器等,或者是部署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任何可采集生理信号的传感器,均可用于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

如上述单元20,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具体地,可以直接将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作为预定范围。例如,处于睡眠时,某成年人的心跳为55—65次/分钟,呼吸为16-20次每分钟,不打鼾,不辗转,那么可以将所述预定范围直接设为心跳为55—65次/分钟,呼吸为16-20次每分钟,不打鼾,不辗转中的至少一种。由于个体的差异、物种的区别,不同人、不同物种的预定值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的判断对象设置具体的预定值。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差与错判,还可以设置容忍参数,以使判断更加准确。例如,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其中,可以仅判断一种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也可以判断多种生理信号是否均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

如上述单元30,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调整当前环境的第一环境参数至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环境参数,目的是为了利用心理物理反馈来判断是否入睡。其中,调整环境参数的手段可为任意手段,例如仅一次调整环境参数、多次调整环境参数、多次随机调整环境参数、多次等比数列调整环境参数(每次调整后的环境参数呈等比数列分布)等,但是最终调整后的环境参数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其中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优选不会吵醒已入睡者,又能够引起未入睡者的生理参数发生变化的环境参数范围。调整环境参数包括对亮度、音量和/或温度进行调整,例如,通过控制灯具的亮度以控制环境亮度、控制已播放的媒体设备的声音大小以控制环境音量和/或控制空调等调温设备以控制环境温度。并且针对不同被观察者,甚至针对不同人,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可以不同。例如如果40分贝以上的声音可惊醒睡着的人,则音量的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为小于40分贝;若32摄氏度以上、15摄氏度以下的室温可惊醒睡着的人,则室温的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为15-32摄氏度。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线性调整、随机调整在内的任意方式,例如可以线性调整音量大小,一次升高音量1分贝,直至阈值上限39分贝;也可以随机调整音量大小,但每次调整的音量需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内。

如上述单元40,判断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不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若未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如上述单元50,若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基于本申请的判断入睡的原理,由于生理信号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表明所述被观察者不受环境参数的影响,可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即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控制家居进入睡眠模式,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入睡的装置,包括:

睡眠状态生理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

第一参数值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

第二参数值设置单元,用于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

如上所述,实现了设置预定范围。为了避免误差与错判,还可以设置容忍参数(a或者b),以使判断更加准确。具体地,事先采集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再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m-a,m+a],其中a为第一参数值;或者,设置所述预定范围为[(1-b%)m,(1+b%)m],其中b小于100且大于0的第二参数值。进一步地,可以仅采集一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一种预定范围;也可以采集多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多种预定范围。当采集多种生理信号的值m,相应地仅设置多种预定范围时,指的是同时采集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的值m(例如同时采集心跳值、体温等),对应地设置多种预定范围(例如同时设置心跳预定范围、体温预定范围),若所有的与值m相对应的多种生理信号均分别处于多种预定范围中时,则认为所述被观察者已入睡;若有任意一种与值m相对应的生理信号,未处于相应的预定范围中时,则认为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范围判断单元20,包括:

预定范围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均处于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所述预定范围根据所述被观察者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生理信号而设置。

如上所述,实现了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本实施方式采用在预定时间内,多次判断所述生理信号是否均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判断入睡的准确性。若在预定时间内,生理信号均表明被观察者已经入睡,则可以准确判定入睡,否则不能准确判定。例如,被观察者预定时间中的前一半时间已入睡,但是在后一半时间内却已醒来,那么没有必要判定所述被观察者入睡。其中,预定时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为1min-1h,优选5min,10min。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调整单元30,包括:

多次调整子单元,用于若在预设的预定范围内,则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直到所述环境参数达到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单元40,包括:

预定范围保持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后,所述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如上所述,实现了多次调整所述环境参数,多次判断是否均保持在预定范围内,以提高判断入睡的准确率,并防止吵醒已入睡的被观察者。本实施方式采用多次调整环境参数的目的在于,防止少数次数的调整环境参数时,被观察者恰好能容忍被调整的环境参数,生理信号不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入睡判断的误判。其中,所述多次调整的方式可以包括线性调整、随机调整在内的任意方式,例如可以线性调整音量大小,一次升高音量1分贝,直至阈值上限39分贝(以避免入睡的被观察者被吵醒);也可以随机调整音量大小,但每次调整的音量需在预定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内。进一步地,可以降低音量,直至音量达到第二环境参数范围(其中,音量的第二环境参数范围要小于当前音量)。进一步地,所述多次调整后的每一次环境参数,都不处于预设的第三环境参数范围中,其中在所述第三环境参数范围中,已入睡的所述被观察者能够被惊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入睡的装置,包括:

未入睡判定单元,用于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

环境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参数调整为,在所述采集被观察者的生理信号的时候所述当前环境的环境参数值。

如上所述,实现了提高用户体验。若未保持在在预定范围内,表明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而在调整所述环境参数之前的环境参数,是被观察者所喜好的,因此将环境参数调回之前的状态,减少所述被观察者需要手动调整参数的步骤。例如,音量在被调整之前为30分贝,那么在判定所述被观察者未入睡的情况下(此时的音量可能已被调为39分贝),应将音量调回30分贝。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判断入睡的装置,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观察者是否入睡。本发明在通过传感器侦测得到被观察者可能入睡时,进一步采用心理物理反馈的入睡判断,从而大大提高入睡判断的准确度,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判断入睡的方法与装置,能够准确地判断被观察者是否入睡。本发明在通过传感器侦测得到被观察者可能入睡时,进一步采用心理物理反馈的入睡判断,从而大大提高入睡判断的准确度,进而使家居进入睡眠状态,既减少能耗又能提高睡觉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