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流量的采血针及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344发布日期:2019-02-01 19:0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流量的采血针及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流量的采血针及采血管。



背景技术:

真空采血管技术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采血技术。真空采血管技术特点是:

(1)自动计量,无须回抽:由于采血管内人为造成真空,可通过控制气压来控制采血量。无须在操作时人工回抽计量;

(2)无菌程度高,检验干扰小:为保持管内真空,真空采血管管口盖密闭性较好,无菌程度高,血液污染几率小,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相对较小;

(3)一次注血入管,血液成分改变小:真空采血法直接将血液注入采血管,省略了血液在注射器针筒中的停留以及从针筒转移至采血管两个过程,减少了血液的反复挤压,血细胞破坏少,检验结果更可靠。

目前采血管有软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头皮静脉双向采血式)和硬接式双向采血针系统(套筒双向采血式)两种,其都是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刺塞针。因为真空采血法符合生物安全措施,且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普遍应用于临床,真空采血技术是一种先进采血技术,倍受医院及病患的欢迎。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取代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工作效率高、采血量不受限制、保护操作者及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保护体外检验用全血、血浆,通常向血液收集管(即真空采血管)中加入抗凝剂和保护剂等,防止血液凝固、变化,影响血液分析,或加入促凝剂以获得血清。采血量对抗凝剂、保护剂、促凝剂等添加剂的浓度变化等影响明显,如使用具有抗凝剂——特别是液体抗凝剂——的采血管时,采血量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显著:抗凝剂浓度过低使血液抗凝不充分,过高影响细胞体积增大,形成高渗,影响检测结果。目前护理人员采血操作时,只能通过经验快速判断采血量是否到达采血管上划定的标线,护理人员需要快速断开采血管与采血针的连接,这一过程中采血管中的血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看到采血管中血液凹面到达标线、再断开采血管时,实际血量将超出标线,采血管内浓度发生改变;如提前断开采血管,则实际采血量将不同程度地低于标线,采血管内浓度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具有开关结构、控制功能的采血装置,其能够调节采血针或采血管内血液的流速或流量,在采血管内的血量迫近标线时,通过控制血液流量来使采血量尽可能准确地到达采血管的标线位置,以使采血管内的添加剂及血液的浓度符合采血管的溶液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流量的采血针及采血管,其包括:

所述采血针包括穿刺针、软管、刺塞针;

穿刺针通过穿刺针头与软管连接,用于将采血针的穿刺针一端穿刺入患者体内、进行采血;

刺塞针通过刺塞针头与软管连接,用于将采血针的刺塞针一端穿刺入采血管内接收血液;

所述采血管包括管体、管盖,管盖外径大于管体外径,管盖扣合在管体的口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血管外部设有夹套,该夹套包裹在采血管外部,用于固定采血管;

所述夹套包括盖部套、体部套,盖部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扣合部,盖部套包裹在采血管的管盖外部,盖部套顶部开口,用于采血针的刺塞针刺入,盖部套底部与体部套相连接;

体部套包裹在采血管的管体外部,体部套上部与盖部套相连接,盖部套的扣合部与体部套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中部形成空腔,用于放置采血管,且

盖部套顶部外缘呈中间高、周边低的倾斜状,用于迫使采血管管盖顶部受挤压而向下移动;体部套下沿高于采血管管体底部,使管体下部露出夹套,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管体下部操控采血管;

所述夹套分为左夹套、右夹套两个半夹套,该两半夹套的后端具有活动连接装置,该活动连接装置将两半夹套铰接在一起,使夹套能够开合,且

两半夹套的前端具有纵向开口,即采血管放置到夹套内、两半夹套夹合,采血管被夹套固定在夹套内,此时两半夹套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纵向开口,以便于从该纵向开口处观察采血管内的采血量、刻度;

所述左右两个半夹套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刻度线,两半夹套上的刻度线呈轴对称。

所述盖部套的扣合部具有调节部,该调节部限定扣合部在垂直方向上调节,用于调节盖部套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采血管。

所述扣合部的调节部包括内套、外套,内套嵌套在外套中,内套与外套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使内套与外套之间在受外力支撑时在垂直方向上内套迫近外套。

所述体部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观察采血管内的采血量。

所述体部套的内壁上设有纵向的发光体,用于照亮采血管。

所述体部套的内壁上设有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呈凸点、凸条或凸块状的防滑部。

所述活动连接装置包括铰链或折痕,该铰连或折痕上设有扭簧和/或弹片。

所述穿刺针头和/或软管和/或刺塞针头设有开关结构,该开关结构包括开关部、控制部;

开关部设在穿刺针头和/或软管和/或刺塞针头上,用于启闭采血针的输血通路、或控制输血通路的血液流速、流量;

控制部设在夹套上,用于护理人员在使用采血管采血的同时通过控制部控制开关部的通断、或调整开关部的开合度;

控制部与开关部之间通过控制线相机械连接和/或电气连接和/或管道连接,上述连接方式用于将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或控制操作传递给开关部,以命令或驱动开关部做出与控制信号或控制操作相关联的动作。

所述开关结构为机械装置,控制部设在夹套的盖部套的外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基座、手柄,基座固定在盖部套上,手柄一端铰接在基座底部,另一端向外伸出;

所述基座设有支臂,支臂向上延伸,开关结构的开关部装配在支臂的顶端;

所述支臂为空心结构,支臂内设有拉杆,拉杆底端与手柄相铰接,拉杆顶端与开关部连接;所述开关部包括开关箱,开关箱内设有开关固定部、开关活动部,开关固定部与开关箱固定连接,开关活动部活动地、且与开关固定部相对地装配在开关箱内,开关活动部与拉杆相连,开关活动部与开关箱的内壁之间设有压簧,该压簧用于将开关活动部迫近开关固定部。

所述开关箱设在夹套的盖部套外部。

所述开关结构为机械装置,开关部和控制部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开关箱设在夹套的盖部套外部,开关箱内设有开关固定部、开关活动部,开关固定部与开关箱固定连接,开关活动部活动地、且与开关固定部相对地装配在开关箱内,开关活动部向开关箱外延伸、形成控制部(即手柄),开关活动部与开关箱的内壁之间设有压簧,该柄顶用于将开关活动部迫近开关固定部。

所述开关结构为电子式、气压式或液压式。

所述开关结构为电子装置,开关部包括夹合体,夹合体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板状体组成,两板状体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微电机、拉紧件,拉紧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板状体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板状体,微电机设在该被拉紧件穿过的板状体上,拉紧件与微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部设在夹套上,该控制部为电子开关,电子开关与微电机相电连接,通过电子开关能够控制微电机工作。

所述开关结构与夹套、采血针为一体式结构(整合)。刺塞针及针头与夹套的盖部套为一体结构,开关结构的开关部设在刺塞针头上、控制部设在盖部套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采血针上设置开关结构,使采血针、采血管的采血操作得以控制,而非只通过采血管内的真空负压调控采血量,或者依靠采血护理人员的操作经验,即人员的视觉判断、手工操作等主观因素来调控采血量。本发明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开关结构、控制方法,以及能够更好控制采血量、更易操作的辅助装置、结构,如夹套上设置的刻度线等,使采血管内的采血量更加精确,以为后期更准确的血液分析结果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采血针、采血管装配上夹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夹套的盖部套上扣合部的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体式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体式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检测报告截图(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检测报告截图(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检测报告截图(三)。

其中:

1采血针11穿刺针12穿刺针头13软管14刺塞针15刺塞针头

2采血管21管体22管盖

3夹套

31盖部套311扣合部312调节部313内套314弹簧315外套

32半夹套321左夹套322右夹套323活动连接装置324纵向开口325刻度线

33体部套

4开关结构

41开关部411开关箱412开关固定部413开关活动部414压簧415夹合体416板状体

417微电机418拉紧件

42控制部421基座422手柄423支臂424拉杆425电子开关

43控制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通过开关结构控制流量的采血针及采血管,其包括:所述采血针包括穿刺针、软管、刺塞针;

穿刺针通过穿刺针头与软管连接,用于将采血针的穿刺针一端穿刺入患者体内、进行采血;刺塞针通过刺塞针头与软管连接,用于将采血针的刺塞针一端穿刺入采血管内接收血液;

所述采血管包括管体、管盖,管盖外径大于管体外径,管盖扣合在管体的口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血管外部设有夹套,该夹套包裹在采血管外部,用于固定采血管;

所述夹套包括盖部套、体部套,盖部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扣合部,盖部套包裹在采血管的管盖外部,盖部套顶部开口,用于采血针的刺塞针刺入,盖部套底部与体部套相连接;

体部套包裹在采血管的管体外部,体部套上部与盖部套相连接,盖部套的扣合部与体部套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中部形成空腔,用于放置采血管,且

盖部套顶部外缘呈中间高、周边低的倾斜状,用于迫使采血管管盖顶部受挤压而向下移动;体部套下沿高于采血管管体底部,使管体下部露出夹套,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管体下部操控采血管;

所述夹套分为左夹套、右夹套两个半夹套,该两半夹套的后端具有活动连接装置,该活动连接装置将两半夹套铰接在一起,使夹套能够开合,且

两半夹套的前端具有纵向开口,即采血管放置到夹套内、两半夹套夹合,采血管被夹套固定在夹套内,此时两半夹套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纵向开口,以便于从该纵向开口处观察采血管内的采血量、刻度;

所述左右两个半夹套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刻度线,两半夹套上的刻度线呈轴对称。

使用时,先将采血针穿刺并留滞在患者身上,再将采血管置于夹套内,手持夹套(及其内的采血管),将采血针的刺塞针刺入采血管内进行采血。

夹套的盖部套部分,其内腔的底部平齐、可将采血管的管盖抵住;盖部套顶部内呈倾斜状,在夹套扣合时,该倾斜状顶部将采血管的管盖下压、固定,使采血管不能发生垂直方向位移;夹套扣合后,体部套部分将采血管的管体部分限定在其内部。夹套由两个半夹套组成,半夹套上设有水平对齐的刻度线;采血管上也有用于指示采血量的标线,采血管被固定在夹套内后,该标线显示在夹套上的刻度线某一位置,或者与刻度线的某一刻度对齐,但不管标线是否与刻度线对齐,均不影响刻度线的使用。相比较于只有标线的一种显示方式,标线与刻度线的结合显示,可以显性地指示采血管内血液容量的变化,采血人员可以形成采血量液面迫近标线的直观视觉,以便于准确判断采血量、准时停止采血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盖部套的扣合部具有调节部,该调节部限定扣合部在垂直方向上调节,用于调节盖部套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采血管。采血管因厂家制造的原因,其规格不尽相同,采血管管径、长度,以及采血管管盖的外径、高度也会不同,因此,所述夹套,特别是盖部套部分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采血管及管盖。上述调节部可实现盖部套在垂直方向上调节,结合夹套本身具有开合度调节功能,即可实现夹套适应不同尺寸的采血管。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部的调节部包括内套、外套,内套嵌套在外套中,内套与外套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使内套与外套之间在受外力支撑时在垂直方向上内套迫近外套。

进一步地,所述体部套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观察采血管内的采血量。

进一步地,所述体部套的内壁上设有纵向的发光体,用于照亮采血管。

进一步地,所述体部套的内壁上设有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呈凸点、凸条或凸块状的防滑部,该防滑部可限制采血管在夹套内发生转动、位移,以避免采血管标线与刻度线发生错位而影响采血量的观察、判断。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接装置包括铰链或折痕,该铰连或折痕上设有扭簧和/或弹片,该扭簧、弹片可以使夹套的两半夹套在无外力时,自动打开,以方便取放采血管。

【实施例2】

如图4、5、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穿刺针头和/或软管和/或刺塞针头设有开关结构,该开关结构包括开关部、控制部;

开关部设在穿刺针头和/或软管和/或刺塞针头上,用于启闭采血针的输血通路、或控制输血通路的血液流速、流量;

控制部设在夹套上,用于护理人员在使用采血管采血的同时通过控制部控制开关部的通断、或调整开关部的开合度;

控制部与开关部之间通过控制线相机械连接和/或电气连接和/或管道连接,上述连接方式用于将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或控制操作传递给开关部,以命令或驱动开关部做出与控制信号或控制操作相关联的动作。

本实施例在采血针上设置开关装置,配合夹套上的刻度,可以控制采血管采血通道内的血液流量或流速,当采血管内的采血量接近采血管的标线时,可通过该开关装置减少、降低采血针内血液的流量、流速,使采血管内血液的凹液面缓慢地上升至标线,以达到准确采集血液的目的。上述开关装置可以装配在采血针上,也可以装配在采血管上,但开关装置的控制部分,即控制部要设置在夹套上,可便于在手持夹套(采血管)的同时,通过单手控制开关装置的控制部,可以边观察、边操控开关装置,实现精准操作,使采血量无限接近采血管的标准采血量。

上述开关装置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以下实施例仅举例说明开关装置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所述开关装置的限制、不会导致其保护范围的缩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开关结构为机械装置,控制部设在夹套的盖部套的外部;

所述控制部包括基座、手柄,基座固定在盖部套上,手柄一端铰接在基座底部,另一端向外伸出;

所述基座设有支臂,支臂向上延伸,开关结构的开关部装配在支臂的顶端;

所述支臂为空心结构,支臂内设有拉杆,拉杆底端与手柄相铰接,拉杆顶端与开关部连接;所述开关部包括开关箱,开关箱内设有开关固定部、开关活动部,开关固定部与开关箱固定连接,开关活动部活动地、且与开关固定部相对地装配在开关箱内,开关活动部与拉杆相连,开关活动部与开关箱的内壁之间设有压簧,该压簧用于将开关活动部迫近开关固定部。

使用时,先将采血针的软管放入开关箱内的开关固定部与开关活动部之间,开关活动部受压簧作用靠近开关固定部,使软管被捏合、截止。进行采血时,将采血管与刺塞针连接好,再向下扳动手柄,手柄带动连杆、连杆带动开关活动部分离开关固定部,使软管恢复原状、连通通道,血液以采血针注入采血管内,完成采血。当采血量接近采血管标线时,释放手柄,开关活动部受压簧作用与开关固定部贴合,软管关闭;再采用微动控制手柄,使采血针以微量血量进入采血管,精准控制采血量。

所述开关箱设在夹套的盖部套外部。

如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案,所述开关结构也为机械装置,开关部和控制部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开关箱设在夹套的盖部套外部,开关箱内设有开关固定部、开关活动部,开关固定部与开关箱固定连接,开关活动部活动地、且与开关固定部相对地装配在开关箱内,开关活动部向开关箱外延伸、形成控制部(即手柄),开关活动部与开关箱的内壁之间设有压簧,该柄顶用于将开关活动部迫近开关固定部。

与上述方案不同的是,该方案中开关部与控制部连为一体,采血针的软管也是经开关箱内的开关固定部与开关活动部之间穿过,并通过手柄控制开关装置工作。该方案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作方便。

此外,还可以在本实施例的两个方案中,将控制部与开关部之间的机械传动比设为可变的,即在采血量接近标线时,护理人员对控制部的较大幅动作控制开关部的小幅微动,以便采血流量微量控制。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开关结构为电子式、气压式或液压式。

如图6所示,所述开关结构为电子装置,开关部包括夹合体,夹合体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板状体组成,两板状体一端铰接,另一端分别设有微电机、拉紧件,拉紧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板状体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板状体,微电机设在该被拉紧件穿过的板状体上,拉紧件与微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控制部设在夹套上,该控制部为电子开关,电子开关与微电机相电连接,通过电子开关能够控制微电机工作。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将所述开关结构与夹套、采血针整合为一体式结构,即刺塞针头与盖部套、开关结构连为一体,减少或去掉开关结构中传动结构,操控更加直接;此外,连为一体的方案极大地减少了部件间相互装配的工作,护理人员的采血操作更加快捷,特别是在大批量临床应用中,更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6】

如图7、8、9所示,选取10位志愿体检者,取静脉血,将每位体检者静脉血按1.0ml、1.2ml、1.4ml、1.6ml、1.8ml、2.0m1分装,放入仪器分析检测,将结果与2.0ml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样本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检测结果因采血量的不同,存在数据差异,其中极具参考价值的1.8ml采血量,部分参数存在-25%~+20.2%的浮动,说明采血量对血液分析检测结果具有较大影响。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