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0281发布日期:2019-01-16 07:2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引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往往由于患者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大便等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及吞咽障碍等后遗症。随着医学研究及技术的进步,大部分脑出血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尤其是手术治疗手段的进步不断更新,患者救治成功率及预后明显提高。目前主要手术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内镜下血肿清除及血肿腔钻孔引流等。血肿腔钻孔引流颅内血肿技术,因其简便易行的可操作性、副损伤少的安全性以及持续引流清除血肿的彻底性,显示出其对脑出血良好的疗效。

血肿腔钻孔引流技术,主要是采用钻头钻透颅骨和硬脑膜,然后插入带侧孔的引流管(硅胶管)缓慢进入血肿腔内进行抽吸;此过程中,如果血肿腔内呈负压,可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防止空气溢入颅内导致颅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在引流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除堵塞在管腔中的血凝块和坏死脑组织。另外,为了保证引流通畅,临床上常用尿激酶,利于血肿溶解及排出;每日1~2次小剂量应用,可达到分解血凝块促进血凝块排出避免堵塞引流管的作用,从而保证血肿尽快清除。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脑出血所用的关键器材之一为引流管,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一般为单管或多通管;单管虽能解决颅内血肿引流,但是在注入生理盐水等药物的时候,需要反复开放引流管与引流瓶(或袋)之间的接口破坏引流装置密闭性,同时还需要多人操作,为临床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不仅不便于颅内注药及冲洗或抽吸血肿,反复破坏引流装置密闭性还易导致颅内感染。

多通管一般是在管道的端部设置多个分支,虽然解决了需要反复拔除引流管与引流瓶(或袋)之间的接口的问题,但是多通管始终有一截管道为共用管道,注入药物的时候容易将血凝块和坏死脑组织等(以下统称内容物)又冲回血肿腔内,反复如此也容易导致感染,同时因内容物不能及时排出,针对于颅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目前的脑出血引流管及引流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引流时容易出现内容物不能及时排出、反复破坏引流装置密闭性、易感染、以及引流管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安装套、分流盘和固定套,所述安装套内设置有安装通道,所述分流盘固定在安装通道内;所述分流盘上设有多个旋转管和多个安装孔,且每个旋转管的端部分别伸入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孔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管的外壁均设置有齿环,安装通道的通道壁上设置有与旋转管数量相同的开口,开口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分别与单个齿环啮合的齿轮;所述固定套用于连接旋转管与引流管并带动引流管随着旋转管转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临床治疗时,本方案采用多根引流管分别作用,例如,一个引流管仅用于引流,一个引流管仅用于注药等。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的单管和多通管引流时,颅内注药及冲洗或抽吸血肿同用一管,内容物(血凝块和坏死脑组织等)易被再次冲回血肿腔内,无法及时排出的情况;减少了内容物反复冲回血肿腔导致感染的问题。另外,本方案的每个引流管都可以单独的与相应的引流瓶(或袋)连通,相比于单管,不需要临时更换引流瓶(或袋)之间的接口,更不需要多人操作及反复破坏引流装置密闭性,进一步减少了颅内感染以及引流管操作不便的问题。

2、本方案中的引流管在作用时,安装套能够对引流管进行统一收集,防止出现散乱的情况;另外,分流盘能够将各分流管分开,防止分流管之间出现挤压的情况。

3、拨动齿轮,能够使得相应的分流管自转,例如,在注入药物时,能够使得专用于注入药物的引流管转动,可以保证药物均匀的分散到各处。同理,专用作引流的引流管也可以间歇性的进行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处于静置状态,本方案中的引流管能够进一步减少堵塞物粘附在引流管的内壁上,不易发生堵塞。

进一步,旋转管包括管本体和固定在管本体内壁上的一圈卡凸,卡凸用于与固定套连接;管本体与安装孔孔壁转动连接。

卡凸的设置,简单的实现了固定套的安装。

进一步,固定套包括用于卡住引流管的环形固定圈,环形固定圈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定位凸起;相邻的卡凸之间留有间隙,且定位凸起可卡入到相邻卡凸之间的间隙中。

引流管穿过环形固定圈时,环形固定圈可以将引流管卡住;然后将定位凸分别对准卡凸之间的间隙,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管转动时,旋转管也会随着旋转,不会影响到引流管的转动。

进一步,环形固定圈为软质的橡胶圈,橡胶圈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用于卡凸伸入的卡槽。

当有液体进入引流管时,由于引流管是软质的,液体充满时会使得引流管进一步胀紧环形固定圈并使得卡凸与卡槽配合更紧密,进而进一步减少环形固定圈发生上下移动的情况;也便于环形固定圈带动引流管转动。

进一步,卡凸为条形,竖向设置在管本体的内壁上。

由于卡凸为条形,每个卡凸都竖向布置在整个管本体的内壁上,就算环形固定圈发生上下移动,定位凸起也仍然能够和卡凸配合,保证管本体能够随着引流管转动。

进一步,分流盘为两个,旋转管位于两个分流盘之间,且旋转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分流盘上的安装孔孔壁转动连接。主要是为了增加旋转管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引流管能够更好地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实施例的竖向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分流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引流管1、安装套2、安装通道21、开口211、分流盘3、旋转管31、管本体311、环形凸起3111、卡凸312、齿环313、安装孔32、固定套4、环形固定圈41、定位凸起411、卡槽412、齿轮5。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

用于脑出血的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安装套2、分流盘3和固定套4,安装套2内设置有安装通道21;分流盘3为两个,分别位于安装通道21的上部和下部,分流盘3的外壁与安装通道21的内壁固定,例如粘接等能实现固定的方式都可以。本实施例中的引流管1可以为无毒透明软聚氯乙烯塑料(pvc)或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硅胶管或者特殊生物材料管路。

结合图1和图2,分流盘3上设有多个旋转管31和多个安装孔32,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32和旋转管31的数量具体取三个,且旋转管31为硬质透明管,例如pvc硬质透明管、硅胶管或者特殊生物材料管路。且上下两个分流盘3的安装孔32是一一对应的;旋转管31位于上下两个分流盘3之间,且每个旋转管31的上端均伸入到上方分流盘3的安装孔32内,并与安装孔32的孔壁转动连接;每个旋转管31的下端均伸入到下方分流盘3的安装孔32内,并与该安装孔32孔壁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旋转管31包括管本体311和固定在管本体311内壁上的一圈卡凸312,相邻的卡凸312之间留有间隙。另外,为了保证旋转管31与安装孔32孔壁的转动连接,在安装孔32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转动槽,管本体311的外壁上固定有环形凸起3111,环形凸起3111位于转动槽内,并可以在转动槽内转动。

固定套4包括用于卡住引流管1的环形固定圈41,环形固定圈41的外壁上固定有一圈定位凸起411;且定位凸起411可卡入到相邻卡凸312之间的间隙中,形成图2所示的状态;定位凸起411的竖向高度(厚度)与卡凸312的竖向高度(厚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环形固定圈41为软质的橡胶圈,例如硅胶圈,橡胶圈的外壁上开有一圈用于卡凸312的端部伸入的卡槽412。固定套4安装后,会定位在管本体311内,且固定套4主要是用于连接旋转管31与引流管1并带动引流管1随着旋转管31转动。

本方案中的旋转管31是可以转动的,为了保证医生可以随时控制其转动,如图1所示,安装通道21的通道壁上设置有与旋转管31数量相同的开口211;开口211内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齿轮5,齿轮5与开口211内壁的具转动连接如下:开口211的上下两个壁上设置有柱形轴孔,齿轮5两面的中心均固定有转轴,转轴伸入轴孔内并与轴孔转动连接。

另外,管本体311的外壁均固定有如图1所示的齿环313,每个齿环313分别与一个齿轮5啮合。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齿轮5的宽度是大于安装套2的壁厚的,保证齿轮5会突出于安装套2的外壁和内壁,突出于内壁主要是便于与齿环313啮合,突出于外壁主要是便于人手拨动。本实施例中的齿轮5为三个,为了便于描述,三个齿轮5统称为齿轮组,分流盘3分别设置在齿轮组的上方和下方;为了便于握持和拨动齿轮5,上方的分流盘3与齿轮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下方的分流盘3与齿轮组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卡凸312为条形,竖向间隔设置在管本体311的内壁上;保证卡凸312的竖向高度(厚度)远大于定位凸起411的竖向高度(厚度),假如固定套4有一定的下滑,也不会影响旋转管31带动引流管1的转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使用时,选取三根引流管1,一个引流管1仅用于引流,一个引流管1仅用于注药,一个引流管1备用;每根引流管1上均穿有固定套4;然后将每根引流管1分别穿过旋转管31,长度合适后,将固定套4沿着引流管1向下推,直至固定套4上的定位凸起411卡入到图2中的卡凸312之间的间隙中,且卡凸312也会对准卡槽412,即,完成引流管1的安装。

引流或者注药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反复转动引流管1,只需要拨动相应引流管1对应的齿轮5,齿轮5带动齿环313转动,齿环313带动旋转管31转动,旋转管31带动固定套4转动,由于固定套4为橡胶材质,能够卡住引流管1,加上引流管1在引流的时候,其液体也会使得引流管1有一定的胀紧作用,所以固定套4会带动引流管1转动。

综上,临床治疗时,本方案采用多根引流管1分别作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管及多通管产生的易感染的问题。另外,根据需要,医生可以控制引流管1间歇性的反复转动;引流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管1处于静置状态,本方案中的引流管1能够进一步减少堵塞物粘附在引流管1的内壁上;另外,注药时,也可以控制引流管1转动,使得药物散落均匀。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