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7271发布日期:2019-02-19 18: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四肢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式和内固定式两种。外固定方式包括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而内固定方式则包括通过手术切开肌肉组织,安插钢板、钢针、螺丝钉等。

采用内固定方式治疗四肢骨折固然可以改善骨折复位,但取出固定器械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给病人添加了痛苦,而且,手术期间极易发生感染,造成骨折愈合后肢体发生功能性障碍。

外固定支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针或钉钻入,后在皮外将穿入骨折之针固定在外固定支架上,具有以下的作用: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复位;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可以纠正早期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如陈旧性骨折。在骨科外科手术中,外固定有着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化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外固定支架使用的连接杆均为如图1所示的刚性长杆,连接杆轴向刚性,无法产生距离位移,固定骨折部位后,断裂骨骼部位无法承受压力,而必要的压力可以促使骨折断端的恢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不利于骨折断端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无法产生距离位移,不利于骨折断端的恢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性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伸入导向孔内且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

通过第一杆体的一端设置导向孔,第二杆体伸入导向孔内且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断裂骨骼部位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帮助骨折断端的恢复。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以限定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相对运动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和限位件,所述限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导向孔的内壁上,通过将所述限位件伸入所述限位孔中实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为轴向延伸的长孔或腰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圆柱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体的导向孔的内底面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伸入导向孔内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设有导向孔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所述第二杆体与导向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径等于第一杆体的未设导向孔的一端的外径。

一种外固定支架,包括上述的弹性连接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的弹性连接杆,通过设置弹性连接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一端设置导向孔,第二杆体伸入导向孔内且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两端光杆部位可以保留正常与钉夹相配的功能,在术后的康复运动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弹性连接杆能够随着身体的运动进行压缩形变,让骨折断端尽早承受应力刺激,从而促进骨折的恢复;

2.本发明的弹性连接杆,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来限定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相对运动位移,限定了弹性连接杆可发生的距离位移,整个过程更加稳固;通过设置限位件和对应的限位孔来进行限位,结构简单、易加工、限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弹性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中:1-第一杆体;11-导向孔;2-第二杆体;3-弹性件;4-限位结构;41-限位孔;42-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第一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11,第二杆体2的一端伸入导向孔11内且与第一杆体1弹性连接。

第一杆体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11,导向孔11沿轴向延伸,导向孔11。本实施例中导向孔11为盲孔,优选地,第一杆体1设置有导向孔11的一端径向外扩,即第一杆体1设有导向孔1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第二杆体2的一端伸入导向孔11内,第二杆体2与导向孔11间隙配合,第二杆体2可沿着导向孔11的方向线性运动。第二杆体2伸入导向孔11内的一端与第一杆体1弹性连接。具体地,导向孔11内设置有弹性件3,弹性件3的一端与导向孔11的内底面连接,弹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2伸入导向孔11的一端连接。优选地,弹性件3为弹簧。优选地,第二杆体2的外径与第一杆体1的未设置导向孔11的一端的外径相同。

为了进一步限定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之间的相对移动位移,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包括限位孔41和限位件42。本实施例中,限位孔41设置于第二杆体2上,限位件42设置于第一杆体1的导向孔11的内壁上,限位件42凸出于导向孔11的内壁,通过限位件42伸进限位孔41中实现对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的相对移动位移的限定。优选地,限位件42为圆柱销,限位孔41为长孔或腰型孔,限位孔41沿轴向延伸,通过限定限位孔41的轴向延伸长度,限位件41伸进限位孔41中可实现对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的相对移动位移的限定。反之,还可设置限位件位于第二杆体2的外表面上,限位孔位于第一杆体1的导向孔11的内壁上,也能实现限定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的相对移动位移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固定支架,包括上述的弹性连接杆。本实施例的外固定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连接杆,弹性连接杆的两端呈光滑的杆体,可以与钉夹配合工作。

本发明的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限定了滑动距离,同时维持了弹性,两端光杆部位可以保留正常与钉夹相配的功能,在术后的康复运动中,连接杆能够随着身体的运动进行压缩形变,让骨折断端尽早承受应力刺激,从而促进骨折的恢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连接杆和外固定支架。一种弹性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伸入导向孔内且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通过第一杆体的一端设置导向孔,第二杆体伸入导向孔内且与第一杆体弹性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可产生相对位移,断裂骨骼部位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帮助骨折断端的恢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杆无法产生距离位移,不利于骨折断端的恢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于圣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创辉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9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