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8603发布日期:2018-12-28 20:43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痹药物。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痹症是由风、寒、湿气等外邪侵袭人体,团阻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畅导致的,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目前治疗痹症常用的是采用中、西药内服外治,内服药的毒副作用较大且价格昂贵;而中草药制成的外治药物的制备工艺复杂,且治疗周期长且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痹症。而根治痹症的关键是在祛风散寒的同时促进关节组织细胞再生。但是如何彻底根治痹症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还提供了该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青风藤10-30份、生川乌20-40份、生乌草20-40份、闹洋花20-30份、石楠藤10-20份、生乳香15-25份、生没药10-30份、雪上一枝蒿10-20份、白芥子10-30份、追风伞10-30份、穿山甲30-70份、祖师麻10-20份、槐树植5-15份、蜂蜡100-150份、松香100-150份、铅丹1000-1100份。优选的,所述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青风藤20份、生川乌30份、生乌草30份、闹洋花25份、石楠藤15份、生乳香20份、生没药20份、雪上一枝蒿15份、白芥子20份、追风伞20份、穿山甲50份、祖师麻15份、槐树植10份、蜂蜡130份、松香120份、铅丹1020份。本发明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穿山甲、生乳香、生没药、雪上一枝蒿、石楠藤、生川乌、槐树枝,并将其放入到加热煮沸的2000-3000重量份的芝麻油中煎煮5-20min;(2)按比例称取青风藤、生乌草、闹洋花、白芥子、追风伞、祖师麻、蜂蜡、松香至步骤(1)的芝麻油中,煎至冒白烟后捞出;(3)去去底火,按比例称取铅丹并放入步骤(2)的芝麻油中,边放铅丹边用扇子扇净白烟,并充分搅拌至膏状;(4)将膏状药物倒入冷水中去浸泡24-48h;(5)从水盆中捞出膏状药物并放入锅中加热至不冒水泡;(6)将加热处理的膏状药物放凉后均匀涂抹在药布上。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芝麻油的重量组分为2500份。优选的,步骤(2)采用文火煎制。优选的,步骤(4)采用的冷水温度为10-25℃。优选的,步骤(6)所述药布的尺寸为30×18cm2或23×15cm2,且每块药布上涂抹的本发明制备的膏药的剂量为5-6g。本发明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用火烤软后即可使用。采用本发明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可有效治疗各种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活血散瘀,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脊椎炎,股骨头坏死,腰腿疼,颈椎病,各种骨质增生病,关节疼痛,以及跌打损伤。而且对于妇科病,如宫寒,小腹冷痛以及胃寒痛也有非常有效的疗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采用十六种中药制备,产品及制备工艺新颖独特;采用该产品用于骨关节疾病时可祛风散寒,同时促进关节组织细胞再生,从而彻底根治痹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原料:青风藤20份、生川乌30份、生乌草30份、闹洋花25份、石楠藤15份、生乳香20份、生没药20份、雪上一枝蒿15份、白芥子20份、追风伞20份、穿山甲50份、祖师麻15份、槐树植10份、蜂蜡130份、松香120份、铅丹1020份。制备工艺如下:(1)按比例称取穿山甲、生乳香、生没药、雪上一枝蒿、石楠藤、生川乌、槐树枝,并将其放入到加热煮沸的2500重量份的芝麻油中煎煮15min;(2)按比例称取青风藤、生乌草、闹洋花、白芥子、追风伞、祖师麻、蜂蜡、松香至步骤(1)的芝麻油中,文火煎至冒白烟后捞出;(3)去底火,按比例称取铅丹并放入步骤(2)的芝麻油中,边放铅丹边用扇子扇净白烟,并充分搅拌至膏状;(4)将膏状药物倒入15℃冷水中去浸泡30h;(5)从水盆中捞出膏状药物并放入锅中加热至不冒水泡;(6)将加热处理的膏状药物放凉后均匀涂抹在30×18cm2药布上,每块药布上涂抹6g本发明的药物。对比例1根据专利cn102048920b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纯中药活血祛寒消肿镇痛膏,具体工艺如下:生南星60克、生半夏60克、当归60克、紫荆皮60克、苏木60克、僵蚕60克、青皮60克、木瓜60克、地龙60克、独活30克、川芎30克、木鳖子30克、山甲片30克、麻油5000克、黄丹2200克,除黄丹外其余中药及麻油置锅内文火加热,致中药色枯去渣,再将中药续熬2小时,视其滴水成珠,将锅离火,再将黄丹2200克加入,边加边搅,最后收膏,摊在布上,用时文火加温后贴于患处。对比例2根据专利cn105079395b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获得一种丹底风湿骨刺膏,它是丹底100克、马前子50克、生川乌50克、生乌草50克、虎杖100克、苍术100克、寻风藤50克、青风藤100克、海风藤100克、雷公藤100克、洋金花50克、威灵仙50克、五加皮50克、羌活50克、独活50克、川山龙50克、大艽50克、千年健100克、木瓜25克、寄生25克、豨签草25克、伸筋草25克、川芎50克、地龙50克、细辛50克、麻黄50克、月桂氮酮20克、膏药基质5000克。所述的丹底是炼丹的结块,丹是由水银、白矾、火硝、雄黄、硫磺及朱砂合成处理后,经高温冶炼而成。临床案例案例1牛某某,59岁,汉族,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塘湖镇南柳泉村人,2016年9月28日因腰向左侧方,左下肢疼痛,走路成跛形,功能受限前来就诊,经dr检查发现其腰3-4椎间不等宽,腰部向左侧方,走路成跛形,诊断结果为腰3-4椎间盘突出,中度骨质增生,中医为腰腿风寒湿痹症。采用本发明的除痹膏对其腰3-4椎间以及环跳穴进行贴敷,外敷每日一贴,每次30分钟,外敷6天后,疼痛全部消失,康复半年后对其回访未复发。案例2袁某某,49岁,汉族,系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人。于2015年8月14日因双膝关节疼痛,不能走路,晚上疼痛加重前来就诊,经dr检查发现其双膝关节面破坏,膝关节内外骨质增生及骨刺形成。诊断结果为重度关节退性改变,重度骨性关节炎,中医为双膝风寒湿痹,骨关节炎。采用本发明的除痹膏对其患处进行外敷治疗,每次外敷30分钟,坚持外敷21天后疼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走路正常,康复半年后对其回访未复发。案例3李某某,女,59岁,汉族,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内人,于2016年9月10日因右膝变形,走路疼痛加重前来就诊,经dr检查发现其膝关节内外侧增生严重,有骨刺形成,内侧压痛明显。诊断结果为右膝关节退性改变,重度骨质增生。采用本发明的除痹膏对其患处进行外敷治疗,每次外敷30分钟,坚持外敷21天后疼痛消失,走路正常,康复半年后对其回访未复发。案例4卢某某,女,34岁,汉族,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南山南村。于2017年9月6日因前胸骨疼痛,无法入睡。一般dr检查,颈椎曲度略有改变。诊断结果为轻度颈椎病,采用本发明的除痹膏,外敷颈椎,前胸骨二处。每次外敷30min,坚持外敷二次后疼痛消失,康复半年后对其回访未复发。疗效统计利用实施例1制备的外用祛寒止痛除痹膏和对比例1、对比例2制备的外用膏药分别对重度骨质类患者进行临床应用,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案例治疗周期治愈率复发率实施例1100例21天98%1%对比例1100例21天86%5%对比例2100例21天91%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之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修改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