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交替上台阶和简单奔跑的髋关节离断假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407发布日期:2019-01-18 23:49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可以交替上台阶和简单奔跑的髋关节离断假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髋部的机械假肢。



背景技术:

假肢技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如肌电假肢,液压系统假肢,复合材料制成的下肢运动假肢等。但这些假肢提供的补偿作用都体现在支撑和摆动上,最大程度解决了美观和步态的问题。走路和交替下楼梯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些假肢却不具备交替上楼梯的能力。

而现有的髋部假肢,主要起支撑身体的作用,且能活动的关节主要体现在膝关节步伐的协调摆动上,大腿根部的摆动效果很差且难以控制,无法提供运动的动力,只提供了基础的支撑和稳固作用,丧失了很多大腿的功能性。现有的技术在上台阶的时候,患者只能用健肢迈步去拖着假肢去上台阶。无论是美观的角度,还是在别人眼中的样子,都会在患者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本发明就是为了给假肢提供更多的实用功能性而设计的假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支持简单奔跑,和两条腿交替上台阶的髋部机械假肢。

两腿交替上台阶时的运动变化:假肢迈步向前支撑身体—健肢提供登力—重心转移到假肢—健肢迈步支撑身体—假肢提供登力—重心转移到健肢上。以此为一个交替的来回。所以抬腿,支撑,供力和两腿的协调,是机械假肢模仿正常运动交替上台阶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所以该发明主要通过解决:1髋部假肢的可控抬腿、2假肢运动时蹬力的供给、3大腿结构膝关节结构小腿结构在运动中的变化、4在运动中两条腿的交替摆动这四个技术方案,从而达到简单奔跑和两条腿交替上台阶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1假肢的可控抬腿:主要通过把假肢大腿部位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其中一条边与髋部接受腔固定,控制这条边一个角的角度使平行四边行变形,来完成机械假肢的抬腿效果(参考图4)。

2假肢的运动供力:主要通过把身体运动时,向前倾斜的重力势能,用假肢脚部的杠杆拉伸膝关节的扫动齿轮,转换为膝关节蹬腿的动力。从而达到奔跑和上台阶在前进时假肢的动力供给(参考图5、图6)。

3大腿结构与膝关节结构和小腿结构在运动中的协调:主要是把膝关节结构与大腿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下边相互结合,通过小腿在膝关节处的齿轮,控制在膝关节结构处大腿平行四边形下边的一角,达到小腿控制假肢大腿部位的效果,(假肢供力结构在小腿部位,供力的时候小腿控制大腿)。反之大腿抬腿的时候,大腿平行四边形结构变形,膝关节与大腿平行四边行结构的一条边相互结合,这条边上相邻的角发生变化,在膝关节的限制下,通过齿轮作用,来调节小腿的运动角度。如图5到图6大腿的变化。

4在运动中两条腿的交替摆动:是通过健康大腿上的摆动结构和跨腿旋转横轴控制的。健肢由前向后时,或身体后仰时。髋部接受腔与健肢大腿的摆动结构形成角度差,带动横轴转动,使该横轴另一端的齿轮带动假肢齿轮控制假肢抬腿迈步。健肢向后控制假肢向前迈步,来达到交替摆动的效果(如图4所示)。

补充说明:1本发明可以达到简单奔跑的效果,正常的情况下简单奔跑和上台阶都能适用,但是如果有奔跑的特别需要,可以改变在膝关节大腿结构和小腿结构连接处,两个齿轮转轴大小的对比,来增加小腿在奔跑时的摆动幅度,使假肢更加适用于奔跑(同时也可以在脚部或膝盖部位增加弹性材料,来增加假肢的弹跳力)。2假肢外面可以填补材料,塑造大腿形体和包裹仿皮肤的材料,保证假肢的美观(要预留大腿结构变形所需要的空位)。3本说明书给出的是左腿假肢的例子,右腿假肢是左腿假肢的反转,右腿截肢同样适用。

适用范围:1本发明主要以机械结构为主,主要适用于一侧髋关节离断截肢的患者。

其优点是,可以更大限度的使假肢模仿腿部动作,并增加可控的抬腿和运动的供力,来达到简单奔跑和两条腿交替上台阶的效果。而且机械结构设计简单稳定。该发明并没有借助外部动力,使发明更加的安全可控。可以为更多的残疾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图2为侧视图,图3为俯视图,图4为立体图,图5为膝关节结构的透视图,图6为前倾供力的示图,图7为胯部结构的透视图。1为接受腔,2为健肢摆动部位,3为假肢大腿部位,4为假肢膝关节部位,5为假肢小腿部位,6为假肢脚部。8为齿轮转轴,9为转轴,10为转轴,11为齿轮转轴,12为齿轮转轴,13为齿轮转轴,14为转轴7,15为大腿前支撑结构,16为大腿后支撑结构,17为小腿支撑结构,18为扫动齿轮,19为脚部供力杠杆。21和7为跨腿旋转横轴。22为齿轮结构。23和24是11和13的透视结构。25和26是12和15的透视结构。

结构说明:齿轮转轴受齿轮的相互作用,而带动与其一体的结构旋转。8、15、11一体,为假肢大腿前支撑结构。9、16、20一体为假肢后支撑结构。12、8、9所在的外部结构,与接受腔相互连接固定,是大腿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上面一条边,在保证大腿平行四边形结构变形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截肢部位需要,适当的改变形状。1为接受腔,接受腔为假肢的固定支撑结构,其位置固定在患者腰胯部并包裹截肢部位,需要做到使假肢不脱落,其一侧与假肢连接固定,前方固定跨腿旋转横轴7,后面可以在腰背部凸出来一块接力挡板(更好的控制摆动结构和接受腔的角度)。2为摆动结构,环绕在健肢大腿上,控制假肢抬腿。20为脚部结构,中间位置起支撑身体的作用,脚的前后部分可以使用用弹性材料制作,来增加运动时的舒适度。

具体实施说明:假肢大腿的可控抬腿结构:如图2所示假肢大腿部位的四个转动轴8、9、10、11构成了平行四边形。健肢的摆动结构2受健肢控制摆动,带动跨腿旋转横轴7和转轴上的齿轮转轴12转动(如图4所示),齿轮转轴12与齿轮转轴8相互作用,又因为齿轮转轴8和大腿前支撑结构15一体,所以当健肢摆动结构摆动时,通过控制假肢大腿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变行,来完成假肢抬腿动作的控制。

膝关节装置如图2所示,它是10、11、13转轴的距离固定装置,11、13为齿轮转轴(如图5的23、24所示),转动时两者相互作用。所以前大腿支撑结构15,与小腿支撑结构17,在转轴11、13端受齿轮相互作用。假肢膝关节装置前端有关节反转的阻碍结构,限制假肢大腿、小腿的最大伸开角度为180度,维持假肢的仿生性。膝关节装置上有扇形扫动齿轮,与膝关节一体,和小腿扫动齿轮18相互作用相互连接是下文供力装置的一部分。

小腿和脚踝的前倾供力结构:该部分通过将身体运动前倾时偏移的重力作为动力。身体前倾时,假肢小腿支撑结构17和假肢脚部20的角度变小,此时脚部的杠杆20拉动扫动齿轮18旋转向膝关节提供动力,改变膝盖关节与小腿的角度,为假肢提供登力。是一种可控的持续性转移供力(如图6所示)。

假肢大腿结构,假肢小腿结构和膝关节的相互作用:图5为落脚状态,图6为前进时的前倾供力状态。落脚状态时假肢小腿与假肢脚部角度不变,所以杠杆19不动,扫动齿轮18不动,假肢小腿与假肢膝关节受扫动齿轮18阻碍无法弯曲,假肢小腿与假肢膝关节锁死。又因为假肢大腿前支撑结构15和假肢小腿支撑结构17,在齿轮转轴11和13的限制下相互作用,所以当假肢小腿与假肢膝关节锁死的时候,前假肢大腿支撑结构与膝关节和小腿结构都被锁死。又因为假肢膝关节是转轴8、9、10、11所组成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当膝关节和大腿前支撑结构不动时,大腿的抬升结构也被锁死。所以落脚时,腿与脚的角度不变时,膝盖无法弯曲,假肢自动锁死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抬腿时假肢脚部离开地面,受大腿抬升结构控制。落脚时受小腿支撑结构17和脚部20的角度变化控制,角度变小时为假肢提供蹬力,角度不变时起支撑作用)。

两条腿的交替摆动结构:如图1所示健肢摆动结构2在健肢大腿上固定,当健肢带动2向后摆动时,带动跨腿横轴7旋转,带动图中12齿轮转轴逆时针旋转,8、12相互作用,所以8带动假肢大腿前支撑结构15顺时针旋转,假肢向前摆动。反之健肢向前假肢向后摆动,从而完成两条腿交替摆动的效果。补充1:为了更灵活的控制假肢,该横轴7一端的齿轮转轴12可以设置成内接的摩擦式棘轮机构。使假肢单向受力,摆动结构2只能控制12逆时针旋转,顺时针左右时棘轮机构不受力,即只接受抬腿控制。其效果1:健肢通过摆动结构控制假肢向前抬升并调节角度,然后再健肢向前,(棘轮滑动不受力)假肢不动,可以双腿向前完成坐下或下蹲的效果。其效果2:摆动结构受健肢控制,健肢可以自行向前运动且与假肢不相互作用。两腿摆动结构的补充2:健肢摆动结构2与与跨腿横轴7的连接部分是转轴,可以自由侧抬腿,前后抬腿和斜抬腿都会带动跨腿旋转横轴7的旋转,可以保证健肢的灵活性不受摆动结构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