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5668发布日期:2019-03-30 09:2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穿戴式设备越来越流行、普及,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用户可通过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统计自己的运动数据、检测心率和血压等。然而,穿戴式设备由于体积较小,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并不多,用户运动数据统计、心率和血压检测等功能只能在用户运动时增加运动乐趣而已,并没有对自己的运动安全有帮助,在用户进行运动时,穿戴式设备无法给到用户正确的运动方式,超负荷运动对用户的安全也有隐患,然而穿戴式设备也无法统计不同用户的适宜运动量,因此,上述问题成了穿戴式设备在运动应用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现有穿戴式设备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导致穿戴式设备不能针对性地提醒各个用户的当前运动状态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当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判断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当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用于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监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运动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以及

第一提醒单元,用于当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所述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所述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智能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该穿戴式设备预先与设置在穿戴式设备用户身上的姿态传感器进行关联,该姿态传感器有不少于4个,可检测出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实时动作姿态,实时动作姿态的准确度随着姿态传感器的个数增多而上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穿戴式设备用户身上设置8个姿态传感器,分别位于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左右小腿、左右大腿、左右小臂和左右大臂,在穿戴式设备与各个姿态传感器关联后,通过关联的各个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在步骤s102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任一状态的传感器,便于后续根据监测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状态判断该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以及该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即运动量过量)。

在步骤s103中,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监测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各个状态后,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在步骤s104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提醒方式可以是穿戴式设备的语音提醒、振动提醒等,当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第一提醒方式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自己的当前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智能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该穿戴式设备预先与设置在穿戴式设备用户身上的姿态传感器进行关联,该姿态传感器有不少于4个,分别设置在左右手和左右腿上,可检测出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实时动作姿态,实时动作姿态的准确度随着姿态传感器的个数增多而上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穿戴式设备用户身上设置8个姿态传感器,分别位于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左右小腿、左右大腿、左右小臂和左右大臂,在穿戴式设备与各个姿态传感器关联后,通过关联的各个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在步骤s202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同时监测其运动量。

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时,优选地,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呼吸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当呼吸的规律与预设的呼吸规律不匹配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不规范,此时,认为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从而快速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方式正确与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其中,预设的呼吸规律为预先设置的各种运动的正确呼吸方式。在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呼吸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时,优选地,通过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腹腔起伏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节奏,从而提高穿戴式设备用户呼吸规律获取的准确度,又一优选地,通过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鼻孔处的空气热度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节奏,从而提高穿戴式设备用户呼吸规律获取的准确度,更进一步地,通过分别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腹腔起伏和穿戴式设备用户鼻孔处的空气热度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第一呼吸节奏和第二呼吸节奏,再将获得的两个呼吸节奏进行相似度对比,当相似度达到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将获得的两个呼吸节奏的平均值输出为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节奏,否则认为监测出现误差,返回继续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第一呼吸节奏和第二呼吸节奏,从而提高进一步提高穿戴式设备用户呼吸规律获取的准确度。

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时,又一优选地,通过与姿态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动作,当动作与预设的运动动作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动作不规范,此时,认为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从而快速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方式正确与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其中,预设的运动动作为预先设置的各种运动的正确运动动作。

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时,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湿度传感器和计时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皮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阈值的运动时长,当运动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皮肤湿度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增加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其中,预设的时长阈值可以预先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来进行设置,该预设的时长阈值也可以预先根据该穿戴式设备用户正常运动过程的时长浮动范围来进行设置。

又一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血压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血压,当血压不在预设的血压变动范围内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血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增加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其中,预设的心率阈值可以预先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来进行设置,该预设的血压变动范围也可以预先根据该穿戴式设备用户正常运动过程的血压浮动范围来进行设置。

又一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心率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心率,当心率达到预设的心率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从而分别通过穿戴式设备用户心率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增加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其中,预设的心率阈值可以预先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性别的不同来进行设置,该预设的心率阈值也可以预先根据该穿戴式设备用户正常运动过程的心率浮动范围来进行设置。

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湿度传感器和计时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皮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阈值的运动时长,当运动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血压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血压,当血压不在预设的血压变动范围内时,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心率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心率,当心率达到预设的心率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从而同时通过穿戴式设备用户心率、血压和出汗时长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一步增加了判断的准确度,进而提高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

在步骤s203中,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监测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各个状态后,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在步骤s204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提醒方式可以是穿戴式设备的语音提醒、振动提醒等,当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当前运动状态。

在步骤s205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姿态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时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地,预设的固定时长可以为1分钟以上,一般地,人进行运动后,不会持续1分钟没有任何身体姿势上的变化,该固定时长可根据穿戴式设备的运动项目进行设置(例如,平板支撑或者瑜伽等运动设置的固定时长较大),在检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运动之后,还可以通过姿态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动作是否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了预设的固定时长,若是,则表示穿戴式设备用户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意外而不能移动,甚至是晕厥。

在步骤s206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固定时长时,通过预设的第二提醒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提醒方式可以是穿戴式设备的语音提醒、振动提醒、电话通讯等,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姿势没有变化持续了预设的固定时长时,通过预设的第二提醒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进行运动状态提醒。优选地,预先设置两个固定时长,当持续的固定时长达到第一固定时长时,通过语音提醒或者振动提醒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当持续时长达到第二固定时长时,通过电话通讯的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其中第二固定时长大于第一固定时长,从而在穿戴式设备用户无法动弹(或晕厥)一定时长后实现对关联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自动通知,移动终端用户即可更早、更及时的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危险解除,进而进一步保障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安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若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了预设的固定时长时,通过预设的第二提醒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31,用于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监测单元32,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运动判断单元33,用于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以及

第一提醒单元34,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各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41,用于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姿态传感器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监测单元42,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预设的第一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设的第二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进行监测;

运动判断单元43,用于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

第一提醒单元44,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姿势监测单元45,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通过姿态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时长;以及

第二提醒单元46,用于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时长达到预设的固定时长时,通过预设的第二提醒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

其中,运动监测单元42包括:

呼吸监测单元421,用于通过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呼吸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

动作监测单元422,用于通过与姿态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动作;

时长监测单元423,用于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湿度传感器和计时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皮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阈值的运动时长;

血压监测单元424,用于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血压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血压;以及

心率监测单元425,用于通过穿戴式设备上的心率传感器监测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心率。

运动判断单元43包括:

呼吸判定单元431,用于当呼吸的规律与预设的呼吸规律不匹配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呼吸不规范;

动作判定单元432,用于当动作与预设的运动动作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运动时的动作不规范;

时长判定单元433,用于当运动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长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

血压判定单元434,用于当血压不在预设的血压变动范围内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以及

心率判定单元435,用于当心率达到预设的心率阈值时,判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为超负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若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维持姿势不变的持续了预设的固定时长时,通过预设的第二提醒方式对与穿戴式设备关联的移动终端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各单元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5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52中并可在处理器5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3。该处理器51执行计算机程序53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以及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6。或者,处理器51执行计算机程序53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4以及图4所示单元41至46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可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4以及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6。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4以及图4所示单元41至46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后,先检测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处于运动状态,则通过预设的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监测,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是否超负荷,并判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是否规范,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方式不规范或者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量超负荷时,通过预设的第一提醒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提醒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不同用户进行针对性提醒,从而通过监测用户自身的各种运动情况对用户进行提醒,进而增加了用户的运动安全性。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穿戴式设备的运动状态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可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例如,rom/ram、磁盘、光盘、闪存等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