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670发布日期:2019-03-27 11:1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内科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8126259a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器》,其包括雾化罐、雾化芯及呼吸面罩,需要对呼吸道疾病进行雾化治疗时,将面罩带至患者脸上,使得患者将面罩内的雾气通过鼻子吸入呼吸道。但该种结构下,在鼻子堵塞和咽喉炎症同时出现时并不适用,若直接鼻子和嘴巴同时吸雾气,雾气到达咽喉处较少,且容易在口腔内形成水珠,雾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同时对鼻腔和咽喉进行良好治疗的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包括

雾化器,其上设有储物通道;

束带,设于雾化器上,用于将雾化器限制在使用者的脖子上;

咬嘴,设于雾化器上,用于向外输送雾化后的雾气;

挡液结构,用于防止使用雾化器时唾液流入至雾化器内;

面罩,该面罩通过拆装结构与所述咬嘴可拆卸连接;

导气口,设于咬嘴上,用于连通咬嘴和所述面罩,该导气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关闭该导气口的塞件。

本发明中在咬嘴上可拆卸连接了面罩,进而在鼻腔和咽喉需要同时进行雾化治疗时,可将咬嘴咬至嘴中,面罩罩设至面部上,通过鼻子和喉咙同时对雾气吸入,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有效避免采用面罩治疗下咽喉治疗效果差,采用咬嘴治疗下鼻腔无法治疗的情况;在咬住咬嘴时面罩即可罩设至患者面部,无需通过挂绳挂于耳朵上或头上,使用舒适感更高;

再者,通过束带的设置,使得雾化器能够被悬挂至脖子上,进而无需手持雾化器,使用者可将双手腾出用于干其他事情;且该种结构下为脖子受力,相较于挂耳式的雾化器而言,脖子上能够承受的力更大,且脖子的受力面积也更大,不易出现耳朵被勒的不适感;其次,通过设置了挡液结构,进入咬嘴的唾液可被挡液结构所阻挡,不会进入至雾化器内,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在咬住咬嘴进行雾化的过程中,唾液流入至雾化器而出现的影响雾化效果或后期滋生细菌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口设于该咬嘴朝上设置的一侧侧壁上,所述塞件与该导气口螺接配合;该种结构下导气口更为靠近鼻子所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面罩上设有气囊件,该气囊件可贴合至使用者的面部上;保证面罩与面部之间柔性配合,减小两者件的缝隙,降低雾气向外散出的量,进一步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面罩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气囊件的一圈卡槽,该卡槽内壁上设有多圈凹槽;凹槽可容纳胶水等粘接的材料,进而使得气囊更为牢固的安装在面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拆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咬嘴上的阻挡部和设于该面罩上的柔性圈;阻挡部可对面罩的位置进行限定,当面罩抵住阻挡部时,便无法再向后移动,保证使用者咬住咬嘴时,面罩刚好罩至脸部。

进一步的,所述咬嘴包括与雾化器的出气口相连通的导气管和与该导气管相配合的咬嘴体;该导气管和咬嘴体分别为l型结构设置,所述挡液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咬嘴体内的第一挡液部件和设于导气管上的第二挡液部件;导气管和咬嘴均为l型结构的设置,使得雾化器在悬挂于脖子上时,咬嘴能够以更好的角度甚至使用者的嘴边,咬住咬嘴的姿势更为舒适;通过两组挡液部件的设置,对进入至咬嘴内的唾液进行良好的阻挡,有效避免出现唾液进入至雾化器内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包括管体和螺接于管体上的扩口罩;所述扩口罩底部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有气体通道,所述咬嘴体套设于该延伸部上;雾化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咬嘴体和扩口罩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位装置;通过延伸部的设置实现咬嘴体与扩口罩之间的连接,连接更为牢固;其次,通过锁定装置的设置,使得咬嘴体与扩口罩之间也同样能够实现非常牢固的连接,进而有效避免使用者在咬住咬嘴体时转动脖子造成咬嘴体与扩口罩脱开,降低雾化器的故障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在咬嘴上可拆卸连接了面罩,进而在鼻腔和咽喉需要同时进行雾化治疗时,可将咬嘴咬至嘴中,面罩罩设至面部上,通过鼻子和喉咙同时对雾气吸入,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有效避免采用面罩治疗下咽喉治疗效果差,采用咬嘴治疗下鼻腔无法治疗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咬嘴与面罩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未安装面罩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导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咬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呼吸道疾病的内科雾化治疗设备,包括雾化器1、束带2、咬嘴3、挡液结构、锁位装置、面罩8、拆装结构、导气口34以及塞件35,所述雾化器的内部结构与市面上的压缩雾化器内部结构相同,产生水雾的原理也相同,故不再赘述,具体型号不做限定;所述束带为分别固连在雾化器左右两侧上的两根弹力绳,且弹力绳上设有魔术贴,弹力绳能够缠绕在使用者的脖子上,之后束带上的魔术贴能够相互粘贴在一起,就能够将雾化器1限制在使用者的脖子上;所述咬嘴3设于雾化器1上,用于向外输送雾化后的雾气;所述挡液结构用于防止使用雾化器1时唾液流入至雾化器内。

所述面罩8为塑料制成,面罩的形状在现有的雾化器中已有体现,不再赘述;该面罩8通过上述的拆装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咬嘴上,该拆装结构包括阻挡部36和柔性圈37,该阻挡部36为由咬嘴上直接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所述面罩上设有供咬嘴穿过的通孔,所述柔性圈37设于该通孔的内壁上,该柔性圈37具体为橡胶制成,粘接在通孔内壁上,可在面罩套设至咬嘴外后,对两者的连接处实现密封;所述导气口34为一圆形开口,设于导气口34设于该咬嘴3朝上设置的一侧侧壁上;所述塞件35为塑料制成,且塞件35与该导气口34螺接配合,可对导气口进行关闭,当导气口开启时,可连通咬嘴和所述面罩;

所述面罩8上设有气囊件81,该气囊件81优选为气囊,可贴合至使用者的面部上;为了更好的对气囊进行固定,我们在所述面罩8上设置了一圈卡槽82,通过该卡槽82对气囊件进行安装;且卡槽内臂上还沿高度方向上间隔均匀的分布了多圈凹槽83,在安装气囊件时,可先在卡槽内壁涂胶水,再将气囊件与卡槽粘接在一起。

具体的,所述咬嘴3包括导气管31和咬嘴体32,所述导气管31和咬嘴体32均为塑料制成,且导气管31和咬嘴体32分别为l型结构设置,这里的“l”型并非的连接处并非是直角的,而是锐角的;所述导气管31与雾化器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咬嘴体32则与该导气管相连;所述挡液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咬嘴体32内的第一挡液部件和设于导气管31上的第二挡液部件;该第一挡液部件包括挡液板41和出液口42,所述挡液板41固连于该咬嘴体32内壁上,优选的,该挡液板41可与咬嘴体直接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出液口42设于该咬嘴体内壁上,且出液口42的位置对应设于所述挡液板41下部位置进行设置;由于咬嘴体为l型结构,且咬嘴整体为倾斜的状态,从而当有唾液进入至咬嘴内时,将沿着咬嘴的一侧内壁向下流动,从而被挡液板所阻挡,进而不会进入至雾化器内,被阻挡的唾液可由出液口向外排出;且由于唾液均沿着一侧侧壁流动,从而挡液板无需将整个咬嘴内部都覆盖,从而保证了雾化后的液体能够从挡液板上部与咬嘴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向外喷出,不会对雾化的效果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挡液板41包括中心板411和设置在中心板的左右两侧的两块侧板412,且中心板和两侧板为塑料制成,通过塑料直接注塑成型;该中心板411包括下部的斜板413、与斜板固连的连接板414及设于连接板上的扩口板415;该斜板下部与咬嘴体内壁固连,且斜板还有部分与出液口的底壁固连;所述两块侧板分别与咬嘴体的内壁固连;通过扩口板的设置,增大挡液板上部能够接住的唾液的量,当有向下滴落的唾液时,也能够被扩口板挡住,进一步保证了唾液不会进入至雾化器内;底部的斜板能够更好的将唾液导流至出液口处,优选的,该斜板的底部直接与出液口的底壁相连,进而唾液不会出现残留在挡液板底部和出液口之间的情况。

具体的,所述导气管31包括管体311和螺接于管体上的扩口罩312,其中,管体和扩口罩均为塑料制成;从而后期可以将扩口罩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清洗更为方便,且可进行消毒,也更为卫生;其次,螺接的方式,使得导气管与扩口罩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从而当使用者咬住咬嘴但头部进行转动时,导气管与扩口罩之间不易出现相互脱开的情况。

所述第二挡液部件包括导流板43、通孔44、密封件45及v型通槽46,所述导流板43为塑料制成的内部中空的圆台状结构,且壁厚与扩口罩的壁厚相同,所述扩口罩对应于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上设有一圈环槽,该导流板43的下部嵌入至该环槽内,且能够相对滑槽进行来回移动;所述导液板中心中空的部分,即可构成上述的通孔,且该通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状,所述咬嘴可从该通孔44中穿过;优选的,所述通孔44的最小内径设置为大于所述咬嘴体32的最大直径;所述密封件45为橡胶圈,该密封件45固连在所述通孔最上部位置的内壁上;通过扩口罩的设置,使得沿着咬嘴外壁向下流的唾液也能够被良好的隔绝,进一步降低唾液进入至雾化器内的可能;再者由于导流板上设有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发生形变,从而咬嘴的拆装均较为方便;

所述v型通槽46设置为多个,沿所述导液板43的周向间隔均匀的分布;通过v型槽的设置,使得导流板能够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得咬嘴在向下插入时,密封件能够与咬嘴接触,导液板在摩擦力的带动下轻微向下翻动,使得密封件与咬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同时使得导液板的端部与咬嘴的外表面相接触,保证咬嘴外表面的唾液能够直接被导液板引流至扩口罩内,方便清理,同时进一步降低唾液进入至雾化器内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扩口罩312底部向上延伸形成有柱形的延伸部313,该延伸部313上设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与雾化器内部相连通;所述咬嘴体32的下部套设于该延伸部上,锁位装置用于对所述咬嘴体32和扩口罩312的位置进行锁定;具体的,该锁位装置包括移动件51、开口52、通槽53、开口槽54以及复位部件;所述移动件51为一根柱形的塑料杆,该移动件51可来回移动的穿设于扩口罩上,所述开口52设于扩口罩上,所述移动件的端部通过该开口52穿入至扩口罩内;所述通槽53设于所述咬嘴件套设于延伸部的部分上,所述移动件可穿过该通槽53;所述开口槽54设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移动件51端部穿过上述的开口52和通槽53后穿入至开口槽内;最为优选的,所述咬嘴体下部设有一圈向外延伸形成的凸部,该通槽53设于该凸部上;所述延伸部上部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圈凸缘,该开口槽设于该凸缘上,从而使得通槽53和开口槽54的深度较深;由于咬嘴体是直接置入于使用者嘴巴的部分,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拆卸下来进行消毒处理,在上述结构下,解锁的操作通过移动件的来回移动实现,且移动件的复位通过复位部件驱动实现,从而在拆装咬嘴体时,只需要按压移动件即可,相较于螺接需要旋动的情况而言,更为方便简洁;且当咬嘴体外壁上流有较多唾液时,上述结构下可借助工具夹持咬嘴体进行拆卸,无需用手握持咬嘴件进行旋动。

所述复位部件该开口槽内,且作用于所述移动件上,当移动件发生位置移动后,复位部件可驱动移动件回复至原位;具体的,所述移动件5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锁位装置还包括用于对该移动件51的位置进行定位的防脱结构;所述移动件51相对所述开口槽54向内移动时,防脱结构将解除对移动件51的定位;具体的,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卡齿61和一圈凸齿62,所述通槽53为倒置的u型结构设,所述卡齿61设置为多个,间隔的分布在通槽内壁的上;所述一圈凸齿62设于所述移动件外壁上,且该卡齿能够与凸齿相互啮合,实现对移动件的定位;由于卡齿和凸齿均设置为多个,相互啮合后的单个齿之间需要相互脱开的方向也是不同的,从而实现了更为良好的定位效果;通过通道设置为u型结构,使得移动件在后移至凸齿与卡齿的啮合解除后,咬嘴体即可直接向上拔出,需要安装时也是直接插入即可,省时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弹簧55、第一磁吸件56以及第二磁吸件57;所述第一磁吸件56和第二磁吸件57为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的磁铁,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移动件固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固连;所述第二磁吸件嵌设在所述开口槽内壁上,该第一、第二磁吸件可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合;进而在出厂装配时,移动件能够在咬嘴体与延伸部相互套接之后,由外部带着弹簧插入至开口槽内,使得弹簧进入至开口槽内;且通过第一、第二磁吸件之间的吸合,实现弹簧被限制在开槽内,不会向外脱出;且两磁吸件吸合之后,移动杆的端部将有部分位于开口槽内,移动杆的另一端穿出至扩口罩外部,移动杆的两端均被限制,使得移动杆不会出现一端被撬动的情况,从而保证咬嘴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向上移动。

出产装配时,第二磁吸件已经嵌入在开口槽内了,所述咬嘴体由上至下插入,插入的过程中密封件与咬嘴体相接触,带动导流板略微向下翻转,待咬嘴体下部套至延伸部上之后,开口槽、通槽、开口处于统一位置上,且同时密封件与咬嘴件的内壁紧密贴合;之后将移动件由开口处插入,移动件连接弹簧的一端穿过开口、通槽后插入至开口槽内,之后第一、第二磁吸件吸合固连在一起,卡齿和凸齿相互啮合在一起;需要将咬嘴体拆卸下来时,按压移动件,使得移动件向内移动,压缩弹簧,使得卡齿与凸齿相互脱开,此时直接向上拔出咬嘴体即可;需要将咬嘴体装回时,同样按压移动件,之后将咬嘴体上的通槽对应移动件所在位置,将咬嘴件直接插入即可;松开移动件,移动件可在弹簧的驱动下自动复位,使得卡齿与凸齿啮合;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锁位装置设置为两组,两组锁位装置为作为对称设置,对咬嘴体的定位更为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