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红薯茎叶中提取黄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3424发布日期:2019-03-16 00:03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黄酮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红薯茎叶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地瓜、甘薯、山芋等),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四大农作物之一,我国红薯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y左右,年总产量达1.5亿吨,红薯通常以食用块根为主,其叶、梗(茎)做为副产品,除极少部分被加工成食品或做为家畜饲料外,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田间地头,任其自由风干或者腐烂,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研究表明,红薯叶及茎中含有极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绿原酸、多糖和类胡萝卜素等。其中干品中:黄酮类含量约为0.2%左右,绿原酸含量在0.15-0.3%左右,多糖含量3-7%左右。黄酮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如抗癌、抗炎、调节内分泌和提高免疫力等,是一种新兴功能食品中的重要生物活性因子之一。

目前,在专利文献中记载有关红薯茎叶提取黄酮的方法均为采用酒精、树脂等提纯的方法进行的。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提纯,虽然提高了黄酮的提取率,但是存在化学试剂残留的弊病,影响黄酮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从红薯的茎叶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我们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施。

一种从红薯茎叶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干燥的红薯茎叶粉碎后加入萃取釜中,按照1:8的比例加入纯净水,加热至90℃,煮40分钟,釜内液体的ph值为5时,将萃取釜内的固液混合物送至压榨机进行压榨;

(2)、经步骤(1)压榨后的液体送离心机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处理后的液体送沉淀缸沉淀1小时,然后进行二次离心纯化处理;

(3)、经步骤(2)处理后的液体送浓缩缸,加热至90℃对所述液体进行沸腾漂浮集块处理;

(4)经步骤(3)处理后的液体,其含团量达到2%时,将该液体送至喷雾塔的储罐,储罐加热使所述液体保持35-45℃温度,储罐内的液体由喷雾塔的塔顶进入,经过喷嘴被喷成雾状,150-200℃的热风由塔下部进入,与雾状的液体密切接触使液体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随85-90℃热风从塔顶排出,塔内分离出液体中的黄酮。

进一步,所述粉碎是将干燥后的红薯茎叶粉碎成2-8毫米的颗粒。

进一步,所述干燥的方式采用自然风干,在自然风干过程中,每3-5天翻晒一遍,防止红薯茎叶发霉。

进一步,所述沸腾漂浮集块处理需每隔半小时处理一次,连续处理三次即可。

进一步,所述离心机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内置300目的滤布。

进一步,所述进入喷雾塔的热风的最佳温度为180℃。

有益效果

该发明所述方法在提取黄酮的全过程里均采用物理方式提纯,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使得提取出的黄酮绿色环保,保健、食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从红薯茎叶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千克干燥的红薯茎叶粉碎为2毫米的颗粒,加入萃取釜中,加入8千克纯净水,加热至90℃,煮40分钟,测试釜内液体的ph值,当ph值为5时,将萃取釜内的固液混合物送至压榨机进行压榨;

(2)、压榨后的液体送离心机(离心机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内置300目的滤布)进行纯化处理,纯化处理后的液体送沉淀缸沉淀1小时,然后进行二次离心纯化处理;

(3)、二次纯化处理后的液体送浓缩缸,加热至90℃对所述液体进行沸腾漂浮集块处理,沸腾漂浮集块处理需每隔半小时处理一次,连续处理三次;

(4)沸腾漂浮集块处理后的液体,若其含团量达到2%时,将该液体送至喷雾塔的储罐,储罐加热使所述液体保持40℃温度,储罐内的液体由喷雾塔的塔顶进入,经过喷嘴被喷成雾状,180℃的热风由塔下部进入,与雾状的液体密切接触使液体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随降温后的热风从塔顶排出,塔内分离出液体中的黄酮。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的方式采用自然风干,在自然风干过程中,每3-5天翻晒一遍,防止红薯茎叶发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黄酮提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干燥的红薯茎叶颗粒和纯净水,按照1:8的比例加入釜中,加热至90℃,煮40分钟,当Ph值为5时,将釜内物质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液体送离心机处理,所得液体沉淀后进行二次处理;二次纯化后的液体送浓缩缸,加热至90℃对所述液体进行沸腾漂浮集块处理,当含团量达到2%时,将该液体送至喷雾塔的储罐,储罐加热使所述液体保持35‑45℃温度,储罐内的液体由喷入喷雾塔中,在塔内经150‑200℃的热风的分离处理后分离出液体中的黄酮;该发明所述方法在提取黄酮的全过程里均采用物理方式提纯,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使得提取出的黄酮绿色环保,保健、食用无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世华
技术研发日:2018.11.26
技术公布日:2019.0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