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睡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2749发布日期:2019-04-05 22:1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睡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睡眠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睡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宝宝的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孩子的身边便充满了各种危险因素,最常见的就是从床上翻身滚落、睡醒乱爬跌落到地上等危险。经科学调研发现:90%的婴儿到了四五个月,都会从侧卧到侧身,这就意味着婴儿在照顾者不注意的情况下,会摔到地上。而到了七八个月,有些婴儿已经开始会爬行,从床上摔到地上的比率更加上升。

除了掉床这种严重的问题,宝宝睡眠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小宝宝趴着睡的危险,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其睡眠质量下降。如被子盖得太厚、穿的太多、有蚊虫骚扰或者尿不湿太满等因素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而婴幼儿时期睡得少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成长后期出现肥胖、内分泌代谢障碍、认知注意力水平下降、自闭症或多动症。

针对与宝宝掉床的问题,家长可能能够采取安装围栏的方式避免,但对于宝宝睡眠质量受影响的问题,并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幼儿睡眠质量的一种睡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睡眠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用户的睡眠姿势;

当所述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远端看护装置发送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远端看护装置为枕头,所述枕头中设置有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所述枕头通过所述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提醒看护人。

优选地,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对用户的睡眠姿势进行检测。

优选地,所述远端看护装置为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震动或声音提醒看护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睡眠管理装置,包括:

睡姿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的睡眠姿势;

通讯单元;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通过所述通讯单元向远端看护装置发送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睡姿检测单元为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远端看护装置为枕头,所述枕头中设置有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所述枕头通过所述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提醒看护人。

优选地,所述远端看护装置为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震动或声音提醒看护人。

优选地,还包括摄像单元,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可控制所述摄像单元的打开或关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睡眠管理系统,包括睡眠管理装置和远端看护装置,所述远端看护装置和睡眠管理装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睡眠管理装置用于当所述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远端看护装置发送提示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睡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提升幼儿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管理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宝宝睡姿变化频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考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睡眠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检测用户的睡眠姿势;

102、当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用户可根据宝宝的性格以及实际情况自定义调整。例如,不足半岁的小宝宝,因为月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不小心趴着睡可能会因为鼻子堵塞,造成窒息的危险。用户可将趴着睡设置第一预设睡眠姿势,则当检测到宝宝趴着睡时,便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

又如,3个月内的宝宝家长会希望避免宝宝侧着睡,怕侧着睡会影响宝宝的头型,因此会加一些u形枕固定宝宝头部。此时可将宝宝正躺设为第二预设睡眠姿势,当宝宝偏离这个姿势,便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

或者,当宝宝超过半岁或者一岁时,各种睡姿一般都不会具有危险,尤其是宝宝正在发育阶段,睡觉翻身不可避免。此时可设定一个预设时间内预设翻身频率,例如设定预设时间为10分钟,预设睡姿变化频率为5次,则当宝宝10分钟内睡姿变化频率为5次或大于5次时,便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看护人可帮助宝宝排除睡眠干扰因素。例如是不是尿湿了,是不是穿太多等因素。当然因为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不一样,预设时间和变换频率的设定,看护人可根据宝宝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03、远端看护装置2收到提示信息,发出警报提醒看护人。

本实施例提供的睡眠管理装置1能够帮助看护人较好的识别宝宝的睡眠状态,当宝宝睡眠状态较差时能够及时反馈给看护者,帮助宝宝排除影响睡眠的干扰因素。同时,因为睡眠管理装置1的存在,看护人能够放心的睡觉,进一步提升看护人的睡眠质量。虽然本实施例的睡眠管理装置1应用于宝宝睡眠的看护效果较佳,但是也不局限于使用在宝宝身上。对于一些病人或者老人的看护上也可使用本实施例的睡眠管理装置11。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端看护装置2为枕头,此处所指的枕头为看护人睡觉的枕头。枕头中设置有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枕头通过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提醒看护人。枕头中的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在接收到提示信息后,会发出声音或者发出震动或者发出光亮唤醒和提醒看护人。

在优选实施例中,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对用户的睡眠姿势进行检测。宝宝睡觉上方的红外用于脸部识别。例如,当红外没有识别到人脸特征,仅识别到头部,说明宝宝趴着睡。如果想要保住宝宝正躺效果,可通过红外识别人脸特征,尤其是鼻子特征,当面部特征无法完全识别,说明宝宝可能不是正躺姿势。

参考图3,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还可用于识别宝宝每次变换的睡姿,来得到翻身频率。红外点阵3d传感器具有多个红外点阵分别照射在宝宝睡觉的区域,例如均匀的覆盖在婴儿床上,此时为初始状态值。当宝宝熟睡躺在婴儿床上时,照射在宝宝身上的红外点阵的距离会有改变,此时状态值改变,变成第一次状态值。当宝宝在睡觉过程中翻身或者睡姿变换,红外点阵某些距离会因为这些改变发生变化,根据这个变化和第一次状态值进行匹配,若匹配状态小于预设值,说明宝宝的动作变化浮动较大,视为第一次睡姿变换。依次类推。睡姿检测单元11检测宝宝睡姿变化频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识别第n-1次睡眠姿势;

202、识别第n次睡眠姿势;

203、将第n次睡眠姿势与第n-1次睡眠姿势进行匹配;

204、当匹配数值小于预设值时,计为一次睡姿变换。

用第n-1次状态值和第n次状态值进行匹配是否小于预设值来判断宝宝的睡姿是否发生变换。若变换值突然变为初始状态值,说明宝宝已经远离睡觉的区域,需要额外警告看护人格外注意。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端看护装置2为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震动或声音提醒看护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当宝宝睡觉,看护人去做家务或者其他事情时,若手机接收到通讯单元13发送的提示信息,便会通过震动或声音提醒看护人去查看宝宝的睡眠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睡眠管理装置1,包括:

睡姿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用户的睡眠姿势;

通讯单元13;用于和远端看护装置2无线通讯连接;

控制模块12,控制模块12用于当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通过通讯单元13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睡眠管理装置1的控制方法与上述睡眠管理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优选实施例中,睡姿检测单元11为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的睡姿检测单元11采用红外点阵3d传感器,使得识别更加精准,能够较好的实现脸部特征的识别,并且能够得到的睡姿变换频率更准确,能够排除较多的干扰因素。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端看护装置2具有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远端看护装置2通过发声装置或者震动装置或者发光装置提醒看护人。

在优选实施例中,远端看护装置2为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震动或声音提醒看护人。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睡眠管理装置1还包括摄像单元14,移动终端设备可控制摄像单元14的打开或关闭。当预设时间内的睡眠姿势变换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摄像单元14打开。睡眠姿势变换频率低于第二预设值时,说明宝宝可能只是正常翻身,看护人可先通过摄像单元14进行视频查看宝宝的状态,帮助看护人节省自己的时间,能够处理较多的事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睡眠管理系统,包括睡眠管理装置1和远端看护装置2,远端看护装置2和睡眠管理装置1无线通讯连接,如wifi连接。睡眠管理装置1用于当用户的睡眠姿势为第一预设睡眠姿势或者不符合第二预设睡眠姿势或者睡姿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向远端看护装置2发送提示信息,提醒看护人留意宝宝睡眠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