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驱动机构及其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5487发布日期:2019-04-09 20:2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穿刺驱动机构及其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穿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驱动机构及其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装置通常作为椎间盘穿刺、关节穿刺、肌肉痛点穿刺、脏器穿刺、药物或生物材料注射和体液抽吸的常用器械。穿刺装置一般包括穿刺针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穿刺针连接,并驱动所述穿刺针弯曲并穿刺。

现有的驱动机构一般是通过拉线与穿刺针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拉动拉丝运动,以带动穿刺针弯曲。上述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复杂,且对拉丝的强度要求高;同时,拉丝的回弹力大,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穿刺驱动机构及其穿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穿刺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穿刺针弯曲并穿刺,

所述穿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驱动件以及从动件,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从动件安装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驱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从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所述驱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从动件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以带动穿刺针弯曲并穿刺。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固定座、驱动件以及从动件,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件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从而实现所述使所述穿刺弯曲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是通过将转动转换成所述穿刺针的弯曲运动,不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包括内针以及外针,所述内针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外针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以及后端,所述内针收容于所述外针内,所述内针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针的前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设有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用以将所述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从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内螺纹以及外螺纹,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驱动件内,所述外螺纹设于所述传动件上,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互相配合。

通过采用螺纹配合方式,不仅能够精确地操作所述穿刺针弯曲,且所述驱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从动件的两端中至少有一端设有所述外螺纹,所述从动件的设有所述外螺纹的一端伸出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内螺纹互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外螺纹,所述从动件的两端分别伸出限位孔并与所述内螺纹互相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从动件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外螺纹,可以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之间力传递更加稳定并精确,从而在通过所述穿刺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穿刺针进行穿刺时,操作更加稳定并精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具有轴线,所述限位孔沿所述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为θ,所述θ的范围为:0°≤θ<3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用以限制所述驱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座以及止挡部,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座上设有限位部,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驱动件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止挡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座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一端的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安装于所述限位座上,所述驱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座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标识单元,所述标识单元设于所述限位单元上,用以标识所述驱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

通过设置所述标识单元,从而标识处所述驱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即所述驱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就更为精确,从而所述穿刺针的所述弯曲的度调节的就更加精确,操作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单元包括标识部以及指示部,所述标识部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标识部沿所述限位座的周向分布,所述指示部设于所述驱动件上并与所述标识部配合,以标识所述驱动件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穿刺针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用以与外部抽/注设备连接。

连接头的设置,使得所述穿刺针在弯曲状态下能够进行抽/注,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罩设于所述连接头上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防尘盖的设置,可避免所述连接头被污染,设计更加合理。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以及穿刺驱动机构,所述穿刺驱动机构采用上述的穿刺驱动机构,所述穿刺驱动机构与所述穿刺针连接,所述穿刺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穿刺针弯曲并穿刺。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穿刺驱动机构及其穿刺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座、驱动件以及从动件,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件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从而实现所述使所述穿刺弯曲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是通过将转动转换成所述穿刺针的弯曲运动,不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装置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内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内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切口或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切口或第一连接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切口或第一连接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切口或第一连接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图6中内针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外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外针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外针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第二切口横截面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第二切口或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第二切口或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第二切口或第二连接部的第三实施方式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第二切口或第二连接部的第三实施方式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4中外针的主视图;

图22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提供的穿刺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2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2中穿刺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5为本发明提供的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27本发明提供的图22中穿刺驱动机构的左视图;

图28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7中b-b处的剖视图。

图中,穿刺装置100、穿刺针10、穿刺端10a、连接端10b、内针11、第一端11a、第二端11b、第一导向部111、通孔112、内芯112a、第一切口113、第一连接部114、外针12、前端12a、后端12b、安装孔121、第二导向部122、第二切口123、第二连接部124、穿刺膜125、驱动机构20、驱动单元21、驱动件211、防滑凸起211b、从动件212、传动单元213、内螺纹213a、外螺纹213b、固定座22、第一座体22a、第二座体22b、限位孔221、连接孔222、限位单元23、限位座231、限位部231a、止挡部232、标识单元24、标识部241、指示部242、连接头25、密封件251、防尘盖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穿刺装置100,所述穿刺装置100用作医疗穿刺或者药物、生物材料注射或者体液的抽吸。在这里,医疗穿刺包括骨髓穿刺、关节腔穿刺、血管穿刺、脏器穿刺以及淋巴结穿刺等。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穿刺装置100包括穿刺针10以及穿刺驱动机构20,所述穿刺针10具有相背设置的穿刺端10a以及连接端10b,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用以穿刺用,所述穿刺针10的连接端10b与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连接,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作为施力机构以及供操作者握持用,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驱动以及控制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弯曲以穿刺至预定的靶点,并进行注射或抽吸,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是指所述穿刺针10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连接端10b是指所述穿刺针10靠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上述的穿刺端或者连接端旨在能够更加清楚的阐述所述穿刺针10的结构以及所述穿刺原理。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所述穿刺针10包括内针11以及外针12,所述内针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11a及第二端11b,所述外针12具有相背设置的前端12a以及后端12b,所述第一端11a与所述前端12a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二端11b与所述后端12b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一端11a和所述前端12a共同组成了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所述第二端11b与所述后端12b共同组成了所述穿刺针10的连接端10b。

需要解释的,在本实施例中,多次使用“第一端11a”、“第二端11b”、“前端12a”以及“后端12b”等词语,仅为了更加清楚、完整地描述所述内针11、所述外针12的结构及技术方案,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进一步地,所述内针11收容于所述外针12内,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与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与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通过激光焊接、嵌合或者粘结连接。所述外针12的后端12b固定于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上,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与穿刺驱动机构20,通过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驱动以及控制所述内针11相对所述外针12运动,以使所外针12的前端12a在穿刺过程中弯曲,进而使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整体弯曲并进行穿刺,同时,在弯曲状态下进行注射或抽吸。

如图5所示,所述内针11大致呈圆柱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针11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如椭圆形。所述内针11可以由不锈钢、镍钛合金制成或者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以提高所述内针11的结构强度,进而便于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所述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醋、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醋、abs树脂、改性尼龙等。

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设有第一导向部111,所述第一导向部111用以在穿刺过程中的导向,进而使所述穿刺针10能够顺利地刺穿人体皮层并穿刺至预定的靶点。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111为倾斜面,即对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的端面进行切割,使所述第一端11a的端面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类“针尖”状结构。

所述内针11作为注射或抽吸体液或者输送药物、生物材料的针管,所述内针11具有轴向以及径向,所述内针11的轴向与所述内针11的径向互相垂直设置,并以此基础建立xy平面坐标系(参考图6),所述内针11的轴向即为x轴方向,所述内针11的径向即为y轴方向。优选地,沿所述x方向,所述内针1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12,当所述穿刺针10穿刺至预定靶点时,体液经过所述通孔112被抽吸或者药物、生物材料经过所述通孔112被注射或者输送。

优选地,所述通孔112内安装有内芯112a,所述内芯112a可以由不锈钢、镍钛合金制成或者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通孔112内设置内芯112a能够提高所述内针1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所述穿刺针10整体的穿刺能力。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在操作所述穿刺针10穿刺的过程中,可以将所述内芯112a安装于所述通孔112内,当所述穿刺针10穿刺至预定靶点后,需要注射或抽吸体液或者输送药物、生物材料时,可将所述内芯112a从所述通孔112内取出,以使所述内针11的通孔112导通,进而实现药物、生物材料的输送、以及体液的注射或抽吸。

请继续参阅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针11靠近所述第一端11a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切口11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开设所述第一切口113,进而改变所述内针11靠近所述第一端11a的结构强度,使所述穿刺针10更加容易操作以及弯曲;同时,在控制所述内针11运动并带动所述外针12运动的过程中,设置所述第一切口113,相当于改变了所述第一端11a可弯曲的程度(即曲率),从而在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施加不同作用力于所述内针11上时,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能够弯曲的半径更小,穿刺路径可调节的范围更加大(穿刺路径能够任意调节),并且可操作性更强、抗弯曲强度更好,进而能够绕开血管、骨骼、神经组织,降低刺破器官的风险并更加精确地穿刺至靶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口113位于所述第一端11a与所述第二端11b之间,并沿所述x方向排列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口113可以是开设于所述内针11外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一切口113与所述通孔112连通或者不连通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口113与所述通孔112连通设置。沿所述x方向,所述第一切口113长度约占所述内针11总长度的1/4-1/6。

所述第一切口113沿所述x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条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螺旋形、星形以及波纹型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口113沿所述x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方形。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沿所述x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进而能够改变所述第一端11a弯曲的曲率,从而改变所述穿刺端10a整体的弯曲曲率,使所述穿刺路径可调节的范围更加大,以便于在穿刺过程中的对所述穿刺针10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数量为4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5个、6个或者其他数量均可,在此就不在穷举。

进一步地,沿所述x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位于所述内针的同一侧,以使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在穿刺过程中能够向开设有所述第一切口113的一侧弯曲,进而在操作所述穿刺针10时,能够使所述穿刺针10更容易向同一侧弯曲,可控性强且更易操作。

进一步地,沿所述内针10的轴向,每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互不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相等。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切口113之间形成第一连接部114,所述第一连接部114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4与所述内针11设为一体式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沿所述x方向(内针11的轴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部的长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不相等,即每个所述第一切口113处以及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处的所述内针11的强度、可弯曲的程度均不一样,进而,所述内针11具有所述第一切口113的处的每段的曲率均不一样,使得所述穿刺针10在进行穿刺时,其穿刺的路径可任意调节,提高了穿刺的范围。

具体地,沿所述x方向(内针11的轴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第二端11b,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渐变,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渐变。

优选地,沿所述x方向(内针11的轴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第二端11b,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也依次递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沿所述x方向(内针11的轴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第二端11b,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也依次递减;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也依次递增;或者,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也依次递减,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增。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14中至少一者等长设置。即: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相相等和/或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互相相等。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相相等,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互相相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及所述第一连接部114中其中一者等长设置,其中另一者的长度渐变设置。即: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渐变设置;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渐变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

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两中情况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1)当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渐变设置时:

具体地,如图8所示,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第一切口113等长设置。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增,那么,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在所述内针11上分布的密度是由密至疏。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切口113分布密集的地方,即第一切口113的数量较多,那么相对且稀疏部分,该部分处的内针11更易弯曲,其曲率更大,使得所述内针11弯曲的可调节范围就更大,也更容易调节,从而在一些神经组织密布或者骨骼更多的地方,所述穿刺针10更易绕开。

如图9所示,也可是,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等长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依次递减。那么,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在所述内针11上分布的密度是由疏至密。可以理解的是,靠近第一端11a处的第一切口113的数量较少,从而在穿刺过程中,远离所述第一端11a内针更易弯曲,弯曲的半径更大,可适宜于一些神经组织稀疏或者骨骼较少的穿刺环境。

(2)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渐变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114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

具体地,如图10所示,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可以是,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依次递增。即,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在所述内针11上分布的密度是由疏至密。

也可是,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的长度依次递减。即,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在所述内针11上分布的密度是由密至疏。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切口113分布密集的地方,即第一切口113的数量较多,那么相对且稀疏部分,该部分处的内针11更易弯曲。

如图11所示,沿所述y方向(内针11的径向),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互不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y方向(内针11的径向),多个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也可以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口113深度渐变设置。

具体地,沿所述y方向(内针11的径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由深至浅变化。即: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依次递减。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所述第一端11a,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就越深;即:相对于该部分,所述内针11就更容易变形或弯曲,曲率半径就越大,所述内针11弯曲的可调节范围就更大,也更容易调节,更容易操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y方向,从所述第一端11a至所述第二端11b,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也可以是由浅至深变化。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所述第一端11a,所述第一切口113的深度就越浅,即相对该部分,所述内针11的其他部分就更易变形或弯曲。

如图12所示,所述外针12大致呈圆柱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针12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如椭圆形,只要能够与所述内针11的形状相互匹配即可。所述外针12可以由不锈钢、镍钛合金制成或者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以提高所述外针12的结构强度,进而便于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所述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醋、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醋、abs树脂、改性尼龙等。

所述外针12具有轴向以及径向,所述外针12的轴向与所述内针11的轴向相同,即与x方向相同,所述外针12的径向与所述内针11的径向相同,即与y方向相同。沿所述x方向,所述外针12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121,所述内针11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1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设有第二导向部122,所述第二导向部122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11共同作用,以在所述穿刺针10在穿刺过程中的导向,进而使所述穿刺针10能够顺利的刺穿人体皮层并穿刺至预定的靶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部122为倾斜面,即:相当于对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的端面进行切割,使所述前端12a的端面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类“针尖”状结构。所述外针12上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内针11上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的端面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类“针尖”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所述外针12的外表为光滑面,并结合上述对于所述内针11结构,组成所述穿刺针10的整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外针12的外表为光滑面,并结合上述对于所述内针11靠近所述第一端11a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切口113的实施例,从而形成其中一种所述穿刺针10的整体结构。所述外针12的外表为光滑面,进而可以减少穿刺过程中,人体组织或者结构与所述穿刺针10之间的摩擦,即减少人体组织或者结构的损伤,同时更易进行穿刺工作。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所述外针12靠近所述前端12a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切口123。通过开设所述第二切口123,进而改变所述外针12靠近所述前端12a的结构强度,使所述穿刺针10更加容易操作以及弯曲;同时,在控制所述内针11运动并带动所述外针12运动的过程中,设置所述第一切口113,相当于改变了所述前端12a可弯曲的程度(即曲率),从而在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施加不同作用力于所述外针12上时,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能够弯曲的半径更小,穿刺路径可调节的范围更加大(穿刺路径能够任意调节),并且可操作性更强、抗弯曲强度更好,进而能够绕开血管、骨骼、神经组织,降低刺破器官的风险并更加精确地穿刺至靶点。

结合上述多个对于所述内针11结构所述阐述的实施例,进而构成多种不同结构或实施例的穿刺针10。优选地,该实施例与内针11上没有开设第一切口113结合,从而得到外针12具有第二切口123,所述内针11上未开设第一切口113的穿刺针10。上述结构的穿刺针10能够使得所述内针11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驱动力,而外针12开设有第二切口123的部分更易弯曲,操作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口123位于所述前端12a与所述后端12b之间,并延所述x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二切口123可以是开设于所述外针12外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切口123与所述通孔112连通或者不连通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切口123与所述通孔112连通设置。沿所述x方向,所述第二切口123长度约占所述外针12总长度的1/4-1/6。

所述第二切口123沿所述x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条形(参阅图17)、方形、圆形、椭圆形(参阅图16)、螺旋形、星型、波纹型以及异型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口123沿所述x向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方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沿所述x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进而能够改变所述前端12a弯曲的曲率,从而改变所述穿刺端10a整体的弯曲曲率,使所述穿刺路径调节的范围更加大,以便于在穿刺过程中的对所述穿刺针10进行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数量为4个。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5个、6个或者其他数量均可,在此就不在穷举。

进一步地,沿所述x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位于所述内针的同一侧,以使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在穿刺过程中能够向开设有所述第二切口123的一侧弯曲,进而在操作所述穿刺针10时,能够使所述穿刺针10更容易向同一侧弯曲,可控性强且更易操作。

沿所述外针12的轴向,每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互不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相等。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切口123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部124,所述第二连接部124沿所述外针12的轴向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124与所述外针12设为一体式结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沿所述x方向(外针12的轴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不相等。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部的长度互不相等,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不相等,即每个所述第二切口123处以及每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处的所述外针12的强度、可弯曲的程度均不一样,进而,所述外针12具有所述第二切口123的处的每段的曲率均不一样,使得所述穿刺针10在进行穿刺时,其穿刺的路径可任意调节,提高了穿刺的范围。

具体地,沿所述x方向(外针12的轴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渐变,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渐变。

优选地,沿所述x方向(外针12的轴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也依次递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沿所述x方向(内针11的轴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也依次递减;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减,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也依次递增;或者,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也依次递减,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增。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沿所述外针12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24中至少一者等长设置。即: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相相等和/或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互相相等。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相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互相相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沿所述外针12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24中其中一者等长设置,其中另一者的长度渐变设置。即: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渐变设置;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渐变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

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两中情况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1)当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渐变设置时:

具体地,参阅图19,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沿所述内针11的轴向,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增,所述第二切口123等长设置。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增,那么,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在所述外针12上分布的密度是由密至疏。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二切口123分布密集的地方,即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数量较多,那么相对且稀疏部分,该部分处的所述外针12更易弯曲,其曲率更大,使得所述外针12弯曲的可调节范围就更大,也更容易调节,从而在一些神经组织密布或者骨骼更多的地方,所述穿刺针10更易绕开。

也可是,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等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依次递减。那么,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在所述外针12上分布的密度是由疏至密。可以理解的是,靠近所述前端12a处的第二切口123的数量较少,从而在穿刺过程中,远离所述第一端11a内针更易弯曲,弯曲的半径更大,可适宜于一些神经组织稀疏或者骨骼较少的穿刺环境。

(2)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渐变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24的长度互相相等设置。

具体地,如图20所示,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沿所述外针12的轴向,可以是,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依次递增。即,沿所述x方向,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在所述外针12上分布的密度是由疏至密。

也可是,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的长度依次递减。即,沿所述x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在所述外针12上分布的密度是由密至疏。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二切口123分布密集的地方,即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数量较多,那么相对且稀疏部分,该部分处的所述外针12更易弯曲。

如图21所示,沿所述y方向(外针12的径向),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互不相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y方向(外针12的径向),多个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也可以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口123深度渐变设置。

具体地,沿所述y方向(外针12的径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由深至浅变化。即: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依次递减。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所述前端12a,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就越深;即:相对于该部分,所述外针12就更容易变形或弯曲,曲率半径就越大,所述外针12弯曲的可调节范围就更大,也更容易调节,更容易操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所述y方向,从所述前端12a至所述后端12b,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也可以是由浅至深变化。可以理解的是,越靠近所述前端12a,所述第二切口123的深度就越浅,即相对该部分,所述外针12的其他部分就更易变形或弯曲。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外针12外表面(外壁)上设有穿刺膜125,所述穿刺膜125用以减少所述穿刺针10在穿刺过程的穿刺阻力,以使所述外针12能够更好进行穿刺。优选地,所述穿刺膜125可以由医学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穿刺膜125设于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的外表面(外壁)上。

如图23所示,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包括驱动单元21以及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连接于所述外针12的后端12b,所述驱动单元21安装于所述固定座22上并与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连接,所述驱动单元21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22运动,以带动所述内针11相对所述外针12运动,从而使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整体弯曲并进穿刺。

具体地,如图24至图28所示,所述驱动单元21包括驱动件211以及从动件212,所述固定座22上开设有限位孔221,所述从动件212安装于所述限位孔221内,所述驱动件211套设于所述固定座22上并与所述从动件212配合,所述驱动件211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22转动,所述驱动件211在所述驱动件211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从动件212在所述限位孔221内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内针11相对所述外针12运动,以使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弯曲,同时,外针12前端12a的内壁反作用于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的外壁,使所述内针11的第一端11a也弯曲,进而达到使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整体弯曲的目的。

所述驱动件211大致呈筒状,所述驱动件211可以采用金属者医用塑料制造。所述驱动件211的外壁上防滑凸起211b,以增加转动所述驱动件211时的摩擦力,避免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从动件212可由金属或者医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从动件212大致呈方形,所述从动件212安装于限位孔221内且所述从动件212的两端伸出所述限位孔221,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与所述从动件21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互相固定。所述焊接优选为激光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211与所述从动件212之间设有传动单元213,所述传动单元213用以将所述驱动件211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从动件212,从而带动所述从动件212运动。

具体地,所述传动单元213包括内螺纹213a以及外螺纹213b,所述内螺纹213a设于所述驱动件212内,所述外螺纹213b设于所述传动件212上,所述内螺纹213a与所述外螺纹213b互相齿合。从而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固定座22转动的变成所述从动件212沿所述x方向的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211与所述从动件212之间还可以其他方式连接或配合,只要能够实现通过所述驱动件211带动所述从动件212运动,并控制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弯曲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件212两端中至少有一端设有所述外螺纹213b,所述从动件213的设有所述外螺纹213b的一端伸出所述限位孔221并与所述内螺纹213a互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从动件212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外螺纹213b,所述从动件212的两端分别伸出限位孔221并与所述内螺纹213b互相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从动件221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外螺纹213b,可以使所述驱动件211与所述从动件212之间力传递更加稳定并精确,从而在通过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穿刺针10进行穿刺时,操作更加稳定并精确。

所述固定座22可以采用不锈钢或者医用塑料制造。所述固定座22具有轴线,所述固定座22的轴线与所述x方向相同,沿所述x方向,所述固定座22上开设有贯穿的连接孔222,所述外针12的后端12ba安装于所述连接孔222内。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穿出所述连接孔222,用以与外部抽/注设备连接。所述限位孔221沿垂直于所述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座22上。优选地,所述限位孔221与所述连接孔222互相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22包括第一座体22a以及连接与所述第一座体22a上的第二座体22b,所述限位孔221开设于所述第二座体22b上,所述连接孔222沿所述轴线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座体22a及第二座体22b。

具体地,所述限位孔221呈条形状,沿所述y方向(即所述固定座22的径向),所述限位孔221贯穿所述第二座体22b,在所述x方向,所述限位孔221沿所述x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211套设于所述第二座体22b上,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还包括限位单元23,所述限位单元23,所述限位单元23安装于所述固定座22上,用以限制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固定座22转动的角度。

具体地,所述限位单元23包括限位座231以及止挡部232,所述限位座231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22a上,所述限位座231上设有限位部231a,所述止挡部232设于所述驱动件211上,所述限位部231a与所述止挡部232配合,以实现所述驱动件211周向的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单元23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所述驱动件211周向的限位即可。例如,采用凸起与槽的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座231除具有限位作用的部件,所述限位座231还作为操作者在操作所述穿刺装置100进行穿刺时握持的手柄用。沿所述x方向,所述限位座23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连接孔222的轴线重合设置。所述第一座体22a穿出于所述安装孔内,从而实现所述固定座22的安装。优选地,所述第一座体22a呈柱状,所述第一座体22a的外壁上设有凸起223,所述第一座体22a插接于安装孔内且所述凸起223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过盈配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座体22a与所述限位座231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粘合方式。

如图26所示,所述驱动件211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的角度为θ,所述θ的范围为:0°≤θ<360°。即,所述限位单元23能够限制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36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的角度也可以超过360°,该角度的设置主要取决于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所述需要弯曲的程度。

优选地,所述θ的范围为取0°≤θ≤270°,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件211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的最大角度为270°,最小角度为0°。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还包括标识单元24,所述标识单元24设于所述限位单元23上,用以标识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固定座22转动的角度,即标识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所弯曲的角度,从而以便于更好操作所述穿刺针10进行穿刺。

具体地,所述标识单元24包括标识部241以及指示部242,所述标识部241的数量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标识部241沿所述限位座231的轴线均匀地分布。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标识部241之间的弧度为15°或30°。当然,相邻的两个所述标识部241之间的弧度还可以为其他值,例如10°、20°或者45°等。可以理解的是,设置较多的标识部241,即所述驱动件211相对所述第二座体22b转动的角度就更为精确,从而所述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所述弯曲的度调节的就更加精确。

所述指示部242可以由所述止挡部232所替代,在所述驱动件21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止挡部232与标识部241所配合,完成所述驱动件211的定位。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单元24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表示,例如采用刻度线等。

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还包括连接头25,所述连接头25连接于所述第二座体22b上,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从所述连接孔222穿出后收容于所述连接头25内,所述连接头25用于与外部抽/注设备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头25,使得所述穿刺针10在弯曲状态下能够进行抽/注,相交于需要在笔直状态进行抽/注的穿刺针,本实施方式中穿刺针10能够避免因回弹力导致穿刺端10a位移,造成组织伤害和穿刺端10a的端部显影偏移等问题;同时,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25与所述第二座体22b之间通过粘结或嵌合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头25为鲁尔接头或者其他类医用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25与所述第二座体22b之间设有密封件251,所述密封件251将所述连接头25与所述第二座体22b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内针11的第二端11b从所述密封件251穿至所述连接头25内,且所述第二端11b能够在所述密封件251内自由的活动。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51天然橡胶件或硅胶件。

所述穿刺驱动机构20还包括防尘盖26,所述防尘盖26罩设于所述连接头25上并与所述固定座22连接。所述防尘盖26用于防尘、防水等,以避免灰尘、水或者细菌进入所述连接头25内,污染所述连接头25。

下面阐述所述穿刺装置100的工作过程。

首先,找到预定穿刺点,并将穿刺针10的穿刺端10a刺穿至皮层以下,

然后,通过旋转所述驱动件211带动所述从动件212在所述限位孔221内运动,从而通过所述从动件212带动所述内针11沿x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及控制所述外针12的前端12a弯曲,并穿刺至预定靶点,完成穿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