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发机构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5515发布日期:2020-06-23 18:4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击发机构及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击发机构及吻合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疾病是人类高发的疾病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常使用圆管型吻合器代替医生的手工操作对消化道等生理组织进行吻合。圆管型吻合器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器械,大多采用轴向内装订方式,在手术时对食管、胃、肠道等生理组织形成端对端的、或者端对侧的吻合,吻合时两段组织内敛收容于吻合器内,击发完成后在组织上形成圆形吻合口,重建了人体通道。

现有技术中,圆管型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活动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以及与所述本体配合的钉砧组件。所述吻合器本体包括设于远端的钉仓组件,所述钉仓组件包括环形钉仓、切刀;以及设于本体近端的旋钮,所述旋钮可相对于本体旋转,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内部还包括从近端向远端设置的钉砧轴。此处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在吻合器中,内侧与外侧是相对与吻合器的轴心来说的,靠近轴心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轴心的一侧为外侧。所述钉砧组件包括钉砧、设置在钉砧远端的钉砧帽和设置在钉砧内部的刀砧,钉砧组件可以与钉砧轴的远端直接连接或通过钉砧轴连接件连接。在肿瘤手术过程中,离断去除肿瘤组织后,钉砧轴从残端组织的荷包穿出,配置于吻合器本体的远端,旋转旋钮,使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后,达到可击发状态,才能握持操作把手击发器械完成吻合。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圆管型吻合器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痔疮等疾病的治疗。

如上所述,无论是在肿瘤手术中还是痔的治疗术中,在击发吻合器之前,都需要旋转旋钮使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达到合适的距离。然而,在实际采用圆管型吻合器进行手术时,操作者可能会在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未达到合适位置时,不小心握动操作把手造成误击发,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在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未达到合适位置时,即使握动操作把手,推钉组件也不会推动推钉片,而不会造成误击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击发机构,用于吻合器,包括推钉组件,所述推钉组件包括击发杆和位于所述击发杆远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击发杆与所述连接部不联动,所述吻合器不可击发;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击发杆与所述连接部联动,所述吻合器可以击发。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臂,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向内侧收拢,且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外侧张开,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向外侧张开,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内侧收拢。

可选地,所述击发机构还包括一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一顶块,所述顶块具有第一位置区域和第二位置区域;

所述顶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顶块不与所述旋转臂接触,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收拢,所述顶块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顶块进入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以向外撑开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

可选地,所述推钉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两个旋转臂的远端的推钉杆,所述旋转臂与所述推钉杆联动。

可选地,所述丝杆上设置有一顶块槽,所述顶块的底端可旋转固定于所述顶块槽的远端,且所述顶块上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顶块未受外力时,所述顶块的顶端突出于所述顶块槽;

所述顶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推钉杆的近端压制所述顶块,以使得所述顶块的顶端朝向所述顶块槽的近端偏转不与所述旋转臂联动;

所述顶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顶块的顶端逐渐脱离所述推钉杆近端的压制,所述顶块在所述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旋转至所述顶块的顶端突出于所述顶块槽进入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推钉杆的近端与所述顶块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开放空腔,所述顶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顶块的顶端突出于所述顶块槽而进入所述开放空腔,并进一步由所述开放空腔进入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顶端的底端通过一顶销枢转地固定于所述顶块槽的远端,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顶销上的扭簧。

可选地,所述顶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顶块的顶端旋转至所述顶块完全进入所述顶块槽中。

可选地,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的远端侧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顶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旋转臂的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与所述顶块相接触,并引导所述顶块进入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顶块的近端侧设置有与所述两个旋转臂对应的两个第二引导斜面;

所述顶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区域向所述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顶块的所述第二引导斜面分别与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相接触,并引导所述顶块进入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连接有一拉簧,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向内侧收拢且第二端张开。

可选地,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一压簧,所述连接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在压簧的作用下,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张开且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收拢。

可选地,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分别设置有朝向对侧的凸起,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收拢时,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的所述凸起相接触。

可选地,所述旋转臂的内表面分别形成相对于所述丝杆向外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形状相适应。

可选地,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吻合器的近端延伸的驱动臂,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内侧收拢时,所述击发杆与所述驱动臂的近端侧接触后与所述旋转臂联动。

可选地,还包括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可驱动所述击发杆从所述吻合器的近端向远端方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吻合器,包括所述的击发机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将推钉组件设计为可选择性联动的连接部和击发杆,在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未达到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击发杆与连接部不形成联动,即使握动操作把手,击发杆也不会推动连接部,从而不会造成误击发,当钉砧组件相对于钉仓移动至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击发杆和连接部形成联动,此时如果握动操作把手,击发杆可以推动连接部进而进行吻合器的击发;因此本发明在保证推钉组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防止在手术未准备好时的误击发,提高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吻合器去除一侧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指针与拉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下,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下,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m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顶块和顶销以及扭簧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初始状态下,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a1-a1方向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术准备后,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术准备后,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中a2-a2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1吻合器本体壳体42击发杆的近端

12钉仓组件51旋钮

13钉砧组件52拉片

2推钉杆53指针

21推钉杆的近端6丝杆

22开放空腔61顶块槽

3旋转臂611顶块槽的远端

31旋转臂的第一端612顶块槽的近端

311凸起62顶块

312拉簧621顶块的顶端

313第一引导斜面622顶块的底端

32旋转臂的第二端623第二引导斜面

321空腔63扭簧

322驱动臂64顶销

4击发杆7把手

41击发杆的远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击发机构,用于吻合器,包括推钉组件,所述推钉组件包括击发杆和位于击发杆远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击发杆与连接部不联动,所述吻合器不可击发;所述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击发杆与所述连接部联动,所述吻合器可以击发。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推钉组件及推钉杆的内部穿设有丝杆。

具体地,本发明将推钉组件设计成连接部和击发杆,连接部和击发杆选择性地联动。在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未达到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击发杆与连接部不形成联动,不会造成钉仓组件的误击发,当钉砧组件相对于钉仓移动至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击发杆和连接部形成联动,此时如果握动操作把手,可以进行吻合器的击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臂,所述两个旋转臂分别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本发明中,旋转臂可以是套在丝杆的外部的,因此,旋转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是位于丝杆的上下两侧的两个端部,旋转臂的第一端朝向内侧移动时,旋转臂的第二端相对地朝向外侧移动。例如,在本发明的各个附图中,旋转臂的第一端为旋转臂的顶端,旋转臂的第二端为旋转臂的底端。所述击发杆的远端与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相对,所述连接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向内侧收拢,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外侧张开,所述连接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向外侧张开,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内侧收拢。

初始状态下,所述顶块位于第一位置区域,所述顶块位于旋转臂的第一端的远端侧且不与旋转臂接触,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在未受到顶块的作用时自然向内侧收拢,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外侧张开,在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击发杆从吻合器的近端向远端方向移动时,进入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之间的空腔,因此击发杆与旋转臂是不联动的,此时即使操作者不小心按动把手推动击发杆,也不会导致吻合器的击发,从而避免在手术未准备完成时的误击发。

在手术准备过程中,需要移动丝杆向吻合器的近端方向移动,移动至所述顶块位于第二位置区域时,所述顶块进入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之间以向外撑开两个旋转臂的第一端,即两个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相互远离,所述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向内侧收拢,即两个旋转臂的第二端相互靠近进入所述击发杆由近端向远端移动的路线上,当所述击发杆从吻合器的近端向远端方向移动时,与旋转臂的第二端接触后与旋转臂联动。此时如果操作者按动把手推动击发杆,可以击发吻合器,从而实现吻合器的正常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吻合器的结构。其中,在图4~图11中,为了清楚示出各个部件,仅截取了丝杆的一部分,以示出被丝杆遮挡部分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吻合器的结构,其中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吻合器内部的结构,在图2中将一侧吻合器壳体去除,并且将钉仓组件与吻合器本体分离示出。其中,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和钉砧组件13,吻合器本体包括吻合器壳体11和位于吻合器壳体11的远端的钉仓组件12,钉仓组件12包括环形钉仓、推钉片和切刀,钉仓组件12的近端设置有推钉组件。钉砧组件11包括钉砧轴和设置于钉砧轴远端的钉砧。钉砧轴可以带动钉砧沿钉砧轴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使得钉砧靠近或者远离钉仓组件12。

本发明中远端和近端是相对于操作者来说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为近端,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即更靠近手术位置的一端为远端。即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操作者使用时是握持把手操作吻合器的,因此,在图1和图2的视角中,偏向右侧的一端为近端,偏向左侧的一端为远端。例如,对于推钉组件来说,推钉组件的近端即相对于推钉组件的远端偏向右侧的一端,例如,对于丝杆6来说,丝杆6的近端即相对于丝杆6的远端偏向右侧的一端。本发明中的顶端与底端是相对于图纸来说的,在图纸上方的方向为顶端,相反的为底端。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还包括枢轴连接所述吻合器本体的操作把手7,所述操作把手7的远端与推钉组件的近端相对应,操作把手7朝向吻合器本体的旋转动作可以驱动所述推钉组件从吻合器的近端向远端方向移动。

吻合器本体的近端还进一步设置有旋钮51,旋钮51通过丝杆组件6与钉砧轴的近端相连接。所述旋钮51旋转时,通过所述丝杆6带动所述钉砧轴相对于所述吻合器本体轴向移动。

图1~2中示出的圆管型吻合器的结构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圆管型吻合器的结构不限于图中示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能够实现吻合器的击发即可,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吻合器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内部的指针53和拉片52,所述拉片52的近端与所述丝杆6相连接,可以随丝杆6的运动而沿丝杆的轴向移动。所述拉片52的远端与所述指针53的第一端相对,所述指针53的第一端具有第三位置区域和第四位置区域,此处指针53的第一端指的是在图3中指针53的上端。指针53枢转地固定于吻合器壳体1上,指针53旋转时,其第一端可在第三位置区域和第四位置区域之间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旋钮5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丝杆6带动所述拉片52向吻合器本体的近端方向移动,且所述拉片52的远端拉动所述指针53的第一端从第三位置区域移动至第四位置区域。在实践中,第三位置区域一般指的是指针53的初始位置区域,此时钉仓组件12和钉砧组件11之间的距离较远,未达到合适位置,因此,第三位置区域也是不可击发区域,随着旋钮51沿第一方向的转动,钉砧轴拉动钉砧向吻合器的移动,使得钉砧组件与钉仓组件12之间的距离达到合适位置,此时指针53也被拉片52拉动至第四位置区域,此时是允许操作者击发吻合器的,因此第四位置区域也叫做可击发区域。因此,指针53可以用来作为钉砧轴位置的指示,用来指示吻合器是否已经完成手术准备,允许击发。

此处钉砧轴的位置指示方式仅为示例,而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例如,钉砧轴的位置不一定采用指针53来进行指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指示钉砧轴和钉砧是否达到可击发位置,或者不采用视觉指示的方式。

在一些吻合器中,也可以不设钉砧轴,而是把钉砧直接设置在丝杆的远端,同样适用本发明。

本发明对推钉组件和丝杆进行了改进。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钉组件与丝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丝杆6上设置有一个顶块62,并且将推钉组件分为三部分:在轴向上依次为位于远端的推钉杆2、位于近端的击发杆4以及位于推钉杆2和击发杆4之间的旋转臂3,所述旋转臂3与所述击发杆4是选择性地联动的。旋转臂3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共同将丝杆6包覆。旋转臂3与击发杆4是可以选择性联动的,推钉杆2在向吻合器远端移动时可以推动推钉片,实现吻合器击发。而击发杆4的近端42是与操作把手7联动的,握持把手7时,可以推动击发杆4向吻合器的远端移动,如果此时击发杆4与旋转臂3联动,则击发杆4可以通过旋转臂3推动推钉杆2,进而实现吻合器击发。可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推钉杆2不是必要的部件,也可以直接旋转臂3与推钉片配合,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避免在钉砧组件未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吻合器被误击发,本发明进一步增加了失效保护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3的第二端32还设置有朝向吻合器的近端延伸的驱动臂322,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收拢时,所述击发杆4与所述驱动臂322的近端侧接触后与所述旋转臂3联动。

如图4~10所示,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圆管型吻合器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此时圆管型吻合器处于失效保护模式。初始状态下,所述顶块62位于第一位置区域,所述顶块62位于旋转臂3的第一端的远端侧且不与旋转臂3接触,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在未受到顶块62的作用时自然向内侧收拢,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向外侧张开,在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击发杆4从吻合器的近端向远端方向移动时,进入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之间的空腔321中,因此击发杆4与旋转臂3是不联动的,此时即使操作者不小心按动把手7推动击发杆4,也不会导致吻合器的击发,从而避免在手术未准备完成时的误击发。本发明中所说的内和外是相对的,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内,相反为外。

在该实施例中,丝杆6上设置有顶块槽61,顶块62的底端622可旋转地固定于顶块槽61的远端侧,所述顶块62上设置有复位结构,所述顶块62未受外力时,所述顶块62的顶端621至少部分突出于顶块槽61。所述推钉杆的近端设有一开放空腔22,所述顶块62位于第一位置区域时,所述推钉杆2覆盖顶块槽61的远端并压制顶块62的顶块621,以使得顶块62的顶块621朝向顶块槽61的近端旋转,此时顶块62的顶块621相对于丝杆6的高度降低,并且可以进一步完全进入到顶块槽61中。所述顶块62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顶块槽61相对于推钉杆2向吻合器的近端移动,由于顶块槽61的远端脱离推钉杆2,所述顶块62在旋转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旋转至顶块62的顶块621突出于顶块槽61而首先进入所述推钉杆的开放空腔22。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顶块62的底端622通过一顶销64枢转地固定于顶块槽62的远端,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套设于顶销64上的扭簧622。初始状态下,顶块62受到推钉杆2的压力,扭簧622是有一定旋转变形的。当顶块槽61的远端逐渐脱离推钉杆2时,顶块62失去了推钉2的压力,而在扭簧622的变形恢复力作用下,推动顶块62的顶块621朝向顶块槽61的远端方向旋转至突出于顶块槽61而进入推钉杆的开放空腔22,然后随着钉砧轴6的进一步移动,顶块62从推钉杆的开放空腔22进入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此处仅为复位结构的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其他的复位结构,例如其他形式的弹簧等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在顶块62相对于旋转臂3向吻合器的近端方向移动时,更好地引导顶块62进入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所述旋转臂3的第一端31的远端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斜面313,所述顶块62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旋转臂3的第一引导斜面313与顶块62相接触,并引导所述顶块62进入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

如图8所示,与两个第一引导斜面313相对应地,所述顶块62与两个旋转臂3分别对应面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引导斜面623;所述顶块62从第一位置区域向第二位置区域移动时,所述顶块62的第二引导斜面623分别与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相接触,并引导所述顶块623进入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623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分别设置有朝向内侧的凸起311,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收拢时,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的凸起311相接触。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持旋转臂3和丝杆6之间的连接,所述旋转臂3的内表面分别形成相对于丝杆6向外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丝杆6的外表面形状相适应。

如图11~13示出了本发明中的圆管型吻合器在手术准备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吻合器处于可正常击发模式。在手术准备时,操作者转动近端的旋钮51,带动丝杆6向吻合器的近端移动,从而带动顶块62与推钉杆2脱离,顶块62旋转至顶块62的顶端突出于顶块槽61。顶块62由第二引导斜面623和第一引导斜面313引导进入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将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撑开,即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相互远离,而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随之向内侧收拢,以减小或消除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之间的空腔,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进入击发杆4从近端向远端移动的路径。击发杆4的远端41与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的近端相对。当握持把手7推动击发杆4时,击发杆4的远端41与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的近端相接触后,击发杆41与旋转臂3联动,进而推动旋转臂3和推钉杆2,实现吻合器的正常击发。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还连接有一拉簧312,所述顶块62不与旋转臂3接触时,在所述拉簧312的作用下,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向内侧收拢即相互靠近,此时拉簧312不产生变形或发生少量变形被拉伸。在顶块62进入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时,将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撑开的同时,如图11所示,拉簧312被拉开变形。在顶块62与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脱离位于所述第一端31的近端之后,拉簧312再将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拉回到相互靠近的收拢状态。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臂3的复位保持结构也可以不采用拉簧312,例如,可以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之间连接有一压簧,所述顶块62不与旋转臂3接触时,在压簧的作用下,所述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张开且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收拢,此时压簧没有变形。在顶块62进入到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之间时,将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撑开的同时,使得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向内侧收拢,并且压迫压簧变形,在顶块62与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脱离之后,压簧的变形恢复力再将两个旋转臂3的第二端32撑开,使得两个旋转臂3的第一端31拉回到收拢状态。

在采用指针53作为吻合器中钉砧组件13的位置指示时,当指针53位于第三位置区域时,顶块62位于第一位置区域,吻合器处于失效保护模式,此时即使握持把手7,也不会击发吻合器。当指针53被拉片52拉动而进入第四位置区域时,此时顶块62也随丝杆6的移动进入第二位置区域,吻合器处于可正常击发模式,此时如果握持把手7,则可以正常击发吻合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击发机构及吻合器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圆管型吻合器的击发机构,将推钉组件设计为可选择性联动的连接部和击发杆,在钉砧组件和钉仓之间的距离未达到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一状态,击发杆与连接部不形成联动,即使握动操作把手,击发杆也不会推动连接部,从而不会造成误击发,当钉砧组件相对于钉仓移动至合适位置时,连接部处于第二状态,击发杆和连接部形成联动,此时如果握动操作把手,击发杆可以推动连接部进而进行吻合器的击发;因此本发明在保证推钉组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防止在手术未准备好时的误击发,提高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