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351发布日期:2019-02-19 18:3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熬制中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



背景技术:

中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现如今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药性,使其在服用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其熬制的时间的方法,一旦熬制过程出现差错,其药效效用将大打折扣;而如今市面上的熬煮中药的装置都是将药材放置在熬药筒中,一次性加够水,药材只经过一次熬煮,药性并未完全释放出来,减少了药效;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熬煮效率高、熬煮方式简单的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它包括置物板,所述的置物板的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泡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所述的泡药筒的下方设置有恒温加热器,所述的熬药筒的内部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熬药筒的下方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的盛药筒的侧方设置有出药阀,所述的盛药筒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装置,所述的泡药筒、熬药筒的内部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上放置有置药筒,所述的置药筒的下方设置有金属圈,所述的置药筒的内部设置有隔网,所述的置药筒的上方设置有提手,所述的泡药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体,所述的熬药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体,所述的盛药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的第二盖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安全气阀,所述的第二盖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除沫板,所述的第三盖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泡药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药口,所述的熬药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药口,所述的第一出药口和第一进药口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一出药口和第一进药口之间连接有输药管a,所述的输药管a上设置有泵a,所述的熬药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药口,所述的盛药筒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药口,所述的第二出药口和第二进药口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二出药口和第二进药口之间连接有输药管b,所述的输药管b上设置有泵b。

所述的泡药筒、熬药筒之间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上套接有柔性管。

所述的2个第一电磁阀为串联关系,所述的2个第二电磁阀为串联关系。

所述的恒温加热器的温度为38℃。

所述的加热器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和计时器。

所述的凸起和金属圈的外部均涂覆有纳米陶瓷涂层。

所述的恒温加热器、加热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泵a、泵b均和电源连接。

所述的打包装置固定连接在出药阀的下方。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药材放置置药筒内,并将隔网放置在药材上方,将置药筒放置在泡药筒内,加水泡制;隔网可以避免药材浮在水面上方,泡制不均匀;将恒温加热器打开,恒温加热器的温度为38℃,可以加快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药材泡制1小时后,将置药筒从泡药桶中取出,放置熬药筒内,启动第一电磁阀和泵a,将泡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熬药筒内进行熬药;泡药桶可进行下组泡药,提高熬药效率;启动加热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熬药筒内液体温度达到100℃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递给加热器,加热器调整加热功率,达到武火煮开,文火慢煮的效果,将药材内的有效成分熬煮出来;在熬煮的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电机,使除沫板对浮沫进行清除,避免溢流;安全气阀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气,避免溢流;熬制完成后,启动第二电磁阀和泵b,将熬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盛药筒内;随后,向熬药筒进行二次放水,对药材进行熬煮,得到第二次药水,二次药水依旧抽至盛药筒内;根据病人的药方需求,对中药进行二至三次的熬煮,熬煮后的中药都抽至盛药筒内,随后熬药筒可以进行下组熬制;启动第二电机,通过搅拌装置将盛药筒内的药水混合均匀;随后打开出药阀和打包装置,对药水进行灌装;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一次熬煮方式,能够有效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熬煮出来,提高药效;通过泡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分工合作,提高其熬煮效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泡药筒、置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数量进行调整;比如:比例为1:1~3:1~3:2~4;从而,使本申请的效率达到最高;总而言之,本发明具有熬煮效率高、熬煮方式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中置药筒的结构图。

其中:1、泡药筒2、第一盖体3、进水口4、凸起5、恒温加热器6、置物板7、加热器8、进水管9、柔性管10、第一电机11、转轴12、安全气阀13、除沫板14、熬药筒15、第三盖体16、搅拌装置17、盛药筒18、出药阀19、打包装置20、第二电机21、输药管a22、泵a23、第一电磁阀24、第一出药口25、第一进药口26、第二电磁阀27、第二出药口28、泵b29、第二进药口30、金属圈31、隔网32、提手33、置药筒34、第二盖体35、输药管b3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它包括置物板6,所述的置物板6的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泡药筒1、熬药筒14和盛药筒17,所述的泡药筒1的下方设置有恒温加热器5,所述的熬药筒14的内部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6,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的盛药筒17的侧方设置有出药阀18,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装置19,所述的泡药筒1、熬药筒14的内部均设置有凸起4,所述的凸起4上放置有置药筒33,所述的置药筒33的下方设置有金属圈30,所述的置药筒33的内部设置有隔网31,所述的置药筒33的上方设置有提手32,所述的泡药筒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体2,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体34,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盖体15,所述的第一盖体2上开设有进水口3,所述的第二盖体34上设置有进水口3和安全气阀12,所述的第二盖体34上设置有第一电机10,所述的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11,所述的转轴11上设置有除沫板13,所述的第三盖体1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20,所述的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搅拌装置16,所述的泡药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药口24,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药口25,所述的第一出药口24和第一进药口25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3,所述的第一出药口24和第一进药口25之间连接有输药管a21,所述的输药管a21上设置有泵a22,所述的熬药筒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药口27,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药口29,所述的第二出药口27和第二进药口29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6,所述的第二出药口27和第二进药口29之间连接有输药管b35,所述的输药管b35上设置有泵b28。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药材放置置药筒内,并将隔网放置在药材上方,将置药筒放置在泡药筒内,加水泡制;隔网可以避免药材浮在水面上方,泡制不均匀;将恒温加热器打开,可以加快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药材泡制1小时后,将置药筒从泡药桶中取出,放置熬药筒内,启动第一电磁阀和泵a,将泡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熬药筒内进行熬药;泡药桶可进行下组泡药,提高熬药效率;启动加热器,在熬煮的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电机,使除沫板对浮沫进行清除,避免溢流;安全气阀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气,避免溢流;熬制完成后,启动第二电磁阀和泵b,将熬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盛药筒内;随后,向熬药筒进行二次放水,对药材进行熬煮,得到第二次药水,二次药水依旧抽至盛药筒内;根据病人的药方需求,对中药进行二至三次的熬煮,熬煮后的中药都抽至盛药筒内,随后熬药筒可以进行下组熬制;启动第二电机,通过搅拌装置将盛药筒内的药水混合均匀;随后打开出药阀和打包装置,对药水进行灌装;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一次熬煮方式,能够有效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熬煮出来,提高药效;通过泡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分工合作,提高其熬煮效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泡药筒、置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数量进行调整;比如:比例为1:1~3:1~3:2~4;从而,使本申请的效率达到最高;总而言之,本发明具有熬煮效率高、熬煮方式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熬制中药设备,它包括置物板6,所述的置物板6的上方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泡药筒1、熬药筒14和盛药筒17,所述的泡药筒1的下方设置有恒温加热器5,所述的熬药筒14的内部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6,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的盛药筒17的侧方设置有出药阀18,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下方设置有打包装置19,所述的泡药筒1、熬药筒14的内部均设置有凸起4,所述的凸起4上放置有置药筒33,所述的置药筒33的下方设置有金属圈30,所述的置药筒33的内部设置有隔网31,所述的置药筒33的上方设置有提手32,所述的泡药筒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盖体2,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盖体34,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上方设置有第三盖体15,所述的第一盖体2上开设有进水口3,所述的第二盖体34上设置有进水口3和安全气阀12,所述的第二盖体34上设置有第一电机10,所述的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11,所述的转轴11上设置有除沫板13,所述的第三盖体1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20,所述的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搅拌装置16,所述的泡药筒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药口24,所述的熬药筒1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进药口25,所述的第一出药口24和第一进药口25上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3,所述的第一出药口24和第一进药口25之间连接有输药管a21,所述的输药管a21上设置有泵a22,所述的熬药筒1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药口27,所述的盛药筒1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进药口29,所述的第二出药口27和第二进药口29上均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6,所述的第二出药口27和第二进药口29之间连接有输药管b35,所述的输药管b35上设置有泵b28;所述的泡药筒1、熬药筒14之间设置有进水管8,所述的进水管8上套接有柔性管9;所述的2个第一电磁阀23为串联关系,所述的2个第二电磁阀26为串联关系;所述的恒温加热器5的温度为38℃;所述的加热器7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6和计时器;所述的凸起4和金属圈30的外部均涂覆有纳米陶瓷涂层;所述的恒温加热器5、加热器7、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20、泵a22、泵b28均和电源连接;所述的打包装置19固定连接在出药阀18的下方。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药材放置置药筒内,并将隔网放置在药材上方,将置药筒放置在泡药筒内,加水泡制;隔网可以避免药材浮在水面上方,泡制不均匀;将恒温加热器打开,恒温加热器的温度为38℃,可以加快溶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药材泡制1小时后,将置药筒从泡药桶中取出,放置熬药筒内,启动第一电磁阀和泵a,将泡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熬药筒内进行熬药;泡药桶可进行下组泡药,提高熬药效率;启动加热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熬药筒内液体温度达到100℃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递给加热器,加热器调整加热功率,达到武火煮开,文火慢煮的效果,将药材内的有效成分熬煮出来;在熬煮的过程中,可以打开第一电机,使除沫板对浮沫进行清除,避免溢流;安全气阀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气,避免溢流;熬制完成后,启动第二电磁阀和泵b,将熬药筒内的药水抽至盛药筒内;随后,向熬药筒进行二次放水,对药材进行熬煮,得到第二次药水,二次药水依旧抽至盛药筒内;根据病人的药方需求,对中药进行二至三次的熬煮,熬煮后的中药都抽至盛药筒内,随后熬药筒可以进行下组熬制;启动第二电机,通过搅拌装置将盛药筒内的药水混合均匀;随后打开出药阀和打包装置,对药水进行灌装;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一次熬煮方式,能够有效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熬煮出来,提高药效;通过泡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分工合作,提高其熬煮效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泡药筒、置药筒、熬药筒和盛药筒的数量进行调整;比如:比例为1:1~3:1~3:2~4;从而,使本申请的效率达到最高;总而言之,本发明具有熬煮效率高、熬煮方式简单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