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861发布日期:2019-02-22 20:3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实验器材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其严重地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下腰部需要承受整个人体上半身的重量,是整个脊柱受载荷最大的地方,而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不仅使得腰部持续长时间的处于超载负荷,也改变了正常脊柱的生理弧度,异常的脊柱弧度使得下腰部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异常的载荷环境之下,而且更加加重了下腰部椎间盘的超载环境。

研究长时间不良坐姿情况下人体腰椎间盘小角度弯曲引发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可以通过建立大鼠尾部椎间盘在小角度弯曲条件下的动物试验来模拟完成。现有的椎间盘退变模拟实验都采用针刺椎间盘破坏的方法,该方法由于穿刺深度不同、穿刺针粗细不同等原因,其实验效果较差,无法模拟人脊柱长时间异常生理弯曲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模拟人脊柱异常生理弯曲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座,及左右各一个尾椎套筒,两个尾椎套筒均为左右贯通的柱形筒体,左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筒,右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杆;

所述导针筒为上下贯通的竖置直筒,左尾椎套筒的筒壁下部开设有插针孔,该插针孔与导针筒的上端筒口对接;

所述右尾椎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插针导孔,该插针导孔是沿右尾椎套筒的周向由下向上延伸的线段形通孔;

所述导针杆为竖置直杆,导针杆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直槽,该直槽的上端与插针导孔的下端对接;

所述拉杆座上铰接有左右各一个拉杆,左拉杆的左端与导针筒铰接,右拉杆的右端与导针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针导孔的孔壁上开设有向右和/或向左凹陷的至少一个插针卡口,并且各个插针卡口由下向上依序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每根拉杆上都从左至右开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座上设有用于锁定两根拉杆的紧固螺栓。

本发明提供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通过克氏针与插针导孔的配合,可实施人脊柱的异常扭曲模拟实验,将拉杆座下拉后可实施人脊柱异常弯曲模拟实验,并且扭曲及弯曲的度数可控,时间可控,可以弯曲多个鼠尾椎节段,设置不同的弯曲角度,定量来测量不同角度对鼠尾椎间盘退变的影响,能模拟了人脊柱异常生理弯曲,既可以模拟人腰椎侧弯,也可以模拟人腰椎旋转扭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中的导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座5,及左右各一个尾椎套筒1、2,两个尾椎套筒1、2均为左右贯通的柱形筒体,左尾椎套筒1的下部固定有导针筒3,右尾椎套筒2的下部固定有导针杆4;

所述导针筒3为上下贯通的竖置直筒,左尾椎套筒1的筒壁下部开设有插针孔,该插针孔与导针筒3的上端筒口对接;

所述右尾椎套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插针导孔21,该插针导孔21是沿右尾椎套筒的周向由下向上延伸的线段形通孔,插针导孔21的孔壁上开设有向右凹陷的多个插针卡口22,并且各个插针卡口22由下向上依序间隔分布;

所述导针杆4为竖置直杆,导针杆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直槽41,该直槽41的上端与插针导孔21的下端对接;

所述拉杆座5上铰接有左右各一个拉杆6,左拉杆6的左端与导针筒3铰接,右拉杆6的右端与导针杆4铰接,每根拉杆6上都从左至右开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定位孔61。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可利用大鼠尾椎模拟人脊柱的异常扭曲、异常弯曲,模拟实验的方法如下:

将大鼠尾椎穿入两个尾椎套筒,两个尾椎套筒之间间隔三个节段鼠尾椎,使三个节段的鼠尾椎能弯曲,然后将一根克氏针7通过导针筒插入左尾椎套筒,将左尾椎套筒内的大鼠尾椎固定住,将另一根克氏针7通过导针杆外表面的直槽41的导引插入右尾椎套筒,并使得该克氏针插入右尾椎套筒内的大鼠尾椎(如图1所示);

需要模拟人脊柱异常扭曲时,将右侧克氏针沿着插针导孔移动,即可通过右侧克氏针带动大鼠尾椎的右部,此时由于大鼠尾椎的左部被左侧克氏针固定住,使得两个尾椎套筒之间的鼠尾椎产生图3所示的扭曲状态,右侧克氏针移动至插针卡口22处后,可向右卡入插针卡口22内,从而能使两个尾椎套筒之间的鼠尾椎保持在扭曲状态;

需要模拟人脊柱异常弯曲时,将拉杆座向下拉动,从而通过两根拉杆将导针筒及导针杆的下端相互拉近,进而使得两个尾椎套筒之间的鼠尾椎产生图4所示的弯曲状态,此时用一根线9分别穿过两个拉杆上的定位孔61,并使得线9绷紧,即可将两个拉杆定位,使得两个尾椎套筒之间的鼠尾椎保持在弯曲状态。

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插针导孔的孔壁上开设的插针卡口也可以是向左凹陷的,或者在插针导孔的孔壁上同时开设向左凹陷及向右凹陷的插针卡口,这样也能实现卡住右侧克氏针,使鼠尾椎保持在扭曲状态;根据实际的实验需求,插针导孔孔壁上的插针卡口还可以只有一个,或者在插针导孔孔壁上不设置插针卡口,而使用橡皮筋、绳等部件来固定住右侧克氏针,也能使鼠尾椎保持在扭曲状态。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拉杆上没有开设定位孔;第二实施例的拉杆座205上也铰接有左右各一个拉杆206,左拉杆206的左端与导针筒203铰接,右拉杆206的右端与导针杆204铰接,拉杆座205上设有用于锁定两根拉杆的紧固螺栓209。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以利用紧固螺栓209来锁定两个拉杆,从而也能使得两个尾椎套筒之间的鼠尾椎保持在弯曲状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尾椎椎间盘退变实验装置,涉及医用实验器材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椎间盘退变模拟实验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拉杆座,及左右各一个尾椎套筒,左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筒,右尾椎套筒的下部固定有导针杆;左尾椎套筒的筒壁下部开设有插针孔,该插针孔与导针筒的上端筒口对接;右尾椎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插针导孔,该插针导孔是沿右尾椎套筒的周向由下向上延伸的线段形通孔;导针杆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直槽,该直槽的上端与插针导孔的下端对接;所述拉杆座上铰接有左右各一个拉杆,左拉杆的左端与导针筒铰接,右拉杆的右端与导针杆铰接。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模拟人脊柱异常生理弯曲。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伟;王善金;吴德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东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18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