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076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外科手术血管吻合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术是临床上一种基础手术形式,包括血管损伤修复、血管移植、血管搭接、血管缝合与修补等,是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常见于各类外科手术中,比如断肢再植、血管意外损伤、器官移植、动静脉内瘘吻合等等。伴随显微手术器械、显微缝线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发展,手工小(微)血管吻合技术逐步成熟,可吻合血管的口径越来越细。然而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手术医生来说,要完成一例完美的血管吻合术也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小微血管吻合术。

首先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所以要求两断端的口径尽量相等,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然而矛盾的是对于一些小血管又非常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否则通畅率会降低。需要柔性或无创伤的内支撑来实现吻合口的对合。也有报道使用血管吻合器来吻合,在吻合主动脉时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吻合口径较小的血管时其精确性仍有欠缺,有较高的狭窄率。当然设备成本较高也是阻碍其普及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血管手术的必然步骤之一:血管显露,控制血流才能提供无血视野完成手术操作;根据血管大小及解剖部位,选用不同类型的无损伤血管钳、柔软而有弹性的胶质带,或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阻断血流后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塌陷,管腔变小甚至闭塞,前后壁常相互贴合不易分开,对缝合操作造成很大障碍,缝合时还容易会刺穿下部血管壁。操作难度大效率低,耗时较长,导致血流阻断时间较长,风险大。一些医生会自制一些填塞物来辅助缝合,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效率仍不高且功能单一,且不规范。

血管缝合作为吻合术的一种方式比较依赖术者经验和技术的,虽然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的血管吻合方法比如吻合夹法、吻合器法、套管法、黏合法等,由于都存在各种不足,手工缝合法作为最为通用的手段仍是显微血管吻合的“金标准”。

如何缩短缝合时间、减少缝合风险,提高术后血管通畅率就是本发明的研究焦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关于血管缝合术中的问题所在,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旨在解决血管缝合过程中血管由于缺血而导致的血管壁黏连影响缝合问题,同时提供了一个等口径吻合条件,更利于缝合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为柔性可折叠结构,具有一定的周向支撑力,被用于至少部分地置于血管中以扩张血管;

所述支撑主体一端连接有尾部结构,所述尾部结构用于推动、拉引所述支撑主体或调控所述支撑主体支撑尺寸;

所述支撑主体具有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为额定直径或由支撑物支撑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为额定直径,所述支撑主体包括小端部与大端部,所述大端部的外径为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所述支撑主体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强度且所述小端部与所述大端部内部设有中空腔;

其中,所述中空腔一端封闭,所述尾部结构与所述支撑主体的封闭端连接,或

所述中空腔贯穿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尾部结构与所述支撑主体成一定角度偏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呈水滴型、橄榄型、葫芦型或球型,所述大端部的外壁还设有供器械夹持所述支撑主体的槽形位。

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呈水滴型或橄榄型,所述支撑主体的侧壁设有半开口部,所述半开口部的开口角度为90°-125°。

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包括固定环与滑动环,所述滑动环与固定环之间设有导引导丝与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环绕所述导引导丝设置;所述尾部结构包括导引导丝延伸出所述滑动环的部分,及套在该部分上的软管,推动所述软管可带动所述滑动环挤压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外径产生变化,其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且最大值为所述支撑主体所设定的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的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还包括第一手持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包括与所述导引导丝连接的限位杆、与所述软管连接的推动头、与所述限位杆配合的操作旋柄;转动所述操作旋柄,所述操作旋柄可在所述限位杆上移动、并可驱动所述推动头前移。

可选地,所述手持部还包括手持手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手持手柄固定,所述操作旋柄与所述推动头固定,所述手持手柄与所述操作旋柄之间留有限位距离;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手持手柄可对支撑主体限位使其直径不超过设定最大设定值。

可选地,所述尾部结构包括一端封闭的微导管,所述微导管上设有充盈孔,所述支撑主体为固设在所述微导管上的球囊,所述充盈孔位于所述球囊内;向所述微导管注入液体或气体,所述液体或气体可通过所述充盈孔进入所述球囊使得所述球囊膨胀。

可选地,所述的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还包括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包括与所述微导管连接的充盈腔体、置于所述充盈腔体内的密封活塞、与所述充盈腔体转动连接的充气旋柄;转动所述充气旋柄可推动所述密封活塞在所述充盈腔体内的腔室内前移或后移,由此起到可调节球囊的膨胀尺寸作用,且最大不超过设定的最大尺寸。

可选地,所述尾部结构还包括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与所述微导管上下层设置,所述微导管包括与所述充盈孔连通的通气腔,所述中空腔体内设有两端开口的中空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可解决血管缝合过程中血管由于缺血而导致的血管壁黏连影响缝合问题,可快速扩张血管,辅助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水滴式支撑主体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滴式支撑主体的特殊形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支撑主体置于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两个支撑主体置于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橄榄式支撑主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面图。

图8为图6的支撑主体置于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带有开口部的支撑主体的示意图。

图10中10b为图10的剖面图,10a为图10b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金属支架式支撑主体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支撑主体的侧视图。

图13为与图11中支撑主体配合使用的第一手持部的立体图。

图14为与图13中第一手持部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1的支撑主体置于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球囊式支撑主体的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双球囊式支撑主体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图18为与图16中支撑主体配合使用的第二手持部的立体图。

图19为与图18中第二手持部的剖面图。

图20为图16的支撑主体置于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21为图1的变形结构;21a为立体示意图,21b为21a的剖视图。

图22为图6的变形结构;22a为立体示意图,22b为22a的剖视图。

图23为图16的变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列出本发明应用的最常用的三种血管缝合术类型:

1.端侧吻合术

端侧吻合术在临床上作旁路移植时广泛使用,一般受体血管作纵直线切口或椭圆形切口,供体血管端面修剪成斜面,长度大于受体血管直径。

2.端端吻合术

两缝合血管端面应尽可能相同,或可修剪成斜面来扩大吻合口面积。或者采用内部支撑方式来获取相近的缝合端面。

3.侧侧吻合术

侧侧吻合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应用有动静脉瘘、主肺动脉分流等,通常将待吻合的两血管靠近,并用特制的血管钳夹住吻合部位的侧壁,做对应的纵向切口。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包括主体支撑部分及血管外连接操作部分,根据其中主体支撑部分结构及材料不同分为三种:弹性塞式支撑体,金属支架式支撑体,双球囊式支撑体。具体的,所述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被用于至少部分地置于血管中以扩张血管。所述支撑主体一端连接有尾部结构,所述尾部结构用于推动或拉引所述支撑主体或调控支撑主体大小。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尾部结构构成所述主体支撑部分;所述血管外连接操作部分则由手持部构成。其中,所述支撑主体具有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为额定直径或由支撑物支撑的直径。具体通过下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为额定直径,所述支撑主体呈水滴型或橄榄型。所述支撑主体包括小端部与大端部,小端部为放入血管的一端,大端部用于支撑血管。所述大端部的外径为所述支撑主体的最大直径;所述支撑主体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小端部与所述大端部内部设有一端封闭的中空腔。所述大端部的外壁还设有供器械夹持所述支撑主体的槽形位。

一.弹性塞式支撑体。

如图1所示,其优选外型之一为水滴形,一端为大尺寸直径,并与尾部结构110相连接,另一端为小尺寸直径。所述支撑主体100内部设计有一端封闭的中空腔101,所述中空腔101形成于所述大端部103与所述小端部102。所述中空腔101壁厚均匀,尺寸为最大外径d的25%-30%,具有良好的弹性,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性能。在所述大端部103的外表面设置有槽型位104,便于器械的夹持等操作。其中r圆角中心向外则为葫芦形,如图2所示,可视为水滴形弹性塞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为球形。所述支撑主体100与尾部结构110的制作材料可选用特制的医疗硅胶,即能提供良好径向支撑作用,柔性外表面又不伤及血管内表面,在特制器械的夹持下比较容易的回缩。

如图3剖面图中尺寸d所示,最大外径与扩张支撑的血管相当,大端部103可分为1.0mm,1.5mm,2.0mm,3.0mm,5.0mm,6.0mm六种规格;小端部102尺寸为最大直径的50%左右,长度尺寸如图2中l所示,有2.5mm,3.5mm,5mm三种规格。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的水滴型额定外径的支撑扩张器,其可适用于端端,端侧及侧侧三类手术中使用,或配合其他类型支撑体使用。

图4为水滴形弹性塞支撑体在端侧吻合术中的应用。

受体血管两端阻断血流,并在预定缝合部位切约长3mm的切口(此长度根据供体血管端面尺寸而定,本例为直径1mm左右供体血管),此时由于无血流通过,血管壁弹性回缩贴合在一起。将本发明施例一中的水滴形弹性塞(扩张器),用器械夹持其支撑主体100的槽形位104,小端部102向内从切口放入贴合的血管内,大端部103向外,将血管支撑起至需要缝合的形状;尾部结构110留于血管外部。待缝合完成约三分之二左右,未缝合缺口直径约为支撑主体100最大直径的80%左右,通过拉动尾部结构110配合器械夹持主体部分外表槽位,将支撑主体100部分100取出;然后继续缝合剩余部分至手术完成。此例中可用一个扩张器,也可以用两个扩张器分别支撑受体血管两端。

图5为水滴形弹性塞支撑体在端端吻合术中的应用。

待缝合两血管分别阻断血流,将图4中的相同规格的水滴形扩张器,用器械夹持其支撑主体100,小端部102作前进方向,分别放入两待缝合血管端口内,用以获得相同的尽量相同的端面尺寸形状,尾部结构110留于血管外部。待缝合完成约三分之二左右,未缝合缺口直径约为支撑主体100最大直径的80%左右,通过拉动尾部结构110配合器械夹持支撑主体100外表的槽形位104,分别将两血管内的支撑主体100部分取出;然后继续缝合剩余部分至手术完成。

图6为橄榄型扩张器,其中间为具有最大尺寸直径的大端部203,另两端为具有小尺寸直径的小端部202/204,一端204与尾部结构110相连接,另外一端202内部开口。最大外径应与扩张支撑的血管相当,如图7剖面图尺寸d所示,大端部203有1.0mm,1.5mm,2.0mm,3.0mm,5.0mm,6.0mm六种规格。小端尺寸为最大直径的50%左右;长度应略大于侧侧缝合切口长度,如图7剖面图尺寸l所示,分别有1.2mm,2.5mm,3.5mm,5.0mm四种规格。其中长度为1.2mm时即为球形扩张器,可视为橄榄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水滴型扩张器相同,其内部设计有一端封闭的中空腔201及槽形位205,壁厚均匀,尺寸为最大外径的25%-35%,保证良好的弹性,提供足够的径向支撑性能,同时又能在特制器械的夹持下比较容易的回缩。材料为特制的医疗硅胶,即能提供良好径向支撑作用,柔性外表面又不伤及血管内表面。

图8为橄榄形弹性塞支撑体在侧侧吻合术中的应用。

将待吻合的两血管靠近,血管两端阻断血流,并用血管钳夹住吻合部位的侧壁,做对应的纵向切口,此时由于无血流通过,血管壁弹性回缩贴合在一起,用器械夹持其支撑主体200,小端部的开口端202作前进方向分别从两血管切口放入贴合的血管内,支撑主体200最大直径部位大致位于切口中部,将血管支撑起至需要缝合的形状。尾部结构210留于血管外部;待缝合完成约四分之三左右,未缝合缺口直径约为支撑主体200最大直径的80%左右,通过拉动尾部结构210配合器械夹持支撑主体200外表面的槽形位205,将支撑主体200取出;然后继续缝合剩余部分至手术完成。此例中可用两个橄榄形弹性塞,也可以用两个半开口式弹性塞。

本发明基于图6所示橄榄型扩张器还提供一种半开口式的扩张器(见图9),所述支撑主体200的侧壁设有半开口部301,所述半开口部301的开口角度为90°-125°。其内部无中空腔201、外部无槽形位20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半开口式扩张器也可以为水滴型。

图9为橄榄型扩张器,优选外型为半开口式,外型是较短的橄榄型,包括尾部结构310和支撑主体300,支撑主体300一侧开口形成开口部301(如图10a所述,10a为10b的侧视图)。其中间为最大尺寸直径,另两端为小尺寸直径.其开口在侧面,而不是在一端。最大外径应与扩张支撑的血管相当,如图10的图10b中d尺寸所示,有1.0mm,1.5mm,2.0mm,3.0mm,5.0mm,6.0mm六种规格;小端尺寸为最大直径的50%左右,长度如图10b中所示的l尺寸,有2.5mm,3.5mm,5mm三种规格。内开口角度为90°-125°。其材料为特制的医疗硅胶,即能提供良好径向支撑作用,柔性外表面又不伤及血管内表面。其尤其适用于端侧术中,避免缝针与支持体误触过多而降低手术效率,同时也更利于取出时器械的夹持;在侧侧手术中也可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尾部结构与所述支撑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尾部结构采用与支撑主体相同的材料制成,其呈条状,更加需求可设置不同长度。

本发明例通过简单实用的设计,解决的血管缝合中存在的两个棘手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可方便的进行支撑扩张,比较准确的提供口径相似的吻合端面,操作简单,回收方便。只需要简单特制的细嘴夹钳或类似的器械即可完成放置与取出,大大的提高了缝合效率,降低预后不良风险。而且本发明例采用一体式成型工艺,成本相对较低,非常利于成本有限的地市级医院普及使用。

二.金属支架式支撑体。

如图11所示,扩张器包括金属支架式支撑体与第一手持部。所述支撑主体500包括固定环501与滑动环502,所述滑动环502与固定环501之间设有导引导丝522与支撑部503,所述支撑部503环绕所述导引导丝522设置;所述尾部结构510包括导引导丝522延伸出所述滑动环502的部分,及套在该部分上的软管510,推动所述软管510可带动所述滑动环502挤压所述支撑部503,所述支撑部503发生形变后的外径为所述支撑主体500的最大直径。

具体的,其支撑主体500外型为橄榄形,由3根或4根金属导丝构成的支撑部503沿轴向弯曲而成,相邻支撑部503在导引导丝522外圆周上成90度分布。图11中示出了,设置三根支撑部503的支撑主体500,图12示出了支撑部503的截面图,包括三个支撑部503。对于端侧缝合,优选约150°-180°范围内应不设置导丝,以避免被缝针误缝合。

导引导丝522尺寸根据需支撑的血管直径不同,有0.1mm,0.2mm,0.5mm3个规格。最大外径应与扩张支撑的血管相当,分为1.0mm,1.5mm,2.0mm,3.0mm,5.0mm,6.0mm六种规格;长度根据切口长度不同,分为3mm,4mm,5mm三种规格。

尾部结构510贯穿所述支撑主体500,支撑主体500中心为导引导丝522,线径根据需扩张血管直径不同,有0.2mm,0.5mm两种规格。近端与手持操作控制部分固定。

支撑主体500由镍钛管材激光切割而成,两端各留一段完整管环(固定环501与滑动环502);固定环501与中心的导引导丝522固定,优选固定方式为激光焊接。滑动环502可在导引导丝522上自由滑动。一根套设在导引导丝522上的高分子软管510,软管510的一端与滑动环502相接触或连接,起到控制支撑主体500部分撑起和收缩及调整扩张直径的作用。软管510远端与第一手持部连接。

如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手持部包括与所述导引导丝522连接的限位杆523、与所述软管510连接的推动头521、与所述限位杆523配合的操作旋柄524。转动所述操作旋柄524,所述操作旋柄524可带动所述限位杆523上移动、并可驱动所述推动头521前移。所述手持部还包括手持手柄525,所述限位杆523与所述手持手柄525固定,所述操作旋柄与所述推动头521固定,所述手持手柄525与所述操作旋柄524之间留有限位距离;所述限位杆523与所述手持手柄525可对所述操作旋柄限位。

第一手持部由操作旋柄524、推动头521和限位杆523组成,通过导引导丝522与支撑主体500相连接。如图14所示,可设置旋柄与手持柄之间留有一定的限位距离,此距离根据支撑主体500需扩张的最大直径而定,如扩张直径为1.1mm时,此限位推进距离为0.15mm,(注:上述尺寸为支撑部额定直径为1.0mm时计算得出,其它扩张直径稍有不同)在如此小的推进距离情况下,直推方式很难操控,因此设计上通过变直推进方式为旋转方式,半圈的旋转量为操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余地,通过限位杆523有效的防止了推进或拉回过多导致支撑过度从而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

导引导丝522与限位杆523焊接固定,并与手持手柄525粘接固定。旋柄524与推动头521粘接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沿限位杆523轴向移动,通过旋转旋柄来推动或拉动高分子软管510来推或拉主体近端滑动环502,从控制主体扩张或收缩。

优选地,支撑主体500在自然状态下,即近端环不受软管510推力或拉力的作用时处于外径最大的支撑状态,在受手持端通过拉动软管510从而使支撑主体500收缩到最小直径,以利于从血管回收。在自然状态下即近端环不受软管510推力或拉力的作用时处于外径最小收缩状态,在受手持端通过推动软管510从而使主体部分扩张到最大直径,从而起到支撑血管作用,操作端外力卸除收回复到最小收缩状态,以利于回收。

金属支架式支撑主体500由于其收缩和扩张的可控性尤其适用于端侧吻合手术中,在端端及侧侧缝合中都可以适用。

图15为金属支架式支撑体在端侧吻合术中的应用。

受体血管两端阻断血流,并在预定缝合部位切约长3mm的切口(此长度根据供体血管端面尺寸而定,本例为直径1mm左右供体血管),此时由于无血流通过,血管壁弹性回缩贴合在一起,将本发明中的金属支架式支撑主体500用以远端为前进方向放入受体血管切口,此时支撑主体500为收缩状态。按箭头方向旋转手持操作段旋柄525约180°,带动连接的高分子软管510沿导引导丝522向远端移动约0.15mm,而导引导丝522位置不变,由于支撑主体500远端环固定于导引导丝522上,所以位置也不变,支撑主体500的滑动环502受软管510推力前进,压缩支撑部503使其缓慢释放到橄榄形状,支撑起血管。调整支撑主体500在切口内的位置和角度,使支撑主体500位于切口中间,并且支撑主体500一侧大约150°范围捏未设置支撑部503范围尽量正对供体血管,以减少缝合中缝针与支撑导丝的误接触。开始缝合后待缝合完成约四分之一左右,未缝合缺口直径约为支撑主体500最大直径的65%左右,准备取出支撑主体500,首先逆旋钮箭头方向旋转180°,同理支撑主体500导丝通过相连接的软管510作用下由释放状态的橄榄形变为收缩状态,缓慢拉动软管510取出压缩态支撑体;然后继续缝合剩余部分至手术完成。

三.双球囊式支撑体。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尾部结构610为一端封闭的微导管,所述微导管上设有充盈孔602,所述支撑主体600为固设在所述微导管上的球囊601,所述充盈孔602位于所述球囊601内;向所述微导管注入液体或气体,所述液体或气体可通过所述充盈孔602进入所述球囊601使得所述球囊601膨胀。

所述扩张器还包括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包括与所述微导管连接的充盈腔体624、置于所述充盈腔体624内的密封活塞622、与所述充盈腔体624转动连接的充气旋柄623;转动所述充气旋柄623可推动所述密封活塞622在所述充盈腔体624内的腔室625内前移或后移。所述充盈腔体624包括以密封开关621,转动所述密封开关621可使得球囊内液体或气体处于密闭状态,以使得腔室内液体或气体保持充盈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其支撑主体600为两段相同尺寸的球囊601,两个球囊601相隔距离根据切口长度有3mm,4mm,6mm三种规格。球囊601最大膨胀外径尺寸根据需支撑的血管直径不同,分为1.0mm,1.5mm,2.0mm,3.0mm,5.0,6.0mm六种规格;单个球囊601长度分为1.0,2.0,3.0,5.0四种规格。

双球囊601式支撑体的主体部分中心为一根微导管,线径根据需扩张血管直径不同,有0.4mm,0.6mm,1.0mm三种规格。远端与支撑球囊601固定连接,并设置有充盈孔602;近端与手持操作控制部分固定。

如图18所示,所述扩张器还包括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包括与所述微导管连接的充盈腔体624、置于所述充盈腔体624内的密封活塞622、与所述充盈腔体624转动连接的充气旋柄623;转动所述充气旋柄623可推动所述密封活塞622在所述充盈腔体624内的腔室625内前移或后移。所述充盈腔体624包括以密封开关621,转动所述密封开关621可改变所述充盈腔体624内的腔室625空间大小,以使得腔室625内液体或气体充盈。

通过微导管与支撑主体相连接。通过旋转充气旋柄623来推动压缩内部液体或气体,球囊601扩张或收缩;避免使用注射器的直推式充盈,力度不易控制;旋柄可限位,防止推进液体或气体过多导致球囊601破裂。图19为双球囊601式侧剖面图。

优选方案一是采用液体对球囊601进行充盈膨胀,从而起到支撑扩张作用;优选方案二采用气体压缩方式对球囊601进行充盈膨胀,从而起到支撑扩张作用。

双球囊601式支撑适合于一端未夹持且待操作血管部分长度需大于9mm的血管缝合术中支撑,因其起支撑作用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球囊601,支撑效果最佳,更有利于缝合。

图20为双球囊601式支撑体在端侧吻合术中的应用。

受体血管一端阻断血流,一端开放或半夹持状态,并在预定缝合部位切约长3mm的切口(此长度根据供体血管端面尺寸而定,本例为直径1mm左右供体血管),此时由于无血流通过,血管壁弹性回缩贴合在一起,将本发明施例四中的双球囊601支架式支撑主体600部分用以远端为前进方向从开放端放入受体血管切口,此时支撑主体600为未膨胀状态;按箭头方向旋转手持操作段旋柄106约180°-360°,即半圈到一圈,本例采用优选方案一以液体为充盈物,内部液体在密封活塞622的压缩下进入球囊601内,使得球囊601缓慢膨胀至最大直径尺寸形状,支撑起血管。

操作端旋柄有限位结构,避免充盈过度导致球囊601破裂或支撑过度等风险;球囊601充盈完毕后,转动密封开关621,密封球囊601内部气体或液体,保持充盈状态;调整支撑主体600在切口内的位置,使支撑主体600位于切口中间,开始缝合;待缝合全部完成后,准备取出支撑体,首先逆旋钮箭头方向旋转180°-360°,球囊601内液体在负压作用下,沿微导管缓慢回流至手持操作段腔体内,球囊601呈压缩态,缓慢拉动微导管取出支撑主体600;然后继续手术其它部分。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几种变形结构;该变形结构可保证扩张器的使用不会堵塞血液流通。

如图21中的图21a、图21b所示,为图1所示扩张器的变形结构。支撑主体的大端部103与小端部102内部被中空腔101c贯穿,而所述尾部结构110则与支撑主体呈一定夹角d°偏置设置在支撑主体上。结合图4与图5所示,将该实施例中的扩张器置于血管中,血液可通过中空腔101c流通,不会堵塞血管。该扩张器其余结构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

同理,如图22中的图22a、图22b所示,为图6所示扩张器的变形结构。与图21所示实施例相同,其中空腔201c贯穿大端部203与小端部202/204,血液可通过中空腔201c流通,不会堵塞血管。

图23为图16所述扩张器的变形结构,同样可使得血液通过中空腔605流通。图1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尾部结构为一微导管,而在该实施例中,微导管为尾部结构的一部分,所述尾部结构还包括中空腔体606,所述中空腔体606与所述微导管604上下层设置。所述微导管604包括与所述充盈孔602连通的通气腔603,所述中空腔体606内设有两端开口的中空腔605。在该实施例中,图23所示结构可以是分离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需理解的是在结构包含有中空腔605,可用于流通血液。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