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8077发布日期:2019-03-20 00:1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



背景技术:

目前麻醉机机械通气时采取的是禁闭循环模式,麻醉机呼吸管路中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主要为氧气,或含麻醉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呼出气体后再次进入呼吸回路使用。二氧化碳吸收罐起效原理是其中装入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与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从而吸收二氧化碳。

目前麻醉机中使用的二氧化碳吸收罐均为重复使用,存在以下缺点:1)二氧化碳为粉剂碱性物质,使用中常造成碱性粉末进入呼吸回路,对患者不利;2)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后需要更换,更换时扬起碱性粉尘,对麻醉医师不利;3)麻醉机使用时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需中断机械通气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对患者不利;4)二氧化碳粉剂装在大罐中容易形成“短路效应”,呼出气体从阻力较小的疏松部位的缝隙逸出,在其他部位二氧化碳粉剂尚未使用,但二氧化碳吸收罐已“失效”,需要对整罐二氧化碳粉剂更换,缩短使用时间,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麻醉医师和患者的健康隐患,增加了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安全性的二氧化碳吸收罐。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膜舱,壳体的内腔空间通过隔膜舱分割成一个独立的竖向腔室,竖向腔室内用于填装二氧化碳吸收剂;隔膜舱底部设置至少一组流通孔,所述壳体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筒体上端开口密封装配上盖,筒体下端开口密封装配下盖;所述进气口设置在上盖中心,进气口与所述隔膜舱对应连通,呼出气体由隔膜舱的上端进入,通过流通孔进入至竖向腔室,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上盖的偏心位置处,出气口与所述竖向腔室对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膜舱外周壁与筒体内壁之间密封设置有至少一块螺旋板;螺旋板位于竖向腔室内;所述隔膜舱、筒体、上盖、下盖与螺旋板之间形成螺旋通道;二氧化碳吸收剂位于螺旋通道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通道的上端连通出气口,螺旋通道的下端与流通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板设置有两块,两块螺旋板对称并且交错布设于竖向腔室内,这样形成有两个螺旋通道,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流通孔设置有两组,对称布设于隔膜舱上,分别位于两块螺旋板两侧,与两个螺旋通道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板靠近筒体内壁连接处为弧线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两块螺旋板交叉处的高度为h,筒体的内径为l;其中,高度为h为内径为l的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处配装有形状适配的进气滤网,所述出气口处配装有形状适配的出气滤网,所述进气滤网和出气滤网的微孔能够阻挡过滤二氧化碳吸收剂并让气体顺利流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滤网和出气滤网均采用pp孔板,pp孔板上的微孔孔径不超过0.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盖底部设有握持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外壁与壳体圆弧过渡,连接套筒内壁或外壁设置有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卡口匹配的螺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组装简便,使用方便,能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影响麻醉医师和患者的健康,增加了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安全性;

2.通过采用螺旋板所形成的螺旋通道结构,对气流进行引导,大幅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罐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路程、时间和接触面积,同时缩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适于各种场合的使用;

3.本发明螺旋通道中的两块螺旋板交叉处的高度为h,筒体的内径为l;其中,高度为h为内径为l的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流在通过竖向腔室内自上向下流通时,通过在竖向腔室上下端产生空气压力差,使气流能够通过装置内部的螺旋板顺利的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剂,患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在流通过程中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充分分解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螺旋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b-b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壳体1,进气口2,出气口3,隔膜舱4,竖向腔室5,流通孔6,上盖7,下盖8,弧线过渡9,筒体10,螺旋板11,螺旋通道12,h13,l14,进气滤网15,出气滤网16,握持柄17,连接套筒18,螺纹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气口2与出气口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隔膜舱4,壳体1的内腔空间通过隔膜舱4分割成一个独立的竖向腔室5,竖向腔室5内用于填装二氧化碳吸收剂;隔膜舱4底部设置至少一组流通孔6,所述壳体1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筒体10;筒体10上端开口密封装配上盖7,筒体10下端开口密封装配下盖8;所述进气口2设置在上盖7中心,进气口2与所述隔膜舱4对应连通,呼出气体由隔膜舱4的上端进入,通过流通孔6进入至竖向腔室5,所述出气口3设置在上盖2的偏心位置处,出气口3与所述竖向腔室对应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组装简便,使用方便,能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影响麻醉医师和患者的健康,增加了麻醉机实施机械通气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1中,所述进气口2处配装有形状适配的圆形的进气滤网15(图2所示),所述出气口3处配装有形状适配的扇形的出气滤网16(图2所示),所述进气滤网15和出气滤网16的微孔能够阻挡过滤二氧化碳吸收剂并让气体顺利流通,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吸收剂粉尘随着气流进入呼吸回路。本实施例1中,所述进气滤网15和出气滤网16均采用pp孔板,pp孔板上的微孔孔径不超过0.5mm。

隔膜舱4外周壁与筒体10内壁之间密封设置有至少一块螺旋板11;螺旋板11位于竖向腔室5内;所述隔膜舱4、筒体10、上盖7、下盖8与螺旋板11之间形成螺旋通道12;二氧化碳吸收剂位于螺旋通道12内;通过采用螺旋板所形成的螺旋通道结构,对气流进行引导,大幅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罐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路程、时间和接触面积,同时缩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适于各种场合的使用。

螺旋通道12的上端连通出气口3,螺旋通道12的下端与流通孔6相连通;患者的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从患者呼出气体进口进入进气管,通过该螺旋通道12时,增加了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路程、时间和接触面积,同时缩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

螺旋板11设置有两块,两块螺旋板11对称并且交错布设于竖向腔室5内,这样形成有两个螺旋通道12,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流通孔6设置有两组,对称布设于隔膜舱4上,分别位于两块螺旋板11两侧,与两个螺旋通道12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1中采用双螺旋通道12,使得气流在通过竖向腔室内自上向下流通时,通过在竖向腔室上下端产生空气压力差,使气流能够通过装置内部的螺旋板顺利的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剂,

螺旋板11靠近筒体10内壁连接处为弧线过渡9,使得用于放置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螺旋通道12不产生死角,提高了二氧化碳吸收罐的综合性能,高经济效率,节约了成本,也可以防止螺旋板11尖端的应力集中。

两块螺旋板11交叉处的高度为h13,筒体10的内径为l14;其中,高度为h13为内径为l14的1/2;其中,高度为h为内径为l的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流在通过竖向腔室内自上向下流通时,通过在竖向腔室上下端产生空气压力差,使气流能够通过装置内部的螺旋板顺利的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剂,患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在流通过程中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充分分解气体。

壳体1上部设置有连接套筒18,连接套筒18外壁与壳体1圆弧过渡,连接套筒18内壁设置有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卡口匹配的螺纹19;通过匹配的螺纹19及设置在接触面内圈的软垫密封圈达到密封连通效果。

具体安装使用时,在二氧化碳吸收罐内填装上二氧化碳吸收剂,然后将吸收罐安装在麻醉机对应位置上,二氧化碳吸收罐的进气口2通过进气管与麻醉机的患者呼出气体进口密封连通,二氧化碳吸收罐的出气口3通过出气管与麻醉机的处理后气体出口密封连通;患者的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从患者呼出气体进口进入进气管,从进气管经进气口2首先进入盛装二氧化碳吸收剂的隔膜舱4内,在该隔膜舱4内自上向下流通,然后从隔膜舱4下部侧壁上的流通孔6进入旁侧竖向腔室5内,在竖向腔室5内自下向上流通,患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在流通过程中被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剩下可重复使用的气体从出气口3排出,从出气管经麻醉机的处理后气体出口再次进入呼吸回路,被循环使用。

实施例2: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拆装该二氧化碳吸收罐,下盖8底部设有握持柄17,壳体1上部设置有连接套筒18,连接套筒18外壁设置有与麻醉机二氧化碳吸收罐卡口匹配的螺纹19,通过匹配的螺纹19及设置在接触面外圈的软垫密封圈达到密封连通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壳体1,进气口2,出气口3,隔膜舱4,竖向腔室5,流通孔6,上盖7,下盖8,弧线过渡9,筒体10,螺旋板11,螺旋通道12,h13,l14,进气滤网15,出气滤网16,握持柄17,连接套筒18,螺纹1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