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两个呼吸软管联接在呼吸面罩处的面罩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4559发布日期:2019-07-06 10: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两个呼吸软管联接在呼吸面罩处的面罩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两个呼吸软管联接到呼吸面罩处的面罩适配器、用于将呼吸软管联接到这种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处的壳体适配器、带有两个呼吸软管以及这种面罩适配器的呼吸软管系统以及用于呼吸软管系统与备选的穿戴位置进行匹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用以在有害的周围环境中保护这种保护仪器的使用者。为此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装备有呼吸保护构件,所述呼吸保护构件尤其分为冷却构件、用于从使用者的排出空气的清洁构件以及用于提供氧或新鲜空气的存储构件。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所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装备有呼吸软管系统,所述呼吸软管系统基本上具有两个呼吸软管。所述呼吸软管一方面涉及用于新进空气的第一呼吸软管并且另一方面涉及用于从使用者又回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中的排出空气的第二呼吸软管。通常,这两个呼吸软管在此分别引导经过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穿戴者的肩部。为了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穿上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相当多的练习是必要的。穿上在此不是能够如在重的背包的情况下那样从侧进行,而是必须反而头部向前地执行。换言之,循环呼吸保护仪器连同呼吸软管系统超过使用者的头部地安置到背部上,从而自动地将第一呼吸软管引导经过使用者的左肩部以及第二呼吸软管引导经过使用者的右肩部。在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脱下。

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不利的尤其是呼吸软管经过这两个肩部的固定的布置。除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相对消耗的穿上和脱下之外,这还导致受限制的使用。这一方面涉及如下缺点,即在狭窄的运动活动余地的情况下,使用者不能够简单地且快速地并且尤其不能够独自脱下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因为呼吸软管经过这两个肩部的引导防止了这一点。另外的缺点是,已知的解决方案的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仅仅在使用者的背部上能够通过呼吸软管经过这两个肩部的固定的引导来运行。然而,机动车的驾驶要求使用者的背部保持不受约束。然而,在驾驶车辆时,已知的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不能够安置在使用者旁边,因为这随之带来如下危险,即使得受约束引导的呼吸软管折断或损伤。也就是说概括地能够说的是,已知的呼吸保护仪器固定到明确的穿戴位置上并且由此使得这种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在使用中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至少部分地消除之前描述的缺点。尤其,本发明的任务是,以成本适宜的并且简单的方式改善在使用循环呼吸保护仪器时的灵活性。

之前的任务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面罩适配器、带有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壳体适配器、带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呼吸软管系统以及带有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细节得自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在此,结合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阐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还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根据本发明的呼吸软管系统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并且相应反过来地适用,从而关于对于各个本发明方面的公开始终相互进行参考或能够进行参考。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用于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两个呼吸软管联接到呼吸面罩处的面罩适配器。为此,面罩适配器具有面罩联接部用于与呼吸面罩的呼吸区域的流体连通的连接。此外,面罩适配器装备有各带有软管联接部轴线的用于与各一个呼吸软管的流体连通的连接的两个软管联接部。第一软管联接部具有新进空气阀并且第二软管联接部具有排出空气阀。此外,第一软管联接部的第一软管联接部轴线与第二软管联接部的第二软管联接部轴线包夹锐角的软管联接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基本上基于如下技术上的转化,如其在已知的呼吸软管系统中针对联接已经使用的那样。为此尤其将面罩联接部设置成设计为快速封闭件,以便在使用者的呼吸面罩处流体连通地并且密封地联接。其涉及如下面罩联接部,所述面罩联接部实现流体连通,也就是说对于使用者、也就是说呼吸面罩的穿戴者的、在呼吸面罩的呼吸区域中的吸入和呼出。

附加地,现在为了引入新进空气和引开排出空气而需要组合两个呼吸软管,所述呼吸软管同样通入在面罩适配器中。为此,面罩适配器具有这两个软管联接部,所述软管联接部设计成用于这两个呼吸软管的流体连通的和密封的连结。描述的连接尤其是密封的连接,所述密封的连接借助于例如锁紧螺母或其它的机械的止动系统、如例如软管卡箍能够流体密封地提供流体连通的连接。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现在是,在面罩适配器中存在有这两个软管联接部的界定的取向。已知的解决方案通常提供t形的口部件作为面罩适配器,而在面罩适配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设置有软管联接部轴线的改善的取向。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已知的t形的口部件中这导致软管联接部在左边和在右边在这种t形件处向外指向。相应地联接的呼吸软管因而在左边和在右边引导离开t形件并且以短的长度延伸经过左和右肩部以已知的方式引导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

为了提高在穿戴位置中的灵活性和穿戴舒适性,能够现在在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将这两个呼吸软管的导开或引开以改善的方式进行。这如下地得以保证,即这两个软管联接部轴线彼此包夹锐角的软管联接部角度。以锐角的设计形式的软管联接部角度在此优选地小于45°地构造。然而优选的是明显更小的、尤其小于30°、优选地小于20°或25°的软管联接部角度。如之后还阐述的那样,如果软管联接部角度尽可能小、尤其处于约0°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这两个呼吸软管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地从这两个软管联接部处向下引导离开面罩适配器,则能够实现呼吸软管的特别紧凑的引导。在此能够有利的是,相较于面罩联接部的面罩联接部轴线,这两个软管联接部轴线的取向在相对的或基本上相对的方向上取向。

根据本发明,现在可行的是,以已知的方式将面罩适配器与呼吸面罩连接并且以这种方式构造流体连通的连接。为了能够保证引入和引开新进空气和排出空气,现在能够通过这两个软管联接部的或这两个软管联接部轴线的根据本发明的取向来进行这两个呼吸软管在使用者的胸部之前向下的引开。这允许灵活地提供呼吸软管的进一步的引导。由此还能够想到已经已知的解决方案,即在使用者的胸部之前,这两个呼吸软管分别向左和右执行一弧线并且分别经过使用者的左和右肩部引导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然而能够备选于这种穿戴位置地还提供这两个呼吸软管共同经由左肩部或共同经由右肩部的引导。这引起另一个肩部保持没有呼吸软管并且由此使得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如在重的背包的情况下)的拿起和放下能够侧向地进行。尤其能够在这种穿戴位置或呼吸软管的这种引导位置中还执行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在使用者的背部旁边的运行。由此能够通过呼吸软管现在从面罩适配器中向下引导出来的方式对于呼吸软管无弯折且没有损伤危险地使得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现在例如在机动车中在副驾驶员座椅上定位在使用者旁边。由此不仅使得穿戴舒适性、穿上和脱下舒适性,而且使得对于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不同的使用目的的灵活性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得以改善。

也还能够想到的是,通过面罩适配器向下引导的呼吸软管不是经过使用者的肩部,而是在使用者的臂之下侧向地向后在一侧上或在两个侧上带入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中。

还能够指出的是,当然能够根据呼吸软管的定位将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与用于容纳相应地引导的呼吸软管的相应的输入位置或适配器接口进行匹配。然而还能够想到的是,使用还要之后描述的适配器件、如例如壳体适配器,以便将用于将呼吸软管联接在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处的两个标准接口与不同的软管引导系统或软管引导方向进行匹配。这允许能够将标准化地装备的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以最不同的方式或在最不同的穿戴和使用位置中进行使用。

能够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中,第一软管联接部轴线和第二软管联接部轴线彼此平行或基本上平行取向,从而软管联接部角度为0°或基本上0°。在此尤其能够指出的是,这是相对于在已知的t形的面罩适配器的情况下的这两个软管联接部轴线的平行地同轴的取向的相对的设计方案。t形的面罩适配器(其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向左向右提供软管联接部)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具有约180°的软管联接部角度。以平行取向的方式向下带有0°或基本上0°的软管联接部角度的设计形式进一步减少占地需求并且提高整个系统的紧凑性。软管的平行的并且以这种方式节省占地的引导引起了根据本发明描述的优点能够更容易且更好地实现。当然,在呼吸软管的平行引导方面还能够想到的是,所述呼吸软管紧接着地彼此连接并且可以说能够构造经连接的双软管系统或呼吸双软管。

同样能够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中,面罩联接部具有面罩联接部轴线,其中,软管联接部轴线与面罩联接部轴线轴对称地构造。尤其,轴对称的设计方案对称于如下面罩分平面,所述面罩分平面通过呼吸面罩的中间撑开并且包含面罩联接部或面罩联接部轴线。由此,为面罩实现如下总对称性,所述总对称性尤其关于在使用者运动时从呼吸软管传递到呼吸面罩上的拉力方面有利地起作用。对称的载荷分布引起了拉动或到呼吸面罩上的拉力载荷的传递是可预见的并且由此对于使用者能够以舒适的方式来承受。

如果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中,第一软管联接部轴线相对于第二软管联接部轴线能够调节,以用于改变软管联接部角度,则能够实现另外的优点。由此能够想到的是,软管联接部的取向相对彼此能够调节、例如能够倾斜。在此,单个的软管联接部或还有这两个软管联接部能够具有这种相对的可调节性,从而与相应的穿戴方式的匹配能够更灵活地实现,与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使用者的个性的偏好的匹配或变化还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考虑。优选的是,软管联接部角度的改变受限于锐角的软管联接部角度的范围,从而不必提供不需要的大的可调节性,以便尽管提高的灵活性仍然没有妨碍面罩适配器的结构部件的紧凑性。为了能够调整软管联接部角度的相应地改变的角度位置,能够随之带来优点的是,相应的卡锁器件能够界定和确定各个角度位置。

同样能够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中,面罩联接部具有至少区段方式地无旋转的面罩联接部接口用于到呼吸面罩处的至少区段方式的能够相对旋转的联接。借此可以说提供另一自由度,所述自由度允许面罩适配器在使用者的呼吸保护面罩之前的摇摆运动。这种扩展的自由度引起改善的舒适性或改善的穿戴感觉并且明显提高使用者的、尤其使用者的头部的灵活性或可运动性。

同样能够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中,第一软管联接部和第二软管联接部并排地在相同的高度上布置,尤其,第一软管联接部和第二软管联接部在共同的平面中或基本上在共同的平面中布置。由此使得面罩适配器的紧凑性明显得到改善并且还使得装配可行性变得简单。整个的面罩适配器由此变小并且变轻并且在使用者的胸部或颈部区域之前不仅在可装配性方面而且在干扰因素方面得到优化。

同样,本发明的主题是用于将呼吸软管联接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处的壳体适配器。这种壳体适配器具有带有壳体联接部轴线的用于与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呼吸保护构件的流体连通的连接的壳体联接部。此外,壳体适配器装备有带有角度联接部轴线的用于与呼吸软管的流体连通的连接的角度联接部。壳体联接部轴线在此与角度联接部轴线包夹小于160°的壳体联接部角度。壳体适配器尤其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组合使用。壳体适配器现在允许在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相应的配对联接部的标准化地向上取向的出口方向的情况下提供呼吸软管引导的变化。现在通过壳体适配器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角度件实现从循环呼吸保护仪器中从呼吸保护构件中的出口方向的转弯,现在能够不仅到侧进行而且向前进行呼吸软管的改善的导开。尤其,穿戴位置(如其以在使用者的唯一的肩部侧上的呼吸软管来阐述的那样,从而使用者的第二肩部侧保持不受约束)以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进一步得到改善。尤其,在呼吸软管的引导方面的紧凑性得到改善并且同时使得弯曲自由得到优化。由于呼吸软管的相应地张紧的引导所引起的弯折危险或损伤能够通过壳体适配器有效地减少。优选地,壳体联接部角度在此明显小于160°,优选地在约90°±20°的范围中。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由此同样提高灵活性,如这已经关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阐述的那样,从而还通过壳体适配器实现相同的优点,如所述优点详细地关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阐述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能够如下地改进,即壳体联接部布置在第一适配器结构部件处并且角度联接部布置在第二适配器结构部件处,所述第一适配器结构部件和所述第二适配器结构部件彼此连接。这引起特别简单的设计形式,因为尤其还能够将用于这两个联接部的不同的材料彼此组合。由此,这两个适配器结构部件的连接能够例如已经通过两组分-注射成型方法来建立。还能够想到各个的适配器结构部件彼此的粘结或卡锁。当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针对这两个适配器结构部件的连接能够设想还插接或螺纹连接以及夹持连接。

如果在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中,壳体联接部由尤其具有弹性体材料的弹性的材料构造而成,则能够实现另外的优点。通过材料的弹性的设计方案所引起的提高的灵活性一方面缓冲了呼吸软管相对于使用者的相对运动。此外,这与这两个结构部件组合地引起了以简单的并且成本适宜的方式能够提供呼吸软管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处的稳定的联接。

同样能够有利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中,角度联接部构造有可逆的固定装置。可逆的固定允许尤其快速并且简单地例如以快速封闭件为形式地将壳体适配器安置在呼吸软管处或从所述呼吸软管处移去。对于在使用开始之前的快速的变化,使用者现在能够快速地、简单地并且尤其在短的时间需求内决定,哪个穿戴位置对于即将来临的使用是必要或理想的。

此外随之带来优点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中,角度联接部轴线相对于壳体联接部轴线能够调节,以用于改变壳体联接部角度。同样在此能够提供另一自由度,所述另一自由度在呼吸软管的不同的穿戴位置之间实现相应的切换。为了能够较好地到达或界定相应的最终位置或切换位置,能够借助于卡锁器件将所述最终位置或使用位置能够机械地确定为卡锁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用于联接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处的呼吸软管系统,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在此,呼吸软管与面罩适配器的每个软管联接部流体连通地连接。流体连通的连接能够例如借助于密封件或密封器件或借助于机械的固定结构部件、如例如锁紧螺母来提供。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呼吸软管系统随之带来相同的优点,如所述优点详细地关于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阐述的那样。

还可行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呼吸软管系统中,刚好一个呼吸软管在与软管联接部的相对的端部处与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由此,这种呼吸软管系统此外随之带来如下优点,如所述优点关于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详细地阐述的那样。如果刚好一个呼吸软管装备有壳体适配器,则另一呼吸软管没有这种壳体适配器,从而以简单的并且成本适宜的方式使得共同引导经过使用者的肩部的这两个呼吸软管在使用者的背部上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的呼吸保护构件的分布是可行的。

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呼吸软管系统与备选的穿戴位置进行匹配的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在刚好一个呼吸软管的与软管联接部相对的端部与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之间构造流体连通的连接。

由此产生根据前述方式的呼吸软管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在不同的穿戴变型方案之间的简单的和成本适宜的转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细节得自于下面的描述,在其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在此,在权利要求中和在说明书中提到的特征能够分别单个地本身或以任意的组合地是对于本发明重要的。示意性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的实施方式,

图2以侧视图示出图1的实施方式,

图3以俯视图示出图1和2的实施方式,

图4以底视图示出图1至3的实施方式,

图5示出图1至4的在呼吸面罩处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以前视图示出图1至5的在使用者方面的实施方式,

图8以侧向的视图示出图7的实施方式,

图9以俯视图示出图7和8的实施方式,

图10以等轴的图示示出图7至9的实施方式,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壳体适配器的实施方式,

图12以透视的图示示出图11的实施方式,

图13以俯视图示出图11和12的实施方式,以及

图14以侧向的图示示出图11至13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列表

10面罩适配器

20面罩联接部

22面罩联接部轴线

24面罩联接部接口

30第一软管联接部

32第一软管联接部轴线

34新进空气阀

40第二软管联接部

42第二软管联接部轴线

44排出空气阀

100壳体适配器

102第一适配器结构部件

104第二适配器结构部件

110壳体联接部

112壳体联接部轴线

120角度联接部

122角度联接部轴线

200呼吸软管系统

210呼吸软管

300循环呼吸保护仪器

310呼吸保护构件

400呼吸面罩

410呼吸区域

α软管联接部角度

β壳体联接部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面罩适配器10。所述面罩适配器装备有面罩联接部20,所述面罩联接部以沿着面罩联接部轴线22能够提供到呼吸面罩400的流体连通的连接。相应的连接在图5中示出。根据图5,经由尤其无旋转地构造的面罩联接部接口24在呼吸面罩400的内部提供到呼吸区域410的流体连通的连接。这能够例如通过卡口封闭部、锁入或通过使用锁紧螺母以已知的方式来建立。

根据本发明,现在将图1至5的这种面罩适配器10装备有第一软管联接部30和第二软管联接部40。这些软管联接部中的每个具有软管联接部轴线32或42,所述软管联接部轴线在图1至5的实施方式中竖直向下并且由此彼此平行地取向。由此调整的软管联接部角度α与此相应地处于0°并且与已知的解决方案相反地设计,在所述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在t形的口部联接件的情况下,软管联接部向左和向右取向。

为了在新进空气与排出空气之间将这两个软管联接部30和40还进行区分,在图4中在底视图中看出的是,在第一软管联接部30中布置有新进空气阀34并且在第二软管联接部40中布置有排出空气阀44。

在图6中示出面罩适配器10的备选的实施方式。在此,这两个软管联接部30和40不一样地取向,从而现在在第一软管联接部轴线32与第二软管联接部轴线42之间产生在约30°的范围内的锐角的软管联接部角度α。

图7至10示意性地示出,如何借助于根据图1至5的面罩适配器10能够实现呼吸软管系统200的改善的软管引导。从面罩适配器10的平行地向下取向的软管联接部30和40出发,尤其在图7中能够良好看出的是,这两个呼吸软管210如何在中央在使用者的胸部之前彼此平行地向下引导。以共同的弯曲地,呼吸软管系统200的这两个呼吸软管210现在继续平行受引导地行进经过使用者的共同的右肩部,从而使用者的左肩部保持没有呼吸软管系统210。在图9中的俯视图中以及尤其还在图10中能够良好看出的是,现在在使用者的背部侧上,这两个呼吸软管210如何引导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300的这两个标准接口。在循环呼吸保护仪器300的内部,在此布置有多个呼吸保护构件310,其中,这两个呼吸软管210中的每个分别引导到所述呼吸保护构件310中的一个、尤其到排出空气清洁构件或到新进空气冷却构件。

如在图7至10中能够良好看出的那样,在呼吸软管系统200中的软管引导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还进一步通过使用壳体适配器100来优化。这种壳体适配器100按照图11至14进一步阐述。

图11至14示出壳体适配器100,所述壳体适配器在此由两个适配器结构部件102和104构建而成。壳体适配器100在此在第一适配器结构部件102处装备有壳体联接部110,所述壳体联接部构造成用于联接到循环呼吸保护仪器300的壳体或呼吸保护构件310处。第二适配器结构部件104现在具有角度联接部120,以便在呼吸软管100处能够提供相应的联接。为了密封和固定,在此又设置有机械的锁紧螺母。在这两个适配器结构部件102和104之间的连接能够不仅在2组分-注射成型方法中而且通过粘结方法或其它的固定方法提供。

在图12中能够看出角度联接部120和壳体联接部110的轴线关系。壳体联接部轴线112与角度联接部轴线122在此包夹约90°的壳体联接部角度β。这种90°弯曲允许实现用于第二呼吸软管210的沿着使用者的背部的侧向的引开,如所述第二呼吸软管尤其在图9的俯视图中能够看出的那样。

在图13和14中还进一步示出与呼吸软管210的相互关系,如所述相互关系尤其同样在根据图7至10的布置形式中可看出的那样。

实施方式的之前的阐述仅仅在示例的范围内描述了本发明。当然,实施方式的各个特征只要技术上有意义的话能够自由地彼此组合,而没有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