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3277发布日期:2019-04-20 05:5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共聚焦内窥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共聚焦内窥成像技术是将光纤内窥技术和共聚焦扫描显微术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活体荧光高分辨成像,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和高分辨内窥成像技术的突破,将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开辟新路。

荧光共聚焦内窥成像技术中所采用的x轴扫描振镜,在一个往返周期可以形成两行图像,但是由于惯性的存在,振镜由去程转到回程时有一个减速再反向加速的时间即转向时间,这个时间随着振幅、周期、温度等参数变化。由于转向时间的存在,采集卡按固定周期采集到像素点并不能跟实际的位置完全对应,拼接后的图像奇数行和偶数行会出现错位。而且由于采集卡开始采集的时间和x轴扫描振镜开始运动的时间有一定的误差,会加剧奇偶行的错位。传统解决奇偶行图像错位的方法是采用如图4所示的扫描方式,图中黑色实线表示成像段,黑色虚线表示换行段,换行段中采集的数据被直接丢弃,x轴扫描振镜返程的路径不会成像,这样就不会出现奇偶行的图像错位的问题。但是由于x轴扫描振镜在一个周期只生成一行的图像,其扫描效率会大幅度降低。为了解决奇偶行错位的问题,并保持图像的采集效率,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及方法。

申请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采样效率的前提下,校正图像的奇偶行错位问题,提高图像质量的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包括:激光器,第一滤光片、二色镜、x/y轴扫描振镜、扩束系统、耦合物镜、光纤束、第二滤光片、针孔透镜、针孔、光电探测器以及多通道采集控制板,所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经所述第一滤光片、所述二色镜后进入所述x/y轴扫描振镜;所述x/y轴扫描振镜反射的光束经所述扩束系统和所述耦合物镜进入所述光纤束,将光束照射到组织表面的不同位置,并激发组织表面对应位置的荧光信号;所述荧光信号经由所述光纤束、所述耦合物镜、所述扩束系统、所述x/y轴扫描振镜后透过所述二色镜和所述第二滤光片依次照射到所述针孔透镜、所述针孔以及所述光电探测器上;所述光电探测器将所述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由多通道采集控制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后生成显微内窥图像。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x/y轴扫描振镜包括x轴扫描振镜和y轴扫描振镜,其中,所述x轴扫描振镜中的第一转子和y轴扫描振镜中的第二转子均与所述多通道采集控制板电连接,第一转子的端部安装x镜片,第二转子的端部安装y镜片,其中,x镜片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x方向的位置,y轴镜片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y方向的位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x轴扫描振镜和y轴扫描振镜均为检流计式振镜。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系统在所述样品上采用“弓”字形的扫描方式采集多组图像信号。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各组所述图像信号间等时间间隔。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图像信号的成像段和换行段依次交错设置,其中,相邻所述成像段平行设置,相邻所述换行段平行设置。

基于所述系统的方法,包括:基于所述系统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的奇数行像素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一幅图像,同样将偶数行像素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另一幅图像,则上述两幅图像中的相关特征错位的距离为δl;采用循环互相关函数计算;移动所有的像素或将偶数行的像素单独移动,重新拼接图像后显示。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采用循环互相关函数计算得到两幅图像互相关矩阵,矩阵峰值点与矩阵中心点横坐标的差值即为两个图像错位的距离δl。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如果δl为偶数,将所有的像素移动δl/2个位置;如果δl为奇数,将所有像素(δl-1)/2个位置后,再将偶数行的像素单独移动1个像素。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开始采集图像的时刻和x轴扫描振镜扫描的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为n个采样周期,x轴扫描振镜的转向时间为x个采样周期,所述系统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一个像素,那么,样品上原本在同一列的两个特征在采集到的图像上错开的距离为2n+x个像素;其中,所述δl=2n+x。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在没有增加成像设备复杂度、数据采集时间和和数据采集量的前提下,仅通过后期的算法处理,实现消除检流计式振镜成像时出现的奇偶行图像错位的问题;本申请基于奇数行和偶数行两幅图像的特征差异进行循环互相关计算,得到两幅图像的错位距离,并通过整体像素移动或偶数行的单独移动,在纠正错位问题的同时保证了图像信息的完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中x/y轴扫描振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申请采用的成像扫描方式图;

图4: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成像扫描方式图;

图5:本申请中奇偶行错位的距离示意图;

图6:本申请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7:未经本申请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校正的原始图;

图8:经本申请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校正后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共聚焦内窥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包括:激光器,第一滤光片、二色镜、x/y轴扫描振镜、扩束系统、耦合物镜、光纤束、第二滤光片、针孔透镜、针孔以及光电探测器以及多通道采集控制板。其中,所述激光器发射激光,所述第一滤光片设置在所述激光器的发射光路上,所述二色镜设置在所述第一滤光片的输出光路上并对所述第一滤光片发出的光进行反射,所述x/y轴扫描振镜设置在所述二色镜的反射光路上,所述扩束系统设置在所述x/y轴扫描振镜的反射光路上,所述耦合物镜设置在所述扩束系统的输出光路上,所述光纤束设置在所述耦合物镜的输出光路上并对样品进行探测,所述样品经照射后发出荧光信号并返回;所述第二滤光片设置在所述二色镜的透射光路上,所述针孔透镜、所述针孔以及所述光电探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滤光片的输出光路上,其中,所述光电探测器对所述第二滤光片的输出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述多通道采集控制板采集所述光电探测器的电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输送至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后生成显微内窥图像。

所述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经所述第一滤光片、所述二色镜后进入所述x/y轴扫描振镜;所述x/y轴扫描振镜反射的光束经所述扩束系统和所述耦合物镜进入所述光纤束,将光束照射到组织表面的不同位置,并激发组织表面对应位置的荧光信号;所述荧光信号经由所述光纤束、所述耦合物镜、所述扩束系统、所述x/y轴扫描振镜后依次透过所述二色镜、所述第二滤光片、所述针孔透镜、所述针孔并照射到所述光电探测器上;所述光电探测器将所述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由多通道采集控制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后生成显微内窥图像。

如图2所示,所述x/y轴扫描振镜包括x轴扫描振镜10和y轴扫描振镜20,其中,所述x轴扫描振镜10中的第一转子11和y轴扫描振镜20中的第二转子21均与所述多通道采集控制板电连接,第一转子11的端部安装x镜片12,第二转子21的端部安装y镜片22,其中,x镜片12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x方向的位置,y轴镜片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y方向的位置。其中,激光束在x/y轴扫描振镜的驱动下在样品上实现整个待成像范围内的扫描,计算机将扫描到的荧光信号拼接成完整的图像。

其中,所述x轴扫描振镜10和y轴扫描振镜20均为检流计式振镜。激光束经过x轴扫描振镜10上的x镜片12和y轴扫描振镜20上的y镜片22的反射实现光路的偏转。x轴扫描振镜10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x方向的位置,y轴扫描振镜20的偏转角度确定光斑在样品表面y方向的位置。其中,所述x轴扫描振镜10和y轴扫描振镜20的偏转角度均由多通道采集控制板发出的控制电压决定。

在x轴扫描振镜10和y轴扫描振镜20的驱动下激光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方式如图3所示,即,所述系统在所述样品上采用“弓”字形的扫描方式采集多组图像信号,优选地,各组所述图像信号间等时间间隔。所述图像信号的成像段和换行段依次交错设置,其中,相邻所述成像段平行设置,相邻所述换行段平行设置。其中,图3中横向即x方向,纵向即y方向。图3中黑色实线线段为成像段,黑色虚线段为换行段。在x轴扫描振镜10和y轴扫描振镜20的运动过程中采集卡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像素点,并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将像素点按顺序拼接成一幅图像。

x轴扫描振镜10在一个往返周期可以形成两行图像,但是由于惯性的存在,x轴扫描振镜10由去程转到回程时有一个减速再反向加速的时间即转向时间,这个时间随着振幅、周期、温度等参数变化。由于转向时间的存在,采集卡按固定周期采集到像素点并不能跟实际的位置完全对应,拼接后的图像奇数行和偶数行会出现错位。而且由于x轴扫描振镜10的位置和采集卡采集信号开始时机也不能完全对应,会加剧奇偶行的错位。但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扫描方式比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的扫描方式的扫描效率提高了一倍,因为图4中黑色实线表示成像段,黑色虚线表示换行段,换行段中采集的数据被直接丢弃,x轴扫描振镜10返程的路径不会成像,这样就不会出现奇偶行的图像错位的问题。但是由于x轴扫描振镜10在一个周期只生成一行的图像,因此,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扫描方式比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的扫描方式的扫描效率提高了一倍。为了解决奇偶行错位的问题,并保持图像的采集效率,本实施例采用图3的扫描方式,并在计算机上使用图像对齐的算法达到奇偶行对齐的目的。

如图5所示,图中两个圆是同一个圆错位后的图像。本实施例共聚焦内窥镜成像错位校正系统在样品位置按照如图3所示的扫描方式采集n组图像信号,各组图像信号间等时间间隔。但是,开始采集图像的时刻和x轴扫描振镜扫描的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为n个采样周期。并且x轴扫描振镜的转向时间为x个采样周期。成像系统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一个像素,所以样品上原本在同一列的两个特征在采集到的图像上错开的距离为2n+x个像素。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共聚焦内窥镜成像校正系统的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所述系统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采集到数据拼接成一行图像直至完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具体为,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经所述第一滤光片、所述二色镜后进入所述x/y轴扫描振镜;所述x/y轴扫描振镜反射的光束经所述扩束系统和所述耦合物镜进入所述光纤束,将光束照射到组织表面的不同位置,并激发组织表面对应位置的荧光信号;所述荧光信号经由所述光纤束、所述耦合物镜、所述扩束系统、所述x/y轴扫描振镜后透过所述二色镜和所述第二滤光片照射到所述光电探测器上;所述光电探测器将所述荧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由多通道采集控制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后生成显微内窥图像。

步骤二,将采集到的图像的奇数行像素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一幅图像,同样将偶数行像素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另一幅图像,则上述两幅图像中的相关特征错位的距离δl。

步骤三,采用循环互相关函数计算得到两幅图像互相关矩阵,矩阵峰值点与矩阵中心点横坐标的差值即是两个图像错位的距离δl。

其中,在本实施例校正系统采集n组图像信号时,各组图像信号间等时间间隔。但是,开始采集图像的时刻和x轴扫描振镜扫描的起始时刻的时间间隔为n个采样周期,并且x轴扫描振镜的转向时间为x个采样周期。成像系统在一个采样周期内采集一个像素,所以样品上原本在同一列的两个特征在采集到的图像上错开的距离为2n+x个像素;其中,所述δl=2n+x。

步骤四,判断移动所有的像素还是将偶数行的像素单独移动,以消除奇偶行像素错位。

具体为,如果δl为偶数,将所有的像素移动δl/2个位置;如果δl为奇数,将所有像素(δl-1)/2个位置后,再将偶数行的像素单独移动1个像素,从而达到消除奇偶行错位的效果。

步骤五,重新拼接图像后,显示图像。

最终显示的图像如图8所示,其已经消除了奇偶行图像错位问题。

如图7和图8所示,经本实施例校正后,在保证采样效率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图像奇偶行的错位问题,提高了图像质量。

本申请利用奇数行和偶数行形成的两个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幅图像的错位数据,以处理采集时间和x轴扫描振镜位置不同步以及检流计式振镜的转向时间引起的图像错位问题;其基于奇数行和偶数行两幅图像的特征差异进行循环互相关计算,得到两幅图像的错位距离,并通过整体像素移动或偶数行的单独移动在纠正错位问题的同时保证了图像信息的完整;本申请在保证采样效率的前提下校正图像的奇偶行错位问题,提高图像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