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398发布日期:2019-03-22 22: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设备,具体是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人口的老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骨科学关节病增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增多等等。

在骨科患者初愈后往往需要进行适量的活动舒缓各个骨关节,由于在伤病期间受损部位不能够进行常规运动,长时间的静置会造成各个骨关节的行动迟缓以及各种不适,因此适量的活动是恢复的毕竟途径。

但是现有的骨科康复训练装置大多均是人力带动的,对于初愈者而言存在强度过大的问题,极易对患者受损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

本发明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包括承托板、传动箱、同步带、主动摆杆和横板;承托板上方前部固定有立板,立板前侧法兰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立板后侧固定有传动箱,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穿过立板和传动箱并与二者转动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部固定有半圆锥齿轮,半圆锥齿轮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齿轮,上下部的第一锥齿轮均固定在主动轴上,主动轴上部穿过固定台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固定台固定在立板上,半圆锥齿轮一半有齿一半无齿,其中有齿部分啮合第一锥齿轮;所述主动轴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第三锥齿轮固定在从动轴上,从动轴通过同步带连接丝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上螺纹套接有套块,套块上部转动连接连杆下端,连杆上端转动连接主动摆杆上部,主动摆杆下端铰接承托板的后方,主动摆杆上端铰接横板,其中,横板后部铰接有从动摆杆,从动摆杆下端铰接承托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块下部转动连接滚轮,滚轮贴合承托板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动摆杆与主动摆杆的长度相同并呈平行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轴上端固定连接齿轮,齿轮啮合内齿环,内齿环固定嵌合在转盘的下方,转盘转动连接在固定台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盘上方两侧对称固定有扶手,转盘为半圆状盘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1.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同时带动丝杆和齿轮往复正反转,通过较大传动比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实现丝杆带动套块前后移动,套块驱动摆杆带动横板上下摆动起伏,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功能,不需要患者自己施力,节省劳动力,也更符合骨科患者康复的需求;

2.齿轮带动内齿环驱动转盘以及扶手的往复小幅度摆动,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恢复锻炼,实现全身锻炼恢复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中齿轮和内齿环的仰视图。

图3为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中转盘和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托板;2-立板;3-驱动电机;4-传动箱;5-半圆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7-主动轴;8-第二锥齿轮;9-第三锥齿轮;10-从动轴;11-同步带;12-丝杆;13-套块;14-连杆;15-主动摆杆;16-从动摆杆;17-横板;18-固定台;19-转盘;20-扶手;21-内齿环;2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包括承托板1、传动箱4、同步带11、主动摆杆15和横板17;承托板1上方前部固定有立板2,立板2前侧法兰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立板2后侧固定有传动箱4,驱动电机3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且驱动电机3输出端穿过立板2和传动箱4并与二者转动连接,驱动电机3输出轴端部固定有半圆锥齿轮5,按动控制开关使得驱动电机3通电工作进而带动输出端带动半圆锥齿轮5转动;所述半圆锥齿轮5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齿轮6,上下部的第一锥齿轮6均固定在主动轴7上,主动轴7下部穿过传动箱4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主动轴7上部穿过固定台18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固定台18固定在立板2上,需要说明的是,半圆锥齿轮5一半有齿一半无齿,其中有齿部分啮合第一锥齿轮6,无齿部分不啮合第一锥齿轮6,转动的半圆锥齿轮5带动上下部的第一锥齿轮6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7往复正反转动。

所述主动轴7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8啮合第三锥齿9,第三锥齿轮9固定在从动轴10上,从动轴10两端均转动连接在传动箱4的内壁上,从动轴10通过同步带11连接丝杆12,丝杆12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板2上,丝杆12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承托板1上,具体的,传动箱4底部开设有供同步带11穿过的通孔,其中,第二锥齿轮8的模数和齿数以及分度圆直径均远大于第三锥齿轮9的模数和齿数以及分度圆直径,即第二锥齿轮8和第三锥齿轮9之间的传动比很大,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7通过第二锥齿轮8带动第三锥齿轮9以及从动轴10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8和第三锥齿轮9之间的传动比很大,故主动轴7转动较小的角度时便能带动从动轴10转动较大角度。

所述丝杆12上螺纹套接有套块13,套块13下部转动连接滚轮,滚轮贴合承托板1上表面,套块13上部转动连接连杆14下端,连杆14上端转动连接主动摆杆15上部,主动摆杆15下端铰接承托板1的后方,主动摆杆15上端铰接横板17,其中,横板17后部铰接有从动摆杆16,从动摆杆16下端铰接承托板1,具体地,从动摆杆16与主动摆杆15的长度相同并呈平行状,往复正反转的从动轴10通过同步带11带动丝杆12往复正反转,丝杆12驱动套块13往复前后移动,利用滚轮贴合承托板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套块13跟随丝杆12转动,往复前后移动的套块13带动连杆14驱动主动摆杆15往复摆动,在从动摆杆16的辅助作用下带动横板17上下摆动并始终保持水平,患者将双脚放于横板17上锻炼下肢的弯曲与直立,对下肢起到恢复锻炼功能,利用丝杆12带动横板17上下运动,不需要患者自己施力,利用惯性调整姿态,起到身体协调平衡功效,康复柔和,无需自行施力,恢复效果更佳。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进行解释说明,本申请提供又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骨科患者用四肢康复装置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主动轴7上端固定连接齿轮22,齿轮22啮合内齿环21,内齿环21固定嵌合在转盘19的下方,转盘19转动连接在固定台18上,且转盘19上方两侧对称固定有扶手20,更近一步地,转盘19为半圆状盘体,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7带动齿轮22跟随往复正反转,齿轮22带动内齿环21和转盘19跟随往复正反转动进而带动扶手20跟随往复转动,患者通过双手扶持扶手20,带动患者扭动腰椎部,达到对腰椎的恢复训练。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易知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该康复装置通过按动控制开关使得驱动电机3通电工作进而带动输出端带动半圆锥齿轮5转动,转动的半圆锥齿轮5带动上下部的第一锥齿轮6转动从而驱动主动轴7往复正反转动,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7通过第二锥齿轮8带动第三锥齿轮9以及从动轴10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8和第三锥齿轮9之间的传动比很大,故主动轴7转动较小的角度时便能带动从动轴10转动较大角度,往复正反转的从动轴10通过同步带11带动丝杆12往复正反转,丝杆12驱动套块13往复前后移动,利用滚轮贴合承托板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套块13跟随丝杆12转动,往复前后移动的套块13带动连杆14驱动主动摆杆15往复摆动,在从动摆杆16的辅助作用下带动横板17上下摆动并始终保持水平,患者将双脚放于横板17上锻炼下肢的弯曲与直立,对下肢起到恢复锻炼功能,利用丝杆12带动横板17上下运动,不需要患者自己施力,利用惯性调整姿态,起到身体协调平衡功效,康复柔和,无需自行施力,恢复效果更佳,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7带动齿轮22跟随往复正反转,齿轮22带动内齿环21和转盘19跟随往复正反转动进而带动扶手20跟随往复转动,患者通过双手扶持扶手20,带动患者扭动腰椎部,达到对腰椎的恢复训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驱动电机为现有技术的应用,利用往复正反转的主动轴同时带动丝杆和齿轮往复正反转,通过较大传动比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实现丝杆带动套块前后移动,套块驱动摆杆带动横板上下摆动起伏,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功能,不需要患者自己施力,节省劳动力,也更符合骨科患者康复的需求,同时齿轮带动内齿环驱动转盘以及扶手的往复小幅度摆动,对患者的腰椎进行恢复锻炼,实现全身锻炼恢复的功效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康复设备劳动强度大,不利于骨科初愈者使用的问题。

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