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7114发布日期:2019-02-22 20:50阅读:17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中药感冒贴剂。



背景技术:

感冒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风寒感冒是小儿常见的征候之一,由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客观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低下,当外界气候发生变化时身体不能及时调整适应,极易受外邪影响而感冒。小儿感受外邪后,由于脏腑器官娇嫩,所以病情发展变化得很快,容易化热化燥,并常伴有挟滞、挟痰、挟惊等多种症状出现。目前,吃药打针虽能在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吃药难不仅使之产生畏惧心理,还会产生耐药性,打针的疼痛更会使之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这些都不利于儿童正常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好、纯中药炮制的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诸症。本发明药物是以下述原料药按特定方法熬成的贴剂(重量份):麻黄5~15份,桂枝5~15份,杏仁5~15份,甘草10~30份,白芍5~15份,生姜5~15份,大枣10~30份,羌活5~15份,防风5~15份,苍术5~15份,细辛5~15份,白芷5~15份,川芎10~30份,黄芩5~15份,生地10~30份,紫苏叶5~15份,香附5~15份,荆芥5~15份,秦艽5~15份,蔓荆子10~30份。所述辅料为油以及黄丹。

制作工艺

上药分a、b组,a组粉碎为粗末,用香麻油6千克浸药在内,夏浸3日,冬浸半月,煎至黑枯色为度,去渣取汁,b组按方量称取各原料药,水煎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药液,混合后过滤,以文火慢慢加热浓缩成流浸膏备用,每6千克药油加黄丹2500克,徐徐投下,用槐、柳枝手搅,至滴水成珠,临用时加入,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一换。功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适用于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诸症。

本发明的各种药材中,麻黄: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大枣:甘,温。入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扑跌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癓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细辛: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蔓荆子: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麻黄汤: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桂枝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九味羌活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加味香苏散:出自《医学心悟》卷二。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兼行气滞之功效。主治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使用该贴剂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诸多病症,疗效如下:

通过皮下神经能有效地窜通药物功效并促进药物吸收而配方,完全具备了解肌发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并有效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大便干燥,厌食,体质虚弱,免疫功能较差的患儿极为有效,配方合理,无毒副作用,疗效安全可靠,适合于婴幼儿及儿童用药,可以增强其免疫功能,并且避免打针输液的痛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中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中药感冒贴剂。本发明贴剂所采用的中药是经精心选择的以桂枝、杏仁、甘草、白芍等20余种药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纯中药贴剂,将上述药物进行科学组合后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增强免疫功能,使孩子们免去了吃药打针输液的痛苦。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剂,可以达到减少使用抗生素与激素产生不良反应的目的,该贴剂使用的药物常见易得,成本低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同。

技术研发人员:景进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仁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5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