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626发布日期:2019-04-17 03:1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



背景技术:

胫腓骨是胫骨与腓骨的合称,是人体中腿部的骨骼。胫骨干单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腓骨干单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因为生理位置的贴近和伤害多为并发。

胫腓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骨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在踝关节骨折多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导致下胫腓联合分离,尤其特殊的踝关节骨折,例如:maisonneuve骨及dupuytren骨折,术中需复位下胫腓联合及螺钉固定。

现有技术上的下胫腓联合置钉器在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过程中,下胫腓联合复位把持力较差,腓骨会向前或向后旋转,使得钉入的螺钉也会偏前或者偏后,不仅降低了手术效率,导致手术时间较长,而且会造成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效果较差,从而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下胫腓联合置钉器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提高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固定效果和提高手术效率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包括:一第一钳体;一第二钳体,所述第二钳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钳体的中部铰接;两第一定位爪,两所述第一定位爪均设于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一定位爪的爪尖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第一交点;两第二定位爪,两所述第二定位爪均设于所述第二钳体的一端,两所述第二定位爪的爪尖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第二交点,两所述第一定位爪的爪尖、两所述第二定位爪的爪尖和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的连接线均处于第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线还处于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平面上;一置钉导向器,所述置钉导向器设于所述第一钳体的一端,所述置钉导向器上设有两导向孔,两所述导向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均呈平行设置,两所述导向孔的轴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25°~30°,所述置钉导向器在两所述第一定位爪和两所述第二定位爪的受力均匀的状态下与腓骨和胫骨接触。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两所述导向孔分别为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所述第一定位爪之间,所述第一导向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为3~3.5cm,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为2~2.5cm。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第一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体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活动杆和旋钮,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钳体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钳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体限位配合,所述旋钮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限位配合。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第一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钳体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第二钳体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钳体的中部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锁定装置位于所述销轴与所述弹性组件之间。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一钳柄,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头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钳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钳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钳柄的一端铰接。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置钉导向器和两所述第一定位爪均设于所述第一钳头的另一端,两所述第一定位爪呈对称设置,每一所述第一定位爪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尖爪部,每一所述第一支撑部均与所述第一钳头的另一端连接;两所述第二定位爪均设于所述第二钳头的另一端,两所述第二定位爪呈对称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定位爪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尖爪部,每一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与所述第二钳头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两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弯曲状设置,两所述第一尖爪部呈水滴状设置;两所述第二支撑部呈弯曲状设置,两所述第二尖爪部呈水滴状设置。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所述置钉导向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导向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部连接,两所述第一定位爪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另一侧,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呈垂直设置,两所述导向孔均设于所述导向部上。

上述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其中,两所述第一尖爪部的爪尖和两所述第二尖爪部的爪尖均处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两所述第一尖爪部的爪尖、两所述第二尖爪部的爪尖分别定位于所述踝关节水平位置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两第一定位爪的爪尖与两第二定位爪的爪尖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将两第一定位爪和两第二定位爪来分别定位于所述踝关节水平位置的两侧,此两爪四尖复位的置钉器固定下胫腓联合把持力较好,在两第一定位爪和两第二定位爪的受力均匀的状态下,置钉导向器即与腓骨接触,通过置钉导向器上的两导向孔对螺钉进行导向,能够防止腓骨向前或向后旋转,即能够防止拧入的螺钉偏前或者偏后,不仅在手术过程中提高了螺钉固定的效率,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而且胫骨和腓骨固定效果较好,从而提高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效果,有效的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和踝关节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俯视图;

附图中:1、第一钳体;11、第一钳头;12、第一钳柄;2、第二钳体;21、第二钳头;22、第二钳柄;3、第一定位爪;31、第一支撑部;32、第一尖爪部;4、第二定位爪;41、第二支撑部;42、第二尖爪部;5、置钉导向器;51、第一安装部;52、第二安装部;53、导向部;6、导向孔;61、第一导向孔;62、第二导向孔;7、锁定装置;71、活动杆;72、旋钮;8、弹性组件;9、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下胫腓联合复位置钉器,包括:一第一钳体1;一第二钳体2,第二钳体2的中部与第一钳体1的中部铰接;两第一定位爪3,两第一定位爪3均设于第一钳体1的一端,两第一定位爪3的爪尖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第一交点;两第二定位爪4,两第二定位爪4均设于第二钳体2的一端,两第二定位爪4的爪尖的延长线相交形成第二交点,两第一定位爪3的爪尖、两第二定位爪4的爪尖和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的连接线均处于第一平面上,该连接线还处于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的第二平面上,即人体冠状面;一置钉导向器5,置钉导向器5设于第一钳体1的一端,置钉导向器5上设有两导向孔6,两导向孔6的轴线与第一平面均呈平行设置,两导向孔6的轴线分别与第二平面形成由后向前的夹角,夹角为25°~30°,置钉导向器5在两第一定位爪3和两第二定位爪4的受力均匀的状态下与腓骨和胫骨接触。优选地,夹角为25°~30°。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导向孔6分别为第一导向孔61和第二导向孔62,第二导向孔62位于第一导向孔61与第一定位爪3之间,第一导向孔61的中心至第一平面的距离为3~3.5cm,第二导向孔62的中心至第一平面的距离为2~2.5cm。优选地,两导向孔6的间距为1cm。

本发明导向器置钉点为下胫腓联合上方距离踝关节水平面上方2cm及3.5cm,下胫腓螺钉置钉方向为水平(平行于踝关节面)及向前25°-30°方向置入皮质骨螺钉,稳定复位后的下胫腓联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钳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钳体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7,锁定装置7包括活动杆71和旋钮72,活动杆71的一端穿过第一钳体1的另一端且与第二钳体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旋钮72与活动杆71螺纹连接,旋钮72的一端与第一钳体1限位配合,旋钮72的另一端与活动杆71的另一端限位配合。优选地,活动杆71上标记有安全区间的范围,保证下胫腓联合复位后在该安全区间内,以保证下胫腓联合复位良好,防止复位不良或者复位过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钳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钳体2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8,弹性组件8用于帮助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张开,提高使用效率。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钳体2的中部与第一钳体1的中部通过销轴9铰接,锁定装置7位于销轴9与弹性组件8之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第一钳体1包括第一钳头11和第一钳柄12,第二钳体2包括第二钳头21和第二钳柄22,第一钳头11的一端与第一钳柄12的一端连接,第二钳头21的一端与第二钳柄22的一端连接,第一钳柄12的一端与第二钳柄22的一端铰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置钉导向器5和两第一定位爪3均设于第一钳头11的另一端,两第一定位爪3呈对称设置,每一第一定位爪3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31和第一尖爪部32,每一第一支撑部31均与第一钳头11的另一端连接;两第二定位爪4均设于第二钳头21的另一端,两第二定位爪4呈对称设置,每一第二定位爪4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41和第二尖爪部42,每一第二支撑部41均与第二钳头21的另一端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第一支撑部31呈弯曲状设置,两第一尖爪部32呈水滴状设置;两第二支撑部41呈弯曲状设置,两第二尖爪部42呈水滴状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部的弯曲状设置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以及能够定位尖爪部的爪尖的朝向,尖爪部的水滴状设置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能够防止腓骨向前或向后转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置钉导向器5包括第一安装部51、第二安装部51和导向部53,第一安装部51的一端与第一钳头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安装部51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52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部52的另一端与导向部53连接,两第一定位爪3均位于第二安装部52的一侧,导向部53位于第二安装部52的另一侧,导向部53与第二安装部52呈垂直设置,两导向孔6均设于导向部53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两第一尖爪部32的爪尖和两第二尖爪部42的爪尖均处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两第一尖爪部32的爪尖、两第二尖爪部42的爪尖分别定位于踝关节水平位置的两侧。

本发明手握第一钳柄12和第二钳柄22来驱使第一定位爪3和第二定位爪4定位于踝关节水平位置的两侧,用锁定装置7来限位第一钳体1与第二钳体2的张合,通过置钉导向器5对螺钉进行导向,使用螺钉固定腓骨和胫骨,完成下胫腓联合的置钉,解开锁定装置7,松开第一钳柄12和第二钳柄22即可。

本发明的两第一定位爪3定位于腓骨的一侧,两第二定位爪4定位于胫骨的一侧,下胫腓联合复合后置入螺钉即下胫腓位置螺钉。

本发明的两第一定位爪3的爪尖与两第二定位爪4的爪尖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将两第一定位爪3和两第二定位爪4来分别定位于踝关节水平位置的两侧,即踝关节水平面进行复位下胫腓联合关节,置钉器的复位把持力较好,在两第一定位爪3和两第二定位爪4的受力均匀的状态下,置钉导向器5即与腓骨接触,通过置钉导向器5上的两导向孔6对螺钉进行导向,能够防止腓骨向前或向后旋转,即能够防止钉入的螺钉偏前或者偏后,不仅在手术过程中提高了螺钉固定的效率,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而且胫骨和腓骨固定效果较好,从而提高胫腓骨的愈合效果,极大提高了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疗效,有效的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