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脾温中汤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6095发布日期:2019-04-05 22:30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健脾温中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该症状通常服用参苓白术散或其它西药,或采用针灸等治疗方法,但相关临床试验表明,参苓白术散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疗效、服用西药对血管和心脏的负荷较大、许多患者不愿接受针灸的治疗方法,且对于症状严重患者的疗效并不太明显。技术实现要素: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脾温中汤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温中散寒之剂,采取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手段,主治脾胃虚寒、由脾胃虚寒引起的慢草或不食、腹痛泄泻等、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寒等症状。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健脾温中汤,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10-50份、益智仁10-50份、党参10-50份、厚朴5-45份、青皮5-45份、陈皮5-45份、白术10-50份、当归5-40份、川穹5-35份、甘草5-40份、醋100-140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10份、益智仁10份、党参10份、厚朴5份、青皮5份、陈皮5份、白术10份、当归5份、川穹5份、甘草5份、醋100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50份、益智仁50份、党参50份、厚朴45份、青皮45份、陈皮45份、白术50份、当归40份、川穹35份、甘草40份、醋140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30份、益智仁30份、党参30份、厚朴25份、青皮25份、陈皮25份、白术30份、当归20份、川穹15份、甘草20份、醋120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醋为陈醋或白醋。一种健脾温中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如上任意项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称取原料,其中除醋以外的原料分别进行真空微波干燥、粉碎至成为粉末,开水冲,候温加葱一把,加醋,即得健脾温中汤。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微波干燥的温度为45-6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健脾温中汤通过同调灌服或煎汤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脾温中汤及其制备方法,本方为温中散寒之剂,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配比,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助运化而复升降。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益智仁温中健脾,为君药。党参甘温,益气健脾,助干姜振脾胃之升降,厚朴、青皮、陈皮理气宽中,共为臣药。以白术燥湿健脾,当归、川穹养血敛阴,共为佐药。甘草缓中,调和诸药,葱温中通阳,醋活血止痛,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活血,止痛之效。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患者,证见腹痛剧烈,毛焦肷吊,完谷不化,前蹄刨地,肠鸣泄泻,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脉象沉细或沉迟等,如脾胃虚寒、由脾胃虚寒引起的慢草或不食、腹痛泄泻等、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寒等症状。同时,凡冷肠泄泻,胃寒草少,伤水腹痛者均可酌情加减应用。此外,本发明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以长期服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
技术领域
的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发明内容对本发明所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制备方法。一种健脾温中汤,所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10-50份、益智仁10-50份、党参10-50份、厚朴5-45份、青皮5-45份、陈皮5-45份、白术10-50份、当归5-40份、川穹5-35份、甘草5-40份、醋100-140份。实施例1一种健脾温中汤,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10份、益智仁10份、党参10份、厚朴5份、青皮5份、陈皮5份、白术10份、当归5份、川穹5份、甘草5份、陈醋100份。一种健脾温中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称取原料,其中除陈醋以外的原料分别进行真空微波干燥、粉碎至成为粉末,开水冲,候温加葱一把,加醋,即得健脾温中汤。实施例2一种健脾温中汤,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50份、益智仁50份、党参50份、厚朴45份、青皮45份、陈皮45份、白术50份、当归40份、川穹35份、甘草40份、陈醋140份。一种健脾温中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称取原料,其中除陈醋以外的原料分别进行真空微波干燥、粉碎至成为粉末,开水冲,候温加葱一把,加醋,即得健脾温中汤。实施例3一种健脾温中汤,其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原料组分:干姜30份、益智仁30份、党参30份、厚朴25份、青皮25份、陈皮25份、白术30份、当归20份、川穹15份、甘草20份、陈醋120份。一种健脾温中汤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按上述健脾温中汤的原料配方称取原料,其中除陈醋以外的原料分别进行真空微波干燥、粉碎至成为粉末,开水冲,候温加葱一把,加醋,即得健脾温中汤。实施例4将具有脾胃虚寒等相关症状的患者分为4组,每组人数为100人。1—3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至3的健脾温中汤,坚持每天服用3次,每天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第四组不服用任何药物,半个月后,统计有效、无效的病患数,计算其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有无发生并发症。疗效标准:①治愈:患者的状态明显好转,无上述不适症状,精神状态很好;②患者逐渐好转,上述不适感减弱,精神状态有所好转;②无效:未缓解或加重。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实施例1-3的健脾温中汤对具有脾胃虚寒等相关症状患者的试验效果组别例数治愈数缓解数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第1组实施例1100899289%97%第2组实施例2100916392%97%第3组实施例3100964096%100%第4组空白对照组10011981%2%从表1可知,服用前3组健脾温中汤的患者,其小组表现均明显优于第四组的小组表现。本发明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患者,证见腹痛剧烈,毛焦肷吊,完谷不化,前蹄刨地,肠鸣泄泻,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脉象沉细或沉迟等,如脾胃虚寒、由脾胃虚寒引起的慢草或不食、腹痛泄泻等、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脾胃虚寒等症状。对于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本发明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工艺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