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用冷敷凝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9123发布日期:2019-03-30 09:32阅读:1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耳道用冷敷凝胶。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相当于中医学的耳胀、耳闭等范畴,是因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及肝胆湿热,致耳窍经络阻塞,气血滞留而发病;或因肾虚、湿痰阻肺、脾虚湿困及气血瘀滞所致,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其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冷敷凝胶作为一种经皮给药制剂,一方面能够将药物经皮肤吸收,起到对相应疾病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凝胶贴合皮肤上后,体表皮肤温度传导到冷凝胶,热量被凝胶内水分子吸收,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体表皮肤局部温度,减轻皮肤的灼热感、疼痛感、肿胀感和敏感性。但是,目前并未发现针对耳朵相关疾病,例如中耳炎等的冷敷凝胶。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道用冷敷凝胶,本发明提供的耳道用冷敷凝胶用于耳部的冷敷理疗,适用于外耳炎、耳道炎、中耳炎、耳部肿痛等的辅助治疗,对中耳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1~5重量份的麻黄;5~10重量份的薄荷;1~5重量份的葛根;5~10重量份的柴胡;100~20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00~200重量份的黄原胶;200~400重量份的丙二醇;200~400重量份的丙三醇;10~50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0~1000重量份的水。在一个实施例中,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2~4重量份的麻黄;6~8重量份的薄荷;2~4重量份的葛根;6~8重量份的柴胡;100~20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00~200重量份的黄原胶;200~400重量份的丙二醇;200~400重量份的丙三醇;10~50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0~1000重量份的水。在一个实施例中,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2~4重量份的麻黄;6~8重量份的薄荷;2~4重量份的葛根;6~8重量份的柴胡;120~18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20~180重量份的黄原胶;250~350重量份的丙二醇;250~350重量份的丙三醇;10~50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0~1000重量份的水。在一个实施例中,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2~4重量份的麻黄;6~8重量份的薄荷;2~4重量份的葛根;6~8重量份的柴胡;120~18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20~180重量份的黄原胶;250~350重量份的丙二醇;250~350重量份的丙三醇;20~40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0~1000重量份的水。在一个实施例中,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3重量份的麻黄;7重量份的薄荷;4重量份的葛根;8重量份的柴胡;18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60重量份的黄原胶;280重量份的丙二醇;320重量份的丙三醇;35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500重量份的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道用冷敷凝胶,包括:1~5重量份的麻黄;5~10重量份的薄荷;1~5重量份的葛根;5~10重量份的柴胡;100~200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00~200重量份的黄原胶;200~400重量份的丙二醇;200~400重量份的丙三醇;10~50重量份的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0~1000重量份的水。本发明以海藻酸钠、黄原胶、丙二醇和丙三醇作为凝胶的主要成分,辅以麻黄、薄荷、葛根和柴胡,可以用于耳部的冷敷理疗,适用于外耳炎、耳道炎、中耳炎、耳部肿痛等。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耳道用冷敷凝胶能够减轻中耳炎症状,使粘膜层变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明显减少,对中耳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耳道用冷敷凝胶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将麻黄、薄荷、葛根和柴胡加水浸泡,加热煎煮蒸馏,同时收集挥发油,备用,合并煎煮液,浓缩,得到干粉。实施例2~5按照表1所示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得到耳道用冷敷凝胶。表1实施例2~5配方组分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麻黄3243薄荷7876葛根4432柴胡8768海藻酸钠180150120160黄原胶160180120150丙二醇280250320350丙三醇320350320280对羟基苯甲酸乙酯35403020水500500500500其中,麻黄、薄荷、葛根、柴胡分别为实施例1制备的干粉。比较例1将海藻酸钠替换为瓜尔豆胶,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比较例2将海藻酸钠替换为魔芋胶,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6耳道用冷敷凝胶对小鼠中耳炎模型的影响雄性balb/c小鼠50只,体重25~3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模型组、实施例2组、比较例1组和比较例2组。每只动物在实验前以乌拉坦麻醉后均经耳窥镜检查证实无外耳道及中耳感染。自由进食去卵白蛋白的特殊饲料和水。模型组、实施例2组、比较例1组和比较例2组给予ova(卵清蛋白)溶液(1.2mgova溶于0.6ml、ph值为7.4的pbs缓冲液)、以5.14mg氢氧化铝为免疫佐剂进行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2周;两周后用无菌技术经鼓膜前下象限注入1mg/ml的ova溶液15μl,24h后再次麻醉,观察鼓膜状态,并重复注射第二次,建成中耳炎动物模型。对照组用ova致敏,pbs激发。造模成功后,继续饲养5天,其中,实施例2组、比较例1组、比较例2组耳内滴加实施例2、比较例1、比较例2制备的凝胶,1滴/次,3次/天,连用5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小鼠断头初四,解剖取双侧听泡,4%多聚甲醛固定后送检,检测各组中耳粘膜厚度,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结果参见表2和表3。表2本发明凝胶对鼓膜粘膜厚度的影响组别肿胀度(mg)对照组0.0913±0.01765**模型组0.8543±0.04315实施例20.1385±0.01826**比较例10.4846±0.03914**△比较例20.5174±0.06825**其中,**代表与模型组相比,p<0.01;△代表与实施例1组相比,p<0.05。表3本发明凝胶对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计数的影响其中,**代表与模型组相比,p<0.01;△代表与实施例1组相比,p<0.05。由表2和表3可知,模型组小鼠中耳粘膜明显增厚,中耳腔渗出液中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实施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耳炎症状明显减轻,粘膜层变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明显减少,和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实施例2组相比,比较例1组和比较例2组症状减轻、粘膜层变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浆细胞明减少的程度较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实施例2提供的耳道冷敷凝胶对小鼠中耳炎动物模型有良好疗效,效果优于比较例1和比较例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