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92097发布日期:2019-04-23 20:42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灸疗仪的灸头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史料记载,灸疗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灸疗一直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被人类传承了下来。近代随着人们对灸疗的逐渐认识、反复摸索和不断应用,灸疗在中医界不断发扬光大,成了人们缓解病痛和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之一。

当今灸疗一般认为是通过针刺(针灸)、温度感应(艾灸)、穴位给药(隔药灸)等刺激经脉穴位,疏通经脉,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患的方法,因为灸疗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传统的灸疗有:针灸、艾灸、发泡灸、拔火罐等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灸疗也有新技术应用,如静电低频灸疗、红外线灸疗等,上述新技术应用为全民健康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然而,无论是传统灸疗技术还是新近灸疗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温感灸疗方法存在主要问题有:根据经验对患者设定灸疗温度和时间,实施灸疗;而人体对温度的体感度,对灸疗时效不尽相同的,所以凭经验设定单一的指标值就很难达到理想的灸疗效果;其次对灸疗穴位位置只是靠人为经验或患者的反应(压痛感)来判定,选择穴位位置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得好的灸疗效果;其三,现有温感灸疗仪主要通过一定温度(红外线)刺激穴位,达到顺通经脉的效果;其实红外线中含有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近代医学证明近红外、中红外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大,远红外线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远红外线的穿透性较差,其振动频率与人体器官振动频率重叠性不高,很难能与人体器官产生有效“生物微共振”,即单纯通过远红外对人体灸疗效果有限。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波长0.03-3mm的电磁波。即介于远红外与微波之间的一段波,是至今尚未被人类利用的,被称之为“生命之波”的一个波段;其主要特性有: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能量很低,对人体没有任何损害,所以已经被快速应用于安全检测、医疗检查等场合上;其次太赫兹波的振动频率涵盖自然界所有物体自身振动频率,能与体内大分子产生微共振使其变成小分子,促进其快速流动,此技术也已经被应用于凝难病症的治疗上。

虽然,在自然条件下,来自太阳光的振动波也能与人体自身活动波产生微共振,但由于频谱太宽,作用于患疾部位的能量有限,很难能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外来的太阳光波来“治病”。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就是利用太赫兹技术,设计一种具有智能精准发射出与人体相同频谱的太赫兹波,精准寻找穴位,并能根据人体穴位电阻变化及血压、心率信息,智能设定并控制灸疗温度/时间和太赫兹波发射频率的灸头;灸疗中灸头发射出的指向性赫兹波以其强穿透性与经脉穴位淤物大分子产生微共振,使其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从而打通经脉,达到“通则不痛”效果;同时智能控制灸疗温度和时间,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减轻疼痛、治疗疾患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灸头包括:由外壳壳盖、pcb电路板、发热陶瓷片、太赫兹发射材料层、无线传感器模块、外壳底座、电源连接线、远程控制器组成;所述的pcb电路板上设置无线传感器模块;灸头能精准找准穴位,发射0.3-3.5thz的太赫兹波,根据人体体征自动设定灸疗温度/时间和发射太赫兹波频率,实现智能控制。

所述的灸头外壳壳盖上中间设有有大孔,能使发热陶瓷片的作用面与皮肤抵近接触;外壳周边设有2-10小孔,主要用于安置1-5对无线传感器探头;

所述的pcb电路板设置在灸头外壳盖下面,中间设有大孔,周边设有2-10小孔,用于安装1-5对无线传感器模块;所述的的无线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时间传感器模块、血压/心率传感器模块、生物电阻抗传感器模块和频率传感器模块;每种功能传感器有二个,在pcb电路板上对称设置。

所述的发热陶瓷片是氧化铝材质,或远红外材质陶瓷片,厚度:0.5~1.5mm,使用电压:3.0v、4.0v、5v、6v、7v、8v;引线采用0.5mm的镍丝;主要用于灸头发热源,以发出中红外、远红外波为主;

所述的太赫兹发射材料层由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石墨烯、植物活性材料组成,经太赫兹波处理,加粘合剂涂布于发热陶瓷片上,厚度0.2-2.0mm,制备而成;能发射0.3thz-3.5thz的太赫兹波(此波段正是人体自然运动产生的波段),灸疗时灸头通过发射与人体一致的太赫兹波,以其强大的无伤害穿透性,与经脉穴位内含物形成微共振,使穴位淤物大分子变成小分子,促进其快速流动,从而打通经脉,治疗疾患。

所述的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是由天然矿物:金红石、电气石、沸石、镭石、诸石、磁铁矿石、硅石、砭石、高岭土、青紫泥中一种或多种组成;制备:按重量比金红石10-20、电气石15-25、沸石5-15、镭石15-20、诸石15-20、磁铁矿石10-15、硅石3-8、砭石15-20、高岭土35-40、青紫泥35-45,去离子水5-20,搅拌均匀,做成陶瓷泥坯,自然环境晾干,在250-300℃脱水,后经1100-1200℃烧结成陶粒,再粉碎,过250目筛,制备而成;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具有发射远红外和太赫兹波的能力,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灸疗时能通过穴位被人体利用,促进人体代谢。

所述的纳米级石墨烯是经氧化得到功能化石墨烯;因具有良好导热性、半导体特性和良好的光学特性,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与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混合能提升太赫兹波发射功率;同时石墨烯的良好的韧性能使太赫兹波发射层更加坚韧耐用。

所述的植物活性材料为蔷薇科、菊科植物材料组成;制备:上述材料经150-250℃脱水后,粉碎,过250目筛,按重量比蔷薇科植物35、菊科植物65混合均匀,制备而成植物活性材料;据日本太赫兹技术专家古琦孝义一先生研究证明蔷薇科、菊科植物的活性物质所吸收和发射太赫兹波频谱更接近与人体自身的太赫兹波频率,即更容易产生微共振效应;其次上述植物活性物质本身也含有人体代谢的必须矿物微量元素,可以通过灸疗能快速进入人体,促进人体代谢。

所述的太赫兹波处理是将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石墨烯材料、植物活性材料按重量比为85-70∶20-15∶15-10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选用型号mkr-ax太赫兹发生器,选用频率0.5-5thz太赫兹波处理8-12小时,使上述材料具有发射指向性太赫兹波的能力,实现较好的灸疗效果。

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时间传感器模块、血压/心率传感器模块、频率传感器模块和生物电阻抗传感器模块;所述的温度/时间传感器模块用于灸头温度/时间检测和控制;所述的血压/心率传感器模块用于灸疗过程中对人体血压、心率的检测;所述的频率传感器模块用于太赫兹波发射和频率控制;所述的生物电阻抗传感器模块用于精准寻找穴位,并对穴位电阻检测;

所述的远程控制器安装有用于控制灸头的应用程序,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传感器,通过fitap接收到的传感模块信号,经过802.11的编码之后,传送到无线控制器,进而对每个灸头的太赫兹波频率发射、灸疗温度、时间、穴位电阻进行远程精准控制,最终实现快速、高效的灸疗过程。

所述的智能控制就是利用4g/5g和物联网技术,自动组网,快速传输;即利用控制灸头的应用程序,通过无线传感器模块采集的血压、心率、穴位电阻信息,系统自动调节灸疗温度、时间及太赫兹波发射频率,以保证灸疗者在正常体征状态下实现快速、高效的灸疗过程。

所述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制作:

步骤一:太赫兹发射材料层制作,将经上述太赫兹波处理后的太赫兹发射材料加粘合剂,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二,取发热陶瓷片,在其正面涂布太赫兹发射材料层0.2-2.0mm厚,晾干,加温至120-150℃干燥,备用;

步骤三,将上述带有太赫兹发射材料层的发热陶瓷片装到灸头外壳底座上;

步骤四,将传感器模块安装在pcb电路板上,然后固定在外壳壳盖上;

步骤五,将pcb电路板上电源接口与发热陶瓷片的电源连接线;

步骤六,发热陶瓷片的外接电源线通过如usb插头形式与远程控制器相连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作用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突破了传统灸疗器械简单、凭经验灸疗的方法,在灸头上设置了温度/时间传感器、血压/心率传感器和生物电阻抗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灸疗全过程在平稳状态下进行,灸头发射出指向性太赫兹波与人体穴位产生微共振,促进穴位内淤物大分子变小分子,最终实现从而打通经脉,治疗疾患;同时为人体穴位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增强穴位代谢能力;其三能利用现代智能控制技术,使得灸疗更加精准、快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示意图

1、外壳壳盖、2、pcb电路板、3、太赫兹发射材料层、4、发热陶瓷片、5、无线传感器模块、6、外壳底座、7、电源连接线

图2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检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的灸头包括:外壳壳盖1、pcb电路板2、太赫兹发射材料层3、发热陶瓷片4、无线传感器模块5、外壳底座6、电源连接线7、远程控制器;灸头制作;太赫兹发射材料层3制作;将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石墨烯、植物活性材料混合均匀,经太赫兹波处理后,加上粘合剂,涂布于发热陶瓷片4上,厚度0.2-2.0mm;经120-150度干燥后形成太赫兹发射材料层3;将无线传感器模块5中的温度/时间传感器模块、血压/心率传感器模块、频率传感器模块和生物电阻抗传感器模块设置在pcb电路板2小孔上,传感器探头朝外,并固定于外壳壳盖上;将pcb电路板电源接口与电源连接线7相连;将上述带有太赫兹发射层3的发热陶瓷片4安装到灸头外壳底座6内;将外壳壳盖1与底座6扣紧;最后将发热陶瓷片4的电源连接线7通过如usb插头形式与远程控制器相连。

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使用:现场采集灸疗人体性别、年龄、体重、脉象、苔象及表症等信息,输入智能管理平台,根据系统提出的灸疗经脉和穴位建议;灸头精准寻找穴位,固定灸头;管理系统自动设置灸疗温度/时间和发射太赫兹波频率;灸疗过程中系统能自动显示人体特征信息,如血压、心率、穴位电阻值信息,并能智能精准控制。

所述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对于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具体方法或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技术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技术进行常规的替换选择,而不仅限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记载。

下述实施实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为摸索不同太赫兹发射材料组合对太赫兹波发射频率和发射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太赫兹发射材料配比,以实现灸疗效果的最优化。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制作:

1、所述的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由天然矿物:金红石、沸石、砭石、磁铁矿石、青紫泥组成;按重量比金红石10-20、沸石5-15、砭石15-20、磁铁矿石10-15、青紫泥35-45,去离子水5-20,混合搅拌均匀,做成陶瓷泥坯,自然环境晾干,在250-300℃脱水,后经1100-1200℃烧结成陶粒,再粉碎,过250目筛,备用;

2、所述的石墨烯材料为纳米级,是经氧化得到功能化石墨烯;因其具有良好导热性和半导体特性和非常良好的光学特性,能大大提升太赫兹波的发射率;另外石墨烯的很好的韧性能使太赫兹波发射层更加坚韧耐用;

3、所述的植物活性材料为蔷薇科、菊科植物活性材料,经200℃脱水后,粉碎,过250目筛,按重量比蔷薇科植物活性材料35、菊科植物活性材料65,混合均匀,备用;

4、所述的太赫兹波处理是将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石墨烯材料、植物活性材料按重量比为70∶20∶10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选用型号mkr-ax太赫兹发生器,选用频率0.5-5thz太赫兹波处理10小时,使上述材料具有指向性发射太赫兹波的能力。

步骤二、所述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制作:

1、太赫兹发射材料制作,将经太赫兹波处理后的活性材料加粘合剂,搅拌均匀,备用;

2、取发热陶瓷片,在其正面涂布太赫兹发射材料层1.5mm厚,晾干,加温至120-150℃干燥;

3、将温度/时间传感器模块、血压/心率传感器模块、频率传感器模块和生物电阻抗传感器模块设置在pcb电路板2小孔上,其传感器探头由内朝外;

4、将上述带传感器模块的pcb电路板固定在外壳壳盖上;

5、将pcb电路板电源接口与电源连接线7相连;

6、将上述带有太赫兹发射层3的发热陶瓷片4安装到灸头外壳底座6内;

7、将外壳壳盖1与底座6扣紧;

8、最后将发热陶瓷片4的电源连接线7通过如usb插头形式与远程控制器相连。

实施例结果与分析:实施例产品经江西中医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使用德国brucker公司verte80v型太赫兹检测仪检测,产品法向峰值波长达到2.78thz,发射功率0.197μw,其频率范围覆盖人体经脉穴位自然振动范围,能产生微共振效益,灸疗有作用。但发现灸头太赫兹材料层有裂纹,灸头升温非常快,容易产生烫伤,说明太赫兹发射层厚度太厚,导致灸头太赫兹材料层有裂纹。

实施例二

步骤一,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制作:

1、所述的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由天然矿物:电气石、贵阳石、诸石、硅石、高岭土组成;按重量比电气石15-25、镭石15-20、诸石15-20、硅石3-8、高岭土35-40,去离子水5-20,混合搅拌均匀,做成陶瓷泥坯,自然环境晾干,在250-300℃脱水,后经1100-1200℃烧结成陶粒,再粉碎,过250目筛,备用;

2、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级材料制作与实施例一相同。

3、所述的植物活性材料制作与实施例一相同。

4、所述的太赫兹波处理是将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石墨烯材料、植物活性材料按重量比为80∶15∶5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选用型号mkr-ax太赫兹发生器,选用频率0.5-5thz太赫兹波处理10小时,使上述材料具有发射太赫兹波的能力。

步骤二、所述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制作:

1、太赫兹发射材料制作,将经太赫兹波处理后的材料加粘合剂,搅拌均匀,备用;

2、取发热陶瓷片,在其正面涂布太赫兹发射材料1.0mm厚,晾干,加温至120-150℃干燥。

3-8、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结果与分析:实施例产品经江西中医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使用德国brucker公司verte80v型太赫兹检测仪检测,产品法向峰值波长达到0.9-3.09thz,发射功率0.182μw,其频率范围覆盖人体经脉穴位自然振动范围,能产生微共振。

实施例三

步骤一,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制作:

1、所述的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由天然矿物:金红石、电气石、诸石、磁铁矿石、青紫泥组成;按重量比金红石10-20、电气石15-25、诸石15-20、磁铁矿石10-15、青紫泥35-45,去离子水5-20,混合搅拌均匀,做成陶瓷泥坯,自然环境晾干,在250-300℃脱水,后经1100-1200℃烧结成陶粒,再粉碎,过250目筛,备用;

2、所述的石墨烯纳米级材料制作与实施例一相同。

3、所述的植物活性材料制作与实施例一相同。

4、所述的太赫兹波处理是将上述天然矿物陶瓷晶体材料、纳米级说明性材料、植物活性材料按重量比为85∶10∶5混合均匀,在搅拌过程中选用型号mkr-ax太赫兹发生器,选用频率0.5-5thz太赫兹波处理10小时,使上述材料具有发射太赫兹波的能力。

步骤二、所述的一种智能太赫兹灸头制作:

1、太赫兹发射材料制作,将经太赫兹波处理后的材料加粘合剂,搅拌均匀,备用;

2、取发热陶瓷片,在其正面涂布太赫兹发射材料0.5mm厚,晾干,加温至120-150℃干燥。

3-8、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结果与分析:实施例产品经江西中医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使用德国brucker公司verte80v型太赫兹检测仪检测,产品法向峰值波长达到0.9-3.09thz,发射功率0.210μw其频率范围覆盖人体经脉穴位自然振动范围,能产生微共振。

实例四(对照例)

为市购发热陶瓷片灸头,电加热型。

表一:各处理对太赫兹波发射率影响

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1、发热源材料以远红外陶瓷片较氧化铝发热陶瓷片好,无论发射频率或发射功率多较对照组高;2、以天然矿物配方影响太赫兹波频率及其发射功率为大,而深海动物活性物质和植物活性物质则影响较小;3、以实施例三的天然矿物配方为最佳;4、太赫兹发射材料层厚度影响灸头表面质量,以0.5-1.0mm为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