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0345发布日期:2019-03-19 21:2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艾灸炉。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养生已经较为普遍。但艾灸如果操作不当,会产生许多危险,比如灼伤、着火等。因此,艾灸用具需考虑其安全性及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且安全的艾灸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艾灸炉,包括炉形本体,炉形本体包括上下盖合结构的上本体及下本体,上本体的顶部设有出烟槽,而侧壁还设有出气孔,且上本体的顶面还配合设有带调节槽的调节盖,调节盖可旋转以调节出烟孔径;下本体的底部为空且内底装有网隔板,下本体内还设有固定支架,且下本体的侧壁设有进气孔;所述炉形本体还设有将其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一侧铰接而另一侧扣合。固定装置包括设于下本体两侧的绳扣,以及固定于绳扣上的固定绳及锁扣。所述固定装置为设于下本体底边的胶粘层。所述固定支架为固定于下本体内部的“U”形的弹性夹片,弹性夹片的两臂对称设有凹陷的夹持部。所述出烟槽及调节槽均包括环形设置的若干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炉形本体的盖合结构使得艾柱放置简便,加上内底部透气的网格板能隔断火灰,使得艾灸更安全可靠;进气孔和出气孔使得炉内气流通畅,艾柱不会熄灭;而顶部的调节盖则能通过调节气流来调节艾灸强度,以适用于不同人员情况,达到最佳艾灸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艾灸炉零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艾灸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艾灸炉,包括炉形本体,炉形本体包括上下盖合结构的上本体1及下本体2,盖合结构的优选方式可以是上本体1与下本体2之间一侧铰接而另一侧扣合,当然也可以是旋合、扣合等类似将两者结合的结构。上本体1的顶部设有出烟槽11,而侧壁还设有出气孔12,且上本体1的顶面还配合设有带调节槽31的调节盖3,调节盖3可旋转以调节出烟孔径;其中,出烟槽11及调节槽31均包括环形设置的若干组。下本体2的底部为空且内底装有网隔板4,网格板4可拆卸地卡放于下本体2内壁径向伸出的支架上,下本体2内还设有固定支架5,且下本体2的侧壁设有进气孔21;固定支架5为固定于下本体2内部的“U”形的弹性夹片,弹性夹片的两臂对称设有凹陷的夹持部,弹性夹片通过螺丝锁紧于下本体2内壁延伸的安装台上。所述炉形本体还设有将其固定于人体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优选方式包括设于下本体2两侧的绳扣6,以及固定于绳扣6上的固定绳61及锁扣62;或者该固定装置为设于下本体2底边的胶粘层。使用时,将上本体1打开,将艾柱7夹置于弹性夹片的夹持部,点燃后,将上本体1与下本体2盖合,再将炉形本体的底部粘贴于穴位上,或是通过固定绳61及锁扣62绑在身上,将炉形本体固定于艾灸穴位。炉形本体的盖合结构及弹性夹片结构使得艾柱放置简便,加上内底部透气的网格板4能隔断火灰,使得艾灸更安全可靠;进气孔21和出气孔12使得炉内气流通畅,艾柱7不会熄灭;而顶部的调节盖3则能通过调节气流来调节艾灸强度,以适用于不同人员情况,达到最佳艾灸效果。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