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194发布日期:2018-12-14 22:20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



背景技术:

气胸是指气体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疾病、外伤、手术或诊断及治疗性操作不当等,使空气进入病人的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而现有的传统治疗气胸的方法是通过套管针刺入胸膜腔,再拔出针芯,然后通过套管将灭菌胶管的一端插入胸腔,最后将灭菌胶管的另一端连接引流袋或者水封瓶进行引流。

但是上述现有的气胸治疗方法在套管针刺入胸膜腔的过程中是无法精确把握刺入深度的,并且不同的个体,其发生气胸的部位和深度又不尽相同,这就大大增加了套管针刺入的难度。而套管针刺入太浅则无法有效治疗气胸,太深则容易损伤肺泡,因此,所述的套管针刺入的过程只能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由此可见,该现有的套管针刺入的过程存在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于紧急状态下的施救,例如急救车上的抢救,在不能借助于CT仪器进行气胸深度的判断的前提下,仅依靠医护人员的判断是无法进行套管针刺入操作的,因此会错过病人宝贵的抢救时间。

另外,由于上述传统治疗气胸的方法需要携带套管针、灭菌胶管、引流袋或者水封瓶,并且需要通过套管针刺入、抽针芯、插入胶管、再连接引流袋的操作才能完成气胸引流,因此过多的部件以及较为繁琐的步骤也不利于急救场合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气胸引流穿刺器还存在着不方便固定容易对患者造成痛苦,不能及时确定穿刺深度导致误伤肺泡和不方便对接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以解决现有的气胸引流穿刺器存在着不方便固定容易对患者造成痛苦,不能及时确定穿刺深度导致误伤肺泡和不方便对接的问题。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包括连接管,连接板,抱箍片,固定套管,调节螺栓,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胸部刺针结构,固定调节盘结构和紧固螺栓,所述的连接管横向焊接在连接板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通过成对设置的抱箍片安装在固定套管的左侧;所述的抱箍片和抱箍片之间螺栓螺母连接;所述的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螺纹连接在胸部刺针结构的上端;所述的胸部刺针结构纵向插接在固定套管的内部;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管和胸部刺针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的固定调节盘结构插接在连接管的内侧左部;所述的紧固螺栓螺纹连接连接管和固定调节盘结构的连接处;所述的胸部刺针结构包括导气管,连接螺纹管,紧固螺母和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的上端和连接螺纹管的下端一体化设置;所述的连接螺纹管贯穿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导气管的内侧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螺纹管和紧固螺母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调节盘结构包括固定螺母,固定杆,调节螺杆和手轮,所述的固定螺母镶嵌在固定杆的内侧左部;所述的调节螺杆纵向贯穿固定螺母内部;所述的手轮键连接在调节螺杆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螺母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螺杆包括长螺母和固定盘,所述的长螺母一端螺纹连接固定盘,另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杆。

优选的,所述的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包括密封盖,气压筒,活塞杆,拉环,活塞盘和内螺纹管,所述的密封盖螺纹连接在气压筒的上部;所述的活塞杆纵向贯穿密封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杆一端焊接拉环,另一端螺纹连接活塞盘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内螺纹管螺纹连接在气压筒的外部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内螺纹管包括手柄,防护套,释气管头,密封塞和连接绳,所述的手柄横向焊接在内螺纹管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套套接在手柄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释气管头螺纹连接在内螺纹管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塞插接在释气管头的右部出口处;所述的连接绳一端胶接密封塞,另一端胶接释气管头。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套具体采用外表面带有一字防滑纹的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的气压筒具体采用正表面左侧带有刻度线的PVC透明塑料筒。

优选的,所述的导气管采用直径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医用不锈钢管;所述的导气管的正表面左侧刻画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的导气管和内螺纹管之间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杆和连接管之间插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盖和气压筒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盘具体采用带有螺杆的真空吸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螺母,固定杆,调节螺杆和手轮的设置,有利于方便调节固定高度,防止出现歪斜对患者造成痛苦。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长螺母和固定盘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固定和拆卸,便于固定操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气管,连接螺纹管,紧固螺母和穿刺针的设置,有利于快速进行胸部穿刺工作,同时可随时确定穿刺深度,防止穿刺过深损伤肺泡。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盖,气压筒,活塞杆,拉环,活塞盘和内螺纹管的设置,有利于方便观察胸腔内部释压大小,便于进行操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手柄和防护套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扶持该穿刺器,便于稳定操作。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释气管头,密封塞和连接绳的设置,有利于快速对接外部导气管管路,可及时将胸腔内部的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胸部刺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调节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管;2、连接板;3、抱箍片;4、固定套管;5、调节螺栓;6、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61、密封盖;62、气压筒;63、活塞杆;64、拉环;65、活塞盘;66、内螺纹管;661、手柄;662、防护套;663、释气管头;664、密封塞;665、连接绳;7、胸部刺针结构;71、导气管;72、连接螺纹管;73、紧固螺母;74、穿刺针;8、固定调节盘结构;81、固定螺母;82、固定杆;83、调节螺杆;831、长螺母;832、固定盘;84、手轮;9、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胸引流穿刺器,包括连接管1,连接板2,抱箍片3,固定套管4,调节螺栓5,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6,胸部刺针结构7,固定调节盘结构8和紧固螺栓9,所述的连接管1横向焊接在连接板2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连接板2通过成对设置的抱箍片3安装在固定套管4的左侧;所述的抱箍片3和抱箍片3之间螺栓螺母连接;所述的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6螺纹连接在胸部刺针结构7的上端;所述的胸部刺针结构7纵向插接在固定套管4的内部;所述的调节螺栓5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管4和胸部刺针结构7的连接处;所述的固定调节盘结构8插接在连接管1的内侧左部;所述的紧固螺栓9螺纹连接连接管1和固定调节盘结构8的连接处;所述的胸部刺针结构7包括导气管71,连接螺纹管72,紧固螺母73和穿刺针74,所述的穿刺针74的上端和连接螺纹管72的下端一体化设置;所述的连接螺纹管72贯穿紧固螺母73螺纹连接在导气管71的内侧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螺纹管72和紧固螺母73螺纹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调节盘结构8包括固定螺母81,固定杆82,调节螺杆83和手轮84,所述的固定螺母81镶嵌在固定杆82的内侧左部;所述的调节螺杆83纵向贯穿固定螺母81内部;所述的手轮84键连接在调节螺杆83的上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螺母81和调节螺杆83螺纹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螺杆83包括长螺母831和固定盘832,所述的长螺母831一端螺纹连接固定盘832,另一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杆83。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气胸引流释压连管结构6包括密封盖61,气压筒62,活塞杆63,拉环64,活塞盘65和内螺纹管66,所述的密封盖61螺纹连接在气压筒62的上部;所述的活塞杆63纵向贯穿密封盖6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活塞杆63一端焊接拉环64,另一端螺纹连接活塞盘6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内螺纹管66螺纹连接在气压筒62的外部下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内螺纹管66包括手柄661,防护套662,释气管头663,密封塞664和连接绳665,所述的手柄661横向焊接在内螺纹管66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套662套接在手柄661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释气管头663螺纹连接在内螺纹管66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塞664插接在释气管头663的右部出口处;所述的连接绳665一端胶接密封塞664,另一端胶接释气管头663。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套662具体采用外表面带有一字防滑纹的橡胶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气压筒62具体采用正表面左侧带有刻度线的PVC透明塑料筒。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气管71采用直径为三毫米至五毫米的医用不锈钢管;所述的导气管71的正表面左侧刻画有刻度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气管71和内螺纹管66之间螺纹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杆82和连接管1之间插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盖61和气压筒6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盘832具体采用带有螺杆的真空吸盘。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手持手柄661,放松调节螺栓5,向下轻轻按压手柄661,以使导气管71带动连接螺纹管72和紧固螺母73将穿刺针74刺入胸腔内部,通过导气管71上的刻度线可以实时确定刺入深度,防止刺入过深损伤肺泡;然后通过旋转手轮84,以使调节螺杆83上升或者下降,可以随时确定固定高度,随即通过固定盘832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完成固定,同时观察活塞杆63顶起拉环64的高度,即可确定是否准确刺入胸腔内部,随即将密封塞664打开,将外部排气管路通过释气管头663螺纹连接内螺纹管66,即可进行导气工作。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