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905发布日期:2019-02-12 21: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药品颗粒剂在成型工艺中,制粒和干燥往往在两台设备上进行,先对药品原材料进行制粒,再转移到干燥设备上进行去除材料中的水分。这种加工工序会造成制粒堆积在一起易粘结成块,影响后序制粒成型效果。另外干燥设备是实现制粒干燥的主要工具。现有干燥机一般利用风机供风,通过加热器加热成热风,利用热风对制粒进行干燥,此种干燥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干燥不均匀的缺点,风速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制粒的粒径受到破坏,使得制粒的质量无法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干燥效果好的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粒部分和干燥部分,制粒部分和干燥部分连接;所述制粒部分包括物料仓、制粒仓、筛网、雾化装置、冷却器和风机;所述物料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下部设置有锥形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转轴,转轴和制粒仓连接,制粒原材料通过进料口、转轴进入制粒仓,制粒仓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一;所述筛网位于物料仓内,制粒仓内的制粒经过出料口一、筛网、锥形出料口进入到干燥部分;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制粒仓上;所述风机通过送风管与制粒仓连接,冷却器位于送风管上;所述干燥部分包括外壳箱体,外壳箱体内设置有螺旋干燥输送线,外壳箱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二;所述螺旋干燥输送线的上端与锥形出料口连接,其下端与出料口二连接;所述螺旋干燥输送线包括加热层和输送辊,输送辊位于加热层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仓为圆筒状。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箱体的两侧面上设置有散热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箱体内还设置有定位支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制粒和干燥一体化设计,制粒原材料经过制粒后随即进入干燥部分进行干燥,有效防止制粒堆积粘结;2、螺旋干燥输送线对制剂颗粒进行充分干燥,干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去外壳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包括制粒部分和干燥部分,制粒部分和干燥部分连接,制粒部分用于对制粒原材料进行制粒,干燥部分对制粒进行去除水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粒部分包括物料仓1、制粒仓2、筛网3、雾化装置4、冷却器5和风机6。物料仓1的本体为圆筒状,其上部设置有进料口1-1,下部设置有锥形出料口1-2。进料口1-1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和制粒仓2连接,制粒原材料通过进料口1-1、转轴2-2进入制粒仓2,制粒仓2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一2-1。筛网3位于物料仓1内,制粒仓2内的制粒经过出料口一2-1、筛网3、锥形出料口1-2进入到干燥部分进行干燥。雾化装置4设置在制粒仓2上,用于对制粒仓2内的颗粒制剂进行加湿,有助于颗粒制剂成型。风机6通过送风管7与制粒仓2连接,冷却器5位于送风管7上,使通向制粒仓2内的风为冷却风,冷却风能有效防止颗粒制剂的颗粒完整性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干燥部分包括外壳箱体8,外壳箱体8内设置有定位支柱10和螺旋干燥输送线9。定位支柱10竖直固定在外壳箱体8内,螺旋干燥输送线9围绕定位支柱10设置,定位支柱10对螺旋干燥输送线9起到支撑作用。外壳箱体8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二8-2,螺旋干燥输送线9的上端与锥形出料口1-2连接,其下端与出料口二8-2连接。螺旋干燥输送线9包括加热层9-2和输送辊9-1,输送辊9-1位于加热层9-2上。加热层9-2可对位于输送辊9-1上的颗粒制剂进行充分干燥。另外,外壳箱体8的两侧面上还设置有散热孔8-1,两侧的散热孔8-1能形成对流风,对外壳箱体8内部起到散热作用,防止螺旋干燥输送线9上的加热层9-2过热并能助于加快颗粒制剂的干燥,以及有助于将颗粒制剂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时排出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启动制粒干燥一体化装置,将制粒原材料加入到进料口1-1,制粒原材料通过转轴2-2进入到制粒仓2,在制粒仓2内完成制粒,颗粒制剂经过筛网3,粒径合格的颗粒制剂通过锥形出料口1-2进入到螺旋干燥输送线9的上端进料口处,颗粒制剂在螺旋干燥输送线9上被运输到出料口二8-2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干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