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729发布日期:2019-02-15 20:30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装备技术领域中,DR系统(X光成像系统)常见的有单立柱(U型臂)和双立柱两种形式存在。其中,单立柱(U型臂)产品的数字平板和球管(X线发生装置)同时安装在一个机架上,球管始终指向数字平板保持不动,不会产生旋转问题。而双立柱产品和U型臂产品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球管、数字平板和床分成了三个独立结构,球管和数字平板的位置可以变动。但众所周知,现实中上述双立柱DR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床搬运不便,故实际调整的通常就是球管立柱(球管通过水平的球管连接臂设于纵向的球管立柱上)和数字平板,这种调整基于搬动,球管立柱本身不具有便利的旋转调节功能,因此产生如下问题:

1) 由于摆放完毕后,球管都是指向数字平板的,且球管通常横亘在床的上方,一旦球管出现问题需要临时检修和维护,工作人员往往要在床的上方进行操作,给病人造成干扰。

2) 遇到一些受伤无法站立和挪动的病人,需要经常调节球管立柱和数字平板的位置,搬运繁琐,且有些球管立柱是与床固定后,还要预先拆卸分离,操作非常不便。

3) 对于遭遇球管缺失或损坏,而临床数字平板需要借用球管的情况时,目前的做法就是由工作人员将球管立柱连带支架调转搬动180°,在狭窄的病房内无法施展,操作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赋予球管立柱旋转和定位的实用功能,操作便利,方便球管的调试维修和调节,能有效提高DR系统的利用效率,针对性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用于固定球管立柱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设有旋转部,并藉由该旋转部与底板上设有的旋转部配合以实现水平方向转动,还包括卡位装置,该卡位装置包括一与底板固定的定位架,一枢接于定位架上的限位件,该限位件上设有一踩踏部和一卡头部,前述定位盘侧壁环周设有供所述卡头部卡入以定位的卡位槽,所述定位架上还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抵供其枢转后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板上的旋转部为柱形构件或环形构件,而所述定位盘上的旋转部为设于其中心的孔,定位盘藉由该孔套设于前述柱形构件或环形构件上从而实现水平方向转动;或者所述定位盘上的旋转部为柱形构件或环形构件,而所述底板上设有孔,所述定位盘藉由其上的柱形构件或环形构件插入底板上的孔内以从而实现水平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架为U形架,所述底板上开有安装槽,所述U形架嵌入安装槽内,而U形架的顶部两侧设有水平翻边,所述水平翻边通过螺钉与底板表面固定;所述限位件设于U形架内并位于定位盘下方,该限位件上设有转孔,而所述U形架内横向固定有穿过所述转孔的销轴;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其纵向设置于U形架内,并与限位件上的踩踏部下方相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踩踏部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头部呈上窄下宽的楔形,而卡位槽是与所述卡头部形状配合的楔形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盘上对应于每个卡位槽径向凸设有对位弹片,而底板上在限位件一侧则设有与对位弹片配合的对位触片,当定位盘上的卡位槽旋转至卡头部上方时,所述对位弹片恰与对位触片接触。该结构的设计增加了旋转球管立柱的接触手感,方便卡头部能够快速准确的卡入卡位槽内。实际操作时,只需工作人员稍稍用力旋转球管立柱,定位盘上的对位弹片就能越过对位触片继续转动,不会造成干涉。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位槽在所述定位盘侧壁环周上等角度间隔分布。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位槽为4个,相邻卡位槽的间隔角度为90°。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

所述定位盘通过其上的定位孔穿设螺钉与球管立柱的底部(法兰)固定。

当工作人员用脚下压限位件上的踩踏部时,限位件将绕其与定位架的枢转中心做圆弧运动,同时带动卡头部也做圆弧运动,使卡头部与卡位槽分离,进而使得定位盘可自由转动,从而任意调节球管立柱的旋转角度,使球管连接臂及其上的球管能够被调整至所需位置。并且下压踩踏部的过程中,设于定位架与限位件之间的弹性复位件被压缩并积累势能;

调节好之后,工作人员松开踩踏部,在弹性复位件的反作用力下,限位件将绕其与定位架的枢转中心做圆弧复位运动,同时带动卡头部也做圆弧复位运动,使卡头部与定位盘旋转角度后转入的卡位槽配合,卡止定位盘,确保球管立柱稳固定位,无法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总体来说,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赋予球管立柱旋转和定位的实用功能,操作便利,方便球管的调试维修和调节,能有效提高DR系统的利用效率。实际使用中突出优点如下:

1) 借助本实用新型装置,球管及其球管连接臂能够被转动至床的一侧,方便工作人员对球管进行临时检修和维护,并且不会给床上的病人造成干扰。

2) 借助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受伤无法站立和挪动的病人的拍片问题,根据病人的位置,工作人员只需旋转球管立柱调节球管朝向,进而再将数字平板及其支架摆放到位即可。操作方便,省却了搬运的繁琐,减轻了医护工作量。

3) 借助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大幅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对于遭遇球管缺失或损坏,而临床数字平板需要借用球管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只需将球管立柱旋转180°,即可借由临床使用,利于在狭窄的空间内施展,减轻医护工作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脚踏卡位装置的单利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双立柱DR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其中:1、底板;101、环形构件;2、定位盘;201、第一卡位槽;202、第二卡位槽;203、第三卡位槽;204、第四卡位槽;3、限位件;301、踩踏部;302、卡头部;4、U形架;401、水平翻边;5、销轴;6、压缩弹簧;7、球管立柱;8、球管;9、球管连接臂;10、数字平板;11、床;12、平板立柱;13、对位弹片;14、对位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结合图1~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DR系统球管立柱的旋转定位装置进行说明如下:

这种装置具有底板1和用于固定球管立柱7的定位盘2,所述定位盘2上设有旋转部,并藉由该旋转部与底板1上设有的旋转部配合以实现水平方向转动。具体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的旋转部为成型其上的一个环形构件101,而所述定位盘2上的旋转部为设于其中心的孔,定位盘2藉由该孔套设于前述环形构件101上从而实现水平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设计了卡位装置,该卡位装置包括一与底板1固定的定位架,一枢接于定位架上的限位件3,该限位件3上设有一踩踏部301和一卡头部302,前述定位盘2侧壁环周设有供所述卡头部302卡入以定位的卡位槽,所述定位架上还设有与所述限位件3相抵供其枢转后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具体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定位架为U形架4,所述底板1上开有安装槽,所述U形架4嵌入安装槽内,而U形架4的顶部两侧设有水平翻边401,所述水平翻边401通过螺钉与底板1表面固定;所述限位件3设于U形架4内并位于定位盘2下方,该限位件3上设有转孔,而所述U形架4内横向固定有穿过所述转孔的销轴5,限位件3即以该销轴5作为枢转中心旋转,见图2所示;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6,其纵向设置于U形架4内,并与限位件3上的踩踏部301下方相抵,如图3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卡位槽为4个,分别是第一卡位槽201、第二卡位槽202、第三卡位槽203、第四卡位槽204,它们在所述定位盘2侧壁环周上等角度间隔分布,即相邻卡位槽的间隔角度为90°。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踩踏部301被制成踏板的形式,并且表面设有防滑花纹。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卡头部302呈上窄下宽的楔形,而前述4个卡位槽都是与所述卡头部302形状配合的楔形槽。

如图4所示为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双立柱DR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这种双立柱DR系统具有球管立柱7、球管8、球管连接臂9、数字平板10和床11和平板立柱12,球管8通过水平的球管连接臂9设于纵向的球管立柱7上,数字平板10则安装在平板立柱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盘2上开有定位孔,用于穿设螺钉与球管立柱7的底部固定。

当工作人员用脚下压限位件3上的踩踏部301时,限位件3将绕其与U形架4的枢转中心做圆弧运动,同时带动卡头部302也做圆弧运动,使卡头部302与第一卡位槽201分离,进而使得定位盘2可自由转动,从而任意调节球管立柱7的旋转角度,使球管连接臂9及其上的球管8能够被调整至所需位置。并且下压踩踏部301的过程中,设于U形架4与限位件3之间的压缩弹簧6被压缩并积累势能;

如本案中我们将定位盘2逆时针旋转90°,调节好之后,工作人员松开踩踏部301,在压缩弹簧6的反作用力下,限位件3将绕其与U形架4的枢转中心做圆弧复位运动,同时带动卡头部302也做圆弧复位运动,使卡头部302与定位盘2上的第二卡位槽202配合,卡止定位盘2,确保球管立柱7稳固定位,无法转动。

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如下结构:所述定位盘上对应于每个卡位槽径向凸设有对位弹片13,而底板1上在限位件3一侧则设有与对位弹片13配合的对位触片14,当定位盘2上的卡位槽(例如第一卡位槽201)旋转至卡头部302上方时,所述对位弹片13恰与对位触片14接触。

该结构的设计增加了旋转定位盘2和球管立柱7的接触手感,方便卡头部302能够快速准确的卡入相应的卡位槽内。实际操作时,只需工作人员稍稍用力旋转球管立柱7,定位盘2上的对位弹片13就能越过对位触片14继续转动,不会造成干涉。

本实施例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具体可参见实施例1的描述。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