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手术用的导航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1003发布日期:2019-06-05 23: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手术用的导航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手术用的导航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椎间孔镜( PELD )技术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德国Joimax的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outside-in)”技术。使用由德国Joimax 公司专利的、独特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Joimax 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后,使用joimax 公司独特设计的、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射频机专用的Trigger-Flex 双极技术消融残余组织、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一个难点就是手术通道的建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手术器械复杂,手术作为开辟通道的18G穿刺针包括针芯和针管两部分,针芯前部为尖头,承担穿刺作用;针管的长度小于针芯,外套在针芯上,起到支撑针芯和作为通道使用;2、从穿刺到置入导丝的过程复杂,首先先沿手术部位插入18G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还多次将针芯从针管中抽出,再注入麻醉药品;当用18G穿刺针到位后,从穿刺针中抽出针芯,再沿着18G的针管,然后插入导丝。沿着导丝退出18G的针芯,导丝保留在原位。再沿导丝逐级旋入1-3级椎间套管进行多次扩管以建立工作通道;3.穿刺针的针芯插入端为尖头,实芯,但针芯硬度小,穿刺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导致穿刺路线发生偏转;4、穿剌过程属于盲穿,无法了解穿剌位置,穿刺路线不能重复,重复穿刺时可能出错;5.现有技术中的导针没有固定端,无法与导航技术结合,穿刺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部件进行更换的可拆卸手术用的导航穿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细长杆部、导航夹持固定部和中空通道,所述细长杆部与导航夹持固定部可拆卸连接,且细长杆部的尾部插入到导航夹持固定部中,所述中空通道贯通穿细长杆部和导航夹持固定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导航夹持固定部上设有连接孔,细长杆部的尾部与连接孔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导航夹持固定部上设有连接孔,细长杆部的尾部与连接孔相配合,在导航夹持固定部上设有穿过航夹持固定部并与细长杆部的尾部连接的固定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航夹持固定部和细长杆部为圆柱体,所述导航穿刺装置的整体长度为160-300mm,细长杆部的内径为0.7-1.6mm,细长杆部的外径为2-3mm,环形凹槽的径向尺寸为2.8-3.1mm,导航夹持固定部的外径为4.8-5.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航穿刺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硬度为28-35HRC。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导航夹持固定部上并沿导航夹持固定部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细长杆部与导航夹持固定部为分体式设计,当细长杆部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更换细长杆部即可,不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节省了使用成本,细长杆部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与导航夹持固定部的连接孔过盈配合,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导航夹持固定部的连接孔固定连接。该采用钛合金制备,使得穿剌装置的硬度为28-35HRC,不易发生弯曲,并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承载能力,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承载能力,经高温消毒,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效率高经高温消毒。该导航穿刺装置的导航夹持固定部与导航适配器夹持,这样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进行导航注册,在导航计算机的引导下,方便、准确地将穿剌针进行穿剌至理想点位置,一方面,在穿刺定位过程中,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获取术区椎体图像,很快准确获得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位置,避免盲目性、减少手术区域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只需在手术开始手术部位正侧位片导入到计算机导航,无术中需重复透视,解决术前、术中反复透射线,减少了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放射线的暴露。同时,减少穿剌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和各项成本,减轻病人的手术照射次数,有利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细长杆部1、导航夹持固定部2和中空通道3,所述细长杆部1与导航夹持固定部2可拆卸连接,在导航夹持固定部2上设有连接孔4,且细长杆部1的尾部插入到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连接孔4中,细长杆部1的尾部与连接孔4过盈配合,所述中空通道3贯通穿细长杆部1和导航夹持固定部2,在导航夹持固定部2上并沿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5。所述导航夹持固定部2和细长杆部1为圆柱体,所述导航穿刺装置的整体长度为160-300mm,细长杆部1的内径为0.7-1.6mm,细长杆部1的外径为2-3mm,环形凹槽5的径向尺寸为2.8-3.1mm,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外径为4.8-5.2mm。所述导航穿刺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硬度为28-35HRC。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包括细长杆部1、导航夹持固定部2和中空通道3,所述细长杆部1与导航夹持固定部2可拆卸连接,在导航夹持固定部2上设有连接孔4,且细长杆部1的尾部插入到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连接孔4中,在导航夹持固定部2上设有穿过航夹持固定部并与细长杆部1的尾部连接的固定螺栓6,所述中空通道3贯通穿细长杆部1和导航夹持固定部2,在导航夹持固定部2上并沿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环形凹槽5,所述导航夹持固定部2和细长杆部1为圆柱体,所述导航穿刺装置的整体长度为160-300mm,细长杆部1的内径为0.7-1.6mm,细长杆部1的外径为2-3mm,环形凹槽5的径向尺寸为2.8-3.1mm,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外径为4.8-5.2mm。所述导航穿刺装置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硬度为28-35HRC。

本实用新型的细长杆部1与导航夹持固定部2为分体式设计,当细长杆部1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更换细长杆部1即可,不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节省了使用成本,细长杆部1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与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连接孔4过盈配合,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导航夹持固定部2的连接孔4固定连接。该采用钛合金制备,使得穿剌装置的硬度为28-35HRC,不易发生弯曲,并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承载能力,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承载能力,经高温消毒,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效率高经高温消毒。该导航穿刺装置的导航夹持固定部2与导航适配器夹持,这样与计算机导航技术相结合,进行导航注册,在导航计算机的引导下,方便、准确地将穿剌针进行穿剌至理想点位置,一方面,在穿刺定位过程中,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获取术区椎体图像,很快准确获得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下缘骨质位置,避免盲目性、减少手术区域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只需在手术开始手术部位正侧位片导入到计算机导航,无术中需重复透视,解决术前、术中反复透射线,减少了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放射线的暴露。同时,减少穿剌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和各项成本,减轻病人的手术照射次数,有利患者康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