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242发布日期:2019-02-26 17:5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护理仪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护理仪,属于医用辅助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患者肩袖损伤手术后,卧位时患侧的体位要求是肩关节外展30°左右,并抬高上肢,以保障手术效果及避免患肢肿胀。在坐姿或站姿时,顺应身体本能或自重,该护理要求相对较易达到;而在卧姿时,因身体的重心下移,要继续保持向上、倾斜位置,难度较大,不仅不易保持,导致错位或高度不够,还容易造成疲劳,影响治疗效果。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肩袖术后等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同时实现高度和外展角度调整的护理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护理仪,包括上臂垫、角度垫和敷护机构,所述的上臂垫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臂于设定高度的固定槽;角度垫为三角形结构,其位于上臂垫内侧,用于限制身体与手臂之间的角度以保证肩关节外展;敷护机构包括敷护袋,用于完成肩部的冷敷或热敷。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上臂垫连接有前臂垫,该前臂垫位于上臂垫的长度方向上,用于固定手臂下部即前臂。在使用过程中,上臂垫、角度垫和敷护机构分别起到高度调节、外展角度调节、冷/热敷三个功能,而由于上臂垫具有一定高度,卧姿状态时,上臂处于一定的高度上,肘关节以及前臂将悬空,这种状态保持时间久后,容易引起肘关节和前臂的疲惫,本申请在上臂垫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前臂垫,方便了手臂整体的放置。更优选的,所述的前臂垫朝向上臂垫的一端与上臂垫等高,向另一端则呈高度递增设置,这样上肢伸直位放置时肘关节呈屈曲状,保证上肢的舒适度。所述的上臂垫与前臂垫之间设置有长度和/或角度可调节的伸缩轴接,以实现上臂垫与前臂垫的活动连接,该伸缩轴接优选为套管式结构或伸缩管式结构。基于不同患者的身高不同,其肘关节的位置、上臂与前臂的长度均不相同,为确保使用的舒适性,将其设置为伸缩轴接,该伸缩轴接不仅长度可调节,角度也可调节,如上臂垫与前臂垫呈90°,这样可使肘关节呈屈曲90°放置,肘关节屈曲90°为肘关节的功能位。

所述的敷护袋上设置有固定端,固定端一端位于角度垫上,另一端穿过敷护袋并通过卡扣与连接端活动连接,连接端位于上臂垫外侧。更优选的,所述的卡扣包括扣槽和扣片,扣片卡入扣槽,即实现固定端与连接端的活动连接。所述的固定端是由可伸缩材质形成,且/或连接端是由可伸缩材质制成。所述的敷护袋为热敷袋或冷敷袋。

所述的固定槽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侧翼,该侧翼与固定槽形成光滑弧形结构,以方便手臂的固定。侧翼的设置,使固定槽与其两侧形成光滑弧形槽状结构,既方便了手臂的固定,又不会因结构过于僵硬造成上臂的磨损。

所述的上臂垫高度为10cm,角度垫角度θ为30°。角度垫使肩关节外展30°左右,上臂垫则将上臂抬高10cm左右,有利于血液回流,实现加速消肿的效果。

使用过程中,手臂上部即上臂放置于固定槽中,角度垫卡在腋下,上臂垫将上臂保持在一定高度,角度垫则将肩关节外展至设定角度,前臂以及肘关节顺势放置,即可满足护理的高度与角度要求;敷护机构中,调节卡扣位置,使敷护袋固定于肩部,然后将扣片插入扣槽,即实现固定端与连接端的连接,由于固定端的固定部位位于手臂内侧,连接端的固定部位位于手臂外侧,方便了敷护袋的固定,而无需手工或魔术贴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侧面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侧面图。

图中标号:1. 上臂垫;11. 固定槽;12. 侧翼;2. 角度垫;3. 敷护机构;31. 敷护袋;32. 固定端;33. 连接端;34. 卡扣;341. 扣槽;342. 扣片;4. 伸缩轴接;5. 前臂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护理仪,结合图1-图4,包括上臂垫1、角度垫2和敷护机构3,上臂垫1上设有用于固定手臂上部位于设定高度的固定槽11;角度垫2为三角形结构,其位于上臂垫1内侧,用于保障身体与手臂之间的角度;敷护机构3包括敷护袋31,用于完成肩部的冷敷或热敷。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上臂垫1连接有前臂垫5,该前臂垫5位于上臂垫1的长度方向上,用于固定手臂下部即前臂。在使用过程中,上臂垫1、角度垫2和敷护机构3分别起到高度调节、角度调节、冷/热敷三个功能,而由于上臂垫1具有一定高度,卧姿状态时,上臂处于一定的高度上,肘关节以及前臂将悬空,这种状态保持时间久后,容易引起肘关节和前臂的疲惫,本申请在上臂垫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前臂垫5,方便了上肢整体的放置。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继续增设:

前臂垫5朝向上臂垫1的一端与上臂垫1等高,向另一端则呈高度递增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继续增设:

上臂垫1与前臂垫5之间设置有长度和/或角度可调节的伸缩轴接4,以实现上臂垫1与前臂垫5的活动连接,该伸缩轴接4优选为如图1-4的套管式结构或如图5-8的伸缩管式结构。基于不同患者的身高不同,其肘关节的位置、上臂与前臂的长度均不相同,为确保使用的舒适性,将其设置为伸缩轴接4,沿图3、图4或图7、图8中箭头所示方向扭动或拉动,即可实现伸缩轴接4长度、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继续增设:

敷护袋31上设置有固定端32,固定端32一端位于角度垫2上,另一端穿过敷护袋31并通过卡扣34与连接端33活动连接,连接端33位于上臂垫1外侧。更优选的,卡扣34包括扣槽341和扣片342,扣片342卡入扣槽341,即实现固定端32与连接端33的活动连接;固定端32优选为由可伸缩材质如橡皮筋或伸缩软管等形成,且/或连接端33是由可伸缩材质如橡皮筋或伸缩软管等形成。敷护袋31可设置为热敷袋或冷敷袋,冷敷袋的应用相对较广,热敷袋相对应用较少。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继续增设:

固定槽11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侧翼12,该侧翼12与固定槽11形成光滑弧形结构,以方便手臂的固定。侧翼12的设置,使固定槽11与其两侧形成光滑弧形槽状结构,既方便了手臂的固定,又不会因结构过于僵硬造成上臂的磨损。

上述方案中,上臂垫1高度为10cm,角度垫2角度θ为30°伸缩轴接4可设置为高度10cm。角度垫使肩关节外展30°左右,上臂垫则将上臂抬高10cm左右,促进血液回流,实现加速消肿的效果。

使用过程中,手臂上部即上臂放置于固定槽11中,角度垫2卡在腋下,上臂垫1将上臂保持在一定高度,角度垫2则将肩关节外展至设定角度,前臂以及肘关节顺势放置,即可满足护理的高度与角度要求;敷护机构3中,调节卡扣34位置,使敷护袋31位于肩部,然后将扣片342插入扣槽341,即实现固定端32与连接端33的连接,由于固定端32的固定部位位于手臂内侧,连接端33的固定部位位于手臂外侧,方便了敷护袋31的固定,而无需手工或魔术贴来固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