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式安全静脉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763发布日期:2019-02-26 18:0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自毁式安全静脉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毁式安全静脉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静脉针安全护套中的护套和叠片在扣合后能够保护静脉针,然而,护套与叠片可经过多次打开和扣合,其上的各部件不会损坏,这势必增加了安全护套重复使用的可能,从而带来卫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毁式安全静脉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毁式安全静脉针,包括前部护套,后部折叠片,所述后部折叠片连接在所述前部护套的后端,所述前部护套的下部设置轴向开口,所述前部护套与所述后部折叠片可相互扣合,在所述前部护套的前部设置一对卡扣,所述卡扣一体设置在所述前部护套的轴向开口端,在所述后部折叠片的后部设置一对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扣孔,在所述后部折叠片的后部设置两片护墙,所述两片护墙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卡扣孔的外侧,在所述前部护套上设置有锥状头,所述锥状头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前部护套上,所述后部折叠片开设有通孔,当所述前部护套与所述后部折叠片相互扣合后,所述锥状头通过变形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前部护套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锥状头,所述后部折叠片开设有两个所述通孔,当所述前部护套与所述后部折叠片相互扣合后,两个所述锥状头分别对应穿过两个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两片护墙与所述前部护套内的U型通道通过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扣合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后部折叠片的后部设置一限位台阶。

优选地,在所述前部护套的后部设置一倾斜凸起,所述倾斜凸起设置在所述前部护套的轴向开口端,在所述后部折叠片的前部设置与所述倾斜凸起配合的限位凸起。

优选地,在所述U型通道的底部设有一凸顶。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卡凸呈向上的倒钩状,所述相对设置的多对第二卡凸呈向下的倒钩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毁式安全静脉针的有益效果是:当前部护套与后部折叠片相互扣合后,锥状头穿过通孔,锥状头穿过通孔后无法从通孔中脱出,使得护套在使用过一次后无法将前部护套与后部折叠片再次打开,标志的护套已使用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采血针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全采血针护套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采血针护套处于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静脉针处于伸出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采血针护套处于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静脉针处于回收状态);

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的B-B向剖视图;

图中:

图中,1-前部护套,2-后部折叠片,3-轴向开口,4-卡扣,5-卡扣孔,6-两片护墙,7-限位台阶,8-倾斜凸起,9-限位凸起,10-凸顶,11-U型通道,12-第一卡凸,13-第二卡凸;14-连接杆;15-锥状头;16-通孔;17-针头;18-输液管;19-限位台阶;20-斜面;21-隆起部;22-前挡板;23-后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毁式安全静脉针护套,该自毁式安全静脉针护套包括前部护套1,后部折叠片2,后部折叠片2连接在前部护套1的后端,前部护套1的下部设置轴向开口3,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可相互扣合,在前部护套1的前部设置一对卡扣4,卡扣4一体设置在前部护套1的轴向开口3端,在后部折叠片2的后部设置一对与卡扣4对应的卡扣孔5,在后部折叠片2的后部设置两片护墙6,两片护墙6分别设置在两个卡扣孔5的外侧。如图6所示,在前部护套1上设置有锥状头15,锥状头15通过连接杆14连接在前部护套1上,后部折叠片2开设有通孔16,当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相互扣合后,锥状头15通过变形穿过通孔16。前部护套1上设置有两个锥状头15,后部折叠片2开设有两个通孔16,当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相互扣合后,两个锥状头15分别对应穿过两个通孔16。

根据上述可知,当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相互扣合后,锥状头15穿过通孔16,锥状头15穿过通孔16后无法从通孔16中脱出,使得护套在使用过一次后无法将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再次打开,标志的护套已使用过。

两片护墙6与前部护套1内的U型通道11通过第一卡凸12和第二卡凸13扣合连接。在后部折叠片2的后部设置一限位台阶7。

在前部护套1的后部设置一倾斜凸起8,倾斜凸起8设置在前部护套1的轴向开口3端,在后部折叠片2的前部设置与倾斜凸起8配合的限位凸起9。在U型通道11的底部设有一凸顶10。

第一卡凸12和第二卡凸13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卡凸12呈向上的倒钩状,相对设置的多对第二卡凸13呈向下的倒钩状。倒钩状的卡凸可以结合的更加牢固。

本实施例的采血针在装配时,后部折叠片2向前折叠盖住前部护套1的轴向开口3,通过卡扣4与卡扣孔5的配合,形成完整的静脉针护套,装配完成后,输液管18设置在前部护套1内,静脉针的翼片夹在前部护套1与后部折叠片2之间,且使针头17伸出静脉针护套,且针头17通过针头管(附图未示出)保护;使用时,取下针头管,使针头17裸露并刺入患者血管;;使用完后,通过翼片将针头17推入护套内,然后送入回收环节,这样在回收过程中可避免被划伤,避免了感染,本护套结构简单、使用也方便。

后部折叠片2的后部设置两片护墙6,两片护墙6分别设置在两个卡扣孔5的外侧;护墙可以在装配时作为限位器方便卡扣4入孔,也可以保护卡扣4防止其因外力松动导致意外脱落。两片护墙6上设置三角形卡凸,可以方便的卡位,同时不影响卡扣4入孔。后部折叠片2的后部设置一限位台阶7,当针体滑入护套后,静脉针翼片定位于此限位台阶7后腔内,其可以防止针体轻易地脱离护套,进一步保证了安全。

前部护套1的后部设置一倾斜凸起8,倾斜凸起8设置在前部护套1的轴向开口3端,在后部折叠片2的前部设置与倾斜凸起8配合的限位凸起9;倾斜凸起8、限位凸起9配合后,静脉针的翼片落入两个凸起相互配合的限位前方,这样的限位,可以限制针头17在输液时窜动相对护套窜动。

前部护套1的前端部侧壁上设置一向内的凸顶10;这种设置可以使护套的直径稍小于输液管18的直径,利用输液管18的弹性,将输液管18限制在安全护套中,这种限位同样起到更进一步的安全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护套的自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安全护套设置成:当使针头退回至护套内后无法再次推出护套的结构。具体地,如图2至4所示,在前部护套1的前端的内侧设置朝向后部折叠片2延伸的前挡板22,在前部护套1的后端的内侧设置朝向后部折叠片2延伸的后限位板23,在前部护套1内设置有向上突起的隆起部21,如此,当针头17推回至护套中后,针头17的中部由隆起部22支撑,后限位板23不但限制针头17的后端不能翘起,而且限制针头17不能够形成水平状态,从而使针头17在护套中处于头部上翘,而尾部下沉的倾斜状态,如此,上翘的针头17的头部被前挡板22止挡,从而限制针头17再次被推出而使用,从而有效防止了针头17的再次被使用。优选地,使前挡板22朝后端倾斜向下延伸,如此,当针头17被向前推接触前挡板22时,前挡板22使得针头17的头部进一步上翘,进而更不能够推出护套。

为进一步配合前挡板22和后限位板23,以使针头处于稳定的倾斜状态,在隆起部21的后侧开设前高后底的斜面20并同时形成限位台阶19,当针头17退回至护套中后,套设于针头尾端的输液管18的端面被限位台阶20限位,且该位置的输液管18接触于斜面20上以连带针头17形成较稳定的前翘状态。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