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639发布日期:2019-02-12 21: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医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领域的要求不只是满足于门类上,需要的是更高的质量和疗效。

脊柱弯曲是一种常见病,现阶段,对脊柱弯曲的治疗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轻度的脊柱侧凸可以观察,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是危害青少年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然而,在脊柱治疗过程中还没有一套实用、定位准确、康复效果好的辅助装置,传统躺床不能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高度调整,治疗舒适度得不到保障,还容易由于压力过大而造成患者脊柱的二次伤害的问题,理疗效果较差,患处恢复较慢,还容易对患者病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牵拉损伤,此外,在患者治疗时,其隐私安全得不到保护,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患者脊柱的实际治疗效果,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包括水平躺床板,所述水平躺床板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床腿,左右两侧的支撑床腿之间空腔中设置有治疗用品存储箱,所述水平躺床板的板体左端的右端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支撑架,在两侧竖直支撑架的顶端位置之间呈水平状态设置有挡帘导向轨道,所述挡帘导向轨道的柜槽中安装有手动拖拽遮挡布帘,所述水平躺床板的板体上表面右端位置处固定设置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水平段板体下表面上开设有滚轮导向滑轨,所述滚轮导向滑轨的轨道中部安装有三组移动滚轮,三组移动滚轮分别安装在滚轮支架的顶端,所述滚轮支架的架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往复移动拖块,所述往复移动拖块的块体左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施力把手,所述往复移动拖块的下部块体内部还开设有器械置放凹槽,在器械置放凹槽的槽腔两端同一水平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高位插入支撑孔、中位插入支撑孔和低位插入支撑孔,所述插入支撑板的板体底壁上间隔相等的距离均匀布置有五组缓冲治疗器,所述缓冲治疗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插入支撑板的板体底壁上的定位内套筒,所述定位内套筒的筒腔中适配设置有移动支撑块,所述移动支撑块的块体上方筒腔中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弹簧,所述移动支撑块的块体底壁中心位置处竖直固定有升降导杆,所述升降导杆的杆体外部、对应定位内套筒的底部内腔中还套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弹簧,所述升降导杆的杆体向下穿过定位内套筒伸向外部且在升降导杆的杆体底端端部转动安装有按摩治疗轮,所述按摩治疗轮的轮面设置为弧形且在弧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理疗磁石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位插入支撑孔、中位插入支撑孔和低位插入支撑孔的孔腔高度等于插入支撑板的板体厚度且同一水平线上的插入支撑孔之间长度等于插入支撑板的板体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力把手的手柄外侧还套设有一层防滑软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弹簧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定位内套筒的内腔顶壁面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弹簧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撑块的块体上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弹簧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撑块的块体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弹簧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定位内套筒的内腔底壁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水平躺床板的结构基础上增设有L形支撑板、滚轮导向滑轨、移动滚轮、往复移动拖块、施力把手和五组缓冲治疗器,在实际进行脊柱患者治疗时,当患者平趴在床板上后,医生即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厚度需求,进行不同高度的选择,如成年人治疗即可将插入支撑板从前向后插入高位插入支撑孔或中位插入支撑孔的孔腔中,如儿童治疗即可将插入支撑板从前向后插入低位插入支撑孔的孔腔中,以适应各种高度要求,提高治疗舒适度,之后当底端的按摩治疗轮接触到患者脊柱部位后,医生即可向左向右往复式的推动施力把手,进而将往复移动拖块在移动滚轮和滚轮导向滑轨的导向下平稳动作,下方的五组缓冲治疗器上的理疗磁石球进行脊柱治疗,同时按摩治疗轮会顺着脊柱曲度带动升降导杆上下移动,移动支撑块在定位内套筒中动作,压缩着第一弹性缓冲弹簧和第二弹性缓冲弹簧做功,起到治疗过程中的缓冲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避免压力过大而造成患者脊柱的二次伤害,提高理疗效果,患处恢复快,满足更高的脊柱患者实际治疗要求;此外,治疗用品存储箱的设置用于存放一些手术中需要的相关医疗器械,方便后续使用;通过增设的手动拖拽遮挡布帘能够在患者治疗时进行一些隐私部位的遮挡,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中往复移动拖块、插入支撑板和缓冲治疗器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中按摩治疗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脊柱外科治疗躺床,包括水平躺床板1,所述水平躺床板1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床腿14,左右两侧的支撑床腿14之间空腔中设置有治疗用品存储箱13,治疗用品存储箱13的设置用于存放一些手术中需要的相关医疗器械,方便后续使用。

所述水平躺床板1的板体左端的右端端部位置处设置有竖直支撑架10,在两侧竖直支撑架10的顶端位置之间呈水平状态设置有挡帘导向轨道11,所述挡帘导向轨道11的柜槽中安装有手动拖拽遮挡布帘12,通过增设的手动拖拽遮挡布帘12能够在患者治疗时进行一些隐私部位的遮挡,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

所述水平躺床板1的板体上表面右端位置处固定设置有L形支撑板2,所述L形支撑板2的水平段板体下表面上开设有滚轮导向滑轨3,所述滚轮导向滑轨3的轨道中部安装有三组移动滚轮4,三组移动滚轮4分别安装在滚轮支架5的顶端,所述滚轮支架5的架体底端固定设置有往复移动拖块7,所述往复移动拖块7的块体左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施力把手6,所述施力把手6的手柄外侧还套设有一层防滑软胶垫601,所述往复移动拖块7的下部块体内部还开设有器械置放凹槽,在器械置放凹槽的槽腔两端同一水平线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高位插入支撑孔701、中位插入支撑孔702和低位插入支撑孔703,所述高位插入支撑孔701、中位插入支撑孔702和低位插入支撑孔703的孔腔高度等于插入支撑板8的板体厚度且同一水平线上的插入支撑孔之间长度等于插入支撑板8的板体长度,所述插入支撑板8的板体底壁上间隔相等的距离均匀布置有五组缓冲治疗器9,所述缓冲治疗器9包括固定设置在插入支撑板8的板体底壁上的定位内套筒901,所述定位内套筒901的筒腔中适配设置有移动支撑块902,所述移动支撑块902的块体上方筒腔中设置有第一弹性缓冲弹簧904,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弹簧904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定位内套筒901的内腔顶壁面上,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弹簧904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撑块902的块体上端面上,所述移动支撑块902的块体底壁中心位置处竖直固定有升降导杆903,所述升降导杆903的杆体外部、对应定位内套筒901的底部内腔中还套设有第二弹性缓冲弹簧905,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弹簧905的弹簧顶端固定设置在移动支撑块902的块体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弹簧905的弹簧底端固定设置在定位内套筒901的内腔底壁面上,所述升降导杆903的杆体向下穿过定位内套筒901伸向外部且在升降导杆903的杆体底端端部转动安装有按摩治疗轮906,所述按摩治疗轮906的轮面设置为弧形且在弧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理疗磁石球907。

这样,通过在传统水平躺床板1的结构基础上增设有L形支撑板2、滚轮导向滑轨3、移动滚轮4、往复移动拖块7、施力把手6和五组缓冲治疗器9,在实际进行脊柱患者治疗时,当患者平趴在床板上后,医生即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厚度需求,进行不同高度的选择,如成年人治疗即可将插入支撑板8从前向后插入高位插入支撑孔701或中位插入支撑孔702的孔腔中,如儿童治疗即可将插入支撑板8从前向后插入低位插入支撑孔703的孔腔中,以适应各种高度要求,提高治疗舒适度,之后当底端的按摩治疗轮906接触到患者脊柱部位后,医生即可向左向右往复式的推动施力把手6,进而将往复移动拖块7在移动滚轮4和滚轮导向滑轨3的导向下平稳动作,下方的五组缓冲治疗器9上的理疗磁石球907进行脊柱治疗,同时按摩治疗轮906会顺着脊柱曲度带动升降导杆903上下移动,移动支撑块902在定位内套筒901中动作,压缩着第一弹性缓冲弹簧904和第二弹性缓冲弹簧905做功,起到治疗过程中的缓冲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避免压力过大而造成患者脊柱的二次伤害,提高理疗效果,患处恢复快,满足更高的脊柱患者实际治疗要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