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操控血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7714发布日期:2018-12-07 22:2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操控血管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操控血管夹,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来达到治疗效果,尤其在一些需要切断血管的手术中,血管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血管夹将手术中的血管断面夹持,以达到减少出血的作用,但由于血管夹制造成本较高,且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通常为一次性使用,因此而造成的医疗成本巨大,资源浪费。

同时现有血管夹的夹持力较高,因此在使用时通常需要较大人力将其打开并夹持在血管上,尤其在手术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反复对同一部位夹持,步骤繁琐,很是不便。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操控血管夹,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不影响血管夹正常功能的同时,能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夹持操控,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易操控血管夹,包括夹持体和软体球囊,所述的夹持体后部设有软体球囊,所述的软体球囊上设置有进出气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体包括夹轴以及相互连接的夹持后板和夹持前板,所述的夹持后板和夹持前板分别设有两个,且连接部均对应轴装在夹轴上,所述的软体球囊安装在两个夹持后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后板非相对端面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的软体球囊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定位体,所述的软体球囊通过定位体与定位槽的配合设置在两个夹持后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持后板相对端面还分别设有球囊配合槽,且与软体球囊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出气装置包括充气筒、输气管和通气体,所述的通气体设置在软体球囊外壁且与软体球囊内部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一端与充气筒相连接,另一端与通气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气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气体与输气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出气装置还包括气门芯,所述的气门芯安装在通气体内部,所述的输气管一端与充气筒相连接,另一端与气门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门芯外部设有安装外螺纹,所述的输气管连接气门芯一侧管口设有安装内螺纹,所述的输气管与气门芯通过安装内螺纹与安装外螺纹相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出气装置还包括放气体,所述的放气体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的密封塞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放气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装置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在不影响血管夹正常功能的同时,能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夹持操控,提高了实用性;软体球囊安装稳定,同时能有效地带动和支撑夹持后板;气门芯可以有效地防止软体球囊漏气以保证夹持体能长时间的实现夹持动作,可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软体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软体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夹持体1、夹持后板11、定位槽111、球囊配合槽112、夹轴12、夹持前板13、充气筒2、输气管3、软体球囊4、定位体41、通气体42、放气体43、密封塞44、气门芯5、安装外螺纹5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是对实施例1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易操控血管夹,包括夹持体1、充气筒2、输气管3、软体球囊4、定位体41、通气体42、气门芯5、安装外螺纹51,所述的夹持体1包括夹轴12以及相互连接的夹持后板11和夹持前板13,所述的夹持后板11和夹持前板13分别设有两个,且连接部均对应轴装在夹轴12上,两个所述的夹持后板11相对端面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球囊配合槽112,非相对端面分别设有定位槽111。

所述的软体球囊4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体41,软体球囊4通过定位体41与定位槽111的配合设置在两个夹持后板11之间,且与球囊配合槽112相接触,安装稳定,同时能有效地带动和支撑夹持后板11,所述的软体球囊4外壁还设有一个连通内部的通气体42,所述的通气体42内部安装有气门芯5,可以有效地防止软体球囊4漏气以保证夹持体1能长时间的实现夹持动作,所述的气门芯5外部设有一圈安装外螺纹51,所述的充气筒2上连接有输气管3,所述的输气管3通过一侧管口设置的安装内螺纹与安装外螺纹51相螺纹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在不影响血管夹正常功能的同时,能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夹持操控,提高了实用性。

实施例2

以下是对实施例2的说明。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的软体球囊4上还设有一个放气体43,所述的放气体43上螺纹安装有密封塞44。

该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方便地开关密封塞44进行放气与密封,增强了实用性。

实施例3

以下是对实施例3的说明。

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所述的通气体42内气门芯5取消且固定连接输气管3,所述的输气管3上设置一个流量控制开关。

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方便地使用流量控制开关控制输气管3中气道的开关,增强了实用性。

实施例4

以下是对实施例4的说明。

在实施例4中,对于与实施例1和3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进,所述的通气体42与输气管3螺纹连接。

实施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方便地拆卸放气,自由度高,增强了实用性。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夹持体1上的夹持前板13放置在预定血管夹持位置,通过充气筒2向软体球囊4中充气,进而夹持后板11被撑起,夹持前板13夹住血管。

当完成夹持需要拆卸时,拧下气门芯5上的输气管3并拔下气门芯5,或打开放气体43上的密封塞44,软体球囊4软化并通过定位体41带动夹持后板11收缩,进而夹持前板13张开,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