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048发布日期:2019-03-05 18:0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组织牵开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



背景技术:

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在治疗退变型颈椎病、颈椎外伤、肿瘤等疾病的常用手术。在颈椎前路手术时,由于椎体前方存在血管、气管、食道及神经等众多重要的组织机构,为了更清楚的显示手术视野,通常将颈椎前路手术刀口两侧的表浅软组织牵开。

传统的牵开颈椎表浅软组织的方法是分别用线穿过两侧软组织向外牵拉,然后将其缝合在手术的无菌单上,该种方法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和术后恢复时间。现有的牵开器主要为拉钩式,需要助手用拉钩挂住伤口两侧软组织将其拉开,该种方法增加了手术人员,并且助手的站立位置会影响手术医生的视野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以实现操作简单、避免伤口感染、更好的显示手术视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结构相同的牵开装置;

所述牵开装置包括粘贴片、固定片、弹簧和挂钩;

所述固定片为圆弧形薄片,所述固定片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粘贴片,所述固定片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多个通孔,所述弹簧的两端一体连接有所述挂钩,所述弹簧一端的挂钩挂于固定片上的通孔内,弹簧另一端的挂钩为自由端用于牵拉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所述弹簧水平设置并处于固定片内。

作为限定,所述固定片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三个通孔。

作为另一种限定,所述固定片的圆心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为圆弧形薄片,跟伤口侧边张开的形状相吻合,对患者伤害小,能更好的显示手术视野;

(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片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粘贴片,使用时直接将粘贴片粘贴于无菌单上,操作简单,有效的避免伤口感染;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根据伤口大小和手术情况的不同,选取不同半径的固定片和不同弹力的弹簧,适应范围广;

综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能有效地避免伤口感染,更好的显示手术视野,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固定片, 2-通孔, 3-弹簧, 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牵开器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结构相同的牵开装置;

所述牵开装置包括粘贴片、固定片1、弹簧3和挂钩4;

所述固定片1为圆弧形薄片,圆弧形薄片的圆心角为90度,所述固定片1的形状与伤口侧边张开的形状相吻合,所述固定片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粘贴片,所述粘贴片可以粘贴于手术的无菌布上,所述固定片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有3个通孔2,所述弹簧3的两端一体连接有所述挂钩4,所述弹簧3一端的挂钩4挂于固定片1上的通孔2内,弹簧3另一端的挂钩为自由端,手术时用于牵引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所述弹簧1水平设置并处于固定片1内,每个通孔2对应一个弹簧3和两个挂钩4。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切开伤口后,首先将两个固定片1通过设置于固定片1底部的粘贴片粘贴于无菌布上,并且使固定片1的弧度与伤口弧度大致吻合,固定片1距伤口侧边的距离由手术医生根据选取牵开器规格和伤口大小的不同来确定,将弹簧3一端的挂钩4挂于通孔2上,弹簧3另一端的挂钩4挂住伤口侧边表浅软组织,每个通孔2对应一个弹簧3和两个挂钩4,此时完成颈椎前路表浅软组织的牵开,该装置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伤口感染,很好的暴露手术视野,并且减轻了对患者的伤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