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压的骨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680发布日期:2019-08-27 20:0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可加压的骨针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加压的骨针系统。



背景技术:

克氏针张力带技术是治疗髌骨骨折、尺骨鹰嘴、肱骨内髁、锁骨等骨折的常用技术,但通常使用的克氏针是光滑的圆柱状,易于松动滑脱,导致固定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骨断端实施加压并防止滑脱的克氏针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加压克氏针系统由圆形骨针与加压螺母组成。骨针前端呈尖锥状,后端为螺纹,中段为光滑的圆杆;加压螺母可自骨针尾端拧入后端螺纹。优选的,后端螺纹大径与中段光杆部分直径相等,如此,即使后端螺纹有一部分进入骨内,也不影响骨针与骨性隧道间的滑动性。

所述骨针的尖锥上端横贯一通孔,用于横穿钢丝之类的绑扎带。优选的,通孔位于尖锥后方10mm左右,具体长度可根据骨针直径设定。

在所述骨针尖锥与横孔之间,设一退刀槽,便于在需要时易于折断尖锥。优选的,所述退刀槽紧贴横孔前端设置,以减小尖锥折断后的通孔边壁。

优选的,所述骨针前端亦设有螺纹,该螺纹设于尖锥与退刀槽之间,其大径可与骨针直径(指中段光杆部分,下同)一至,也可大于骨针直径。当其大径大于骨针直径时,其小径应小于或等于骨针直径,以防止前端螺纹段钻出的骨隧道直径大于后方的骨针直径。

优选的所述骨针尾端设为尖锥状,便于反向钻孔。

优选的,所述加压螺母的外壁为圆底三棱柱状,圆形底端利于挤压骨面和绕于骨针上的钢丝,三棱柱状外壁则既便于用电钻快速拧入,又便于以套筒垂直或用血管钳横向用力拧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骨针前端未穿透对侧骨质,骨针前端的螺纹能防止骨针向前、向后滑出,而自骨针后端拧入压迫于骨面的加压螺母也能阻止其向前滑动,从而确保骨针不松动,加压螺母对骨面的挤压还能缩小骨断端的裂缝,利于固定的稳定及骨折的愈合;当骨针前端穿出对侧骨质,尖锥部分被折断,另以钢丝等绑扎带穿过通孔时,绑扎带成为防止骨针退出及加压骨断端的机制。如加压克氏针系统用作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时,无针尖刺激,不会松动,且易于取出。用作锁骨骨折切开或手法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时,可用微创的方式实现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弹性加压髓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作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作锁骨骨折髓内针固定示意图;

图中:1.前端尖锥;2.前端螺纹;3.退刀槽;4.通孔;5.中段光杆;6.加压螺母;7.后端螺纹;8.后端尖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加压克氏针系统用作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时,在切开复位髌骨并用点状复位钳等临时固定后,用电钻夹持骨针中后部,利用前端尖锥,分别将2枚骨针自髌骨内、外上极钻入,纵行贯穿髌骨,从内、外下极穿出,至两骨针的通孔穿出下极止,尽量使两枚骨针保持平行。再用一根钢丝的头端先后穿过两枚骨针的通孔后,向上折弯,斜向上方在髌骨内或外上极处绕至先穿过骨针的后方,接着在同平面绕至后穿过骨针的前方,回到髌骨前表面;此时将钢丝尾端亦向上折弯,在髌骨表面与钢丝前部交叉,并与钢丝头端会合拧紧,使整条钢丝呈“8”字形。在钢丝未充分拧紧之前先将两枚骨针向上抽动,使“8”字形的钢丝底部紧贴髌骨下极,再充分拧紧钢丝,便可对髌骨断端产生一个强大的加压力,使之获得坚强的固定。最后,自退刀槽处折断骨针前端,再将两个加压螺母自尾端分别拧入两枚骨针,压紧钢丝反折处并紧贴加压螺母上端剪断骨针,利用骨针胀开的断面阻止螺母松动退出,便可获得无针尖刺激,不会松动却易于取出的坚强的髌骨张力带固定。参见图1、2。

实施例2:加压克氏针系统用作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时,可先将骨针尾端从骨断端穿入远折端髓腔,利用尾端尖锥穿透锁骨外端后方骨皮质并从肩后方穿出皮肤;或将骨针尾端从骨断端穿入近折端髓腔,利用尾端尖锥穿透锁骨内端前方骨皮质并从胸部前方穿出皮肤。再复位骨折端,用电钻夹持骨针尾端,反过来利用头端尖锥将骨针穿入骨折另一端髓腔内并钉在骨皮质上,初步固定骨折。此时再将加压螺母自尾端拧入骨针后部,抵住骨皮质后拧紧,使骨断端的裂缝减小,并获得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弹性加压固定,且这种弹性加压髓内固定可以微小的切口实现。参见图1、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