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婴幼儿脐疝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912发布日期:2019-01-22 22:13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婴幼儿脐疝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婴幼儿脐疝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脐疝是肠管从脐管脱出形成的疝,是婴儿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5%-10%,多发生在早产儿,虽然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自愈,但发生粘连可引起疼痛、腹胀、呕吐,还有嵌顿可能,积极早期处理脐疝,可以加速脐孔的闭合,促使脐疝自愈,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治疗,减轻婴儿痛苦,婴儿脐疝带是治疗婴儿脐疝的理想选择。

需在患者腰间围绕一条束带,在束带上设有脐疝包,脐疝包压迫在患处进行治疗,这种脐疝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束带容易移位,对脐疝带而言,束带一旦移位,则会导致疝包脱离患处,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为此,很多疝气带采用了增加肩带的方式对束带进行固定,这种类似于穿戴的使用方式不仅给疝气带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成本。

目前,现有的婴儿脐疝带为普通平面结构,不具有脐疝包,无法对疝气凸出物起到还纳作用,且脐疝带的护脐片上不具有透气孔,不利于疝气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婴幼儿脐疝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脐疝带,它包含护脐片、透气孔、第一魔术贴毛面、凹型大疝包、第一弹力束带、第二弹力束带、魔术贴勾面、第二魔术贴毛面,护脐片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透气孔,护脐片的内侧面上缝制有第一魔术贴毛面,第一魔术贴毛面上粘接有凹型大疝包,凹型大疝包的背面为勾面设计,且与第一魔术贴毛面粘接固定,护脐片的两端分别缝制有第一弹力束带和第二弹力束带,其中第一弹力束带的外表面上缝制有两个魔术贴勾面,第一弹力束带的内表面为勾面设计,第二弹力束带的内表面缝制有与魔术贴勾面相粘接的第二魔术贴毛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护脐片和凹型大疝包的外表面均采用超柔型布料制成,增强了使用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气孔便于长时间使用时起到透气作用,使治疗更加科学。

作为优选,所述的凹型大疝包的中心部位设计为凹形结构,在第一阶段使用时,使用凹型大疝包将婴幼儿的肚脐凸出物嵌入至凹形体内,防止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活动导致脐疝包与肚脐凸出物错位,影响治疗效果,这样的结构更加实用、科学、合理,增强还纳和恢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凹型结构的大疝包,不仅更加适合婴幼儿的治疗,而且更加实用和科学,各个部件通过与脐疝带粘接配合,压迫脐孔,达到将脐疝内容物还纳,防止脐疝内容物体脱出,可根据不同婴幼儿的情况和阶段自行更换脐疝包完成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型大疝包粘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凹型大疝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大疝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大疝包的后视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三中小疝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三中小疝包的后视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护脐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四中护脐包的后视图。

1-护脐片;2-透气孔;3-第一魔术贴毛面;4-凹型大疝包;5-第一弹力束带;6-第二弹力束带;7-魔术贴勾面;8-第二魔术贴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护脐片1、透气孔2、第一魔术贴毛面3、凹型大疝包4、第一弹力束带5、第二弹力束带6、魔术贴勾面7、第二魔术贴毛面8,护脐片1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数个透气孔2,护脐片1的内侧面上缝制有第一魔术贴毛面3,第一魔术贴毛面3上粘接有凹型大疝包4,凹型大疝包4的背面为勾面设计,且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粘接固定,护脐片1的两端分别缝制有第一弹力束带5和第二弹力束带6,其中第一弹力束带5的外表面上缝制有两个魔术贴勾面7,第一弹力束带5的内表面为勾面设计,第二弹力束带6的内表面缝制有与魔术贴勾面7相粘接的第二魔术贴毛面8。

其中,所述的护脐片1和凹型大疝包4的外表面均采用超柔型布料制成,增强了使用舒适性;所述的透气孔2便于长时间使用时起到透气作用,使治疗更加科学;所述的凹型大疝包4的中心部位设计为凹形结构,在第一阶段使用时,使用凹型大疝包4将婴幼儿的肚脐凸出物嵌入至凹形体内,防止婴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活动导致脐疝包与肚脐凸出物错位,影响治疗效果,这样的结构更加实用、科学、合理,增强还纳和恢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6-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凹型大疝包4替换为大疝包9,大疝包9的背面为勾面设计,且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粘接固定,大疝包9的内表面整体为凸出结构,在第二阶段治疗时可更换此部件,将通过此部件压迫脐孔,让部气凸出物逐渐回纳至脐窝内;其他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9-图1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凹型大疝包4替换为小疝包10,小疝包10的背面为勾面设计,且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粘接固定,小疝包10的内表面整体也为凸出结构,在第三阶段治疗时可更换此部件,将回纳到脐窝内的凸出物彻底顶回腹腔内,将脐疝内容物完全还纳,防止脐疝内容物体脱出;其他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2-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凹型大疝包4替换为护脐包11,护脐包11的背面为勾面设计,且与第一魔术贴毛面3粘接固定,在第四阶段治疗时更换护脐包11,护脐包11主要用于在宝宝洗完澡后或遇湿气后用来将脐眼里的水分吸干;其他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采用凹型结构的大疝包,不仅更加适合婴幼儿的治疗,而且更加实用和科学,各个部件通过与脐疝带粘接配合,压迫脐孔,达到将脐疝内容物还纳,防止脐疝内容物体脱出,可根据不同婴幼儿的情况和阶段自行更换脐疝包完成治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