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583发布日期:2019-04-09 22:20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肾脏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泌尿医学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肾脏造瘘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在泌尿系统的肾结石病灶主要采用肾镜微创手术实施治疗。然而,在此类微创手术之后,穿刺通道容易出血,此时肾脏造瘘管的作用则至关重要。

传统的肾脏造瘘管多为普通的条状硅胶管,其压置血管时的止血速度慢,止血效果较差,而且造瘘后容易脱落,处于患者体内的固着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血效果好、不易脱落、稳定性好的肾脏造瘘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肾脏造瘘管,包括有造瘘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心管,所述造瘘管体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的中心管由造瘘管体的开口端插入,所述的中心管为硬质管体,中心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充气端,中心管中部开设有辅助气道,中心管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辅助气道导通的排气孔,其充气端处设有与辅助气道连接的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上开设有泄压孔,泄压孔处设有与其可拆卸的密封堵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微创手术后,将插接有中心管的造瘘管体插设于患处。中心管促使造瘘管体膨胀,使造瘘管体压迫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如若止血效果依然不佳,则可通过挤压充气气囊,充气气囊将气体充入辅助气道内,并通过排气孔排至中心管与造瘘管体之间对造瘘管体再次实施抵压,促使造瘘管体再次扩张,从而对血管进一步的实施压迫,实现止血及固着。完成止血及固着后,将充气气囊上的密封堵头拆除,促使气体又次排出,然后将中心管抽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造瘘管体的内壁呈锥形,所述中心管的外周面为与造瘘管体内壁适配的锥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助于造瘘管体的扩张,从而对血管实施压迫止血。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造瘘管体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该通孔内设有可促使造瘘管体内部介质排出的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止血后,为了防止患处感染,可对造瘘管体内注入生理盐水,一方面有助于止血,另一方面可对患处实施消毒,防止感染。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造瘘管体的开口端处设有固定带,该固定带包括有套设于造瘘管体外的套环及与套环连接且分别具有粘扣的阴极带体及阳极带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带的设置可将完成固着后的造瘘管体与患者实施束缚定位,可进一步的防止造瘘管体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肾脏造瘘管,包括有造瘘管体1及中心管2,造瘘管体1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中心管2由造瘘管体 1的开口端插入,中心管2为硬质管体,中心管2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充气端,中心管2中部开设有辅助气道21,中心管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辅助气道21导通的排气孔22,其充气端处设有与辅助气道21连接的充气气囊3,充气气囊3上开设有泄压孔31,泄压孔31 处设有与其可拆卸的密封堵头32。上述方案中,完成微创手术后,将插接有中心管2的造瘘管体1插设于患处。中心管2促使造瘘管体 1膨胀,使造瘘管体1压迫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如若止血效果依然不佳,则可通过挤压充气气囊3,充气气囊3将气体充入辅助气道 21内,并通过排气孔22排至中心管2与造瘘管体1之间对造瘘管体 1再次实施抵压,促使造瘘管体1再次扩张,从而对血管进一步的实施压迫,实现止血及固着。完成止血及固着后,将充气气囊3上的密封堵头32拆除,促使气体又次排出,然后将中心管2抽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造瘘管体1的扩张,使其可快速的与血管实施压迫,加快止血速度。造瘘管体1的内壁呈锥形,中心管2的外周面为与造瘘管体1内壁适配的锥形。

当完成止血后,为了防止患处感染,可对造瘘管体1内注入生理盐水,一方面有助于止血,另一方面可对患处实施消毒,防止感染。造瘘管体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其内部导通的通孔11,该通孔11内设有可促使造瘘管体1内部介质排出的单向阀12。单向阀12的设置仅可使生理盐水进入到患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防止造瘘管体1发生脱落的情况。造瘘管体1的开口端处设有固定带4,该固定带4包括有套设于造瘘管体1外的套环41及与套环41连接且分别具有粘扣的阴极带体42及阳极带体4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