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热保温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126发布日期:2019-04-20 03: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热保温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加热保温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中的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外界环境的温度会影响输液管中液体的温度,在冬天,液体的温度低会使得病患的血管散热收缩,引起疼痛,影响病患输液的体验,此时需要为输液管增设加热的装置以便输液管中的液体处于适宜人体的温度,虽然市场中已经出现能给输液管内的液体加热的装置,加热装置基本都在输液瓶与输液管的连接处,虽然此时加热是加好了,液体随着输液管流到手的过程中,依旧会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降低温度,达到手部后依旧会影响病患的体验;即使在一开始多升高点温度,但过程中液体的温度究竟如何变化是无法估计的,掌控的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液体并恒温的输液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加热保温的输液器,包括有输液瓶、输液管、滚夹和滴斗,所述输液瓶、滚夹和滴斗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在一起,还包括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位于滴斗的下方且可拆卸连接于输液管上,所述加热器下方的输液管外壁上设置有保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包括有盒体、挡盖和电热丝,所述盒体与挡盖铰接,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输液管相适配的管槽,所述电热丝分布在管槽的周边,通过将挡盖与盒体盖合起来使得输液管被限位于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挡盖上设置有滑动槽、弹簧和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弹簧和卡块均位于滑动槽中,弹簧与滑动槽固定连接,卡块可相对滑动槽滑移且与弹簧连接,在挡盖转动至与盒体盖合的过程中,卡块卡入卡槽中,弹簧发生相应的形变与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输液管固定连接,所述盒体或挡盖上设置有适配于定位环的环槽,当定位环卡入环槽时,加热器定位于输液管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槽呈S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滴斗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穿过滴斗的排气口处的塞子并伸入到滴斗内的液体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加热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暖层包括有棉层和反射层,所述棉层位于反射层和输液管外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备输液器基本的输液功能,在滴斗下方的输液管上安装加热器,相比现有技术中将加热器安置于输液瓶输入口,在距离上靠近病患的手,使得被加热后的液体流经输液管到达人体,热量损失少,温度变化小,减缓引起人体不适;在加热器以下的输液管上套设保暖层,进一步减少被加热后的液体热量的损失,同时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也可降低,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滴斗处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打开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关闭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以下的输液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加热保温的输液器,包括有输液瓶 1、输液管2、滚夹3和滴斗4,输液瓶1、滚夹3和滴斗4通过输液管2依次连接在一起,输液瓶1位于最高端,输液瓶1中的液体通过输液管2流经滚夹3和滴斗 4,最终流到病患的手中,滚夹3用于调节输液管2中液体的流量,通过观察滴斗4中液体单位时间内滴落的滴数了解输液管2中液体的流量,这是输液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还包括有加热器5,加热器5位于滴斗4的下方且可拆卸连接于输液管2上,加热器5下方的输液管2外壁上设置有保暖层6,加热器5安装于滴斗4与病患手之间的输液管2上,相比现有中加热器5位于输液瓶1的出口处,减少了液体在输液管2中流动时热量的流失,同时还能有效减短保暖层6所需的长度,只需在加热器5到病患手之间的输液管2上设置保暖层6即可,保暖层6对输液管2中的液体进行保温,使得液体流入人体时依旧是适宜的温度,利于病患的输液体验,利于冬天低温环境的输液;而且滚夹3和滴斗4均处于人可直接操作的位置,加热器5安装于滴斗4下方,也便于使用者进行拆装与调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加热器5包括有盒体51、挡盖52和电热丝56,盒体51与挡盖52铰接,盒体51上设置有与输液管2相适配的管槽53,电热丝56分布在管槽53的周边,通过将挡盖52与盒体51盖合起来使得输液管2被限位于管槽53中,在输液管2上安装加热器5的过程里,将挡盖52相对盒体51转动并打开,使得管槽53露出,将输液管2卡入管槽53中,将挡盖52 转动至与盒体51相互盖合的状态,此时输液管2被限位于管槽53中,电热丝56 通电后,通过热传递对输液管2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如此设计,电热丝56靠近输液管2,即对输液管2的加热效率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4所示,盒体51上设置有卡槽 54,挡盖52上设置有滑动槽50、弹簧59和与卡槽54相适配的卡块55,弹簧59和卡块55均位于滑动槽50中,弹簧59与滑动槽50固定连接,卡块55可相对滑动槽 50滑移且与弹簧59连接,在挡盖52转动至与盒体51盖合的过程中,将卡块55相对滑动槽50移动,弹簧59形变,直至挡盖52与盒体51贴合,卡块55与卡槽54对齐,松开卡块55,弹簧59复位,卡块55卡入卡槽54中,使得挡盖52相对盒体51 固定;当需要拆卸时,驱动卡块55退出卡槽54,弹簧59形变,转动挡盖52,并将输液管2移出管槽53即可,如此设计,利于拆装加热器5;因输液管2与管槽 54相卡,通过两者间的摩擦力使得加热器5与输液管2相对固定;

进一步优化,将卡块55上设计一个弧面,在卡块55卡入卡槽54时,弧面与卡槽54的槽口发生相对滑动,弹簧59形变,卡块55在滑动槽50中移动,直至卡块55与卡槽50对齐,弹簧59复位,卡块55与卡槽54相互卡合,如此设计便于盖合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和图5所示,输液管2上设置有定位环21,定位环21相对输液管2外壁凸起,定位环21与输液管2固定连接,盒体 51或挡盖52上设置有适配于定位环21的环槽58,通过将定位环21卡入环槽58且挡盖52与盒体51盖合,使得定位环21被限位于环槽58中,即加热器5定于输液管2上,在输液使用时,加热器5不会受重力影响而相对输液管2移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现有中的输液管2均是由橡胶制成且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即将管槽53设计成S型,相同体积的加热器5中设置S型的管槽53相比直线型的管槽53,能够加热更长的输液管2,保证输液管 2内的液体能有足够的被加热时间,使得液体能够达到预期的温度;若要将输液管2内的液体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直线型的管槽53相比S型的管槽53所需的加热温度高,加热温度高还对对输液管2本身产生危害,使得输液管2软化和烫手,即S型的管槽53能对输液管2充分加热,所需加热温度低,能节约电能,对输液管2的影响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所示,若输液瓶1中的液体的温度已经是人体能接受的温度,那么加热器5并不需要一直处于加热状态,即在滴斗4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41,温度传感器41的探头穿过滴斗4的排气口处的塞子并伸入到滴斗4内的液体中,温度传感器41与加热器5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41检测滴斗4中的液体温度并将信息反馈给加热器5,加热器5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加热或不加热的操作,如此设计,使得整个输液器能够智能化,节约用电,降低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所示,保暖层6包括有棉层 61和反射层62,棉层61位于反射层62和输液管2外壁之间,反射层62为金属薄膜,利用金属薄膜可以将输液管2中散发出的热量反射回输液管2中,减少了热量的散发,棉层61采用棉花等布制材料,棉层61与输液管2的外壁贴合,棉层61另一面则为反射层62,反射层62只能将热量反射回输液管2中,但在保温方面还需要棉层61,棉层61能够对反射层62反射回的热量以及输液管2内的液体进行保温,热量散发的形式除了热传递,还有红外线散发,即反射层62所反射的热量,实则是反射红外线,棉层61则是减缓热传递,棉层61和反射层62的共同使用能够对输液管2中的液体进行保温;

棉层61可与输液管2外壁通过粘胶连接,通过棉层61与输液管2之间无空隙,使得保温效果最大化;棉层61也可为一个布套,套设于输液管2的外壁上,通过挡盖52和盒体51的盖合对保护层6进行夹紧,使得棉层61在输液管2上定位,具有保温效果,同时便于棉层61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棉层61与输液管2的两种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