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514发布日期:2019-03-05 18:14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颈椎病治疗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艾灸治疗器具,特别是颈椎病治疗康复枕。



背景技术:

现有艾灸治疗器具多种多样,但其结构不够灵活、合理,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病治疗康复枕,结构更加灵活、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椎病治疗康复枕,呈圆柱形的筒体圆柱面状筒壁的顶面均布设置有通孔,所有通孔沿筒体周向分成沿筒体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排;在任意连续布列的三排通孔—第一排通孔、第二排通孔及第三排通孔中,被第二排通孔隔开的非相邻的第一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固装有封堵其中每一个通孔且沿筒体径向从筒体正面上凸起的硬质凸起部,或者,位于非相邻的第一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之中的第二排通孔固装有封堵其中每一个通孔且沿筒体径向从筒体正面上凸起的硬质凸起部,硬质凸起部顶端表面呈球面状,在筒体圆柱面状筒壁位于其顶面与底面之间的部位开设有沿筒体长度方向排布且贯通体圆柱面状筒壁的直线段形孔隙,吊接部的上端经直线段形孔隙伸出至筒体外且设置有受直线段形孔隙卡挡而不能经直线段形孔隙穿至筒体内的卡阻滑动部,吊接部的中部及下端位于筒体内且其下端被卡阻滑动部悬吊在筒体内,吊接部的下端吊接固装有在筒体内悬空安设的呈圆柱形的艾灸烟雾释放筒,艾灸烟雾释放筒均布设置有贯通其周壁的灸烟释放孔,艾灸烟雾释放筒尾端筒口固设有防止经艾灸烟雾释放筒首端筒口插入艾灸烟雾释放筒内的圆柱形艾灸体从艾灸烟雾释放筒尾端筒口脱出且仅遮挡尾端筒口局部的阻挡部,吊接部的下端与卡阻滑动部沿直线段形孔隙长度方向与直线段形孔隙相互往复动摩擦配合或静摩擦配合,筒体的两端筒口分别通过螺纹固装有封住筒口的筒盖;筒盖内周面设置有的内螺纹与筒体的每端筒口外周面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啮合在一起,或者,筒盖外周面设置有的外螺纹与筒体的每端筒口内周面设置有的内螺纹相配合啮合在一起;筒盖的圆形端壁分别开设有贯通圆形端壁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在被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①朝着脱离筒体(枕体)一端筒口上脱离的方向拧动筒盖直至通过螺纹使通过卸离筒体后,将点燃冒烟的艾灸(艾灸条)依次经筒体被打开的筒口和艾灸烟雾释放筒首端筒口放入艾灸烟雾释放筒,用手沿直线段形孔隙长度方向拨动卡阻滑动部,将放置有艾灸的艾灸烟雾释放筒移动至艾灸烟雾释放筒内最中间位置,然后,及时通过螺纹将先前卸离筒口的筒盖及拧紧在筒口上并确保每端筒口均通过螺纹被筒盖固定封堵住;本实用新型筒体需在通气孔朝上的情况下水平移动,避免艾灸受重力脱离艾灸烟雾释放筒;把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现有不可口服的涂抹药液均匀搽在患者颈部(风池穴周围附近)上;将筒体水平放置在事先放置在床上的软枕上且通气孔朝上,患者仰卧在床上,其颈部背侧面枕在筒体和硬质凸起部上,保持风池穴朝下对准通孔及硬质凸起部,之后使患者头部在筒体上缓慢往复摇摆,硬质凸起部反作用给颈部施加按摩压力,旨在使患者颈部背侧面感受到沉、麻、胀的舒适感,外界空气则通过通气孔进入筒体内保持艾灸持续无明火燃烧,空气通过参与艾灸燃烧后变成的热气及艾灸燃烧所释放的烟雾依次通过灸烟释放孔、未固装有硬质凸起部的通孔熏在颈部背侧面风池穴及其周围的部位,继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及预防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梗塞的中医理疗目的。此外,健康人群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内装有的燃烧的艾灸烟熏其颈部背侧面,则有助于健康人群保健大脑、聪耳明目。②当需要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腰部或腿部进行灸烟熏疗时,患者应将其腰椎或腿部架空在床上方,然后在腰椎的下方或腿部的下方水平放置本实用新型以对腰椎或腿部进行灸疗,以此起到理疗患者寒湿於堵所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不便、遇寒加重等症疾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灵活、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所示局部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所示局部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筒盖外部的主视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颈椎病治疗康复枕,如图1、图1a、图2、图2a、图3、图4所示,呈圆柱形的筒体3圆柱面状筒壁的顶面均布设置有通孔4,所有通孔4沿筒体3周向分成沿筒体3长度方向排布的若干排;在任意连续布列的三排通孔—第一排通孔、第二排通孔及第三排通孔中,被第二排通孔隔开的非相邻的第一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固装有封堵其中每一个通孔4且沿筒体3径向从筒体3正面上凸起的硬质凸起部11,或者,位于非相邻的第一排通孔和第三排通孔之中的第二排通孔固装有封堵其中每一个通孔4且沿筒体3径向从筒体3正面上凸起的硬质凸起部11,硬质凸起部11顶端表面呈球面状,在筒体3圆柱面状筒壁位于其顶面与底面之间的部位开设有沿筒体3长度方向排布且贯通体圆柱面状筒壁的直线段形孔隙5,吊接部9的上端经直线段形孔隙5伸出至筒体3外且设置有受直线段形孔隙5卡挡而不能经直线段形孔隙5穿至筒体3内的卡阻滑动部10,吊接部9的中部及下端位于筒体3内且其下端被卡阻滑动部10悬吊在筒体3内,吊接部9的下端吊接固装有在筒体3内悬空安设的呈圆柱形的艾灸烟雾释放筒8,艾灸烟雾释放筒8均布设置有贯通其周壁的灸烟释放孔7,艾灸烟雾释放筒8尾端筒口固设有防止经艾灸烟雾释放筒8首端筒口插入艾灸烟雾释放筒8内的圆柱形艾灸体从艾灸烟雾释放筒8尾端筒口脱出且仅遮挡尾端筒口局部的阻挡部,吊接部9的下端与卡阻滑动部10沿直线段形孔隙5长度方向与直线段形孔隙5相互往复动摩擦配合或静摩擦配合,筒体3的两端筒口分别通过螺纹固装有封住筒口的筒盖2;筒盖2内周面设置有的内螺纹与筒体3的两端筒口外周面设置有的外螺纹相配合啮合在一起,或者,筒盖2外周面设置有的外螺纹与筒体3的两端筒口内周面设置有的内螺纹相配合啮合在一起;筒盖2的圆形端壁分别开设有贯通圆形端壁的通气孔。

如图1所示,通气孔为若干个在每个筒盖2上均匀散布的圆形孔1。

如图3、图4所示,通气孔为一个在在每个筒盖2上开设的弓形孔12,弓形孔12所在圆与筒盖2的圆形端壁圆心重合,筒盖2的圆形端壁外表面通过安装在圆形端壁圆心处的转轴安装有可围绕转轴所在点位转动全部或局部封挡弓形孔12或全部或局部敞开弓形孔12的扇形片体13,扇形片体13沿自身转动方向与圆形端壁相互往复动摩擦配合或静摩擦配合。当患者颈部枕正确枕在内装有的艾灸正在燃烧放热时的本实用新型筒体上时,辅助患者的中医理疗师和患者本人可通过由弓形孔12、转轴及扇形片体13组配成的可调进气量的风门实时调节在单位时间通过通气孔进入筒体内的进气量,以控制艾灸在燃烧时的温度、艾灸在单位时间所释放的热量及艾灸的连续燃烧时间。

如图2所示,硬质凸起部11由玛瑙石或磁性物构成。玛瑙石或磁性更加有利于对颈部的灸疗效果。

如图2所示,相邻两排通孔4沿筒体3长度方向相互错开布设。

如图1、图2、图3所示,艾灸烟雾释放筒8长度方向沿筒体3长度方向设置。

如图1、图1a、图2、图2a、图3所示,阻挡部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呈直线段形且相互交叉连为一体的呈条形或棒状的固定体6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