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464发布日期:2019-05-15 23:0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电导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



背景技术:

超声电导仪是一种以超声波为主要动力,实现药物的无针注射靶位透药的电子医疗设备。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聚焦辐射压产生冲击力,使机械能转化为强力动能,将药物发射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无针注射的效果。

超声电导仪及主要包括主机和电极探头,其附件有电极贴片和药片。现有超声电导仪的电极探头如图1和图2所示,电极探头上设置有定位柱;电极贴片如图3和图4所示,电极贴片上设置有定位孔。使用时,如图5所示,电极贴片内放置药片,并且电极贴片贴到人体上;再将电极探头贴到电极贴片上,定位柱插入定位孔;最后用胶布粘在人体上并压住电极探头使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保持贴合,或者用一弹性圈将电极探头捆到人体上使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保持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是指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的组合。如前所述,现有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并没有连接,只是靠定位柱插入定位孔避免二者相对旋转和平移,然后靠其他外加物件防止二者分离。但靠胶布压住电极探头或靠弹性圈捆绑有以下缺点:(1)需要使用外加物件,附件数量多,操作麻烦。(2)不能有效防止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分离,电极探头易脱落,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不易分离的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包括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电极探头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各连接柱以电极探头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端部向外膨胀形成圆滑的膨胀部;电极贴片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柱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顶部内平行设置有两个弹簧条,两个弹簧条之间形成膨胀部进入口;连接柱位于连接孔内,弹簧条限制膨胀部外移。

具体的:电极探头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各连接柱以电极探头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端部连接有磁性片;电极贴片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柱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底部内设置有铁片;连接柱位于连接孔内,磁性片与铁片吸合。

具体的:电极探头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各连接柱以电极探头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内沿连接柱径向设置有两端收缩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两个钢球和位于两个钢球之间的弹簧,弹簧的弹力使两个钢球分别露出通孔两端;电极贴片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柱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孔壁上设置有凹环;连接柱位于连接孔内,钢球露出通孔的部分位于凹环内。

具体的:电极贴片顶面上设置有不干胶,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通过不干胶粘合。

进一步的是:电极探头边缘上在电极探头与电极贴片结合处设置有拆卸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可拆卸连接,不必使用其他附件,即可保证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贴合,省去了连接附件,简化了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贴合操作。

(2)上述列举的各具体连接方式均可以保证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有效连接,不易分离,提高了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极探头结构图;

图2是现有电极探头剖视图;

图3是现有电极贴片结构图;

图4是现有电极贴片剖视图;

图5是现有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使用状态图;

图6是第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的结构图;

图7是第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片的结构图;

图8是第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片的连接孔放大图;

图9是第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的连接图;

图10是第二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的结构图;

图11是第二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片的结构图;

图12是第二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的连接图;

图13是第三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的结构图;

图14是第三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贴片的结构图;

图15是第三种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的连接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中标记为:电极探头1、定位柱11、连接柱12、膨胀部13、磁性片14、通孔15、钢球16、弹簧17、拆卸凹槽18、电极贴片2、定位孔21、连接孔22、弹簧条23、膨胀部进入口24、铁片25、凹环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包括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现有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本身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只是具有定位柱11和定位孔21,定位柱11插入定位孔21可防止二者相对旋转和平移,但不能防止二者分离,需要外加其他附件防止二者分离。本实用性的超声电导仪治疗终端的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自身即可连接避免分离,可省去其他附件并简化操作。

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如图6至图9所示,电极探头1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12,各连接柱12以电极探头1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12端部向外膨胀形成圆滑的膨胀部13;电极贴片2上设置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与连接柱12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22顶部内平行设置有两个弹簧条23,两个弹簧条23之间形成膨胀部进入口24;连接柱12位于连接孔22内,弹簧条23限制膨胀部13外移。

本方式类似现有技术中的按扣,连接柱12、膨胀部13、连接孔22和弹簧条23均可参照现有技术的按扣设置。将连接柱12与连接孔22对齐,挤压二者,膨胀部13即可撑开弹簧条23,连接柱12完全进入连接孔22后,弹簧条23回弹,防止弹簧条23。

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也可以如图10至图12所示,电极探头1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12,各连接柱12以电极探头1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12端部连接有磁性片14;电极贴片2上设置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与连接柱12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22底部内设置有铁片25;连接柱12位于连接孔22内,磁性片14与铁片25吸合。

本方式将连接柱12与连接孔22对齐,连接柱12进入连接孔22磁性片14与铁片25吸合即可将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连接。

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也可以如图13至图15所示,电极探头1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柱12,各连接柱12以电极探头1轴线为中心圆周阵列,连接柱12内沿连接柱12径向设置有两端收缩的通孔15,通孔15内设置有两个钢球16和位于两个钢球16之间的弹簧17,弹簧17的弹力使两个钢球16分别露出通孔15两端;电极贴片2上设置有连接孔22,连接孔22与连接柱12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孔22孔壁上设置有凹环26;连接柱12位于连接孔22内,钢球16露出通孔15的部分位于凹环26内。

本方式将连接柱12与连接孔22对齐,挤压二者,连接孔22使钢球16回退,连接柱12完全进入连接孔22后,弹簧17使钢球16回弹进入凹环26,即可将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连接。

电极探头1和电极贴片2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还可以是电极贴片2顶面上设置有不干胶,电极探头1与电极贴片2通过不干胶粘合。

上述各方式均可以保证电极探头和电极贴片有效连接,不易分离。为了方便将电极探头1与电极贴片2分离,如图16所示,电极探头1边缘上在电极探头1与电极贴片2结合处设置有拆卸凹槽18。指甲伸入拆卸凹槽18或者采用其他薄片伸入拆卸凹槽18即可将电极探头1与电极贴片2撬开,使二者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