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162发布日期:2019-08-09 21: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具有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磁体单元、被磁体单元包围的患者容纳区域、患者卧榻和围绕患者容纳区域布置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检查中,借助高频脉冲偏转检查对象、例如患者的原子的自旋并且测量原子发射的信号。为了避免在磁共振检查期间由于环境和/或对环境产生的干扰,磁共振装置为此布置在屏蔽的检查室内。屏蔽的检查室在此包括高频屏蔽。但是,这样的屏蔽的检查室在其安装方面是极昂贵且麻烦的。此外,这样的麻烦的高频屏蔽也使磁共振装置搬迁到另外的检查室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尤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的简单且低成本的高频屏蔽。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来解决。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优选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共振装置,具有:磁体单元;高频天线单元;具有用于安置患者的安置区域的患者卧榻;患者容纳区域,其至少部分地被磁体单元和/或高频天线单元圆柱形地包围并且包括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和围绕患者容纳区域布置的高频屏蔽单元。

提出了高频屏蔽单元具有带有至少一个舱房壳的舱房单元,其中舱房单元覆盖布置在磁体单元外部的患者容纳区域的部分区域,其中舱房单元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的打开单元。

患者容纳区域优选包括设计和/或设置为用于容纳和/或安置患者的磁共振装置内的区域。优选地,患者容纳区域还包括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此外,患者容纳区域包括磁共振装置的检查区域,其中患者、特别是患者的待检查的身体区域针对磁共振检查布置在检查区域内。检查区域包括磁共振装置的对称中心。对称中心优选包括在磁共振装置内包括最均匀的磁场的磁共振装置内的区域。

借助打开单元可以打开和/或闭合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例如通过相对于患者安置装置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特别地,借助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可以相对于患者安置装置打开和/或闭合至少一个舱房壳。至少一个舱房壳优选与患者安置装置一起完整地围绕和/或包围布置在磁体单元外部的患者容纳区域的部分区域。特别地,至少一个舱房壳与患者安置装置一起完整地围绕和/或包围可最大地布置在磁体单元外部的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

特别地,舱房单元、特别是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围绕和/或包围安置区域和/或患者容纳区域,使得在至少一个舱房壳在患者卧榻上闭合的状态下,至少一个舱房壳与患者卧榻一起围成围绕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封闭的外壳和/或封闭的围罩。在此优选地,患者卧榻与磁体单元对接和/或与磁体单元耦合。

高频屏蔽单元优选包括对患者容纳区域与高频天线单元一起关于高频辐射相对于患者容纳区域和/或高频天线单元的环境进行屏蔽和/或解耦的材料和/或结构。特别地,高频屏蔽单元的舱房单元、优选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包括对患者容纳区域和高频天线单元关于高频辐射相对于患者容纳区域和/或高频天线单元的环境进行屏蔽和/或解耦的材料和/或结构。高频屏蔽单元由此构成包括患者容纳区域并且直接围绕患者容纳区域布置的屏蔽的舱房。

高频屏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屏蔽元件,其由舱房单元、特别是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构成。高频屏蔽单元除了至少一个舱房壳之外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屏蔽元件,其中另外的屏蔽元件可以布置在患者卧榻内。这使得能够借助高频屏蔽单元围绕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实现对高频射线的封闭屏蔽。此外,高频屏蔽单元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屏蔽元件,其中另外的屏蔽元件可以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和磁体单元之间。这也使得能够在磁共振装置内借助围绕整个患者容纳区域的高频屏蔽单元实现对高频射线的封闭屏蔽。

本实用新型使得能够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的简单且低成本的高频屏蔽单元。此外,可以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装置的特别紧凑的高频屏蔽单元。特别地,借助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频屏蔽单元可以提供直接布置在磁共振装置上的、直接围绕患者容纳区域和/或安置区域的高频屏蔽单元。特别有利地,借助这样构造的高频屏蔽单元可以实现磁共振装置的灵活定位。

此外,借助打开单元、特别是借助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可以有利地实现高频屏蔽单元、特别是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特别简单的打开和闭合。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舱房壳布置在磁体单元的、具有磁体单元的引入口的一侧。磁体单元的引入口包括检查区域的引入口,其中检查区域优选被磁体单元圆柱形地围绕。为了进行磁共振检查,患者被安置在患者卧榻上、特别是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上,然后患者卧榻与患者一起通过引入口被引入被磁体单元圆柱形地围绕的检查区域中。

通过将至少一个舱房壳布置在磁体单元的具有引入口的一侧,可以提供不受打开的至少一个舱房壳限制的、打开单元的开口的大的开口区域。此外,可以有利地实现患者在患者卧榻上、特别是在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上的特别简单的定位,因为可以特别有利地防止至少一个舱房壳妨碍和/或限制患者的定位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构造设置为,至少一个舱房壳借助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磁体单元上和/或磁体单元的壳体单元上。在此特别地,旋转关节单元的具有旋转轴的旋转关节和/或旋转轴承布置在磁体单元上和/或磁体单元的壳体单元上。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具有如下优点,即,对于患者在患者卧榻和/或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上的安置和/或定位,通过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提供至少一个舱房壳的特别大的开口区域。这也能够实现患者在患者卧榻和/或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上的简单的安置和/或定位。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为,打开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辅助单元,其布置在至少一个舱房壳与磁体单元和/或磁体单元的壳体单元之间。优选地,至少一个辅助单元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弹簧、特别是至少一个张力弹簧的弹簧单元,其辅助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替换地或附加地,辅助单元还可以具有辅助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和/或闭合的液压单元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合理的其它单元。由此,对于照料磁共振检查的医学操作人员来说,仅需小的力量消耗来打开和闭合高频屏蔽单元、特别是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

特别地,仅通过唯一地借助旋转关节单元能够打开的舱房壳,由此可以实现简单的打开和/或闭合,从而医学操作人员仅需使用小的力量消耗来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壳。这还能够实现至少一个舱房壳的平缓闭合,从而还可以提高安置在安置区域上的患者的舒适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辅助单元构造为,使得在超过至少一个舱房单元与患者卧榻之间的张角的情况下,自动借助至少一个辅助单元使至少一个舱房单元进入打开位置。由此,可以在打开至少一个舱房壳时对于医学操作人员和/或对于患者有利地实现高频屏蔽单元的高安全性。这也使得能够在打开至少一个舱房壳期间实现医学操作人员对舱房单元的简单且省力的操作。在此优选地,借助辅助单元保持至少一个舱房壳处于该打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中可以设置为,舱房单元具有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并且打开单元具有第一旋转关节单元和第二旋转关节单元,其中第一旋转关节单元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而第二旋转关节单元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优选地,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与患者安置装置一起完整地围绕和/或包围布置在磁体单元外部的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特别地,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围绕和/或包围安置区域,使得在两个舱房壳在患者卧榻上闭合的状态下,两个舱房壳与患者卧榻一起围成围绕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封闭的外壳和/或围罩。

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能够实现舱房单元的特别简单的打开和/或闭合。特别地,在此替代一个大的舱房壳,提供两个小的舱房壳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从而能够实现操作者以小的力量消耗打开和/或闭合各个舱房壳、特别是第一舱房壳和/或第二舱房壳。此外,在此基于两个小的舱房壳还可以减小用于打开舱房壳的占地面积。

优选地,在此,第一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磁体单元上和/或磁体单元的壳体单元上,由此可以提供第一旋转关节单元的特别省空间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扩展中可以设置为,第二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患者卧榻上。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可以实现,能够针对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提供大的入口区域和/或进入区域。基于用于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大的入口区域和/或进入区域,使得能够在准备磁共振检查期间简单且舒适地定位和/或安置患者。

当第二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患者卧榻的背向磁体单元的一侧时,同样可以提供用于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特别大的入口区域和/或进入区域。此外,基于用于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大的入口区域和/或进入区域,同样能够简单且舒适地定位和/或安置患者。

由于第二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患者卧榻的背向磁体单元的一侧,因此第二舱房壳与第一舱房壳相反地铰接,从而两个舱房壳在相反的方向上打开。特别有利地,为了打开舱房单元,借助第一旋转关节单元向上旋转和/或打开第一舱房壳,并且借助第二旋转关节单元向上旋转和/或打开第二舱房壳,其中第一舱房壳的开口侧面向第二舱房壳的开口侧。在此,向上旋转和/或打开尤其应当理解为,为了打开第一舱房壳和/或第二舱房壳,在与第一舱房壳和/或第二舱房壳的重力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特别是旋转和/或摆动第一舱房壳和/或第二舱房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构造中可以设置为,舱房单元具有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并且打开单元具有移动单元,其中旋转关节单元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而移动单元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能够实现舱房单元的特别简单的打开和/或闭合。特别地,在此,替代一个大的舱房壳,提供两个小的舱房壳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从而能够实现操作者以小的力量消耗打开和/或闭合各个舱房壳、特别是第一舱房壳和/或第二舱房壳。此外,在此,基于两个小的舱房壳和移动单元,还可以减小用于打开舱房壳的占地面积。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为,移动单元具有布置在患者卧榻上的导引单元。优选地,导引单元设计为,使得第二舱房壳可以相对于患者卧榻移动、特别是平移,以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特别地,导引单元在此可以设计为,使得第二舱房壳以与患者卧榻的安置面平行地可移动和/或可平移的方式安置在导引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使医学操作人员能够简单地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特别地,在此能够与医学操作人员的身高无关地简单且容易地借助移动单元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特别是第二舱房壳。优选地,导引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轨道,其布置在患者卧榻上且在其中或在其上可移动地安置第二舱房壳。特别有利地,在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的在第二舱房壳闭合的状态下被第二舱房壳覆盖的区域可以自由进入、特别是构造为是向上开放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移动单元可以布置在患者卧榻的背向磁体单元的一侧。患者卧榻的背向磁体单元的一侧优选布置在将患者卧榻引入被磁体单元围绕的检查区域时首先引入检查区域的、面向磁体单元的一侧对面。优选患者卧榻的安置区域布置在患者卧榻的面向磁体单元的一侧和患者卧榻的背向磁体单元的一侧之间。

通过该构造可以实现如下优点,即,与第一舱房壳合作,可以提供用于将患者安置和/或定位到患者卧榻上的特别大的进入区域、特别是向上开放的进入区域。特别有利地,当用于打开或闭合舱房单元的第一舱房壳的旋转关节单元布置在磁体单元上和/或磁体单元的壳体单元上时,可以实现这一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扩展中可以设置为,为了打开舱房单元,可以借助旋转关节单元向上打开第一舱房壳,并且可以借助移动单元将第二舱房壳移动远离磁体单元。在此特别有利地,也可以与第一舱房壳无关地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此外,也可以有利地与第二舱房壳无关地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该构造,也可以有利地提供在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用于将患者安置和/或定位到患者卧榻上的特别大的进入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构造中可以设置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的移动单元布置在第一舱房壳上。由此可以提供特别省空间的舱房单元。特别地,舱房单元还可以在打开状态下或在部分打开状态下特别紧凑且省空间地构造。例如舱房单元在仅打开第二舱房壳的舱房单元部分打开的状态下的占地面积可以仅相应于闭合的第一舱房壳的占地面积。此外,舱房单元在第一舱房单元和第二舱房壳都打开的舱房单元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的占地面积也可以仅相应于打开的第一舱房壳的占地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舱房壳具有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并且第二舱房壳具有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其中移动单元布置在第一舱房壳上,使得为了打开舱房单元,在第一舱房壳的方向上和/或在磁体单元的方向上移动第二舱房壳,并且在此第一舱房壳的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与第二舱房壳的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平行。由此可以有利地防止在舱房单元的打开过程期间不期望地限制患者容纳区域和/或安置区域。此外,在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舱房壳与第二舱房壳一起构成对于第一舱房壳的进一步的打开过程特别紧凑的舱房单元。特别有利地,当在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舱房壳的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与第二舱房壳的背向患者卧榻的边缘区域平行时,可以实现这一点。

此外可以设置为,旋转关节单元设计为用于在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一起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和第二舱房壳。优选地,在旋转移动、特别是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时,第二舱房壳由此也一起移动,因为第二舱房壳借助移动单元布置在第一舱房壳上和/或与第一舱房壳耦合。一般地,仅在第二舱房壳打开的状态下借助旋转关节单元移动、特别是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以减小作用于旋转关节单元上的重量和/或提高舱房单元的安全性。此外,这样还可以使借助旋转关节单元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期间的占地面积最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构造中,打开单元还可以具有控制单元,其设计为,自动和/或自动化地调节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这能够针对医学操作人员实现高舒适度,因为在此可以取消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手动打开和/或闭合。

控制单元为此可以具有电动机和/或驱动单元,借助其可以产生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驱动力矩。此外,控制单元还可以具有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另外的所需的单元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合理的单元。

此外,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控制软件和/或控制程序,其在控制单元的处理器中执行,以调节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控制软件和/或控制程序在此可以存储在例如控制单元包括的电子存储单元中。此外,存储单元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控制单元外部和/或患者卧榻外部和/或磁共振装置外部的外部存储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控制单元采集患者卧榻与磁体单元的耦合状态,其中可以借助控制单元自动和/或自动化地依据患者卧榻的耦合状态调节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这能够针对医学操作人员实现高舒适度,因为例如在将患者卧榻与磁体单元解耦和/或断开时,控制单元可以自动和/或自动化地实施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打开。同样,在将患者卧榻与磁体单元耦合和/或对接时,控制单元可以自动和/或自动化地实施舱房单元的仍打开的舱房壳的闭合。由此,可以减小和/或简化医学操作人员例如在准备磁共振检查期间的工作负荷。此外,还可以有利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因为例如在将患者卧榻与磁体单元断开之后立即执行舱房单元的至少一个舱房壳的自动和/或自动化的打开。

特别有利地,借助控制单元可以调节舱房单元的第二舱房壳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由此使得医学操作人员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覆盖物的操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借助于附图由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给出。

附图中: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具有高频屏蔽单元的磁共振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处于闭合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3示出了具有处于打开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4示出了具有处于闭合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5示出了具有处于打开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6示出了具有处于闭合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7示出了具有处于打开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8示出了具有处于闭合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图9示出了具有处于部分打开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以及

图10示出了具有处于打开状态的高频屏蔽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磁共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磁共振装置10。磁共振装置10布置在检查室内。磁共振装置10包括磁体单元11,磁体单元11包括超导主磁体12,用于产生强的、特别是恒定的主磁场13。此外,磁体单元11具有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单元14,磁场梯度用于在成像期间进行位置编码。梯度线圈单元14借助磁共振装置10的梯度控制单元15控制。

磁共振装置10还包括高频天线单元16,用于激励在由主磁体12产生的主磁场13中产生的极化。高频天线单元16由磁共振装置10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17控制,并且向被磁体单元11和高频天线单元17包围的磁共振装置10的检查区域18中入射高频磁共振序列。

此外,磁共振装置10包括用于容纳患者20的患者容纳区域19。患者容纳区域19在本实施例中被构造为圆柱形的,并且在圆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被磁体单元11和高频天线单元16圆柱形地包围。患者容纳区域19还包括磁共振装置10的检查区域18。

患者15可以借助磁共振装置10的患者卧榻21、特别是患者卧榻21的卧榻板22移入和/或驶入检查区域18。为此,患者卧榻21、特别是患者卧榻21的卧榻板22在患者容纳区域19内是可移动的。患者卧榻21、特别是患者卧榻21的卧榻板22具有用于安置患者20的安置区域23。此外,患者容纳区域19包含患者卧榻21的安置区域23。患者容纳区域19由此还包括布置在磁体单元11外部的区域。

此外,患者卧榻21构造为独立于磁体单元11地可移动。为此,患者卧榻21具有移动机构24。此外,患者卧榻21还具有耦合单元25,借助耦合单元,患者卧榻21可以与磁体单元11耦合和/或对接。为此,磁体单元11还具有与患者卧榻21的耦合单元25对应的耦合单元26。患者卧榻21借助两个耦合单元25、26与磁体单元11耦合或解耦。

为了控制主磁体12、梯度控制单元15,并且为了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17,磁共振装置10具有系统控制单元27。系统控制单元27对磁共振装置10进行中央控制,例如执行预先确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此外,系统控制单元27包括未详细示出的分析单元,用于对在磁共振检查期间采集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磁共振装置10包括用户接口28,用户接口与系统控制单元27连接。可以在用户接口28的显示单元29上、例如在至少一个监视器上向医学操作人员显示例如成像参数的控制信息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此外,用户接口28具有输入单元30,医学操作人员可以借助输入单元在测量过程期间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为了屏蔽高频射线,磁共振装置10具有高频屏蔽单元100,200,300,400。高频屏蔽单元100,200,300,400具有舱房单元101,201,301,401和尾部舱房单元102,202,302,402。舱房单元101,201,301,401和尾部舱房单元102,202,302,402围绕布置在磁体单元11外部的患者容纳区域19的部分区域。尾部舱房单元102,202,302,402在此构造为胶囊状的并且完全包围磁体单元11的开口(图1至图10)。

高频屏蔽单元100,200,300,400具有布置在患者卧榻21内的另外的屏蔽元件31。此外,高频屏蔽单元100,200,300,400具有布置在磁体单元11和高频天线单元16之间的另外的屏蔽元件32。在舱房单元101,201,301,401闭合的状态和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耦合的状态下,舱房单元101,201,301,401与布置在患者卧榻21内的屏蔽元件31及布置在磁体单元11和高频天线单元16之间的屏蔽元件32一起,完整地和/或完全包围和/或围绕患者容纳区域19和安置区域23(图1至图10)。

舱房单元101,201,301,401布置在具有磁体单元11的引入口的一侧、特别是在磁体单元11的前侧。引入口设置为用于将患者20引入被磁体单元11圆柱形地包围的患者容纳区域19的部分区域(图1至图10)。

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高频天线屏蔽单元100的第一实施例。高频屏蔽单元100具有带有唯一的舱房壳103的舱房单元101,借助舱房壳可以覆盖处于磁体单元11外部的患者容纳区域19和/或患者卧榻21的安置区域23。舱房壳103在磁体单元11上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具有引入口的一侧。此外,高频屏蔽单元100、特别是舱房单元101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旋转关节单元105的打开单元104。打开单元104、特别是打开单元104的旋转关节单元105在磁体单元11上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具有引入口的一侧。旋转关节单元105在此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具有引入口的一侧,使得在舱房单元101闭合的状态下,舱房壳103完整地和/或完全包围和/或围绕安置区域23和磁体单元11的引入口。

优选地,磁体单元11在此具有包围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打开单元104、特别是旋转关节单元105在此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图2和图3)。

借助打开单元104、特别是借助旋转关节单元105,可以通过简单地围绕旋转关节单元105的旋转轴106旋转舱房壳103来打开和/或在打开的情况下闭合舱房壳103。图2示出了舱房单元101的闭合状态,其中舱房壳103直接紧靠在患者卧榻16上。图3示出了舱房单元101的打开状态,其中舱房壳103围绕旋转关节单元105的旋转轴106旋转,由此患者卧榻21的安置区域23构造为至少部分地向上开放。在该打开状态下,舱房壳103与患者卧榻21无接触。

此外,打开单元104具有辅助单元107,其布置在舱房单元101的舱房壳103与磁体单元11、特别是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之间。辅助单元107包括具有弹簧的弹簧单元108,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由张力弹簧构成,弹簧单元辅助至少一个舱房壳103的打开(图2和图3)。替换地或附加地,弹簧单元108也可以具有与张力弹簧不同地构造的弹簧。替换地或附加地,辅助单元107也可以具有辅助至少一个舱房壳103打开和/或闭合的液压单元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合理的其它单元。

此外,辅助单元107构造为,使得在超过舱房壳103和患者卧榻21之间的舱房壳103的张角α时,借助辅助单元107自动和/或自动化地使舱房壳103进入打开位置。为此,辅助单元107的弹簧、特别是张力弹簧具有在达到张角α时大于舱房壳103的重力的弹力。优选地,患者卧榻21和舱房壳103之间的张角α为最大50°、优选最小45°、优选最小40°、优选最小35°、特别优选最小30°。在打开位置,舱房壳103相对于患者卧榻21具有大于张角α的角度。张角α根据面向患者卧榻21的舱房壳103的底边相对于患者卧榻21的安置面来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舱房壳103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其中舱房壳103与引入方向相反地逐渐变细。作为其替换,舱房壳103和/或舱房单元101也可以具有与之不同的形状。

借助弹簧单元108,医学操作人员可以简单且无需大的力量消耗地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壳102。此外,由于辅助单元107、特别是弹簧单元108的弹力,也可以在舱房壳103的闭合过程期间实现舱房壳103的平缓闭合。

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200的替换实施例。保持基本上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原则上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的描述基本上限于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其中关于保持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参考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200、特别是舱房单元201的替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舱房单元201具有第一舱房壳203和第二舱房壳207。第一舱房壳203和第二舱房壳210在患者卧榻21的纵向34的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覆盖患者卧榻21的整个安置区域23,其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对接的状态下可以处于磁体单元11外部。

类似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舱房单元201同样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一舱房壳203具有与第二舱房壳207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

高频屏蔽单元200、特别是舱房单元201还具有带有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和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的打开单元204。在此,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203。优选地,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其中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相应于图2和图3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关节单元1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第一舱房壳203借助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

此外,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单元207。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布置在患者卧榻21上。在此,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布置在患者卧榻21的背向磁体单元11的一侧、特别是布置在患者卧榻21的安置区域23的背向磁体单元11的一侧。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第二舱房壳207借助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继续布置在患者卧榻21上。

图4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舱房单元201。图5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舱房单元201。为了打开舱房单元201,医学操作人员借助第一旋转关节单元205向上旋转和/或打开第一舱房壳203。此外,医学操作人员借助第二旋转关节单元208同样向上旋转和/或打开第二舱房单元207。第一舱房壳203的开口侧在此面向第二舱房壳208的开口侧。第一舱房壳203在此与第二舱房壳207相反地铰接(angeschlagen),从而两个舱房壳203,207相反地打开。

附加地,图4和图5中示出的舱房单元201也可以具有如关于图2和图3的实施例描述的辅助单元107。

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300的替换实施例。基本上保持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原则上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的描述基本上限于与图2至图5中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其中关于保持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参考图2至图5中的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300、特别是舱房单元301的替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舱房单元301具有第一舱房壳303和第二舱房壳307。第一舱房壳303和第二舱房壳307在患者卧榻21的纵向34的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覆盖患者卧榻21的整个安置区域23,其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对接的状态下可以处于磁体单元11外部。

类似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舱房单元301同样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一舱房壳303具有与第二舱房壳307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

高频屏蔽单元300、特别是舱房单元301还具有带有旋转关节单元305的打开单元304和移动单元308。在此,旋转关节单元305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303。为此,旋转关节单元3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其中旋转关节单元3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相应于图2和图3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关节单元1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第一舱房壳303借助旋转关节单元3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

移动单元308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307。移动单元308为此具有布置在患者卧榻21上的导引单元309。特别地,移动单元308的导引单元309在患者卧榻21上布置在患者卧榻21的背向磁体单元11的一侧、特别是布置在患者卧榻21的安置区域23的背向磁体单元11的一侧。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第二舱房壳307借助移动单元308继续布置在患者卧榻21上。

图6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舱房单元301。图7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舱房单元301。

为了打开舱房单元301,医学操作人员借助第一旋转关节单元305向上旋转和/或打开第一舱房壳303。此外,医学操作人员借助移动单元308同样打开第二舱房壳307。在此,借助移动单元308、特别是导引单元309,将第二舱房壳307在患者卧榻21的纵向34的相反方向上移动远离磁体单元。特别地,导引单元309在此可以设计为,使得第二舱房壳307以与患者卧榻21的安置面平行地可移动和/或可平移的方式安置在导引单元309上。

附加地,图6和图7中示出的舱房单元301也可以具有如关于图2和图3的实施例描述的辅助单元107。

舱房单元303、特别是打开单元304还具有控制单元310。控制单元310设计为,自动调节特别是舱房单元301的第二舱房壳307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图6和图7)。在此,首先可以借助控制单元310采集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的耦合状态。然后借助控制单元310自动和/或自动化地依据患者卧榻21的耦合状态调节舱房单元301的第二舱房壳307的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

控制单元310为此可以具有电动机和/或驱动单元,其设计为,用于产生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301的第二舱房壳307的驱动力矩。此外,控制单元310还可以具有用于打开和/或闭合舱房单元301的第二舱房壳307的所需的其它单元和/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视为合理的单元。

此外,控制单元310还可以包括控制软件和/或控制程序,其在控制单元310的处理器中执行,以调节舱房单元的第二舱房壳307的打开状态和/或闭合状态。控制软件和/或控制程序在此可以存储在例如控制单元310包含的电子存储单元中。此外,存储单元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控制单元310外部和/或患者卧榻21外部和/或磁共振装置10外部的外部存储单元。

在图8至图10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400的替换实施例。基本上保持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原则上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的描述基本上限于与图2至图7中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其中关于保持相同的部件、特征和功能,参考图2至图7中的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8至图10中示出了高频屏蔽单元400、特别是舱房单元401的替换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舱房单元401具有第一舱房壳403和第二舱房壳407。第一舱房壳403和第二舱房壳407在患者卧榻21的纵向34的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覆盖患者卧榻21的整个安置区域23,其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对接的状态下可以处于磁体单元11外部。

类似于图2和图3中的实施例,舱房单元401同样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第一舱房壳403具有与第二舱房壳407的长度基本上相同的长度。

高频屏蔽单元400、特别是舱房单元401还具有带有旋转关节单元405的打开单元404和移动单元408。在此,旋转关节单元405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一舱房壳403。为此,旋转关节单元4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其中旋转关节单元4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相应于图2和图3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关节单元105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的布置。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第一舱房壳403借助旋转关节单元405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

移动单元408设计为用于打开和/或闭合第二舱房壳407。移动单元408为此具有导引单元409,其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上。由此,在患者卧榻21与磁体单元11解耦的状态下,借助移动单元408将第二舱房壳407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上,由此布置在磁体单元11上、特别是布置在磁体单元11的壳体单元33上。

移动单元408的导引单元409可以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的外侧或也可以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单元408的导引单元409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的内侧。移动单元408、特别是移动单元408的导引单元409在此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上,使得第二舱房壳407向第一舱房壳403的方向和/或向磁体单元11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二舱房壳407。第一舱房壳403具有背向患者卧榻21的边缘区域410,并且第二舱房壳407也具有背向患者卧榻21的边缘区域411。移动单元408、特别是移动单元408的导引单元409在此布置在第一舱房壳403上,使得为了打开第一舱房壳403,第二舱房壳407向第一舱房壳403的方向和/或向磁体单元11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此第一舱房壳403的背向患者卧榻21的边缘区域410与第二舱房壳407的背向患者卧榻21的边缘区域411平行。

图8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舱房单元401。图9示出了处于部分打开状态的舱房单元401。图10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舱房单元401。

如果借助旋转关节单元405将第一舱房壳403打开、特别是从闭合状态向上围绕旋转关节单元405的旋转轴旋转,或将第一舱房壳403闭合、特别是从打开状态向下围绕旋转关节单元405的旋转轴旋转,则由此第二舱房壳407也与第一舱房壳403一起移动。

附加地,图8至图10中示出的舱房单元401也可以具有关于图2和图3的实施例描述的辅助单元107。

此外,图8至图10中示出的舱房单元401也可以具有如关于图6和图7的实施例描述的控制单元310,用于至少部分地自动和/或自动化地调节两个舱房壳403,407中的至少一个的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此外,图4和图5中示出的舱房单元201也可以具有如关于图6和图7的实施例描述的控制单元310,用于至少部分地自动和/或自动化地调节两个舱房壳203,207中的至少一个的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此外,图2和图3中示出的舱房单元101也可以具有如关于图6和图7的实施例描述的控制单元310,用于至少部分地自动和/或自动化地调节舱房壳103的闭合状态或打开状态。

虽然本实用新型在细节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阐述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公开的示例,并且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导出其它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