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547发布日期:2019-05-11 01:0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羊驼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体重55-65千克,头体长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点像绵羊,一般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驼存在。雌性羊驼妊娠期11.5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羊驼性情温驯,伶俐而通人性,除野生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适于圈养,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羊驼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世界现有约300万只左右,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的维多利亚州以及新南威尔士州。

羊驼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养殖房进行定期的消毒,现有的消毒装置需要人工进行喷洒,工人在操作的过程,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包括水槽和支撑杆,所述水槽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万向轮,所述水槽的侧边转动连接有拉把,所述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焊接有喷淋架,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淋架端部的喷淋头连通,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套接有灯架,所述灯架的外壁均匀分布有三个反光罩,所述三个反光罩的内部均架设有紫外灯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槽为敞口的长方体结构,且水槽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弧形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杆的轴线与水槽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紫外灯管的轴线与支撑杆的轴线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喷淋头共设置有九个,且相邻位置的两个喷淋头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在水槽的内部通过支撑座架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部套接有灯架,且灯架的外部等距设置有三个反光罩,反光罩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灯管,这样在对养殖房进行消毒的时候,直接将消毒装置移动到养殖房的中央通过紫外灯管能够对整个养殖房进行消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最后,在支撑架的顶部架设有喷淋架,喷淋架的的侧边等距设置有九个喷淋头,而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泵,通过潜水泵的输出端向喷淋架的喷头进行供水,这样能够对周边进行喷消毒水,相比于人工喷射,这种喷射方式辐射范围更广,能算短消毒水喷洒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养殖房消毒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潜水泵、2-万向轮、3-水槽、4-支撑座、5-支撑杆、6-灯架、7-紫外灯管、8-喷淋架、9-拉把、10-喷淋头、11-反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养殖羊驼用牲畜养殖房消毒装置,包括水槽3和支撑杆5,水槽3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万向轮2,水槽3的侧边转动连接有拉把9,水槽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顶部焊接有喷淋架8,支撑座4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泵1,潜水泵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淋架8端部的喷淋头10连通,支撑杆5的外部套接有灯架6,灯架6的外壁均匀分布有三个反光罩11,三个反光罩11的内部均架设有紫外灯管7。

水槽3为敞口的长方体结构,且水槽3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支撑杆5的轴线与水槽3的中心线重合,紫外灯管7的轴线与支撑杆5的轴线相互平行,喷淋头10共设置有九个,且相邻位置的两个喷淋头10之间的距离相同。

支撑座4是对支撑杆5进行支撑,其中支撑座4与水槽3的底部通过四个直立的立柱进行连接,立柱的上部设置有光板。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自来水倒入到水槽3中,然后向水槽3中加入消毒水并搅拌均匀,然后工人手持拉把9通过水槽3底部的万向轮2将消毒装置移动到养殖房的中央位置处,打开潜水泵1的开关,潜水泵1工作,将水槽3内的消毒水通过潜水泵1向喷淋架8的喷淋头10进行输送,然后经喷淋头10向周边的环境进行喷射,同时,也可以打开紫外灯管7,通过其散发的紫外光消灭养殖房内病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