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314发布日期:2019-03-30 08:5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中,经常出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脚部扭伤和骨折情况,脚部扭伤或者骨折后便无法行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相关技术中,对于重度骨折的患者,需要将脚部通过石膏或者护具固定起来,对脚部关节进行约束。对于现有的护具来说,大部分是一体式结构,患者需要像穿鞋一样将脚套进去,从而对患者的踝关节处进行保护。但是一体式结构的护具很难将手上的脚套进去,并且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严重影响治疗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包括:第一护具、第二护具和锁具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相互匹配,并通过所述锁具组件结合成一体;

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结合在一起后呈脚部形状,在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结合体的脚面、脚踝和腿部分别设置所述锁具组件;

所述锁具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柱体、第一活动杆、插杆、第二活动杆、第二柱体,其中,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具上,所述第一柱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护具上,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柱体限位卡固的卡孔,所述第一活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活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柱体匹配的穿孔,所述第二柱体贯穿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杆上的穿孔,并且所述第二柱体上设置与所述插杆匹配的限位孔,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一活动杆平行滑动,所述第二活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插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带动所述插杆插进所述第二柱体的限位孔内;

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上设置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的侧面和脚面。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内表面设置气囊,以及,与所述气囊相连接的电动气泵,所述电动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的对接处分别设置相应的卡槽和卡条。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杆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弧形面与所述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柱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活动杆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的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包括:第一护具、第二护具和锁具组件,其中,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相互匹配,并通过锁具组件结合成一体;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结合在一起后呈脚部形状,在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结合体的脚面、脚踝和腿部分别设置锁具组件。在使用护具时,将第一护具和第二护具结合在一起,锁紧锁具组件即可,不需要病患的脚活动,从而避免了对病患脚部的二次伤害,减轻病患痛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符号表示:

1-第一护具,2-第二护具,3-透气孔,4-锁具组件,41-固定座,42-第一柱体,43-第一活动杆,44-插杆,45-第二活动杆,46-第二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霍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包括:第一护具1、第二护具2和锁具组件4,其中,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相互匹配,并通过锁具组件4结合成一体;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结合在一起后呈脚部形状,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结合体的脚面、脚踝和腿部分别设置锁具组件4。当然,锁具组件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保护范围不受数量的限制。

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对接处可设置成卡槽和卡条的对接形式,将卡条卡进卡槽内,从而将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无缝连接。随后,将锁具组件4锁紧,使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紧密固定在一起,起到固定、约束脚部脚踝的作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锁具组件4包括固定座41、第一柱体42、第一活动杆43、插杆44、第二活动杆45、第二柱体46,其中,固定座41固定设置在第一护具1上,第一柱体42固定设置在第二护具2上,第一活动杆43的一端与固定座41活动连接,具体的可以为铰接或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活动杆43上的另一端设置与第一柱体42限位卡固的卡孔,所述第一活动杆43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孔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活动杆43上设置有与第二柱体46匹配的穿孔,第二柱体46也可以固定于第一护具1上,当第一活动杆43转动至与第二护具2平行时,第二柱体46可穿过第一活动杆43上的穿孔,第一柱体42的卡槽和第一活动杆43的卡孔配合卡固,将第一活动杆43固定,从而使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连接在一起。当然,第二柱体46也可贯穿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杆43上的穿孔内,这样,可以只通过转动第二活动杆45使插杆44插入所述第二柱体46上的限位孔中,实现第一活动杆43的卡孔与第一柱体42的卡槽的固定,从而使该锁具组件4将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锁紧,并连接在一起。

其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杆43上的卡孔可以为半圆形卡孔,所述半圆形卡孔用于直接与所述第一活动杆43上的卡槽匹配卡接,从而实现对第一活动杆43的限位。

以第二柱体46贯穿固定于第一活动杆43上的穿孔为例,第二柱体46上设置与插杆44匹配的限位孔,插杆44与第一活动杆43平行滑动,第二活动杆45分别与第一活动杆43和插杆44铰接,第二活动杆45带动插杆44插进第二柱体46的限位孔内。第二活动杆45转动时,将插杆44推进第二柱体46上的限位孔,使插杆44固定,从而防止第一活动杆43活动。同时,第二活动杆45的顶端压在第二柱体46上,柱体部分可放置在插杆44上的凹槽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外表面均为弧形面,因此第一活动杆43可以为弧形杆,弧形杆的弧形面与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相贴合,从而实现锁具组件4对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紧密固定。同时,为了防止因为外拉拉动第二活动杆45的转动,第二柱体46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有卡扣,卡扣可以为简易的铁丝卡接结构,用于当第二活动杆45带动插杆44插进第二柱体46的限位孔之后,通过卡扣将第二活动杆45卡紧,防止第一活动杆43活动。

当需要打开锁具组件4时,向上掰第二活动杆45,使第二活动杆45松动,第二活动杆45转动可拉动插杆44从第二柱体46的限位孔内滑出,第二活动杆45继续转动,可带动第一活动杆43翻起,从而打开锁具,将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分开。

另外,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上设置透气孔3,透气孔3设置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侧面,以及脚面上,用于保证脚部在护具内的呼吸,防止滋生细菌。

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内壁分别设置气囊,两个气囊分别与电动气泵连接,电动气泵的排气口与气囊连通,当打开电动气泵后为气囊充气,气囊可沿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的内壁设置,即内壁设置薄薄一层气囊,从而满足肿胀程度不同的病患,更加充分的保护脚部关节。

当需要为病患戴上护具时,将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从脚部的两侧对接,将脚部包裹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内,然后将锁具组件4锁紧,使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固定在一起,从而约束脚部关节的活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临床护理用肢体约束护具,包括:第一护具1、第二护具2和锁具组件4,其中,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相互匹配,并通过锁具组件4结合成一体;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结合在一起后呈脚部形状,在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结合体的脚面、脚踝和腿部分别设置锁具组件4。锁具组件4可有效锁紧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保证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之间的稳固,同时保证病患脚部关节的约束,在戴护具时病患的脚部关节不需要活动,将第一护具1和第二护具2包裹脚部并锁紧锁具组件4即可,避免了对病患脚部的二次伤害,减轻病患的痛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