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615发布日期:2019-05-11 00:5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心内科患者的发病一般比较突然,必须要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对于心血管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必须保证较为平稳,否则容易加重病情,然而目前搬运心血管患者时通常使用担架车,由于担架车过高,在抬放患者时动作比较剧烈,很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并且患者紧急呼吸所用的氧气是计费的,部分患者经常会因为暂时不需要而没有购买氧气罐,当意外发病时,由于需要时间获取氧气罐,往往耽误治疗,影响病情。申请号CN20162010093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护理急救床,该申请提供一种转移患者便利,并且可以满足患者紧急呼吸的心内科患者用护理急救床,但是在对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在对接时,由于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对接处呈直角,不容易对接,且在转移过程中,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的移动会使患者具有一定的震荡,同时在转移过程中不便于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其可以提高床体的配合效率,对病人进行更有效的救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外床体和内床体,所述内床体滑动连接外床体,所述外床体内部设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两端设有弧度,所述内床体一端设有与弧度相吻合的凹槽;所述内床体上设有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包括头垫和肢体垫,所述肢体垫并排安装有三个,所述头垫和肢体垫分别连接头垫充气装置和肢体垫充气装置,所述三个肢体垫并联,且分别连接三个肢体垫充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所述内床体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外床体上的固定座相吻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所述外床体上设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扩张距离为2~1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所述外床体上设有氧气发生器,所述氧气发生器通过输氧管连接氧气面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所述内床体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并排安装有三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所述内床体上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控制按钮和伸缩气缸,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且所述伸缩装置位于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外床体和内床体,所述内床体滑动连接外床体,所述外床体内部设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两端设有弧度,所述内床体一端设有与弧度相吻合的凹槽,利用弧度对内床体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对其实现导向,便于内床体与外床体的配合,提高配合效率;所述内床体上设有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包括头垫和肢体垫,所述肢体垫并排安装有三个,所述头垫和肢体垫分别连接头垫充气装置和肢体垫充气装置,所述三个肢体垫并联,且分别连接三个肢体垫充气装置,能够对肢体气垫进行分别充气,便于对病人的躺卧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救治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内床体和外床体的改善,提高了内床体与外床体之间的配合效率,同时采用充气垫对病人的躺卧形状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床体的俯视图;

在图中,11-内床体,12-外床体,121-弹性固定带,21-头垫,22-肢体垫,3-氧气发生器,41-上支撑腿,42-下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外床体12和内床体11,所述内床体11滑动连接外床体12,所述外床体12内部设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两端设有弧度,所述内床体11一端设有与弧度相吻合的凹槽,利用弧度对内床体11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对其实现导向,便于内床体11与外床体12的配合,提高配合效率;所述内床体11上设有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包括头垫21和肢体垫22,所述肢体垫22并排安装有三个,所述头垫21和肢体垫22分别连接头垫充气装置和肢体垫充气装置,所述三个肢体垫22并联,且分别连接三个肢体垫充气装置,能够对肢体气垫22进行分别充气,便于对病人的躺卧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救治效率。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床体11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外床体12上的固定座相吻合,利用卡扣对床体进行固定,保证其稳定性,从而降低对病人的转移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外床体12上设有弹性固定带121,所述弹性固定带121的扩张距离为2~15cm,利用弹性固定带121对内床体11的位置进行固定,保证其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实现减震作用,降低内床体11在转移过程中的震荡,对病人实现有效转移。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外床体12上设有氧气发生器3,所述氧气发生器3通过输氧管连接氧气面罩,能够在转移过程中对病人进行氧气提供,从而提高病人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的内床体11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并排安装有三个,对病人进行有效固定,增强其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中:将病人放置在床体上,通过氧气发生器3对其进行供氧,保证病人的呼吸顺畅。必要时可将内床体11拉出,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在抢救过程中,通过固定带对病人进行固定,保证其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内床体11上设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控制按钮和伸缩气缸,所述支撑腿包括上支撑腿41和下支撑腿42,且所述伸缩装置位于上支撑腿41和下支撑腿42之间,当在对病人转移过程中,可能对床体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病人在转移过程中的顺畅,避免床体高度过高影响病人在转移过程中的呼吸顺畅。如图2所示,内床体11上设有充气垫,充气垫包括头垫21和肢体垫22,且肢体垫22设有三个,头垫21和三个肢体垫22单独连接充气装置,可以对其进行单个充气,从而可以对病人进行更好的保护,增强其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比如可以单独对头垫21和两侧的肢体垫22进行充气从而对病人形成半包围式的保护,降低其在转移过程中的震荡,同时能够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内科患者用急救床,包括外床体和内床体,所述内床体滑动连接外床体,所述外床体内部设有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两端设有弧度,所述内床体一端设有与弧度相吻合的凹槽,利用弧度对内床体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对其实现导向,便于内床体与外床体的配合,提高配合效率;所述内床体上设有充气垫,所述充气垫包括头垫和肢体垫,所述肢体垫并排安装有三个,所述头垫和肢体垫分别连接头垫充气装置和肢体垫充气装置,所述三个肢体垫并联,且分别连接三个肢体垫充气装置,能够对肢体气垫进行分别充气,便于对病人的躺卧进行调节,从而提高救治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内床体和外床体的改善,提高了内床体与外床体之间的配合效率,同时采用充气垫对病人的躺卧形状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