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功能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688发布日期:2019-04-20 03:1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功能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功能奶瓶。



背景技术:

奶瓶是婴幼儿喂养的主要工具,可用于给婴幼儿喂水、喂奶和喂果汁等流质食物,为了保证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必须选择合适的奶瓶。

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奶瓶都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给婴幼儿喂水、喂奶和果汁等流质食物时不知道这些饮品的温度,通常都是用手试或亲自尝试温度。但是人体的感觉会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的不同而无法客观的判断其温度;另外,如果饮品没有在喂养时被婴幼儿一次吃完,在下次食用时如何加热到可以食用的温度,目前并没有快捷有效方法。由于现有奶瓶不能加热,于是需要将奶瓶放在温水中或温奶器中加热,操作起来也非常麻烦。此外,尽管有很多奶瓶上标有刻度,但人们通常只能粗略的估计出婴幼儿每次食用奶水的具体数量,无法精确的计算出婴幼儿每次奶水食用量。

目前已经有一些产品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要么结构复杂成本、高昂,要么功能不强、不全面,造成使用起来存在诸多不便。

因此,申请人认为,有必要提供一种全功能奶瓶,其具备加热制冷、测量重量、测温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功能奶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功能奶瓶,包括,奶瓶本体、底座组件,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保护筒和电气壳,所述的保护筒顶部由顶部封环封闭、底部由底板封闭;

所述的顶部封环内部与放置筒装配固定,所述的放置筒内部为用于与奶瓶外壁装配的放置内筒,所述的放置筒内壁上还设有导热槽、导向槽块、测温孔,所述的导热槽与热交换组件装配,且所述的热交换组件能够通过导热槽与奶瓶本体进行热交换;

所述的放置内筒内装有托盘组件,所述的托盘组件底部、导流孔下方设有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顶部与托盘组件连接固定且其内筒与导流孔连通,所述的连接筒底部与集水盘内侧底面连接固定;

所述的集水盘底部固定有固定筒,所述的固定筒与导向杆顶部装配固定,所述的导向杆底部与导向筒的导向内筒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筒底部与受力盘连接固定,所述的受力盘底部设有驱动柱,所述的驱动柱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入轴连接固定;所述的测温孔与探头密封装配,探头与温度传感器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包括,导热块,所述的导热块与导热槽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导热块上设有导热安装槽,所述的导热安装槽内安装有电子制冷片,所述的电子制冷片一端面与导热块贴紧固定,另一端面与散热块上的顶紧凸起贴紧,所述的顶紧凸起装入导热安装槽中且所述的散热块与导热块装配固定;

所述的散热块上设有数块散热片,两块散热片之间设有散热片槽;

所述的导热块位于放置内筒一端端面上设有与放置内筒弧度一致的配合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热交换组件至少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放置筒圆周上;

其中两个相对的热交换组件的电子制冷片安装方式相同,相邻的热交换组件的电子制冷片其中一个的发热面与导热块贴紧固定,另一个的制冷面与导热块贴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散热片槽正下方设有吹风孔,所述的吹风孔设置在上吹风环上且所述的吹风孔与上集气腔连通,所述的上集气腔与上导流槽连通,所述的上导流槽设置在上吹风环周向上且首尾连通;

所述的上集气腔与下集气腔共同构成集气腔;所述的上导流槽与下导流槽共同构成导流槽;

所述的下集气腔和下导流槽均设置在下吹风环上,所述的上吹风环与下吹风环密封装配,所述的下集气腔或下导流槽与送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送气管另一端与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的气泵进气口与进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进气管另一端穿出电气壳与外部大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盘组件顶部设有数个导水槽且托盘组件圆心部分设有导流孔,所述的导水槽由托盘组件侧壁至导流孔逐渐倾斜向下;

所述的托盘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片部分,所述的导向片部分装入导向滑槽中,所述的导向滑槽设置在导向槽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盘组件底部设有安装环槽、透光孔,所述的透光孔与安装槽环连通,且所述的安装槽环内安装有灯环,所述的灯环上设有光源,所述的光源与透光孔正对或装入透光孔底部,透光孔顶部通过透光板密封,所述的透光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的安装槽环内,灯环下方固定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用于与安装槽环底部密封;导线一端穿过密封环上的密封环孔后与灯环进电端连接导电、另一端与供电电路出电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筒与装入集水盘内的部分上设有流水槽;

所述的集水盘四周设有一圈挡水圈且所述的集水盘的集水底面为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所述的第一引流管另一端与水箱内部连通以将水份引导至水箱;

所述的水箱底部通过第二引流管分别与第一导湿管、第二导湿管连通,所述的第一导湿管、第二导湿管内部塞满吸水材料;

所述的第一导湿管、第二导湿管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底座连接内筒连通,所述的底座连接内筒设置在底座连接筒上,且所述的底座连接内筒与固定组件装配固定;

所述的固定组件为吸盘,所述的吸盘上设有安装筒部分,所述的安装筒部分下方设有吸盘本体,导湿孔贯穿吸盘本体、安装筒部分且分别与第一导湿管、第二导湿管两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上吹气板顶部;探头两个为一组且均固定在位于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测温孔中,所述的探头至少有两组且均匀分布在放置内筒周向上;

上吹气板、下吹气板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贯穿上吹气板、下吹气板,为电子制冷片、温度传感器供电或传输数据的导线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电路板的出电端或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托盘组件底面上设置有止流凸起,所述的止流凸起与导线的第一止流段装配固定,所述的导线装入密封环孔的部分通过密封圈与密封环孔密封装配;

所述的导线还通过第二止水段与止水环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止水段未超出集水盘内部且位于第一止水段下方;

所述的导线通过第三止水段与下吹气板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三止水段位于第二止水段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热交换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为通风槽,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安装在通风槽内,且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放置筒、保护筒密封装配,所述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顶部与顶部封环底面之间有间隙,且所述的保护筒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顶部对应处设有出风孔,所述的出风孔有内至外倾斜向下设置;

电子制冷片的电源导线、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线、电源导线均装入保护管中,所述的保护管固定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的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集成了加热(或制冷)、称重等功能,其功能基本涵盖目前使用者的需求,而且整体结构偏于合理、简单,制造成本也偏低,十分利于市场推广应用,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导流孔、连接筒、集水盘、止流环能够实现对水份的收集,防止水份侵入电气壳或保护壳底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点探测,最终计算均值的方式测量温度,其精确度较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制冷片进行加热或制冷,首先比较环保而且速度快;其次可避免液体制冷剂污染奶瓶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采用吹风孔对散热片进行吹风,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且通过通风槽的设计可有效提高气流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F1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F2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F3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热交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热交换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托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托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底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功能奶瓶具体实施方式的底板部分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2,一种全功能奶瓶,包括,奶瓶本体700、底座组件,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保护筒110和电气壳120,所述的保护筒110顶部由顶部封环130封闭(最好密封)、底部由底板150封闭(最好密封);

所述的顶部封环130内部与放置筒330装配固定,所述的放置筒330内部为用于与奶瓶外壁装配的放置内筒331,所述的放置筒330内壁上还设有导热槽332、导向槽块333、测温孔334,所述的导热槽332与热交换组件装配,且所述的热交换组件能够通过导热槽332与奶瓶本体700进行热交换(制冷或制热);

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包括,导热块440,所述的导热块440位于放置内筒331一端端面上设有与放置内筒331弧度一致的配合弧面442,所述的导热块440与导热槽332密封装配且所述的导热块440上设有导热安装槽441,所述的导热安装槽441内安装有电子制冷片570,所述的电子制冷片一端面与导热块440贴紧固定,另一端面与散热块430上的顶紧凸起431贴紧,所述的顶紧凸起431装入导热安装槽441中且所述的散热块与导热块装配固定;

所述的散热块430上设有数块散热片432,两块散热片之间设有散热片槽433;

所述的热交换组件至少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放置筒圆周上;

其中两个相对的热交换组件(在放置筒直径线上的)的电子制冷片安装方式相同,相邻的热交换组件的电子制冷片安装方式不同,具体为发热面与导热块贴紧或制冷面与导热块贴紧两种方式;即相邻的热交换组件的电子制冷片其中一个的发热面与导热块贴紧固定,另一个的制冷面与导热块贴紧固定;

所述的散热片槽433正下方设有吹风孔314,所述的吹风孔314设置在上吹风环310上且所述的吹风孔314与上集气腔312连通,所述的上集气腔312与上导流槽313连通,所述的上导流槽313设置在上吹风环周向上且首尾连通;

所述的上集气腔312与下集气腔321共同构成集气腔;

所述的上导流槽313与下导流槽323共同构成导流槽;

所述的下集气腔321和下导流槽323均设置在下吹风环320上,所述的上吹风环310与下吹风环320密封装配,所述的下集气腔321或下导流槽323与送气管240一端连通,所述的送气管240另一端与气泵520出气口连通,所述的气泵520进气口与进气管230一端连通,所述的进气管另一端穿出电气壳120与外部大气连通;

所述的放置内筒331内装有托盘组件340,所述的托盘组件340顶部设有数个导水槽341且托盘组件340圆心部分设有导流孔347,所述的导水槽341由托盘组件侧壁至导流孔347逐渐倾斜向下,使用时,托盘组件上的水可以通过导水槽341进入导流孔347;

所述的托盘组件340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片部分346,所述的导向片部分346装入导向滑槽3331中,所述的导向滑槽3331设置在导向槽块333上;

所述的托盘组件340底部设有安装环槽342、透光孔345,所述的透光孔345与安装槽环342连通,且所述的安装槽环342内安装有灯环380,所述的灯环380上设有光源381,所述的光源与透光孔345正对或装入透光孔底部,透光孔顶部通过透光板650密封,所述的透光板65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的安装槽环342内,灯环380下方固定有密封环390,所述密封环用于与安装槽环342底部密封,从而使灯环380固定、密封在安装槽环342内;

导线260一端穿过密封环390上的密封环孔391后与灯环进电端连接导电,以使电流能够进入灯环且使光源381发光;

所述的托盘组件340底部、导流孔347下方设有连接筒350,所述的连接筒350顶部与托盘组件340连接固定且其内筒与导流孔347连通,所述的连接筒350底部与集水盘370内侧底面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接筒350与装入集水盘内的部分上设有流水槽351,所述的流水槽351用于将导流孔内的水引导至集水盘370;

所述的集水盘370四周设有一圈挡水圈372且所述的集水盘370的集水底面571为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这种设计有利于水流向较低一端,且集水底面571与第一引流管250一端连通,所述的第一引流管250另一端与水箱550内部连通以将水份引导至水箱;

所述的水箱底部通过第二引流管270分别与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连通,所述的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内部塞满吸水材料,可以是吸水纤维或吸水棉花;

所述的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两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180上的底座连接内筒181连通,所述的底座连接内筒181设置在底座连接筒180上,且所述的底座连接内筒181与固定组件装配固定;

参见图21,所述的固定组件为吸盘210,所述的吸盘210上设有安装筒部分211,所述的安装筒部分211下方设有吸盘本体212,导湿孔213贯穿吸盘本体212、安装筒部分211且分别与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两端连通。这种设计能够使得在使用时用过吸盘将底座组件固定在平面上,同时,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内的水份会保证吸盘内的湿度,从而防止吸盘内干燥而造成吸盘的吸力降低。另外由于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两端内设有吸水材料,其又不至于吸盘内的湿度过高而影响其吸紧力。

参见与22,所示的结构为固定组件的另一种结构,其与图21中的相比,区别在于将吸盘更换为封堵塞220,所述的封堵塞220包括防滑部分221、装配部分222、封堵部分223,所述的封堵部分与底板150上的导湿通孔151密封装配,所述的导湿通孔151与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两端连通,所述的装配部分222与底座连接内筒181装配固定,所述的防滑部分221采用防滑材料制成,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其主要是防止底座组件滑动。

第一导湿管281、第二导湿管282的结构一模一样,不用严格区分。

所述的集水盘370底部固定有固定筒641,所述的固定筒641与导向杆640顶部装配固定,所述的导向杆640底部与导向筒630的导向内筒631可滑动装配(轴向上滑动),所述的导向筒630底部与受力盘610连接固定,所述的受力盘610底部设有驱动柱611,所述的驱动柱611与压力传感器560的输入轴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60的输入轴与驱动柱同轴,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底板150上;

所述的受力板610与集水盘370之间设有弹簧620,优选地,所述的弹簧620套装在导向筒630、导向杆640上;

所述的底板150还通过连接凸柱170与电气板160连接固定,所述的电气板160上固定有电路板530、气泵520、电源540,所述的电路板530上至少设有供电电路、控制装置(单片机或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模块等等;

电源用于为与之连接导电的电气元器件供电,可以是电池或能将外部电流转换成本案电气元器件能够使用的电流的转换器;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与之连接的电气元器件,如控制气泵开启、关闭、共率大小等,或电子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电或断电,或接受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发来的信号并解析成相应指令以控制相应装置工作,或控制无线收发模块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

供电电路用于将电能转换成各个设备所能使用的电流、电压,还可单独控制与之连接导电的设备的电流通断;

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等。

电路板上还可以设置数模转换器,用于将各个传感器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控制装置识别。

所述的上吹气板310顶部固定有多个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的温度传感器510的探头511与测温孔334密封装配,使用时,通过探头511探测奶瓶本体100外壁温度;

探头两个为一组且均固定在位于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测温孔中,所述的探头至少有两组且均匀分布在放置内筒周向上;

所述的上吹气板310、下吹气板320上分别设有同轴的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24,所述的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24分别贯穿上吹气板310、下吹气板320,为电子制冷片570、温度传感器供电或传输数据的导线分别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24后与电路板的出电端或信号输入端连接。

使用时,首先将奶瓶本体100底部插入放置内筒331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其与初始状态时的压力差,然后将此压力差转换成重量并显示在电气壳上的显示屏上,然后操作者根据系统设定的数据进行加水和加奶粉,然后取出并摇匀,再装入放置内筒中;

然后各个探头511开始探测奶瓶本体外壁上的温度并传输至各个温度传感器,各个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转换成电信号向数模转换器输入,数模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向控制装置输入,控制装置计算各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平均数,然后与预设的温度值(适合婴儿饮用的温度)进行比对:如果发现高于预设温度值则控制制冷面与导热块贴紧的热交换组件之电子制冷片得电,然后通过制冷面将导热块降温,导热块再对奶瓶本体降温,直到达到预设温度值;

如果发现奶瓶本体的温度值低于预设温度值,则控制发热面与导热块贴紧的热交换组件之电子制冷片得电,然后通过发热面对导热块进行加热,直到达到预设温度值。

当检测到的温度高于、低于、等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装置控制光源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方便操作者知晓、观察。在黑暗处还具有夜灯、指示奶瓶位置的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气泵始终运行,使得气流从吹气孔不端吹出以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而底座组件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最底部,能够有效提高其测量精度。弹簧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上方,其运动并不影响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当放置内筒中有水份时,水份通过导水槽341流入导流孔347中然后通过连接筒350流入集水盘370中,最后通过第一导流管引入水箱550存储。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水份通过托盘组件与放置内筒之间的间隙流出集水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在下吹气板320底部固定有直径大于放置内筒的止流环360,所述的止流环360直径小于集水盘内部直径。这样,水份会从止流环360端面直接汇聚、滴向集流盘内。

参见图18-图20,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导线260将水份引导至集流盘外,可以设置如下结构:

在托盘组件340底面上设置止流凸起343,所述的止流凸起343与导线260的第一止流段261装配固定,所述的导线260装入密封环孔391的部分通过密封圈与密封环孔391密封装配,这种设计能够防止水份进入安装环槽342中影响灯环;

所述的导线260还通过第二止水段262与止水环360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止水段262未超出集水盘内部且位于第一止水段下方;

所述的导线260通过第三止水段263与下吹气板320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三止水段263位于第二止水段262上方。通过这种设计可以使导线260上的水份通过第二止水段汇聚并滴入集水盘内。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吹气孔吹出的气流影响底座组件内部或部分聚集影响散热,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在热交换组件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隔板410、第二隔板420,所述的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之间为通风槽,所述的热交换组件安装在通风槽内,且所述的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分别与放置筒330、保护筒110密封装配,所述的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顶部与顶部封环130底面之间有间隙,且所述的保护筒110与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顶部对应处设有出风孔111,所述的出风孔111有内至外倾斜向下设置,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灰尘进入保护壳内;

使用时,从吹气孔吹出的风会直接穿过散热片槽433后进入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顶部,最后通过出风孔吹出。这样不但有效避免各个散热组件之间的气流相互影响,还能够防止吹气孔吹出的气流分散开以影响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子制冷片的电源导线、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线、电源导线均装入保护管512中,所述的保护管512固定在第一隔板410或第二隔板420上的第一固定孔411或第二固定孔421中,这种设计可以集成化布线,防止线路散乱且还能对线路进行保护。

第一隔板410和第二隔板420结构一样,其实质上是同一种结构,可不做区分。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