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损伤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64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免损伤针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免损伤特性的用于穿刺或者注射的组合式针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针头尖锐,针头进入组织后,如果调整针头的位置容易引起额外的损伤;例如:关节腔穿刺时容易损伤关节软骨,腹腔穿刺时容易损伤腹腔脏器。另一方面,针头进入组织后,尖锐的针头可能被组织阻塞,引起注射或者取样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免损伤针头,避免针头对人体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免损伤针头,包括内针和外针,外针套在内针上;

内针包括内针尖和内针尾,内针尖圆钝,内针尾用于连接注射器,内针尾的表面设置有一圈卡圈;

外针包括外针尖和外针尾,外针尖尖锐,外针尖的内径不小于内针尖的外径;外针尾的内径不小于卡圈的外径,外针尾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的卡点;

本实用新型的针头为组合式针头,在扎针之前,内针藏在外针的的里面,医护人员利用尖锐的外针扎入人体组织;在针头进入人体组织之后,后拉外针使得弹性的卡点越过卡圈,暴露出圆钝的内针,医护人员在后续调整针头位置时,圆钝的内针不再伤害人体组织,同时避免针头被组织阻塞。

具体的,所述卡点的数量为四个,所有卡点围绕外针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针头在刺入人体组织之后能够隐藏尖锐的外针,利用圆钝的内针进行注射或取样操作,避免对人体组织造成二次损伤以及针头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针头的结构示意图(扎针前)。

图2是实施例1针头的结构示意图(扎针后)。

图3是内针的零件图。

图4是外针的零件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其中:1、内针;11、内针尖;12、内针尾;13、卡圈;2、外针;21、外针尖;22、外针尾;23、卡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免损伤针头,包括内针1和外针2,外针2套在内针1上;

内针1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内针尖11和内针尾12,内针尖11圆钝,内针尾12用于连接注射器,内针尾12的表面设置有一圈卡圈13;

外针2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外针尖21和外针尾22,外针尖21尖锐,外针尖21的内径不小于内针尖11的外径;外针尾22的内径不小于卡圈13的外径;如图5所示,外针尾22的内壁设置有四个具有弹性的卡点23,四个卡点23围绕外针2的中轴线均匀布置。

在扎针之前,内针1藏在外针2的的里面,具体如图1所示,医护人员利用尖锐的外针2扎入人体组织;在针头进入人体组织之后,后拉外针2可以使得弹性的卡点23越过卡圈13,暴露出圆钝的内针1,具体如图2所示;此时,如果医护人员调整整个针头的位置,圆钝的内针1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二次伤害,非常适用于关节腔穿刺、腹腔穿刺等医疗救治。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