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876发布日期:2019-04-16 23:0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血管介入手术需穿刺股动脉及应用肝素,为防止大出血的发生,对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及对下肢制动固定,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比较常见的是使用重物块及支架进行压迫固定,传统做法是用沙袋压迫,但是沙袋易滑落,传统支架对下肢的制动固定会引起使用者的下肢轻微滑动的现象,不利于使用者术后的恢复。

综上所述,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压迫手段存在缺陷,固定手段不牢固;同时压迫时不能获取压力数据,容易造成压力过大,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包括:

弧形固定片、压力传感器、显示屏;

弧形固定片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柱上;支柱内部设置有伸缩杆;

伸缩杆通过可移动螺母连接有纵向导向杆;伸缩杆上通过可移动螺母固定有横向导向杆;

纵向导向杆上套接有滑动件;滑动件固定有连接绳;连接绳固定有压迫装置;

压迫装置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迫装置顶端通过支杆连接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伸缩杆与支柱通过可移动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绳与压迫装置通过贯穿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该实用新型设置有滑动件,可根据穿刺点位置的不同调节压迫装置的位置,所述伸缩杆与支柱上同时设置有螺母孔,可以通过移动螺母调节伸缩杆的高度,所述固定架设置有弧形固定片,所述弧形固定片可以牢固的将腿卡套在固定架上,所述横向导向杆设置有螺母孔,可以任意调节两固定架的宽度,所述纵向导向杆设置有螺母孔,可任意调节支柱纵向的距离,该实用新型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同时通过在压迫装置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压力数据避免压力过大造成不适症状;设置显示屏可以及时显示压力数据,观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侧视示意图。

图2中:1、纵向导向杆;2、滑动件;3、伸缩杆;4、支柱;5、压迫装置;6、横向导向杆;7、固定架;8、连接绳;9、弧形固定片;10、压力传感器;11、支杆;12、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压迫手段存在缺陷,固定手段不牢固;同时压迫时不能获取压力数据,容易造成压力过大,引起不适。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压力传感器的传感方法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用新型创新点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硬件设备。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包括:

纵向导向杆1、滑动件2、伸缩杆3、支柱4、压迫装置5、横向导向杆6、固定架7、连接绳8、弧形固定片9、压力传感器10、支杆11、显示屏12。

所述弧形固定片9通过螺母固定在固定架7上,所述固定架7通过螺母固定在支柱4上,所述支柱内部设置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通过可移动螺母连接有纵向导向杆1,所述伸缩杆3上通过可移动螺母固定有横向导向杆6,所述纵向导向杆上套接有滑动件2,所述滑动件2固定有连接绳8,所述连接绳8固定有压迫装置5;压迫装置5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压力传感器(TJH-1B)10;压迫装置5顶端通过支杆11连接显示屏12。

所述伸缩杆3与支柱4通过可移动螺母连接

所述连接绳8与压迫装置5通过贯穿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所述横向导向杆6设置有螺母孔,可以调节支柱4的宽度以此调节固定架7的宽度,所述纵向导向杆1设置有螺母孔,可以调节两支柱4之间的长度,所述伸缩杆3设置有螺母孔,可以调节压迫装置5的压力大小,所述弧形固定片9可以牢固的卡套腿部,该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的需求;在压迫装置5压在血管时,压迫装置5底部的压力传感器10将监测压力数据发送到显示屏12上,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压力数据,避免压力过大造成不适症状,观察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