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153发布日期:2019-05-24 21:4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拔罐器。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同时艾灸具有奇特的养生保健作用,人们通常需要通过拔罐和艾灸的方式来养生,但两种疗法往往分开进行,仪器分散,且不方便。

公告号为CN206979737U的一种艾灸时持续负压状态同步一体式留针拔罐装置,对此作出了努力,通过燃烧室、动力室、控压囊、微型真空泵等提供了一种艾灸时持续负压状态同步一体式留针拔罐装置,其目的是在拔罐的同时能够同步进行艾灸和普通针刺或电针,且此过程中,罐内压强始终维持在负压状态,但该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拔罐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连接筒与拔罐盖固接,上端形成密封装置,形成一个拔罐,且通过外筒、内筒和拔罐盖的配合,实现了对铜网内燃烧的艾段的温控,实现艾灸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拔罐器,包括拔罐筒、第一连接筒、外筒、拔罐盖和内筒,所述拔罐筒为倒漏斗状,且拔罐筒上端内侧固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上端开口,内部设置有筒状铜网,所述拔罐筒上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与内筒内侧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内筒上端封闭且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下端外壁固接有外筒,所述外筒上端内侧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上端与阶梯槽上端平齐,下端延伸至阶梯槽转角处形成通槽,一方面实现拔罐盖在外筒与内筒之间的旋转,完成对艾柱的温度调控,另一方面方便拔罐盖的滑入和滑出,方便拆卸清洗,所述阶梯槽内卡接有拔罐盖,所述拔罐盖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与阶梯槽相适应的滑块,顶端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拔罐筒中间设置有通风孔,加强空气流通便于促进艾柱燃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大小和位置相同,且第一通孔的上端面与第二通孔的下端面接触连接,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位于同一位置时(即全开状态)为高温,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交错(即半开状态)为中温,当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错开(即全闭状态)为低温。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第一连接筒与拔罐盖固接,上端形成密封装置,形成一个拔罐,且通过外筒、内筒和拔罐盖的配合,实现了对铜网内燃烧的艾段的温控,实现艾灸的功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外筒和拔罐盖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包括拔罐筒1、第一连接筒2、外筒4、拔罐盖5和内筒6,所述拔罐筒1为倒漏斗状,且拔罐筒1上端内侧固接有第一连接筒2,所述第一连接筒2上端开口,内部设置有筒状铜网3,所述拔罐筒1上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2,且与内筒6内侧的内螺纹6-1螺纹连接,所述内筒6上端封闭且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6-2,下端外壁固接有外筒4,所述外筒4上端内侧设置有阶梯槽4-1,所述阶梯槽4-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方形槽4-2,所述方形槽4-2上端与阶梯槽4-1上端平齐,下端延伸至阶梯槽4-1转角处形成通槽,一方面实现拔罐盖5在外筒4与内筒6之间的旋转,完成对艾柱的温度调控,另一方面方便拔罐盖5的滑入和滑出,方便拆卸清洗,所述阶梯槽4-1内卡接有拔罐盖5,所述拔罐盖5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与阶梯槽4-1相适应的滑块5-1,顶端均匀设置有四个第二通孔5-2。

本实施例中,所述拔罐筒1中间设置有通风孔1-1,加强空气流通便于促进艾柱燃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6-2与第二通孔5-2大小和位置相同,且第一通孔6-2的上端面与第二通孔5-2的下端面接触连接,当第一通孔6-2与第二通孔5-2位于同一位置时(即全开状态)为高温,当第一通孔6-2与第二通孔5-2交错(即半开状态)为中温,当第一通孔6-2与第二通孔5-2完全错开(即全闭状态)为低温。

使用前,点燃艾柱,将艾柱燃烧端向下放入铜网3内,将铜网3放入第一连接筒2内,旋上内筒6,将拔罐盖5沿方形槽4-2滑入阶梯槽4-1内,通过旋转拔罐盖5调控合适的温度,最后用火机烤拔罐筒1下端,找准穴位进行拔罐,完成拔罐和艾灸同步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