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977发布日期:2019-04-20 03:1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持续胸、腹腔引流的多功能三通连接器。



背景技术:

顽固性胸、腹腔积液是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大量的胸、腹腔积液会引起患者胸闷、气促、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需要少量、多次胸、腹腔积液引流或局部注射药物,合并感染时需要多次生理盐水冲洗,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局部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胸、腹腔穿刺包,均为一次性使用,引流完毕后都需要拔管,每次胸、腹腔引流都需要重新穿刺。医护人员为了避免患者多次胸、腹腔穿刺带来的痛苦,常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胸、腹腔,达到多次引流、冲洗或注射药物的目的,如图1所示。但是目前存在衔接困难、因无法保证无菌操作导致感染、逆流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首先,由于中心静脉置管10末端接头为中空圆柱形硬质接头,而引流袋11的接口为圆锥型,两者不匹配,医护人员常采用普通橡胶软管8将引流袋11和中心静脉置管10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存在连接不牢固,引流袋易脱落的问题。其次,即使通过普通橡胶软管8连接成功,引流的同时不能进行冲洗和注药,需拔出普通橡胶软管8后才能进行,多次连接因无法保证无菌操作而导致感染的问题。第三,引流完毕后,拔出引流袋8,会引起引流管内胸、腹腔积液逆流,也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持续引流、无菌紧密连接、防止引流液逆流,可以同时进行胸、腹腔冲洗和注药的多功能连接器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三通连接器,解决现有的引流袋和中心静脉置管连接不可靠、易感染、无法同时进行胸、腹腔冲洗和注药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通连接器,其包括三通阀体,所述三通阀体设有与三通阀体的阀腔连通的肝素帽接头、注射器接头和引流袋接头,所述肝素帽接头用于连接中心静脉置管,所述注射器接头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引流袋接头用于连接引流袋,所述的引流袋接头为喇叭状的弹性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袋接头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袋接头的内部设置有弹片和具有流通孔的隔片,所述弹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当所述弹片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流通孔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弹片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弹片紧贴所述隔片并封闭所述隔片的流通孔,所述引流袋接头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袋接头的端部设置有闭合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弹性软管内设有内置阀门,非引流时呈闭合状态,可以有效防止引流液逆流,避免二次污染;弹性软管的端部设有闭合帽7,引流完毕后可以盖住弹性软管,防止外界环境污染,符合院感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连接器还具有注射器接头1和肝素帽接头2,肝素帽接头2与中心静脉置管10连接后,在引流的同时可以通过注射器接头1进行胸、腹腔局部冲洗和注药,节约时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多次连接带来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胸、腹腔积液引流用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三通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通连接器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注射器接头1、肝素帽接头 2、控制阀3、弹片4、隔片5、弹性软管6、闭合帽7、普通橡胶软管8、注射器9、中心静脉置管10、引流袋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2-3,三通连接器是在现有医用三通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如图2),保留了三通管两个硬质接头即注射器接头1和肝素帽接头 2,分别可以直接与注射器9和中心静脉置管10连接(如图3),将其中一个注射器接头改良为弹性软管6,可以直接与引流袋11连接。注射器接头1、肝素帽接头 2和弹性软管6均与阀腔(未图示)连通,通过控制阀3来使得注射器接头1、肝素帽接头 2和弹性软管6相互连通或闭合。弹性软管6管内设有环状凸起纹理,增大摩擦力,可以直接和临床上常用的引流袋配套使用,使其在无菌条件下衔接更紧密,不易脱落;弹性软管6内设有内置阀门包括环形中空的隔片5和圆形的弹片4,非引流时弹片4紧贴在中空的隔片5上呈闭合状态,在插入引流袋的接头插入弹性软管6后圆形弹片4才会被顶开呈打开状态,可以有效防止胸、腹腔积液逆流,避免二次污染;弹性软管末端设有闭合帽7,引流完毕后可以盖住弹性软管6,防止外界环境污染,符合医院感染要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材方便,简便易用,实用性强,极大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