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523发布日期:2019-04-24 00:2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气面罩提供了一个可以把呼吸需要的氧气从储罐中转入到人体肺部的方法。主要有医用氧气面罩、航空氧气面罩以及航空乘客使用的氧气面罩等种类,对于治疗疾病、保护乘客及飞行员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由塑料,有机硅,或橡胶制成。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485061.6的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包括面罩本体、三通管和鼻塞,所述面罩本体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挂绳,面罩本体下边缘设有固定袋,面罩本体上边缘设有防护翻边,面罩本体正面设有多层折叠层,多层折叠层中部设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为硬质塑料材质,固定圆环向外连接输氧管,固定圆环向内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药物连接管;本实用新型在给患者吸氧过程中起到固定面罩本体的作用,药物连接管可将挥发性的药剂通过药物连接管以及网格进入鼻塞单元,病人在输入氧气的同时还可以从鼻腔呼出二氧化碳,不至于出现呼吸困难。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因人员走动导致意外的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以解决上述设备容易因人员走动导致意外的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其结构包括面罩主体、通孔、密封垫、头带、雾化杯、输氧导管、固定装置、接头,所述面罩主体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状结构,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面罩主体表面左右两侧各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互为平行且相等,所述面罩主体底部表面四周边沿与密封垫内四周相熔接,所述密封垫中段左右两侧均设有头带,且采用绳结方式连接,所述头带整体为一体化扁状长条形结构,所述面罩主体表面前端上固定设有雾化杯,所述雾化杯一端与输氧导管一端采用间隙嵌合连接,所述输氧导管一端上套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输氧导管整体为一体化空心的曲线状结构,所述输氧导管另一端固定设有接头;所述固定装置由固定主体、安装板、螺口、螺钉、防滑条组成,所述固定主体两端表面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固定主体整体为一体化圆环状结构,所述安装板整体分为两部份,所述安装板中部设有螺口,所述螺口通过螺纹与螺钉连接,所述螺钉设在安装板内,并与安装板通过螺纹紧固旋紧连接,所述固定主体内圈表面四周铺设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共设有若干个,且相互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固定主体与输氧导管一端采用套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主体上设有通孔、密封垫、头带、雾化杯。

进一步地,所述输氧导管上设有固定装置、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处在输氧导管与雾化杯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主体外四周设有安装板、螺口、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与螺口通过螺纹与螺钉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用于及时排除二氧化碳。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起到了阻隔外界空气进入的作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设有固定装置,通过将固定主体套设在输氧导管上,配合防滑条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滑动,而后将输氧导管与雾化杯一端连接到一起,接着让螺钉通过螺口将两端的安装板旋紧到一起,让固定主体密封,来加固连接部位,使其能有效加强连接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同时即保障了氧气传输的正常,又能有效避免人员因不小心碰撞到输氧导管,而使输氧导管脱落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吸氧效果,且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的安装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面罩主体-1、通孔-2、密封垫-3、头带-4、雾化杯-5、输氧导管-6、固定装置-7、固定主体-701、安装板-702、螺口-703、螺钉-704、防滑条-705、接头-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吸氧面罩,其结构包括面罩主体1、通孔2、密封垫3、头带4、雾化杯5、输氧导管6、固定装置7、接头8,所述面罩主体1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圆锥状结构,且内部为中空状,所述面罩主体1表面左右两侧各开设有通孔2,且两个通孔2互为平行且相等,所述面罩主体1底部表面四周边沿与密封垫3内四周相熔接,所述密封垫3中段左右两侧均设有头带4,且采用绳结方式连接,所述头带4整体为一体化扁状长条形结构,所述面罩主体1表面前端上固定设有雾化杯5,所述雾化杯5一端与输氧导管6一端采用间隙嵌合连接,所述输氧导管6一端上套设有固定装置7,所述输氧导管6整体为一体化空心的曲线状结构,所述输氧导管6另一端固定设有接头8;所述固定装置7由固定主体701、安装板702、螺口703、螺钉704、防滑条705组成,所述固定主体701两端表面上设有安装板702,所述固定主体701整体为一体化圆环状结构,所述安装板702整体分为两部份,所述安装板702中部设有螺口703,所述螺口703通过螺纹与螺钉704连接,所述螺钉704设在安装板702内,并与安装板702通过螺纹紧固旋紧连接,所述固定主体701内圈表面四周铺设有防滑条705,所述防滑条705共设有若干个,且相互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固定主体701与输氧导管6一端采用套设连接,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有通孔2、密封垫3、头带4、雾化杯5,所述输氧导管6上设有固定装置7、接头8,所述固定装置7处在输氧导管6与雾化杯5连接处,所述固定主体701外四周设有安装板702、螺口703、螺钉704,所述安装板702与螺口703通过螺纹与螺钉704紧固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螺钉704是利用物体的斜面圆形旋转和摩擦力的物理学和数学原理,循序渐进地紧固器物机件的工具,所述防滑条705用于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力。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输氧导管6与面罩主体1上的雾化杯5安装到一起,接着再将另一端上的接头8与氧气罐连接到一起,让氧气顺着输氧导管6处进入到雾化杯5内,而后将面罩主体1放置到患者的口鼻处,而后将头带4与患者的头部紧固连接到一起,来完成整个使用,之后患者就可在面罩主体1内进行吸氧,在吸氧的同时,所排出的二氧化碳通过通孔2将其排放出去来保障患者的吸氧,且因输氧导管6的连接处还设有固定装置7,它是先通过将固定主体701套设在输氧导管6上,配合防滑条705来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滑动,而后将输氧导管6与雾化杯5一端连接到一起,接着让螺钉704通过螺口703将两端的安装板702旋紧到一起,让固定主体701密封,来加固连接部位,使其能有效加强连接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同时即保障了氧气传输的正常,又能有效避免人员因不小心碰撞到输氧导管,而使输氧导管脱落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吸氧效果,且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容易因人员走动导致意外的发生,从而给患者带来二次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其能有效加强连接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同时即保障了氧气传输的正常,又能有效避免人员因不小心碰撞到输氧导管,而使输氧导管脱落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吸氧效果,且还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固定主体701两端表面上设有安装板702,所述固定主体701整体为一体化圆环状结构,所述安装板702整体分为两部份,所述安装板702中部设有螺口703,所述螺口703通过螺纹与螺钉704连接,所述螺钉704设在安装板702内,并与安装板702通过螺纹紧固旋紧连接,所述固定主体701内圈表面四周铺设有防滑条705,所述防滑条705共设有若干个,且相互呈环形等距排列,所述固定主体701与输氧导管6一端采用套设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